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06 14:08:54 | 移动端: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本文关键词:摄影师,外籍,影像,民国时期,记录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本文简介:摘要: 三峡工程巨大地改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貌。近年新近发掘出的民国初期由外籍摄影师拍摄的三峡图像,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凝固了彼时峡江的真貌。以具体的历史图像为例,可以发掘其中的内容意涵,浓烈的纪实特性令摄影图像在时间的流淘中历久弥真,殊为三峡历史之珍。  关键词: 图像文献;实证价值;艺术审美;  A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本文内容:

  摘    要: 三峡工程巨大地改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貌。近年新近发掘出的民国初期由外籍摄影师拍摄的三峡图像, 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凝固了彼时峡江的真貌。以具体的历史图像为例, 可以发掘其中的内容意涵, 浓烈的纪实特性令摄影图像在时间的流淘中历久弥真, 殊为三峡历史之珍。

  关键词: 图像文献; 实证价值; 艺术审美;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tarted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geographical appearance of the Three Gorges area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torage.In recent years, the newly discovered images of the Three Gorges captured by foreign photographer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ve solidified the true appearance of the Xiajiang River from different purposes.Taking the concrete historical im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its cont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ong docu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the photographic images live for a long time.These images are treasures of the Three Gorges historical literature.

  Keyword: image literature; empirical value; art aesthetics;

  自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在长江三峡段修建水利工程, 以电力振兴国民经济, 至今刚好100年光阴。以一个世纪之时间尺度来度量三峡地域, 当是山河易容, 古今巨变。用摄影术获取的银盐图像超越其他艺术门类, 突出地接近真实性, 忠诚地记载了长江三峡的今与昔。近年又有一批新的史料在国内影像收藏市场上出现, 它们共同表明了民国之初, 屡有外籍摄影师深入到长江内河, 游走于三峡区间, 拍摄图像。这些图像成为了绝好的文史资材, 使研究者深切地领悟到摄影的真谛, 品出另一番从写意审美延伸发展出的别样意味。

  一、山根倬三的窥觊式观看

  山根倬三乃20世纪初日本文化学者及摄影家。山根倬三曾在中国旅居20多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 山根倬三萌生出类似于徐霞客一般的云游撰记思想。山根倬三曾沿着长江游历, 沿途拍摄了上海、吴淞、杭州、苏州、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南昌、武汉、长沙、荆州等城市景观, 亦深入到宜昌、巫山、重庆等地拍摄下长江三峡的多种身影。1916年, 他将自己在长江旅行拍摄的1 000多张各城市的名胜古迹和街道老照片、峡江景致等汇集出版, 命名为《长江大观》。
 


 

  《长江大观》受到社会的热烈追捧, 出版商不得不在第二年以珂罗版重新印制一批。山根倬三在长江沿线拍摄的136幅摄影作品入集, 在其时获得了非常精细的印制。这本书中包含着四连张的杭州西湖全景、五连张的庐山全景、六连张武汉全景和五连张长沙全景, 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制作。有关三峡的影像, 该书中收录了宜昌名刹东山寺、巴蜀峡口的胜景三游洞、三峡第一关——平善坝、宜昌峡中的虾蟆碚之奇胜、三峡牛肝马肺峡、巴蜀峡中三大滩之首——新滩之险、归州城、巫山金盔银甲峡、黑石峡、蜀峡之风箱峡、蜀峡之白帝城、蜀峡云阳的张飞庙、云阳的张家坟、重庆觉林寺等十多幅。从这些作品中, 可以读出山根倬三对于影像的精当控制能力, 其作构图谨严细密, 取景剪裁干净利索。他在对峡江山峰与江水的结构处理上, 时而异峰突出, 时而大开大合, 并恰到好处地在画面中运用了水平线, 显现出卓着超拔的视觉结构能力。

  图1 西陵峡 (山根倬三摄)

  图2 平善坝 (山根倬三摄)

  尽管由于多种历史原因, 山根倬三在中国的摄影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扬, 但是, 他成系列的江河摄影实践在近年受得文化史学界的重新审视。山根倬三的摄影图像从视觉创造能力上来解析, 他通晓平面图像构成, 善于从现实的拍摄对象当中提炼具有表现价值的形体物件, 并紧凑地组合于一帧二维平面当中。山根倬三作品中显现的摄影功底, 令其俨然站列于同时期海内外摄影师序列中的第一方阵。多年受中国文化浸染, 令他的影像带有较为明显的东方式审美意蕴。但是, 同为东方的日本国里惯行的觊觎式的视觉风格, 如冷寂、阴沉等特质或然藏匿于他的作品里。需要强调的还有, 将山根倬三的这一系列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衡量, 必须承认这种视觉捕捉同时带有窥探中国并为出生国提供一手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情报之深层次动机。山根倬三的摄影图像屡次发表于《亚东印画集》, 而该系列图书正是以图像方式大规模收集中国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内容的特殊出版物。国家图书馆李翠薇认为:“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 向中国派出了探险家和学者, 在中国各地收集天文、地理、矿产、森林、地质、水利、社会、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 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调查, 同时通过媒体向国民介绍中国的情况, 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的关心, 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条件。”[1]山根倬三的摄影图像经过书刊的发行, 达到了日本国人探究长江三峡自然地理与资源条件的欲望, 他摄影行为的深层次动机令其人其作均蒙上了一层迷雾般的灰色。

  山根倬三由此并不是一个纯粹而独立的摄影创作者, 他关乎于长江的系列图像表面附着一层直观的艺术审美含义, 但是不适于浅显的褒论与称颂;反而, 更要读懂图像里隐藏的玄机, 它对于国人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警示。

  二、凯尔的经济地理视野

  1918年5月1日和1919年9月15日, 美国裕中公司向北洋政府交通部呈递关于周襄铁路建设的可行性报告编写。这份经济性质的报告不仅包含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各项技术参数, 还通过对沿途人文物产的介绍, 论证了规划中的铁路在当时所具有的经济与社会价值[2]。摄影作为当时最富有真实意味的现代工具, 发挥了摄影术特有的写实功能。 (美) G.A.凯尔 (G.A.Kyle) 等合力完成了与铁路相配套的沿线社会与自然摄影记录。这些珍贵的照片包含了长江三峡地段, 世人从中读到了四川及重庆当年的山脉、田野、河流, 可以看到大山中成片成片的林木、田地里郁郁葱葱的庄稼、河道上来来往往的船只。

  西陵峡与巫峡是凯尔等人着眼最多的三峡区间。在湖北宜昌市长江边, 凯尔等人拍摄下长江枯水期时空旷的河滩, 随后转季到丰水时节, 他们又在同一地点, 并且借用同一类型着帽的地方公职人员作为陪体, 拍摄下“江面船只往来, 景象繁荣”的图像。充斥于各画面的长江之水, 林林总总的木船小筏与蒸汽轮交错着, 与前时那幅袒露着偌长河床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对比, 传递出在季节性水位变化情势下的长江航运讯息。

  有意思的是, 在凯尔等人的摄影作品当中, 抓取了靠纤夫人力拉行的木船与汽船并行的画面。房屋、桥梁、良田等内容频繁地在摄影画面中显现。可以这么说, G.A.凯尔等作者们是最早有意识地以经济开发视点渗入三峡摄影现场的职业摄影师, 这一批作品集中呈现出报道摄影的特点, 具备了半个多世纪后中国一度风行兴盛的人文地理式摄影的诸多特质。由是, 现代人在目睹这些百年前的影像时, 更多地注意到摄影作品中蕴含的具体信息, 超越了纯自然景观的品读, 进一步满足了从影像回顾历史真貌的诉求。

  在西陵峡, 凯尔等人先后拍摄了新滩、泄滩、崆岭滩及牛肝马肺峡等。前三者均是长江三峡里令船夫望而生畏的凶险之地。三峡民间流传:“青滩、泄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凯尔等人采用全景景别、大景深, 登岸来到半山坡里完整地拍摄下青滩峻峰耸峙下, 两岸夹水、礁石密布、滩水急流的镜头。细细甄别, 急流白浪当中, 还有孤独的木舟正在水里坚强搏斗, 岸边手持长蒿的百姓正在伺机伸出援手……

  图3 牛肝马肺峡 (凯尔摄)

  图4 大宁河 (凯尔摄)

  崆岭滩着名的礁石有“二十四珠”, 其中名为“大珠”的石梁长220米, 宽40多米, 高约15米, 恰似猛虎纵卧长江之心。其处水流异常湍急, 水下暗碓林立。川江几代船夫历经无数次冲滩尝试, 而后方始获得闯滩要诀:船行至此必须对准石梁先行, 尔后借风顺势调整航向, 方可化险为夷。后人在“大珠”的上方, 镌刻“对我来”三字, 即诏告天下, 破解迷津。凯尔等人行船至此, 显然被这个场面震撼了。他们旋即从侧面庄重地拍摄下川江上着名的险滩。“牛肝马肺”是个象形的传说, 凯尔等人从长江的右岸, 拍摄下略显温情的景致。他们不忘在画面的右侧, 留下适当的空白, 交代长江的流向, 并将直面山岩的视觉之“拥堵”感成功地指向高远的天空。

  巫峡之幽深秀丽, 真实地体现在凯尔等人的摄影作品中。凹槽式栈道横贯巫峡南岸, 白帆木船星星点点, 促动凯尔等人在此频频按下快门。拍过巫山古城之后, 他们还进入长江支流——大宁河, 驱舟上行到第一个峡段里, 泊舟上岸, 以端重的构图、清新的人与舟剪影, 完成了对这个当时深匿三峡深谷无人问津的山水绝妙之地的影像刻画。显然, 他们一行对于巫峡的感官认识是发于自然的, 我们不仅从中读到百年前的三峡旧貌, 甚至还从中嗅出外国摄影师作品中难得的中国山水之诗情画意。

  凯尔等人拍摄了巫山、云阳古城风貌。在万县, 他们拍摄的单拱石桥采用了低角度+小光圈、慢速度, 详细地描述出拱桥的建筑风貌与当地百姓的经济生活关联。那些桥上与桥下的人们, 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有几位正在移动的人物在照相机慢门的记录下成为悦目的虚影。凯尔等人对于长江三峡的经济考察由表及里, 触探进入民间场域的深处。这种以经济为目的的摄猎, 如同给凯尔一行加持了时年先进的考察装备, 他们才成功地通过操持摄影来定格自己所经历并感兴趣、且能为经济开发研讨与记录所用的直观图像。而百年前的三峡的原始风貌在凯尔等人的摄影中诚实地储藏并显影, 这些作者们倒是没有想到百年之后这一帧帧图像成为今人对照观看长江三峡蓄水巨变的绝佳参照。凯尔等人是值得感谢的, 幸而有他们运用了如此精到的摄影技术, 集体为民国初期的长江三峡历史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补白。

  三、唐纳德·曼尼的画意追求

  唐纳德·曼尼 (DonaldMennie) 的工作身份是企业家。1876年生于英国, 15岁时担任过助理药剂师。20岁左右, 曼尼先入北京MactavishLehman公司, 后来到了中国上海, 出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总经理。

  曼尼酷爱摄影。有意思的是, 屈臣氏大药房与当时的其他同业一样, 销售摄影器材、显影药水等。这种物质条件直接支撑了这位在中国沿海经济实力显盛的业余摄影师, 并由屈臣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摄影集《北京美观》。

  这部出版于1920年的影集虽然只有66幅作品, 但是, 鲜明地体现出曼尼在摄影追求上偏爱轻柔的阴影和特殊的质感与层次, 以此渲染烘托他所理解的古老中国。正是有了第一个摄影行动的成功, 曼尼趁机将第二个拍摄对象聚焦于长江三峡。

  曼尼的三峡摄影突出地展现了他对山水画意的追求。曼尼首次进入这片峡谷时, 接连碰到了一连串不利困素, 这是前人莫理循 (GeorgeMorrison) 、庄士敦 (Reginald Johnston) 等在文字中描写的三峡真貌吗?曼尼拥有超越常人的意志与执行能力, 他从峡江折返后, 加紧了对三峡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 甚至找到多位穿越过三峡全境的人士作为顾问, 再次进入峡江地带, 在宜昌与重庆之间整整拍摄了半个月。这一次, 正是有了得力人士的相助, 曼尼如愿以偿遨游在山水之间, 以超凡脱俗的视野, 凝结了夔门、巫峡、牛肝马肺峡在天时氤氲变幻时的瑰丽身形。天光, 薄云, 涟漪, 独树, 古庙, 渔舟, 这些颇具东方意蕴的物象经由曼尼的摄影之手掌控、操作, 组合成一帧帧堪与绘画媲美的唯美之作。曼尼不在意对于某个具象的写实, 也没有将更多的光影流连于记录三峡的民众人物之间。即使是拍摄着名的西陵险滩, 他也是利用全景完整地交代了上下游地理环境, 而让那些翻腾的白浪避退画面的一隅, 毫不夸张地各就各位罢了。在奉节、巫山两地, 曼尼找到了合适的高位置, 用紧凑的构图摄入了瞿塘峡口夔门掩映下的夔州古城、巫峡西口文峰山脚两江交汇处的巫山古城。画面中, 浓密的树荫庇护着房屋, 城中及城郊的亭台、楼阁、宝塔等物改变了画面一览无遗的平视感觉, 远中近三种层次的对象在黑白灰影调中各得其所, 流淌出一种天人合一、人地相扶的古意。

  图5 瞿塘峡 (唐纳德·曼尼摄)

  图6 峡江轻舟——红船 (唐纳德·曼尼摄)

  曼尼的三峡摄影熟练地运用了手工着色, 强化了作品的主旨。上海业余摄影协会的资料显示, 1903年4月, 曼尼曾与该协会的成员分享过使用手持照相机的经验:“关于手持照相机, 很遗憾我无法传授给大家一些新奇或有趣的摄影方法, 只是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3]1904年6月, 他又在该协会分享了自己使用慢性感光印相纸的经验, 他在1905年12月的讲座则是关于如何给照片上色。他将瞿塘峡的天空涂抹成澄蓝, 尔后向下渐变成昏黄, 长江两岸伟岸的高山峰峦, 在他的精心安排下, 披上了一层蓝灰色的外装。江水却是凝固的, 也是透明的, 其深处暗中见绿, 其亮处, 绿中泛黄, 甚至可以端详出水中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在西陵峡里, 曼尼看上了两岸相对缓和的山形, 沟壑丛生的水岸一侧, 一叶扁舟横在水面。舟的尾部, 拴着一只宽大的渔网, 正在静候命令。曼尼将作品的上半端处理成黑灰色, 灰黄的天色中依然薄云可辨, 颇似中国水墨画的氛围。而那些江岸的颜色赤黄相间, 它们与山势共同围合出一个视觉中心, 那就是长江江面的那一叶扁舟, 黢黑的船体呈半剪影状, 正在粼粼波光下, 摇弋着——那是古老的东方意境, 寓情于山水, 何其逍遥?

  曼尼的三峡摄影作品获得了精致的印刷出版和广泛的发行传播。格雷琴·梅·菲特金于1922年出版的《大江:长江航行旅程的故事》率先选用了曼尼在长江流域拍摄的作品, 这当中有一部分被收录于《扬子风景》中。《扬子风景》摄影集出版于1926年, 影集为半手工制作出版, 该画册收录了50帧摄影作品, 其中就包括有12张原版手工上色的银盐彩色图片和38张凹版印刷图片, 其内容涵盖了风箱峡、灯影峡、牛肝马肺峡、黄陵庙、青滩、巫峡、獭洞滩、巫山、夔府、张飞庙、万县、重庆城等沿江景观, 他亦将镜头瞄向长江上航行的汽船、渡船、红船以及纤夫等。书的前言里, 唐纳德·曼尼的摄影经历和图书的制作过程专门列有文字记叙, 文字的下方由甘迪 (Gandy) 创作的钢笔速写不仅活跃了版式, 而且再次丰富了读者对于内容的求知。《扬子风景》发行了1 000册, 这为曼尼赢得了比《北京美观》还要高的声誉。在《扬子风景》里, 摄影作品统一张贴于书册预留的空白处, 装帧精美, 不惜使用金色丝绸制作书脊书角, 同年还出了正面为英文和中文“扬子风景”烫金字版本。经考证, 华生公司负责将曼尼的摄影作品洗印成照片, 英国照片凹版印刷的专业公司冯戴克公司负责制作成品图书。照相凹版印刷术是一门特殊工艺, 它是先蚀刻铜板, 再蘸上高级油墨, 然后将图像压印在高级仿羊羔皮纸上, 整个流程体现出化学与物理之无间结合。通常, 普通的照片是由无数小的微点组成, 凹版印刷制作的照片则是由相连的线条组成。采用凹版印刷使得图像本身相当精准, 细节清晰可辨;同时图像色调变得柔和, 艺术效果细腻雅致。据统计, 在整个1920年代, Alfred Stieglitz和Paulstrand等大师级人物在自己的作品系列中采用了这种技艺, 曼尼如此看重自己的作品集制作, 一方面依赖于企业家雄厚的资本堆积, 另一方面也是摄影师本人对摄影的高端追求和重度热爱。80多年后, 《扬子风景》在中国影像收藏领域受到追捧, 既是对曼尼名为“业余”实为高超的摄影艺术水平的认可, 又是对其三峡摄影精品着作的另一种致敬。

  图7 西陵峡 (唐纳德·曼尼摄)

  图8 崆岭峡 (唐纳德·曼尼摄)

  虽然此后曼尼又游走于中国内地, 出版了《山水写真》 (China by Land and Water) 、《中国风景画》 (Glimpses of China) 、《中国美术画》 (Picturesque china) 、《中国南与北》 (China, North and South) 等摄影着作, 但是评价最高的依然是收录了三峡景象的《扬子风景》。令人扼腕的是曼尼在日军侵占上海之后, 被赶进龙华集中营, 患上疾病, 不幸于1944年1月在上海辞别人世。3个月后, 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北华捷报》 (The North-China Herald) 评论说:“中国亏欠他 (唐纳德·曼尼) 太多, 因为曼尼以中国的大好河山和人物风貌为题材拍摄了大量优美的照片。”[4]

  诚哉斯言!曼尼与众不同的中国式山水画意摄影在20世纪影响深远。1972年, 玛格南创始人之一的罗伯特·卡帕 (RobertCapa) 的弟弟科内尔·卡帕 (Cornell Capa) 在《长城之后:1870年至今的中国影像》一书中写到:“虽然唐纳德·曼尼没能以一名杰出摄影师的身份载入历史, 但是他拍摄的影像仍是那么引人入胜。”1984年出版的《世界摄影史》评价曼尼“画意派摄影风格拍摄中国的风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5]。

  以曼尼的三峡影像为代表, 他的风光摄影创作摆脱了西方的审美程式而“中为洋用”。不过, 在当时的上海日益兴起以模仿传统中国画为追求的一派摄影, 经过研究并没有发现曼尼的长江拍摄实践与民国时期国的文人摄影有什么明显的交集和牵连。那么, 曼尼的三峡之旅可以说是一种保持思想个性的艺术独步, 长江三峡成就了曼尼对中国自然山水的理解与热爱, 三峡天然的魅力如吸力一般深攥着这位商人摄影师, 牵引着他在摄影创作的路途上一再攀高。终于, 凭着自己的三峡摄影作品的创作力度, 曼尼反哺了三峡, 他的这般努力足以让文化界尊敬和铭记。

  四、结语

  百年三峡影像凝固了那个时代的峡江形貌, 也定格了拍摄者对于中国山水的审美观念和拍摄诉求。这些作品的发现与收藏, 印证了彼时长江三峡的确切形貌, 也增添了不少对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摄影动机的审视与评判。摄影不单是一种即时性的记录, 还是有着显性主观意识的时空截取与还原。政治、经济、文化, 正如山根倬三、凯尔、唐纳德·曼尼的三峡摄影图像, 在光阴流转中传达着不同的意向色彩。

  时间就似一只伟大的魔术手, 令这些影像在历经一个世纪左右的岁月流逝之后, 平增历史价值。它们映照的都是一去不可再返的原貌三峡, 共同实证了古老的峡江容颜, 超越了单纯的感官审美属性, 成为不可再获得的图像文献。摄影术最为本质的纪实或者说那种无限接近真实对象形象本身的特性, 成功地穿越了漫长的时间隧道, 促成了这种异变。

  参考文献

  [1] 李翠薇.老照片《亚东印画集》与连续出版物《亚东》[DB/OL]. (2017-12-04) [2018-12-10]道客巴巴, http://www.be000.com/p-814819563667.html.
  [2]G.A.凯尔, 等.绝版长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3] 许海峰.英国摄影师镜下抗战前的中国:宁静飘逸的日常光影[DB/OL]. (2015-08-06) [2018-12-20]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60004.
  [4] 赵省伟.他拍摄了辉煌的古代中国[N].北京晨报, 2018-04-29 (17) .
  [5]唐纳德·曼尼.北洋北京:摄影大师的视界[M].威尔, 撰文.张远航, 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3.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民国时期外籍摄影师对三峡影像的记录》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42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