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21 00:19:49 | 移动端: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本文关键词:说明文,文艺,定位,教学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本文简介:随着语文教学文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线教师的文体意识也逐渐形成,但教学实践中仍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以说明性文体为例,中高年级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数量逐步增加,其中就包含了一部分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将其视为一般性说明文展开教学,就会显得理性有余而审美不足。如何紧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质,使得文本既具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本文内容:

随着语文教学文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线教师的文体意识也逐渐形成,但教学实践中仍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以说明性文体为例,中高年级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数量逐步增加,其中就包含了一部分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将其视为一般性说明文展开教学,就会显得理性有余而审美不足。如何紧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质,使得文本既具备一般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又具备文艺性说明文的审美性呢?笔者结合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提取解释信息,凸显说明性文本的内容价值

《雾凇》不仅为读者展现了美轮美奂的优美景色,同时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雾凇相关的知识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排除文本中非核心信息的干扰,引导学生提取与文本表达中心息息相关的最具说明力的关键性内容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学习目标,设置逻辑紧密的问题链条,为学生的深入学习设置支架。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链:1.作为一篇说明性文本,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雾凇的?2.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这一语段作者是以什么方式来构建语段结构的?如果要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你觉得应该是哪一句?请将其圈画出来。3.在说明性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了雾凇形成过程的语段之后,你觉得这一语段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之后,不难概括出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雾凇美丽的形态,而对第二自然段,学生也很快抓住了雾凇形成过程中三个先决条件:即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释对这三个先决条件的认知,以及对雾凇形成过程的体验和解释。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说明性文本的过程中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是重点所在,需要教师在细致设置、步步为营的引导中不断实现。在本版块的学习中,教师就借助于逐层深入、逻辑紧密的问题链条,帮助学生的思维从原本的整体之“面”向细节之“点”中不断聚焦,先后提炼出最为核心的语段、句式、词语,快速地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掌握阅读说明性文本的基本阅读方法。

二、品味涵泳词句,强化说明性文本的审美体验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过:“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内容,阅读是基于理解的层面。”“文学性文本的阅读应该着眼于作品的文艺性,要以鉴赏的视角来品味和涵泳作品的语言。”《雾凇》一文就兼备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元素,既需要理解内容、获取信息,又需要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之美,在理解雾凇形成过程的同时感受雾凇壮观而奇特之美。深入感知词语的内涵和意蕴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在默读课文中思考,这个段落的第2到第8句话中哪些词句体现出是在“严寒季节”中?哪些词句又分别体现了“雾气多”和“凝结过程”?将这些关键性词语圈画出来,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比如分享“雾气多”的词语,有“弥漫、笼罩、涌向、淹没”等,通过查阅工具书,对比辨析这些词语的细微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都是在写雾气多,这些词语在程度上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学生从零散品析到词群类品,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感受到文艺性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准和灵动。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从关键性词语的提取到词群集中涵泳品味,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浸润在文本世界中,在品味了文艺性说明文细腻而精准的语言之后,提升了学生对文艺性作品美感的体验,也相机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落实对比迁移,推进说明性文本的知行置换

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母语的体验原本是感性而零散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上有所突破,进入高阶性思维的阅读,教师可以将前面板块中提炼并圈画出来的关键性词语统整、类化,进行对比性阅读。具体来说,“过于饱和的水汽”是通过“弥漫着阵阵雾气”“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灯光、树影模糊了”等语言表现出来的;“遇冷凝结”是通过“镀上了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表现出来的。在分类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探寻共性特征的基础上观察辨析:这两组词语虽然在意思上有相近之处,但有着细微的差别,“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属于科学性语言,而具体展现状态则是典型的文学性语言。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篇文章中同时运用科学性和文学性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呢?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交流分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百度百科中对雾凇的介绍,尝试运用文学性语言进一步丰富并美化百度百科中严谨但生硬的科学性语言,可以强化知识信息与言语表达之间的有效置换,促进学生语用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在对关键性词语类型化的基础上,分别从科学性语言和文学性语言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辨析与思考,促发学生对比和辨析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准则,这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决不能依照大一统的思维和习惯进行笼统教学,而需要从文本所属的文体范畴出发,紧扣文体特质和规律展开教学,才能将文本所蕴藏的特色彰显出来,为学生开掘出最纯粹的语文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春.例谈中年级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0).

[2]李成龙,吴栋梁.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J].语文教学通讯,1997(12).

[3]沈炯靓.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教学三部曲[J].华夏教师,2018(31)

作者:郑志刚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宗村小学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定位》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76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