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29 11:05:56 | 移动端:“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展望,公共图书馆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本文简介: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带来,让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公共图书馆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全新的公共图书馆业态,只有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探究,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构建。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特点,从生态圈构建、馆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本文内容: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带来, 让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公共图书馆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全新的公共图书馆业态, 只有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探究, 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构建。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特点, 从生态圈构建、馆藏资源、数据分析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希望可以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生态圈构建; 馆藏资源; 业务流程;

  引言

  现如今, 信息技术让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可知, 2015年后, 国民图书阅读率以及数字阅读接触率都呈现着上升趋势, 其中数字化阅读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在不断增长, 也就是说, 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了国民的主要阅读方式。但这种阅读方式并不利于思考能力的提升, 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在适应社会阅读方式的同时, 引导国民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 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1、“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建立在一百年前, 经过漫长的发展, 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断进步, 尤其是近几年来, 国家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如此, 在21世纪后, 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扶持力度, 旨在打造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证国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因此, 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建立实施了数字化图书馆、自主图书馆服务、流动图书车、公共图书馆服务信息化等文化服务模式。但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只看到成绩, 也要看见其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 资金短缺、网络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其中网络技术不完善问题尤为突出, 必须要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只有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 加强信息化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的社会覆盖率, 建立起真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因此, 在“互联网+”背景下, 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1]。
 


 

  2、“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2.1 、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 已经具备的较为全面的感知体系、稳定的基础结构以及配套的产业有机体 (图1) 。其中, 其对社会媒体、用户需求定位、图书馆管理数据等因素的感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促进了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能够将碎片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时空互联和共享, 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 构建基于资源与用户的基础性标识体系和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 以实现全国各级图书馆的联合共建。与此同时, 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还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反馈畅通了渠道, 有利于完善图书馆知识体系, 强化用户与图书馆的紧密连接, 使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

  图1“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构建要素分析

  2.2、 大数据传播与分享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终端逐渐普及, 信息数据资源正在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海量的数据传播为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图书馆信息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一方面, 图书馆收录了互联网中大量的优质资源, 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自动处理、存储和发布, 目前, 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建设已经涵盖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音视频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 它们一部分来自于传统文献的数字化,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虚拟馆藏以及大量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另一方面, 图书馆还通过物联网技术收录了大量的信息追踪、用户行为等信息, 从而为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供便利[2]。

  2.3 快速的技术跟踪与应用

  现阶段, 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已经与信息技术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革新。近年来, 射频识别标签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三级存储机制 (在线-近线-离线) 等技术已经在国家各级公共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交活动、分享传播以及区域定位等功能, 将信息资源、网络入口、读者、存储与图书馆本身建立其有机联系, 初步实现到了“万物互联”。与此同时, 新技术的不断涌入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大规模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服务系统集成, 为图书馆的软硬件平台建设、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服务方式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摩尔定律 (Moore′s Law) 发展特征。

  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3.1、 借助“互联网+”建构新的“生态圈”

  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需要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 促进公共图书馆物质与信息的整合和转换, 构建图书馆新型生态圈 (图2) 。首先, 在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 数据是以“信息流”为媒介, 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进行双向传递的, 双方的映射机制能够为图书馆生态圈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自生机制”保驾护航。其次, 公共图书馆内的生态圈适宜“自由分享”为基础的, 需要为用户的信息交流提供空间和平台, 促进文化价值的自由流动, 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分享愿望, 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后, 打造公共图书馆生态圈, 需要以用户为最高服务对象, 充分聆听响应其需求和行为, 以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促进生态圈“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3.2、 顺应“互联网+”实现馆藏资源“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 公共图书馆正在呈现“泛在化”的发展趋势, 强调其馆藏资源的“数据化”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在线化”。在馆藏资源“数据化”方面, 传统的书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公共图书馆未来要转变自身的资源整合模式, 以元数据和书目数据支撑学科分类结构, 促进图书馆重点馆藏资源的语义化, 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馆藏资源数据的有机结合, 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图书馆服务“在线化”方面, 公共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保障自身服务的“随时随地性”, 提高用户体验, 以线上数字图书馆促进线下实体图书馆, 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3]。

  图2 公共图书馆新型生态圈示意图

  3.3、 依托“互联网+”加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在公共图书馆探索“互联网+图书馆”的道路上, 要将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存储, 优化对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网络数据以及管区数据的整合。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重要来自于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网络数据则大多来自于微博、微信、百度、网易等门户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管区数据则是对图书借阅、用户分布以及区域监控数据的汇总和保存。利用网络日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数据获取、二维码标签、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 落实对数据库产品的整理和分析, 能够帮公共图书馆获取用户的阅读习惯, 提高文献推荐的针对性, 以促进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位置的优化。

  4、 结论

  综上所述,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数字文化建设, 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公共图书馆要在时代的新起点中, 积极探索图书馆的发展业态, 建构全新的“生态圈”, 同时实现数据化资源和在线化服务, 并且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 重新塑造出合理的业务流程, 在满足广大群众阅读需求的同时, 形成“健康阅读”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书琴, 梁欣.“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 2018, 36 (04) :138-143.
  [2]汤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模式构建[J].黑河学刊, 2018 (03) :168-170.
  [3]王蕾.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才智, 2018 (11) :243.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展望》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24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