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21 00:19:26 | 移动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发病,机制,研究,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终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认为,DKD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高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微血管病变)、糖代谢紊乱(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C活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本文内容: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终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认为,DKD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高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微血管病变)、糖代谢紊乱(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多元醇通路的激活)、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炎症反映所致,本文将对DKD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糖尿病是引起晚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以持续出现微量白蛋白为特征的疾病,最初患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过高,是正常人的两倍,有些患者偶尔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异常情况持续约5年,约20年后患者逐渐发展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轻度蛋白尿,其次是中度蛋白尿;该疾病的最后阶段会发展为严重的尿蛋白,同时伴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病综合征,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1高血糖

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系膜细胞凋亡、系膜细胞基质增多与高血糖反应密切相关[1]。高血糖是DKD的主要因素,高血糖刺激下,患者机体葡萄糖氧化的提升、ROS及自由基的生成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均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造成DNA和RNA损伤,加重肾小管及其间质纤维化程度。研究显示,持续性高血糖刺激可使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如血清淀粉样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纤连蛋白的表达增加,促进系膜细胞合成胶原,增加肾间质纤维化[2]。

2微循环障碍

2.1血流动力学异常DKD早期的特征性变化为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DKD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是肾小球滤过率过高[3]。肾动脉血液流速下降、阻力增高不仅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而且会使肾脏组织损伤显著加重,从而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诱发不利于DKD控制的诸多反应[4]。关键机理是肾内血管阻力下降,且出球小动脉阻力下降的幅度低于入球小动脉的下降幅度,以致于单个肾单位血流量增多。

2.2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是DKD肾组织损伤的基础病理,DKD早期镜下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管肥大,系膜区轻度增宽。随着时间延长,肾小球基底膜不断的增厚,细胞外基质聚集量增加,基质反复增生,加速DKD的进展,最终导致DKD患者肾脏功能衰竭。

2.3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主要体现在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液流速减慢及微血栓形成。DKD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使细胞内血红蛋白被糖化,血浆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增强,氧化反应随之加重,从而血液黏度升高。有研究报道DKD的发生与患者体内红细胞出现变形性下降,血液流通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有关[5]。

3糖代谢异常

3.1非酶糖基化及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及AGEs抑制剂和AGEs受体抑制剂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是高糖状态下葡萄糖与蛋白质、核酸及脂类发生一系列非酶性生化反应的产物[6]。AGEs可使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增生,基底膜(GBM)结构改变,最终产生蛋白尿、致使肾小球出现硬化[7]。因此,减少或清除AGEs的药物在逆转糖尿病模型大鼠蛋白尿及系膜扩张等方面对DKD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疗效。

3.2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为一种主要的蛋白激酶,PKC对DKD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高血糖时ROS增多抑制了GAPDH活性,增加二脂酰甘油(DG)的合成而激活PKC,进一步使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诱导ROS合成增多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活化的PKC可引起TGF-β1含量及活性增高,加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转录因子,增强信号转导,减轻肾脏肥大、肾小球高滤过状态[8-9]。

3.3多元醇通路激活多元醇通路(polyolpathway,PP)也称为山梨醇通路,是动物组织中葡萄糖的代谢途径[10]。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为PP的限速酶,生理状态,PP的葡萄糖代谢很少,醛糖还原酶(aldehydereductase,AR)活性很低或者基本没有,长期高血糖状态,AR活性增加,PP代谢增强,大量葡萄糖进入该通路,造成山梨醇大量堆积,使细胞内渗透压过高,细胞肿胀、受损,加重肾小管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的程度[11]。而AR抑制剂可以减轻PP代谢,从而减轻或阻断DKD的发生[12]。

4脂代谢异常

脂代谢异常为DKD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大鼠肾小球基底膜严重不规则增生,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肾小球局部空泡化,肾小球足细胞集中,足突增粗、倒伏,肾小球足细胞数量下降等病理变化[13]。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患者体内脂肪不断分解,但其利用率降低,使患者体内脂代谢发生异常,使肌醇磷脂代谢产物降低,如:二酰甘油及三磷酸肌醇的减少,影响其调控的细胞功能,不仅使其紊乱,而且影响DNA的合成,从而降低其细胞的增殖活力[14]。5氧化应激众多证据表明,糖尿病微血管等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为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所致。氧化应激引起ROS生成过多,其产物如MDA能迅速被组织内SOD等清除,ROS同时激活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发展的信号传导途径,并促进炎症因子、促炎症因子及黏附因子的基因表达,加速肾损伤[15]。ROS水平增高使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合成不断增加,加速硝化酪氨酸的生成,使患者机体内DNA的损伤加重,从而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加重[16]。6炎症反应研究显示,DKD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固有慢性炎性反应的生成、加重及免疫反应的激活。炎症病变的发生,致炎因子的不断增加,将维持及加重慢性炎症的进展。目前研究发现与DKD相关的炎症因子有细胞因子、白介素类、粘附因子、趋化因子、TNF-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而白细胞介素6会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肿瘤坏死因子α使肾小球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的损伤加重,加速其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屏障功能受到影响[17]。在体内调节系统中,炎症的产生与信号转导元件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基因密不可分,影响肾脏灌注、增加ECG积聚,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参与DKD炎症进程[18]。

作者:桑小溪 单位:铁煤集团总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76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