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20 07:41:09 | 移动端: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本文关键词:有机酸,根系,探析,分泌,检测方法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本文简介:摘要: 根分泌物主要是以碳为基础的低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植物分泌的有机酸主要有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它们调节细胞代谢,为根际和微生物提供营养。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根际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简述了根系分泌物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 根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本文内容:

  摘    要: 根分泌物主要是以碳为基础的低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植物分泌的有机酸主要有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 它们调节细胞代谢, 为根际和微生物提供营养。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根际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简述了根系分泌物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 根分泌物; 有机酸; 收集; 分离; 检测;

  Abstract: Root exudates include low molecular compounds, high molecular compounds, and primarily carbon-based compounds. The organic acids secreted by plants are mainly acetic acid, oxalic acid, citric acid, malic acid, tartaric acid and succinic acid, which regulate cell metabolism and provide nutrients for the rhizosphere and microorganisms. The study of plant root exudates of organic acids has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hizosphere effects of plant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methods of collection,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root exudates.

  Keyword: root exudates; organic acid; collection; separation; detection;

  0、 引言

  根际作为植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的交互作用区域, 是根-土界面微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核心内容。植物在混杂的土壤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时, 根际系统起到重要作用[1]: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同时向周围释放各种化合物。土壤有机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植物根系[2], 同时根为根际微生物生长提供特定营养物质[3]。引起根系周边微生物发生改变,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根系分泌物的快速释放[4]。

  根分泌物是生长过程中植物根系主动或被动向根系周边分泌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总称[5]。根据分子量不同可分为2类[6]:一类为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糖、酚、黄酮和一些次生代谢物等的低分子化合物;另一类为蛋白质、酶和异源外激素等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3类:细胞脱落物和裂解物;高分子量凝胶状物;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3类:分泌物、渗出物和裂解物[7]。

  植物分泌的有机酸在根际活化营养和改善环境胁迫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8,9],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根系会大量分泌多种分泌物, 引起根际周边的Eh和pH改变, 从而影响根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有机酸与重金属结合, 发生螯合、络合或沉淀作用, 或将金属滞留在土壤中, 或进入到植物体内, 同时使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和组成发生变化, 从而间接改变重金属的活度、含量。这是植物抵抗重金属毒性的一种有效机制, 同时也是某些超富集植物能在体内吸收更多重金属的原因。有机酸主要络合Fe (Ⅲ) 、Zn (Ⅱ) 、Al (Ⅲ) , 柠檬酸、草酸络合铝的能力最大, 还能有效提高Cd、Pb溶解度[10]。
 


 

  许多研究证实[11,12,13,14]铝胁迫下, 大豆能在根尖分泌柠檬酸以缓解或解除铝的毒性。Tu等[15]研究显示, 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Pteris vittata L.) 在As胁迫下根分泌物以草酸和植酸为主, 虽然在As诱导下, 非超富集植物波士顿蕨 (Nephrolepis exaltata) 也可以产生草酸和植酸, 但前者分泌的草酸和植酸是波士顿蕨类植物的3~5倍、0.46~1.06倍, 有机酸能活化As并将其转移到叶片中。陈英旭等[16]对萝卜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浓度的铅/镉营养液中加入柠檬酸和酒石酸, 柠檬酸对铅、酒石酸对镉具有显着的解毒作用, 柠檬酸能抑制萝卜根系对铅的吸收, 酒石酸可降低对镉的吸收。

  1、 植物培养方法和根分泌物收集方法

  根据植株根系所处培养环境的不同, 研究根系分泌物的植物培养方法包括土培法、砂培法、营养液培养法 (水培法) 和琼脂培养法。

  1.1、 土培法

  土培法是在土壤基质上种植植物, 土壤用作植物生长培养基。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 将根际土壤直接收取, 适量加入杀菌剂, 并添加浸提剂进行振荡提取, 通过过滤和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即是根分泌物[8]。土培法是反映植物自然生长和根系实际分泌的最合适栽培方法, 因为机械阻力大, 根分泌作用旺盛。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 土培法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分泌物。但土培法难以收集根系分泌物, 并且不能反映植物特定部位分泌特性, 而分泌物原位收集更加困难。

  1.2 、砂培法

  砂培法是将植物种植在石英砂中一段时间后, 将石英砂泡入有机溶剂或蒸馏水中得到的溶液浓缩, 浓缩液中含有根分泌物。相对于土培法而言, 砂培法的栽培条件更易控制, 管理方便, 生长时不需支撑物, 植物根系通气性更好, 能得到更多的分泌物。徐婉明等人[17]研究香蕉根分泌物就采用砂培法。

  然而砂培法也有其缺点。植物根系生长受到很大阻力, 植物在外源胁迫下会诱导分泌更多有机质, 无法准确反映植物自然生长环境下根系分泌物的分泌。且砂培法洗砂、淘砂繁琐 [18]。在植物栽培过程中, 应注意石英砂容易生长苔藓, 这会对整个实验造成一定干扰[19]。

  1.3、 营养液培养法

  营养液培养法是将幼苗或无菌种子移植到营养液中, 进行一段时间的胁迫处理, 无菌水冲洗后, 放入有微生物抑制剂的溶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得到溶液 (即浸根法收集) , 或利用外源胁迫一定时间得到营养液 (即特定营养液收集) , 收集到的溶液为根系分泌物[20]。Tu等[15]利用营养液培养植株, 用浸根法收集分泌物, 分离并测定草酸和植酸。李勇等[21]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培养人参种苗, 将第3次换下的营养液分离出来研究营养元素亏缺下人参根分泌物的主要成分。

  溶液培养法简单易操作, 反映了全部根系分泌物的变化[22], 容易排除外来物质干扰[23]。但对于特定营养液收集而言, 营养液中盐分含量较高, 需要脱盐, 脱盐方法繁琐, 容易影响实验结果。

  王树起等[24]的研究显示, 大豆分别用水培法和砂培法培养, 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各组分基本相同, 主要是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与水培条件相比, 砂培条件下分泌的有机酸是水培的2~3倍。

  收集根系分泌物的最常用方法是浸根法, 取出根后先用蒸馏水清洗根部3~5次, 再用去离子水或重蒸水清洗, 用滤纸吸干根部表面水分, 将根置于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烧杯用黑色塑料布包裹, 放入植物培养箱内不断通气收集数小时, 得到的溶液即为根系分泌物。徐根娣等[25]在收集铝胁迫下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时就采用浸根法。收集根分泌物时须加入微生物抑制剂, 如CaCl2[26]、百里酚[24]、氯霉素[15]等防止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收集时需过滤去除残根、杂质。根分泌有机酸会被溶液大量稀释, 收集液体积大、浓度低[27], 因此, 必须进行冷冻干燥或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等前处理, 需要专门设备, 耗能较大, 周期长、误差较大。

  1.4、 琼脂培养法

  琼脂培养法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培养方法, 它是将经消毒、浸泡等处理后的种子播于经处理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或者将幼苗种植在琼脂培养基, 经过一段时间的胁迫后, 收集附着在根部和根部周边的琼脂, 经加热、溶解、过滤, 收集的溶液即为根分泌物。虽然该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培育方式, 但只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植物或幼苗阶段,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

  2 、几种新型原位根分泌物收集系统

  根分泌物原位收集比较困难, 一般是直接取植物根际土壤, 而原位根分泌物收集系统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8]。原位收集是将植物移栽到底部有收集器的培养容器中, 培养液向下渗流的同时根分泌物被淋洗到收集器内。该方法不仅可原位收集根分泌物, 还可连续收集而不破坏根系环境。

  贾黎明等[29]和廖继佩等[30]设计出一种原位收集根分泌物的连续装置, 该装置是让植物在石英砂、河砂和鹅卵石的混合基质内生长, 用水定期洗脱根部, 分泌物与淋洗液一起循环, 从而在树脂管中收集分泌物, 然后洗脱树脂, 最终得到根分泌物。

  王占义等[31]研究设计的土壤栽培条件下植物根分泌物的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将植物栽培到生长箱内, 重力作用下玻璃板壁对根系造成定向引导, 根系通过琼脂后进入收集箱内, 累积达到所需体积后, 对收集介质进行淋洗, 定期洗脱树脂。研究结果表明, 该装置收集有机酸加标回收率>70%, 苹果酸回收率为81%。

  罗小三等[32]等设计的原位溶液采样器, 可动态地研究根分泌物的组成。该装置是将原位采样管环平置放在所需土层, 填入土壤后压实, 然后种植相关植物, 当需要采集土壤溶液或根分泌物时, 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通过收集器对管路施加负压, 土壤溶液会流入收集器中, 满足所需的收集量后, 收集器和输送管断开连接, 收集到的溶液可用于后续测定和分析。该装置埋置可多次抽取, 并且可收集多个土壤断面 (横/竖) 溶液, 具有不会扰动、损伤根系和土壤环境、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该装置还用于土壤重金属迁移的研究[33]。

  为了解根际分泌物不同距离对外源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并对根际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 何艳设计了利用特殊的层片根箱的水平多层法, 如图2所示。根际培养箱大小为150mm×140mm×230mm;分为三个区域:根系生长室 (中室) , 宽20mm, 根系生长区;左右两边的根际室, 60mm宽, 根际室又被分成6个室, 包括1mm、2mm、3mm、4mm、5mm的近根区, >5mm的远根区, 每个室用尼龙网分隔 (<25μm) 。利用水平多层法, He等[34]研究黑麦草幼苗根际土壤不同距离降解五氯苯酚 (PCP) 的能力, 结果显示:能快速和大量降解PCP的是根表面附近3mm的土壤, 分别将PCP浓度为8.7±0.5mg/kg和18±0.5mg/kg降低到了0.20mg/kg和0.65mg/kg, 降解能力大小为根际附近>根系生长室>远根际室, 而没有根系的土壤PCP浓度在各个土壤位置相同, 和非根际土壤相比, 根际附近的土壤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酸酶和尿素酶等的活性来增强对PCP的降解能力。He等[35]用同样的装置, 调查了黑麦草在根际利用磷脂脂肪酸 (PLAF) 含量, 反映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毫米范围内, 说明根际表面距离对PCP的非线性降解机制。He等[36]利用相同的装置证实, 不同于根分泌物和矿物营养物质随根际表面距离的增加呈线性的逐渐减少, PCP变化呈非线性规律, 并且快速消失是在离根际2mm或3mm的根际层。根际土壤的原位采集用水平多隔层法效果较好, 能较为准确地反应根际周围不同距离根际分泌物的情况。

  原位收集应该注意防止培养容器、收集装置被细菌污染, 对培养液循环的流速要严格控制。

  3、 根分泌物有机酸的分离及后续处理

  根分泌物成分比较复杂, 需进行分离预处理后才能用于检测和分析。

  3.1、 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有机酸和其他物质在溶剂中不同分配能力, 而实现分离和纯化。徐婉明等[17]用CH2Cl2萃取了根分泌物, 其方法是提取15mL的根分泌物, 然后加入等体积的CH2Cl2来提取根, 再将CH2Cl2过0.45μm膜, 于旋转蒸发仪上45℃减压至干, 加入CH2Cl2 2mL, 以备GC-MS分析。在对橡胶树幼苗根分泌物进行测定时, 王文斌等[23]先将过滤液用45mL乙酸乙酯 (EAC) 萃取得到中性成分, 然后用1mol/L HCl将水相pH值调节到3, 用45mL EAC萃取得到酸性成分, 最后用1 mol/L NaOH将水相调节pH值到8, 用45mLEAC萃取后得到碱性组分, 在减压条件下分别将酸性、碱性和中性 (原液) 的EAC萃取液浓缩至1mL (35℃) , 用于GC-MS测定分析。

  3.2、 树脂法

  树脂法分为交换树脂法和吸附树脂法两种。交换树脂法是利用各种有机酸之间极性差异, 使用特定填料作为固定相, 并且根据固定相上各组分的交换能力差异实现分离。吸附树脂法利用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有机酸, 以实现分离和纯化[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尤江峰等[38]在研究脱落酸在铝胁迫下调控有机酸分泌机理时, 溶液通过装有5g 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Amberlite IR-120B型) 的阳离子交换柱 (16mm×14mm) , 然后通过装有2.5g AG 1-X8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100-200目, 甲酸型) 的阴离子交换柱 (16mm×14mm) , 控制流速保证过柱时间约为3h, 从而完全吸附。再用1mol/L HCl (10mL) 分3次洗脱阴离子树脂, 然后收集洗脱液到蒸馏瓶中, 在40℃条件下将洗脱液旋转蒸发至干后定容,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测定有机酸种类、含量。Tu[15]等用树脂膜法提取和分离在蜈蚣草和波士顿蕨在As胁迫下的根分泌物低分子量有机酸, 成功地分离出了植酸和草酸。在研究越橘根分泌物中有机酸时, 李学淳等[39]将浓缩后的溶液先流过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用去离子水洗脱后, 通过低温旋转蒸发浓缩, 然后通过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 用1mol/L的HCl洗脱有机酸, 将洗脱液在低温浓缩至微量后用pH值为2.1的HClO4溶液定容至1.00mL后, 用于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

  杨建峰[40]等用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比较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在水溶液中的吸附能力, 结果表明, 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在相同条件下吸附能力强弱依次是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李勇等[21]测定有机酸是将第3次换下的溶液以25mL/min的流速通过XAD-4大孔吸附树脂柱, 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 再用300mL甲醇洗脱吸附在XAD-4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的分泌物组分, 在旋转蒸发仪上洗脱液在50℃减压条件下浓缩至微量后, 转入5mL储液瓶后减压浓缩至干后, 于-20℃保存用以GC-MS测定。研究铝胁迫下诱导决明子分泌特定柠檬酸时, Ma等[41]用树脂法对有机酸进行分离时是将溶液先通过5g Amberlite IR-120B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阳离子交换柱, 然后通过内装2g Dovex 1×8阴离子树脂的阴离子交换柱, 再用10mL 1mol/L HCl洗脱阴离子树脂上的保留物, 减压浓缩干后, 用HClO4溶解定容, 以备HPLC分析。

  树脂法是分离有机酸常用的方法, 实用性强、吸附容量高, 对低浓度有机酸具有良好吸附效果, 脱附再生容易, 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长, 操作简单, 可脱附再生, 无二次污染[40]。

  3.3、 层析法

  层析法是通过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组分的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 在固定相中经反复平衡后分离组分的方法。李德华等[27]比较研究了有机酸采用DEAE纤维素层析柱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的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 DEAE纤维素层析柱比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各有机酸的回收率在93.7%~102.3%。利用层析法在玉米根分泌物中分离并检测出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马来酸等。

  4、 有机酸的鉴定和检测技术

  分析测定有机酸的方法包括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酶法等[42]。但根分泌物中物质很复杂, 且有机酸含量很低, 有机酸的鉴定和检测很困难, 这里主要介绍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 (CE) 。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HPLC对低分子有机酸测定分离效果好, 灵敏度高, 分析速度快, 测定准确, 并且能连续进样, 操作方便, 因此在有机酸测定方面运用广泛。HPLC测定的有机酸包括:乙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酒石酸、马来酸、乙醇酸、富马酸等。HPLC的测定条件基本一致[43,44,45,46], 色谱柱C18反相柱, 4.6mm×250mm, 5μm, 流动相是20~25mmol/L的KH2PO4溶液, 用H3PO4调节pH值到2.5左右, 流速0.5~1Ml/min, 检测波长210~220nm, 柱温30℃, 进样量为10mL。为保持柱效, 样品的测定时间应比标准品的测定时间长, 使色谱柱里的各种物质充分洗脱, 使下一样品的测定不受影响。施积炎等[26]用HPLC分析测定了根分泌物中的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等。

  HPLC分离过程中, 硝酸、硫酸等无机酸易干扰有机酸的分离, 俞乐等[43]在流动相中添加了配对的离子四丁基硫酸铵 (TBA) , 并延长草酸停留时间, 消除了无机酸的干扰。为保证测定质量, 田中民等[22]在测定缺磷情况下根分泌的有机酸时, 每测10个样品加测1次标准品, 对难以确定有机酸的吸收峰, 改变流动相的pH值和流速。

  4.2、 气质联用法 (GC-MS)

  GC-MS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 测试样能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瞬间平衡, 分离效率高, 并能同时测定多种有机酸, 且对样品需求量小、灵敏度高, 能对有机酸有效鉴定。有机酸的测定条件基本一致[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毛细管柱为30mm×0.25mm×0.25μm, 进样1μL, 进样口温度为250℃, 载气为He, 离子源:EI+, 70eV, 扫描范围30~600amu, 离子源温度230℃。

  检测出来的物质不仅包括有机酸酸, 还有醇类、脂肪酸、酚酸、酮类、烷烃等, 但对热稳定性差的草酸、柠檬酸等却不能检测出来。所以对于热稳定性差、易于分解的有机酸, 需在测定之前进行衍生化, 如甲酯化[48]。李勇等[21]在检测根分泌物时, 向1.5mL样品中加入足量的CaCl2, 75℃下放置1h, 确保样品彻底干燥, 再在样品中加入250μL硅烷化试剂, 75℃衍生化1.5h再进行GC-MS的测定。

  4.3、 荧光光谱分析法

  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植物根分泌物的种类,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的优点。陆松柳等[7]用此法检测了三种湿地植物美人蕉、茭白、水柳的根分泌物, 主要为小分子有机酸和芳香族蛋白质。

  4.4、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 (CE) 是一种强大的非分离技术, 样品盒溶剂具有用量少、毛细管便宜、更换简单的优点, 可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根系土壤中的有机酸[49]。但和其他方法相比, 其灵敏度和重现性相对较差[42]。

  大部分低分子有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中性介质中, 因此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较多, 影响分离的因素主要是电解质溶液的pH值、类型、电渗流改性剂和添加剂。Mala等人[50]利用含有染料的电解质溶液和图层毛细管分离并测定了丙二酸、柠檬酸、富马酸。徐根娣等[25]用CE分离、测定出了大豆根分泌物中的草酸、柠檬酸和琥珀酸。林琦等[10]在研究根分泌物与重金属间的化学行为时, 用CE测定了烟草和玉米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糖类、氨基酸。

  5 、研究展望

  由于技术上的困难, 对根分泌物的机理研究大都局限于外在的根分泌物种类和含量, 分泌物是由哪些特定的细胞 (根冠、侧根、表皮细胞、根毛细胞) 分泌出的不详, 对其内在分泌机理的研究较少。更深一层的机理研究需要更精密的仪器和实验设计来揭示。根际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应多利用分子技术、基因工程、同位素跟踪法等方法来研究内在机理。

  大部分植物的培养和收集都是采用水培或砂培, 使根际生长条件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忽视了土壤微生物、动物及土壤温度等的影响。应多考虑实际情况, 采用与实际土壤差别较小的实验方案, 从而反映根分泌物与土壤之间的真实关联。

  针对污染物的降解或重金属的吸收, 是分泌物在起主要作用, 还是其周围微生物的作用, 还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仍需考证。

  对根分泌有机酸的研究大多限于理论方面, 实际运用较少。应多加研究, 以利用特定分泌物的理化性质、外源添加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或抵御、对有毒化合物的去除和妨害。

  参考文献

  [1]Lynch J P, Brown K M.Topsoil foraging - an architectural adaptation of plants to low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J].Plant and Soil, 2001 (237) :225-237.
  [2]Nguyen C.Rhizodeposition of organic C by plants:mechanisms and controls [J].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 (23) :375-396.
  [3]Chen S T, Huang Y.Determination of respiration, gros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soil profile using BaPS syste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 (5) :937-943.
  [4]Zheng Y, Zhang F S.Effect of soil moisture on release of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in root exudat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iron in root apoplasm of peanut[J].Pedosphere, 2000, 10 (4) :333-338.
  [5]Graham J H, Leonard RT, Menge J A.Membrane-mediated decrease in root exudation responsible for phorphorus inhibition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 formation [J].Plant Physiol, 1981 (68) :548-552.
  [6]Dayakra V, Badri, Jorge M, Vivanco.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root exudates[J].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9 (32) :666-681.
  [7]陆松柳, 胡洪营, 孙迎雪, 等.3种湿地植物在水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分泌物研究[J].环境科学, 2009, 30 (7) :1901-1905.
  [8]McGrath S P, Shen Z G, Zhao F J.Heavy metal uptake and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laspi caerulescens and Thlaspi ochroleucum grown in contaminated soils[J].Plant and Soil, 1997, 188 (1) :153-159.
  [9]Hammer D, Keller C.Change in the rhizosphere of metal-accumulating plants evidenced by chemical extractan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2 (31) :1561-1569.
  [10]林琦, 陈英旭, 陈怀满, 等.根系分泌物与重金属的化学行为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 (4) :425-431.
  [11]MA J F.Role of organic acid in detoxification of aluminum in higher plants[J].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2000, 41 (4) :383-390.
  [12]Shen H, He L F, Sasaki T, et al.Citrate secretion coupled with the modulation of soybean root tip under aluminum stress, Up-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and threonine-oriented phosphorylation of plasma membrane H+-ATPase[J].Plant Physiology, 2005, 138 (1) :287-296.
  [13]黄鹤, 赵月春, 郭秀兰.大豆在铝胁迫下分泌的柠檬酸与品种的耐酸铝性无关[J].大豆科学, 2003, 22 (3) :218-222.
  [14]Silva I R, Smyth T J, Raper C D, et al.Differential aluminum tolerance in soybean:an evaluation of the role for organic acid[J].Physiologia Plantarum, 2001, 112 (2) :200-210.
  [15]Tu S X, Ma L, Luongo T.Root exudates and arsenic accumulation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Pteris vittata and non-hypreraccumulating Nephrolepis exaltata[J].Plant and Soil, 2004 (258) :9-19.
  [16]陈英旭, 林琦, 陆芳, 等.有机酸对铅、镉植株危害的解毒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0 (4) :467-472.
  [17]徐婉明, 张志红, 雷艳宜, 等.气质联用方法测定香蕉根系分泌物[J].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 (8) :1403-1408.
  [18]El-Halmouch Y, Benharrat H, Thalouarn P.Effect of root exudates from different tomato genotypes on broomrape (O.aegyptiaca) seed germination and tubercle development[J].Crop Protection, 2006, 25 (5) :501-507.
  [19]Marscher H.Mineral in High Plant[M].London:Academic Press, 1995:23-50.
  [20]Muratova A, Pozdnyakova N, Golubev S, et al.Oxidoreductase activity of sorghum root exudates in a phenanthrene-contaminated environment[J].Chemosphere, 2009, 74 (8) :1031-1036
  [21]李勇, 黄小芳, 丁万隆.营养元素亏缺对人参根分泌物主要成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 (8) :1688-1693.
  [22]田中民, 秦芳玲, 王波.缺磷白羽扇豆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1 (4) :154-158.
  [23]王文斌, 吴小平, 尹玉莲, 等.水培条件下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的GC-MS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 (12) :2281-2286.
  [24]王树起, 韩晓增.乔云发, 等.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J].大豆科学, 2009, 28 (3) :409-414.
  [25]徐根娣, 金婷婷, 刘鹏, 等.铝胁迫下大豆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特性[J].生态环境, 2008, 17 (3) :1204-1209.
  [26]施积炎, 陈英旭, 林琦, 等.根分泌物与微生物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 (3) :316-319.
  [27]李德华, 贺立源, 李建生, 等.一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40 (2) :219-222.
  [28]Neumann G, R?mheld V.Root excre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protons in phosphorus-deficient plants [J].Plant and Soil, 1999 (211) :121-130.
  [29]贾黎明, 冯菊芬, 文学军, 等.循环水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5 (6) :6-10.
  [30]廖继佩, 林先贵, 曹志洪, 等.一种新型连续根分泌物收集装置[J].土壤, 2003, 35 (4) :311-313.
  [31]王占义, 潘宁, 罗茜, 等.一种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与收集方法的介绍[J].土壤学报, 2010, 47 (4) :747-752.
  [32]罗小三, 仓龙, 郝秀珍, 等.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及可溶性有机碳 (DOC) 的紫外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探讨[J].土壤, 2007, 39 (6) :943-947.
  [33]陈海峰, 周东美, 仓龙.垂直电场对重金属络合物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78-82.
  [34]He Y, Xu J M, Tang C X, et al.Facilit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degrad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 [J].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5, 37 (11) :2017–2024.
  [35]He Y, Xu J M, Ma Z H, et al.Proling of PLFA:Implications for nonlinear spatial gradient of PCP degrad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Lolium perenne L.roots [J].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7, 39 (5) :1121-1129.
  [36]He Y, Xu J M, Lv X F, et al.Does the deple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root–soil interface follow a simple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distance to root surfaces[J].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9, 41 (9) :1807-1813.
  [37]Muratova A, Golubev S, Wittenmayer L, et al.Effect of th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henanthrene on root exudation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J].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09, 66 (3) :514-521.
  [38]尤江峰, 候宁宁, 徐睦芸, 等.铝胁迫下大豆根系脱落酸累积与柠檬酸分泌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4) :899-905.
  [39]李学淳, 杨忠, 李亚东.越橘根系分泌物中有机组分及动态变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 (5) :578-580.
  [40]杨建峰, 贺立源, 左雪东, 等.有潜在性的大孔吸附树脂模拟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吸附的方法[J].华北农学报, 2007, 22 (3) :127-131.
  [41]Ma J F, Zheng S J, Matsumoto H.Specific secretion of citric acid induced by Al stress in Cassia tora L [J].Plant and Cell Physiol, 1997, 38 (9) :1019-1025.
  [42]王敏, 屈峰, 林金明.毛细管电泳在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 2005, 21 (4) :454-458.
  [43]俞乐, 彭新湘, 杨崇, 等.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植物组织及根分泌物中的草酸[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 2002, 30 (9) :1119-1122.
  [44]邓云, 官会林, 戴开结, 等.不同供磷水平对云南松幼苗形态建成及根际有机酸分泌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8 (4) :358-363.
  [45]王君, 王东升.大豆、小麦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析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240-242.
  [46]谢明吉, 严重玲, 叶箐.菲对黑麦草根系几种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影响[J].生态环境, 2008, 17 (2) :576-579.
  [47]柴强, 黄高宝, 黄鹏, 等.鹰咀豆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典型分泌物苯甲醛的化感效应[J].草业学报, 2005, 14 (1) :106-111.
  [48]Wang H B, Wong W H, Lan C Y, et al.Organic acids in two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s and a non-hyperaccumulator of Pteris exposed to elevated arsenic concent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91 (3) :241-254.
  [49]Westergaard B, Hansen H C B.Determination of anions in soil solution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J].Analyst, 1998, 123 (4) :721-724.
  [50]Malá Z, Vespalec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with indirect photometric detection in the visible range[J].Electrophoresis, 1994, 15 (1) :1526-1530.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收集、分离及检测方法探析》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73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