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21 14:14:49 | 移动端: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本文简介:

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课堂教学氛围**区实验小学戴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过去固有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存在了许多的缺陷,所以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质水平为根本宗旨,对全体公民终身进行的,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诸育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本文内容: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区实验小学
戴华
?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过去固有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存在了许多的缺陷,所以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质水平为根本宗旨,对全体公民终身进行的,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诸育同时并举,促进全体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相较于过去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注入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进步,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再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不再压抑学生的个性,束缚他们的自由,更希望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各种现象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精神、观察能力和灵敏性。作为一名新的自然教师在拿到了牛津版上海自然教材的备课时候,就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课堂教学氛围”的这一宗旨。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学科教学中能针对课本中内容主动地提出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并尝试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解决问题或者找寻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一些研究科学的方法、技能,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
就拿我在备第五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一课时来说,就自己设计了各项有趣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出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带动下,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在学习后能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一、带着兴趣提出问题
在上课前我将一些重要的教具——玩具,用一块布遮起来,让学生在课前就产生一个问题:老师的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们来猜一猜布的下面放的是什么?我想在那一刻他们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在那时他们的兴趣就是想知道布拿开后可以看见的是什么。当我渐渐拿开布的时候,只看见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手,布完全拿开以后只听见学生们的叫声“玩具。”“玩具,这么多的玩具!”“今天我们上课可以玩玩具吗?”“上自然课要这么多的玩具干什么呀?”……在他们看见了他们平日里最喜欢的东西——玩具,而且是满满一桌子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就变得越来越高了,他们的问题也就会随之而产生,问题的产生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已经调动了起来。科学家们认为思维是具有高度的动态性,是一种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产品和结果——问题解决了,一定的概念、判断、智力动作形成了,动机、情感、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概念与判断的系统就是知识,为此,知识的掌握与形成乃是作为过程的思维的产品和结果。而我这样做的结果也正是为学生接着掌握知识而埋下伏笔。这时光用眼睛看恐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了,接着我安排了一段时间让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人拿一个玩具去玩,并且可以互相交换着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在这个时候学生们也是带着问题在玩的,他们在想老师今天就准备让我们玩一节课吗?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玩玩具呢?今天的课和玩具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交流中就提了出来。我认为不管学生问的是什么问题,只要这些问题与教学的内容有关或者是延伸,那么我相信自己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带着问题进行研究
在学生们充分地玩了手中的玩具后,我向学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样都是车,那么这些车有没有什么不同呢?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正是让学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去回答。这一过程正是当今教育界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的第一阶段:运用已知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阶段的“关闭”。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用途不同,大小不同等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他们最大的限度,全部的能力和手段,结果他们发现自己运用了已知的方式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因为老师提出了还有不同的说法,为此,他们不得不拒绝已知的解题方式,从而关闭了问题的解决阶段而进入了问题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产生问题情境并扩大对新的解决方式的探索范围——
问题解决阶段的“开放”。这一阶段从问题情境的产生开始,它继拒绝已知的方式之后,成为问题解决的开放阶段。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从外部条件,从自身的经验中寻找别的、遥远的、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原来并无直接关系的新的联系。他们发现关从外表去看可能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他们会努力地探索能对问题结构进行“重建”,能理解那种问题解决的新的关系,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关系——材料,这些车的制作材料各不相同: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有的是用塑料做的,有的是用金属,还有的是用玻璃做的,原来如此。但是这还只是一个提出假设的阶段,因为到底对不对我们还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问题的解决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已发现的原则的体现阶段。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关系到了描述原则的新方法和证明原则的新手段,例如:“老师,我发现木头做的车子从表面看就可以看见木头的花纹。”“老师我发现金属做的车子和塑料做的车子重量不一样,而且金属的颜色和苏联的颜色也不太一样。”“塑料做的车是摔不坏的,金属的也摔不坏,而玻璃做的很容易摔坏的。”……这些问题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了材料的不同,以及他们在分辨材料中的一些简单的方法,由此作为教师的我也借机向学生传授了认识事物的方法——除了用眼睛看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手摸来认识事物。
三、带着问题证明结论
通过学生的描述,我们可以进入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对所获得解答的正确性的检验。在这一阶段要求从理论的方面或通过实验等来评价已获得的结果的真理性。大部分的材料在学生自己的认识中都已经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于是我便要求学生们带着一个问题来验证自己结论的正确性,这个问题是由两辆汽车引出的,这是两辆很相似的车,一辆是用有机玻璃做的,属于塑料,而另一辆是用玻璃做的,学生们都认为这两辆车是用玻璃做的。他们通过观察的出的结论是“因为玻璃是透明的,它们都是透明的,所以是用玻璃做的。”他们通过手的触摸的出的结论是“车的表面都是光滑的,没什么不同,所以是用同种材料做的。”在这个时候我用了一根小棒轻轻敲击两辆车,要求学生仔细听,马上就有学生发现两辆车敲击后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一辆清脆,另一辆则比较闷。“不一样,不一样,老师不一样的。”“老师那么不一样,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此时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不是他们马上能解决的,于是我点播了一下,告诉他们,声音清脆的是用玻璃做的,而另一辆是用塑料做的。直到这个时候萦绕在孩子们心中的问题终于一一解开了。只听见教室里不断地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真好玩!”“那么老师台上的那么多塑料是不透明的,为什么这辆车会是透明的呢?”“老师,我还有问题……”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还有的学生在所应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有可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也正是作为教师的我所期望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新教材中的以下小小的感想,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氛围,主动参与,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让学生主动参与 促课堂教学氛围》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08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