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6-05 11:45:16 | 移动端: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决策,个体,就业,影响,社会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本文简介:摘要: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往往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辅助决策,而社会网络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影响个体就业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会网络与个体就业决策相关的文献,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二者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关键词:社会网络;就业决策;信息不对称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加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本文内容:

摘要: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往往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辅助决策,而社会网络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影响个体就业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会网络与个体就业决策相关的文献,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二者的关系和影响机制。

关键词:社会网络;就业决策;信息不对称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市场交易成本急剧下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技术革命促使了就业形式的多元化,非标准就业规模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曾湘泉、徐长杰,2015)。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化水平仍然较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雇主拥有较为全面的行业信息和职位信息,但无法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求职者,也无法获取求职者的全部信息;另一方面,求职者虽拥有自身的全部信息但无法将信息传递给雇主,同时求职者不能完全获取有关职位和工作的可靠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网络就充当了信息配置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造成了行业进入机会的不平等。

一、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影响的理论解释

(一)国外研究

英国人类学家A.R.Brown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Granovetter(1973)认为,可以根据信息联结的强弱衡量个体拥有的社会网络,即著名的“弱关系假设”。弱关系主要存在于具有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之间。在弱关系网络中,个体可以跨越阶级界限获得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和资源异质性较强,个体获得帮助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弱关系网络实际上充当了“信息桥”,打通了不同阶级之间的信息和资源。Lin(1982)在研究社会网络强度时,提出了“社会结构与行动”理论,认为获取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每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在同一个社会网络中呈“金字塔分布”,即处于金字塔顶的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最强。Burt(1992)认为,社会网络将对网络内部的组成成员产生回报,提出“结构洞”的概念,结构洞即社会网络中的洞穴,是指社会网络结构出现的关系断裂或不均等现象,拥有结构洞的成员类似于社会网络中的第三方,他们的行为(例如终止目前的关系或指控机会主义行为)会影响社会网络的范围边界。个人社会网络的强弱取决其拥有“结构洞”的多寡,与自身社会资源的多少没有太大关联,拥有的结构洞越多,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更深入地解释了Granovetter提出的“强弱关系”。

(二)国内研究

由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较为浓厚,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强关系网络的影响。边燕杰(1994)通过研究天津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国的社会网络不再是帮助择业者收集信息和资源的信息桥,而是作为人情网,帮助择业者获得领导主管的照顾;择业者的人情网越强,越有可能得到领导主管的照顾,信息和资源只是作为人情关系的副产品。随后,边燕杰(1997)提出“强关系假设”,认为人情关系实质是情意和实惠的交换,这种交换以相互之间的义务和信任为基础;具有强关系的双方,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长期交换产生的义务感均高于弱关系,因此,强关系对个体的影响更大。在中国,社会网络存在两种形式,即正式社会网络和非正式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在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中的动员方式存在本质区别,正式网络基于个人团体归属进行动员,排他性较小;非正式网络基于关系双方的情感、信任度和互动进行动员,排他性较大(边燕杰、郝明松,2013)。费孝通先生(1986)在研究江村经济时曾提到“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分别对应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

二、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影响的经验研究

(一)社会网络与工作搜寻

Lin(1981)利用美国四个地区21~64岁的男性劳动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工作搜寻者的个人资源(最初是家庭背景,后来更重要的是他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成就)和弱关系的使用会影响他接触高端人士的机率,而能否接触高端人士对获得工作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劳动者搜寻工作时更加依赖其构建社会网络的能力。社会网络还会提高劳动者获取其他社会资源的能力,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主要指父亲的职位)和社会联系(主要指与亲戚、朋友或熟人的联系)将影响择业者获得高级别职位工作的机会以及工作类型,较高的家庭背景和较强的弱社会联系(与朋友或熟人的联系,而非亲戚)将提高择业者获得白领或更高级别工作的机会,同时择业者也会拥有更丰富的职位类型选择(Lin,1986)。社会网络除了具有机会识别功能外,还可以帮助创业者获取资源,拥有丰富社会网络的创业者,可以更加容易地吸引金融资本投资、雇佣技术工人、获得暗默知识(Stuart&Sorenson,2005)。在美国,出身于中产或以上阶层的移民群体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本,社会背景决定了个体获得投资资金的可能性,以及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Portes&Zhou,1992)。

(二)社会网络与创业

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创业也有很大影响。Howard、Catherine(1986)认为,社会网络会从四个方面对个体创业产生影响。首先,个体社会网络边界和层次的增加,会引导群体中的成员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行动集合,这会增加个体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其次,个体之间联系的增强将促进社会网络中信息和资源的传播。再次,随着社会网络多样性的增加,个体可供选择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最后,随着对社会各阶层资源接触频率的增加,个体将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多的创业机会。Allen(2000)利用新数据证明了,个体是否选择创业与其拥有的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网络构成高度相关,个体拥有的有效社会网络越多,越倾向于选择创业。JunfuZhang和ZhongZhao(2015)利用中国的数据发现,个体拥有的家庭网络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创业。此外,王文彬和赵延东(2012)利用2009年8个城市的求职网调查数据,分析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的使用情况,从网络规模、网络构成、网络差异性、网络资源四个维度构建“生意联系网”,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创业群体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者经营过程形成的社会网络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三、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其他影响

(一)社会网络与农民工群体

叶静怡和王琼(2013)利用2010年北京农民工调查数据发现,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农民工选择自我雇佣的概率更高。创业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农民工,说明创业不再是农民工被迫选择的结果,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已有所改善。武岩和胡必亮(2014)将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划分为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类型,发现工具性社会资本在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对农民工的收入和收入差距产生了影响。蒋剑勇、钱文荣和郭红东(2013)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发现,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农民工越有可能从中获取创业资源。

(二)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民间借贷

社会网络在再分配经济时代、双轨制经济时代和转型经济时代对职业流动具有不同影响,亲属和朋友的强关系网络构成了职业流动者的主要社会关系网络,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人情(边燕杰、张文宏,2001)。此外,社会网络对我国农户民间借贷行为也会产生影响,杨汝岱、陈斌开和朱诗娥(2011)利用“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选择“礼金支出”作为社会网络的度量指标,构建pr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庞大的社会网络会促进民间信贷发展,但是随着农村正规信贷的发展,社会网络对民间信贷的正向影响将逐步减弱,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民间信贷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讨论。

四、政策启示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与个体就业决策”这一问题,从工作搜寻、资源获得、创业决策、职业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的很多结论都值得借鉴和思考。受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不同群体拥有的社会网络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形成行业进入壁垒、造成城乡不平等。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首先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福利因素与户籍身份相剥离(蔡昉,2007),形成开放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其次,搭建及时有效的信息获取平台,拓展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最后,加快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7~89.

[2]蔡昉.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J].中国人口科学,2007(2):2~7+95.

[3]武岩,胡必亮.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J].中国人口科学,2014(6):50~61.

[4]叶静怡,王琼.农民工的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J].财经研究,2013,39(1):93~102.

[5]曾湘泉,徐长杰.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J].探索与争鸣,2015(8):32~35.

作者:祝慧琳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会网络对个体就业决策的影响》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40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