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归朝旅游解说词

归朝旅游解说词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06 14:20:06 | 移动端:归朝旅游解说词

归朝旅游解说词 本文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贵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之胜境、粤地风光”之美誉的柔情壮乡、秀美归朝!归朝镇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国道“323”线、衡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云桂铁路穿境而过,是云**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南保留壮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全镇辖15个村委会3

归朝旅游解说词 本文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贵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之胜境、粤地风光”之美誉的柔情壮乡、秀美归朝!
归朝镇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国道“323”线、衡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云桂铁路穿境而过,是云**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南保留壮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全镇辖15个村委会340个村小组42146人,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148人,占总人口数的85.5%,瑶族山瑶支系人口1173户497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1.9%,是全县山瑶人口最多的乡镇。全镇总面积531.5平方公里,冷凉石山区、温暖土山区、低热河谷区各占三分之一。最高海拔1067米,最低海拔470米,平均气温21℃,年日照1919小时,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境内分布有普厅河、里呼河、架街河、**河、百油河5条河流和架街水库,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农林发展主要有甘蔗、油茶、八角、葡萄、西瓜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锰、铁、钛等。归朝地灵物丰,山川秀美,可饱览热带喀斯特地貌中仅有的峰林、孤山、石芽、溶洞等自然景观,境内分布着六大原生态自然奇观:**喷血、象鼻卷湖、鱼持晚钓、狮台望月、高坡清风、金印拢云,古人诗曰“左**右象鼻前狮台后金印四处湾环皆是**之胜境、春碧柳夏绿荷秋黄菊冬白梅百花锦秀依然粤地风光”描绘正是归朝美景。可探索文化遗产丰富,如有数百年历史的沈氏土司祠堂,遍地忠魂的者瑶山古战场以及青年会址等遗址。可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桂边区游击根据地时的红色之路,
“七村九弄”中第七村―旧寨村走出过无数革命先烈。归朝是云南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8种壮族语言支系各有特色,龙跃村出土的石钛证明新石器时代已有稻作文明。4000多年来,历经帝王专制、土司统治、反帝反封建、解放革命等磨砺的归朝壮族群众仍然始终如一地依山傍水,建寨而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淀了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世代传承下来,以“那”文化、特色糯食、“干栏”建筑、五彩壮锦、壮戏山歌、以“摩”和
“鸡卜”为标志的宗教文化等六大方面为主要标志。这些“活”的文化遗产不仅内涵深厚、发育完整、自成体系,而且神秘新奇、历久不衰,涵盖了归朝壮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壮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灵魂。归朝有热情淳朴的民风,轻快柔软的山歌,生动有趣的壮话,热情似火的“**端街”,宗教色彩浓重的庙会……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文山及至云南壮族古文化的缩影。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参观的主要景点有:中国壮族稻作文化发祥地――老街三寨、圆满梯、具有652年历史的沈氏土司遗址、四大庙宇(城隍庙、关帝庙、龙王庙、观音庙)、沈土司诰命碑、**喷血和狮台望月等景点,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起的快乐时光。   (一)老街三寨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老街三寨,老街三寨是中国壮族稻作文化的发祥地,是壮族文化最密集的村落,这里森林茂密,素有“天然氧吧、养生福地”之称,我们可以在这所大自然赋予的“森林教室”中认知古树的魅力,我们将一起体验“鸳鸯树”的凄美传说、感受穿越时空的壮族稻作文化长廊、体验稻作文化历史与现在、感受坡芽歌书文化的独特魅力、聆听宋朝战争与灵猴送信的感人故事、享受在“平安树”前许愿的美好瞬间和登上扶摇直上梯的体验多彩的庙宇文化。
?
1.榕树之恋
?
现在,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两树连枝的“鸳鸯树”。
相传很久以前,普厅河水很大、河面很宽、水流很急。湍急的普厅河水在归朝的河畔划了一道美丽的弧,老街、和平两个村就像两个错开的弧线,相依在普厅河的两岸。两岸的村民遥遥相望,鸡犬相闻,但普厅河却像隔在他们中间的天堑,难以逾越。在漫长的岁月里,两岸的村民相望而不能相聚,只能以他们嘹亮的歌声来传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老街有一个爱唱歌的姑娘,叫娅妮。娅妮勤劳善良、温柔美丽,她的歌喉更像百灵鸟般婉转动听,每天人们都能听到她甜美的歌声。在河的对岸的大树旁,有一个壮家小伙,不知从哪一天起成了娅妮最忠实的听众。一天,娅妮在唱时,对面也传来了小伙子浑厚圆润的歌声。从歌声里,娅妮得知小伙子叫阿侬。从那天起,每天都会有一对青年男女的歌声在普河畔响起,他们的歌声就像两只百灵鸟,飞过湍急的普厅河,飞过宽广的河滩,飞进两个人的心里;那歌声就像两条红线,将两个人的心紧紧的系在一起,而湍急的普厅河却迟迟让他们不能相聚。有一天,阿侬决定自己制作竹伐渡河。可是河水很急,河面又很宽,竹伐刚下水就连人带伐被冲走了,幸好得路人相救,阿侬才幸免于难。第二天,妮娅对阿侬唱道:
“哥莫急,妺会等到身无力”。阿侬听后答道:“哥爱妺,一定爱妺到骨碎”。
就这样,妮娅靠着老街的大榕树等啊等,一等就等了六十年,头发都等白了,大榕树也渐渐的枯萎了,但他们的爱却是那么的忠贞和永恒,阿侬一直未嫁,妮娅也一直未取(欧贵婚姻中的女取男嫁),可谓是等得地老天也荒。终于有一天,两个八旬老人驻着拐杖来到河边,一起跳入河中,他们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奇怪的是,从那天起枯萎的榕树却发了两支新枝,有人说他们两跳入河中,却化成了连理枝相依畏在一起,渐渐的长成了参天大树,村民给这棵树取名为“鸳鸯树”,树中间的那根相互连接的树枝叫连理枝,大家都把这棵榕树看着是忠贞爱情的象征,把这段爱情叫榕树之恋。
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20分钟,照照相、留留影!相信忠贞爱情的,可以购买一把同心锁,亲手挂上,它将会带你在爱的道路上好运连绵。也可以挂一把平安锁,它将会佑你一生平安!
?
2.壮剧大戏台
?
各位旅客,我们继续往前,还有更美、更神秘的景点等着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让你摆脱城市的喧嚣与废气污染,一路自由的呼吸着来自乡村的纯净而新鲜的空气。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老街三寨大戏台,是雍正时期富州土司沈灿捐资设立义塾,后面逐步演变而来,后来成了文山州乃至全国壮戏的发源地。壮族戏剧始于清高宗乾隆时期,即18世纪六十年代(1765年之后)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为富州土司第22世祖沈定坤之后的沈怀本、怀廉两位祖师首先在这里创作传戏,唱腔原是以《咿嗬嗨》、《哎咿呀》为主调,由于唱汉词当地乡亲听不懂,后继者李祯柏、覃**、周木佗等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腔调改为《哎的呶》,把汉词释为当地民族土语――壮语,唱词多用通俗易懂的壮族山歌词的各式词意套入结合使用“承古今和”,经过一系列改动后变得通俗易懂,词意溶入心田博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壮族山歌的各种形态,包括:喜、怒、哀、乐四类(喜:赞美歌,情歌,别歌。怒:骂歌,欺歌。哀:绝别,难歌。乐:情窦初开,春芳蒙放类的歌)。若戏班应邀外出,则在某一地(村)起槌击鼓打锣初开闹台之时,锣鼓一响,无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在高山还是田野,不论是在挖山开地、还是锄垦屯田、打理家务,人们都会奔来观看演出。

归朝每年开戏时间多在正月初二,开始演戏前先在登冒村土地庙里上香献茶朝拜,然后方能开演。老街三寨大戏台原来小而拥挤,后几经扩建后成形,可容纳10个戏班同时开演,容纳观众2000人,每年的三月三,归朝周边的戏班均会自发组织到这里进行演出,以祈求风调雨顺。渐渐的就形成了壮族远久以来的“赶珑端”。
?
3.稻作文化时空走廊
?
我们沿路直上,就进入老街三寨主题公园――稻作文化时空走廊。在这个时空走廊中,你可以发现古往今来人们的农耕时代与稻作文化的发源、传承与应用,你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那种“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稻作文化魅力。一面面由特殊工艺制作的文化墙,将向大家讲述壮族稻作文化千百年的发展历史,每一幅图案都展现出壮族人民耕田劳作的形态,将让你对稻作文化有全面的了解。
下面,大家沿途自由参观文化墙,现在我们看到的第一面文化墙,讲述的是我们壮族祖先从猎到耕的原始神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二面文化墙,讲述的是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两面墙反映的是我们壮族农耕的从
“刀耕火种”到“人畜同耕”再到“机耕劳作”的穿越时空的稻作文化。待会我们将看到的第三面却侧重反映稻作饮食文化与日常文化,并在日常耕作中创造了传奇的“坡芽歌书”。
一会,我们将在稻作文化陈列馆停留,届时我将向大家讲述壮族稻作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
4.稻作文化陈列馆
?
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传承千百年稻作文化历史的—壮族稻作文化陈列馆,这是云南现存唯一一个稻作文化传习馆。
**是珠江流域**水系驮娘江、普厅河、那马河等多条支流的流经地和发源地,资源丰富,良田万倾。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壮族的先祖百越人就开始依山傍水,建寨而居,以“火耕水落”方式从事稻作生产,垦殖“雏田”,过着“饭稻羹鱼”的生活。直到如今,县境内出土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石锤、蛙刀、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生产工具和发现的野生稻充分证明了**壮族古老稻作文明的存在,他们在河谷**中的湿地和沿河两岸修起田埂,用牛来耙田犁地,在雨季来临时引水泡田、培植水稻。驮娘江、普厅河、郎恒河、洞波河等河畔直到今天依然悠然转动的
“风车提水”和建造在溪流旁的“水碓舂米”,就是几千年稻作文化的古老传承,同时也形成了“以稻为本,喜居水头”的民族特性。在**全县2595个自然村中,以“那”(壮语稻田、水田之意)为通名命名的就有327个,占12.6%。他们据“那”而作、赖“那”而食、依“那”而乐、以“那”为本。孕育了谷种来源的经文、牛王到人间的传说,还产生了稻谷神、田坝神等自然神祗。他们勤于耕织,器重**,厚爱银饰,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着似水一样的情怀,创造并积淀了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几千年来,无论壮族族群如何演变发展,自水稻人工栽培发明以后,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逐步主宰了壮族的生活,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浓浓的稻作文化,全面影响着壮族的民风民俗。
老街三寨是壮族稻作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为这里提词“中国壮族稻作文化研究基地!”大家沿途从文化墙中看到的,都是我们壮族“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原生态稻作文化场景,第一面墙反映的是壮族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第二面墙则反映了我们稻作文化不断演变的过程,最后一面墙则反映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稻作文化。
?
?
9
?

归朝旅游解说词 本文关键词:解说词,旅游

归朝旅游解说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归朝旅游解说词》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44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