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27 09:57:24 | 移动端: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本文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1.周王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姓贵族为“伯父”,比自己年轻的同姓贵族为“叔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异姓贵族为“伯舅”,比自己年轻的异姓贵族为“叔舅”。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就真正存在那样密切的亲属关系。这说明周王朝A.淡化君臣之义,提倡万民平等B.重视血缘关系,用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本文内容: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1.周王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姓贵族为“伯父”,比自己年轻的同姓贵族为“叔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异姓贵族为“伯舅”,比自己年轻的异姓贵族为“叔舅”。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就真正存在那样密切的亲属关系。这说明周王朝
A.
淡化君臣之义,提倡万民平等
B.
重视血缘关系,用于治国理政
C.
制定礼乐制度,规范贵族关系
D.
讲究礼贤下上,广泛网罗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对同姓和异姓贵族的不同称呼可以看出周王朝非常注重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由此周人建立了一个以“尊尊”
“亲亲”为原则的等级社会,西周王朝缔造出了一种“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故选B。宗法制下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不可能提倡万民平等,A排除;材料与礼乐制度无关,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周王对人才的广发搜罗,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周王对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的不同称呼看出血缘关系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
A.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B.
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
C.
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
D.
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
材料?‘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可知,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区域性的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故选C。材料仅涉及“市”的划分,这不代表整个城市有明确的规划,排除A;仅从齐鲁封泥无从得知各地城市是否完全一致,排除B;区域化的管理是为了规范商业活动,而不是限制它的发展空间,如果是限制,也就没有必要设置这么多个不同的“市”了,排除D。
【点睛】“由此可知”提醒考生一定要尊重材料,切不可自己结合书本知识随意发挥想象。
3.宋末元初人金履样提出:“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哉?”南宋思想家叶适也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有国有君,而后有君与国之用。”这些思想主张是
A.
宋朝经济新气象的反映
B.
不同学派对程朱理学的严厉抨击
C.
社会各界思想大解放的体现
D.
文人学士对家国命运的深度思考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等信息充分体现了文人学士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与反思,这是对家国命运的深度思考,故选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宋朝还并未具备新的经济生产方式,排除A;金履样为程朱理学的继承者,对朱熹的观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B项说法错误,排除;仅从金履样和叶适两个人的观点无法看出社会各界的思想状况,排除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将书本中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观点与材料中人物观点进行对照,帮助自己理解完全陌生的历史材料,然后再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即可。
4.据历史记载,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还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陆续找到9座,尽管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这说明
A.
古代史书的记载多是真实可信的
B.
来自考古的历史认识最为可靠
C.
考古发掘可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
D.
历史认识必须经过考古的检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
材料“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可知,人们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历史文献资料得到了考古发掘的佐证,增加了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故选C。古代史书因为时间久远、人为等原因早已使历史脱离了原本的面目,所以这需要我们比较多种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的真相,排除A;考古挖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历史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得出的历史认识却并不一定是最为可靠的,毕竟得出历史认识的是人,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5.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可知
A.
世俗理性的觉醒只存在于西方社会
B.
社会环境差异造成中西方不同的理性观
C.
民族危机延缓国人追求理性的步伐
D.
儒家的思想意识扼杀了近代国人的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
材料“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知,近代中国因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遇到严重的民族危机,故中国人觉醒的是避害趋利意识,而不是西方的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故选B。由材料“近代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可知世俗理性觉醒中国也有,排除A;民族危机刺激了国人追求理性的步伐,C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儒家的思想意识对国人理性的扼杀,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将选项一项一项与材料进行相互印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6.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
A.
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主要税种有田赋、关税等,说明税收项目并不单一,排除A;关税增加,说明进出口贸易增加,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我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
材料无关土地兼并信息,排除C;近代以来,由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为了便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关税税率不断下降,排除D。
点睛:本题的判定要结合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时间信息“1812年到1888年”,当时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统计信息中的“关税”攀升放到我国当时特殊国情里考察。
7.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一事件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的调查结果决定了事变的性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充分体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仲裁结果是东北由国联直接托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想将东北置于英法的控制之下,这并未改变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排除B;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的目的不在于研究抗战,而在于为国联仲裁提供参考依据,排除C;九一八事变的性质不可能因为国联的仲裁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D。
8.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这个民谣反映了
A.
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B.
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
D.
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可知农民对国家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D。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只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排除B;改革只是首先在农村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材料“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的理解,判断出这首民谣创作的背景,再结合史实对选项作出判断。
9.古罗马法有一种“程式诉讼”,即根据各自的陈述,原告如有欺诈、胁迫等事情,被告如有可原宥(原谅)的错误,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即可。这说明,罗马法
A.
适度依据诚信原则进行审判
B.
讲究审判程序的公正性
C.
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D.
剥夺了律师抗辩的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
材料“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即可”中可以看出,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会依据诚信原则进行审判,故选A。从审判结果“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可知,罗马法只是一定程度上讲究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排除B;从材料中看,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不是充分,排除C;材料只是说“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这与是否剥夺了律师抗辩的权利无关,排除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所体现的原则,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10.卢梭认为,如果个体意志之间的碰撞使建立社会成为必要,那么,个体意志之间的一致则使建立社会成为现实可能。由此可知,卢梭主张
A.
社会基于公众的意志而建立
B.
国家不能干涉个体意志
C.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君主代表公民集体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
材料“个体意志之间的一致则使建立社会成为现实可能”可以看出卢梭主张社会是在公众的意志的基础上而建立的,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个体意志、公共意志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国家、私有制、君主等问题等,故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点睛】“由此可知”即意味着要完全尊重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
11.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计算: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就这300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使1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
C.
斯大林体制的推行
D.
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
材料可知,苏联人民长期处于“短缺经济”
之中,劳动力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且得不到根本改善造成的,故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买卖的,不会存在排队买东西现象,排除A;实物配给制是指所有一切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均由国家以行政手段分配,取消商品交易,不得进行买卖,也不会存在排队买东西现象,排除B;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那劳动力浪费就不大可能出现,排除D。
12.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
?A.
美苏试图分裂德国
B.
欧洲处于对峙状态
C.
苏联处于战略攻势
D.
美国借口组建北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点睛】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而不仅仅是对漫画本身的解读。
13.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围,但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是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也因为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材料二?
下表为1912—1989年我国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
?时间??
?机构??
?隶属??
?职掌或下辖机构
北洋政府??
?1912年??
?卫生司??
?内务部??
?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预防接种以及其他卫生事项,海港及铁道的检疫,医师及药师的监督管理等
??
?1913年??
?卫生科??
?内务部警政司??
?
??
?1916年??
?卫生司??
?内务部??
?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卫生司??
?内政部??
?
??
?1928年??
?卫生部??
?行政院??
?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等
??
?1931年??
?卫生暑??
?内政部??
?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
??
?1937年??
?卫生署??
?内政部??
?
??
?1941年??
?卫生署??
?行政院??
?设政、保健、防疫、总务等科
??
?19417年??
?卫生部??
?行政院??
?设医政、保健、防疫、地方卫生,药政,总务等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卫生部??
?中央人民政府??
?
??
?1954年??
?卫生部??
?国务院??
?设保健局、药政司,妇幼卫生司等,后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司、工业卫生局等
??
?1989年??
?卫生部??
?国务院??
?设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和地方病司等
——据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整理
(1)根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卫生防疫制度的变化,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意义。【答案】(1)特点:防疫理念滞后;缺乏制度性保障;偶然性较强;各地发展不平衡;以社会力量为主,政府仅给予名义上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措施。
成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政府职能相对单—;乡绅在基层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宗法家族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殊性。
(2)变化:由中央政府主导;领导机关级别越来越高;卫生防疫机构越来越健全;适应现实需要,职能不断调整;有监督机构;日益制度化。
意义:减少了许多地方病、传染病,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了疾病的大规模扩散,维护了社会稳定;政府通过实施有效的卫生防疫,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本文关键词:下学期,试卷,调研,解析,历史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有解析)》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21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