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

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1-04-02 11:03:40 | 移动端: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

  鲁艺的精神,感动和影响着每一位参观者,大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又前往哥特式青砖建筑隔路相望的山上名人馆,所有名人馆均为陕北传统土窑或石窑建筑。每个名人馆组成的窑洞群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呈列的丰富内容深深吸引了大家。

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白杨礼赞》曾写到: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同行的书友感慨地说,我们就要像白杨树一样挺拔向上!

  丁玲:那孔贴满窗花的窑洞静静流露出一丝丝妩媚,那是延安人给女作家丁玲布置的,一进院子就会感觉作家纤细的脉搏在奋力跳动。当年丁玲走进延安刚刚32岁,却已是蜚声文坛的“大腕”了。所以,党中央为她破例设宴洗尘,当她转赴陇东前线,毛泽东即用电报发去一首《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一字一句,浓缩了领袖对她的殷切期待。

  呼吸着黄土风尘的丁玲没有辜负延安人的期望,她于1948年在河北根据地,闻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凝着翻身农民的情感,创作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反映我国土地改革进程的第一部文艺著作, 翻身农民、凶恶地主、美丽村姑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涌现出地平线。后来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作家依然矢志不移对党的忠诚,往事如烟,历历在目,翻看女作家的帧帧会涌出无限的感慨。

  丁玲说:“我常有一个希望,让春天的中国在我的创作中发芽吧,生长吧。让我好好地拥抱春天的中国。”我们进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拥抱春天的大中国。

  杜鹏程:其小说多为重大题材,从严峻的斗争与考验中,描写人物精神面貌。《保卫延安》正是他精心创作的一部力作。王汶石写到:重温《保卫延安》题赠:

  战士一生复何求,铁马金戈笔底收。

  一代元戎雄影在,十万甲兵争自由。

  纸罄洛阳书百万,文穷华夏易春秋。

  纵使历路尽荆棘,干秋万载也风流。

  ——1988年元旦题赠鹏程文彬雅正

  路遥在《杜鹏程:燃烧的烈火》写到: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原上竖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延安》之中。这本书使他声名远播,也给他带来过无穷灾难。而属于巨人的灾难不也是另一种勋章吗?

  柳青:1938年进入延安,也是在陕甘宁文协工作,也是沐浴着领袖的光辉走上的创作坦途。但他对延安的理解更纯粹,也更坚决,而且让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是,柳青当年走出延安以后,便住进西安城外皇甫村的一所旧庙,去亲身参加和体验农村合作化运动了。他立志要像托尔斯泰一样创作一部史 诗般的小说,来反映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农村发展史,所以《创业史》原计划也是要写四部的。今天看来,柳青深人生活,绝不是蜻蜓点水,也不是旁观采风,而是直接参与历史进程的生动实践。

  柳青在《转弯路上》写到:一个作家,要时刻考虑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责任心,不要把文学事业当成个人事业,不要断了和劳动人民的联系,他就可能不发生停滞和倒退的现象,而逐渐走向成熟。

  感悟经典诠释,对我们可谓是又一次心灵的洗礼。

  春风吹柳柳愈青。现实,是培育柳青写作的土壤,饥荒、战争,革命建设与斗争,将柳青锤炼得坚韧挺拔,从青青小苗长成了栋梁之材。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

  柳青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以现实素材为写作基础,促使他在现实主义文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之后,他始终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石鲁:石鲁画家当年曾两次随丁玲到边区农村采风,如今似乎是市场的畸形因素,很少有人提及大师的红色经历,其实石鲁是经受了延安的洗礼而成长为大师的。那年他辗转来到宝塔山下,才刚刚二十岁,延河水滋润了他的灵魂,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在延安整整生活了十个春秋。

  石鲁笔墨的创新令人惊叹,而他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重大革命题材上的突破。那幅《转战陕北》任何时候去欣赏,都会被作品所传达出的豪迈所感染。苍苍茫茫的山峦之间,

  一位背着斗笠的小战士将战马拴住歇息,毛泽东伟岸的身躯屹立在浩瀚深邃的群山之上,显示出运筹帷幄的自信和淡定,也将领袖与人民、与祖国山河的关系,把握得生动而又准确。这幅作品之所以令人震撼,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安画派的扛鼎之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师不但在笔墨上,而且在题材上进行了成功创新。那幅《东渡》,汹涌的黄河浪花四溅,一群赤露上身的战士奋力驾驭着小船向着胜利的彼岸,而毛泽东站在小船中央气定神闲成竹在胸,把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风度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河水的汹涌和危岩的狰狞,都是为衬托领袖的气场,谁见到那幅饱蘸着大师才情的作品,都会感到运筹帷幄的豪迈席卷而来,可以说至今依然是我国这一领域的翘楚。

  李若冰: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成就显著的散文作家,也是陕西衔接延安革命文艺和建国17年新文艺与新时期文艺创作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彰显的大气清正、崇高坚实的精神品格,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民。他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个作家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在与时代、社会、人民建立的血肉联系中,他的作品才能获得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把作家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站在山巅之上,遥望宝塔山,耳畔回响贺敬之的著名诗句:几回回梦里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是啊,这么多的窑洞,走出了这么多卓越的文艺家,艾青、李季、何其芳、周立波、古元、华君武、刘炽、吕骥、周巍......琳琅满目,星光璀璨。

  徐徐走下了东山,站到那哥特式大楼旁边,想起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发出的走进“大鲁艺”的呼唤,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深人生活,扎根人民”的讲话,真真犹如黄钟大吕,激荡不已,久久沉浸其中了。延安桥儿沟是艺术家工作成长的地方,那个年代不仅影响了这些艺术家自己,也对新中国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回望那已经沐浴在夕阳余辉里的东山,陡然感觉那一排排整齐的窑洞,有如崛起的一座座巍峨的高峰,令人仰止,令人赞叹,已经成为引领文艺家和文艺青年前行的标杆!

  延安鲁艺名人馆是以艺术家自身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艺术家在“天堂”里的别样青春。这样的艺术家个人馆,鲁艺文化园区将兴建40个。中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园区的建设高度重视,贺敬之、于兰、黎辛等老一辈艺术家给予了支持。鲁艺文化园区将建设成延安时期文艺发展的资料中心、展览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

  鲁艺精神是新时代中国文艺鲜亮的精神底色,大鲁艺是全国文艺青年前行的标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将放射璀璨光芒。我们将沿着鲁艺之路坚定地前行!


参观鲁艺名人馆心得体会》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fanwen/648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