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17 11:50:00 | 移动端:**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本文简介: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目录1前言-4-1.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4-1.1.1研究目的-4-1.1.2研究方法-4-1.1.3研究思路-5-1.2基本认识与主要概念-5-1.2.1基本认识-5-1.2.2主要概念-5-1.3规划适用范围、规划依据和期限-6-1.3.1规划适用范围-6-1.3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本文内容: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1
前言
-
4
-
1.1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4
-
1.1.1
研究目的
-
4
-
1.1.2
研究方法
-
4
-
1.1.3
研究思路
-
5
-
1.2
基本认识与主要概念
-
5
-
1.2.1
基本认识
-
5
-
1.2.2
主要概念
-
5
-
1.3
规划适用范围、规划依据和期限
-
6
-
1.3.1
规划适用范围
-
6
-
1.3.2
规划依据
-
6
-
1.3.3
规划期限
-
7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7
-
2
背景
-
8
-
2.1
宏观背景
-
8
-
2.1.1
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
-
8
-
2.1.2
电子商务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新趋势
-
8
-
2.1.3
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大量规划和政策
-
9
-
2.2
中观背景
-
11
-
2.2.1
长三角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
11
-
2.2.2
江苏省强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
11
-
2.2.3
周边城市物流业发展高速发展,既充满竞争又蕴藏合作机遇
-
12
-
2.2.4
苏州市物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
-
14
-
2.3
微观背景
-
15
-
2.3.1
物流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各项促进措施正制定完善
-
15
-
2.3.2
**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物流业发展的支撑
-
15
-
2.3.3
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枢纽的建设带来的机遇
-
16
-
3
**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
17
-
3.1
总体概况
-
17
-
3.2
专业物流发展状况
-
17
-
3.3
物流企业发展情况
-
19
-
3.4
物流业发展特点
-
19
-
3.5
物流业发展优势
-
20
-
3.5.1
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
20
-
3.5.2
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
20
-
3.5.3
依托长江的港口优势
-
21
-
3.5.4
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
21
-
3.6
物流业发展劣势
-
22
-
3.6.1
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识和认识不足
-
22
-
3.6.2
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
22
-
3.6.3
交通运输系统的限制与物流装备落后
-
22
-
3.6.4
土地缺少和现行政策的制约
-
22
-
3.6.5
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
-
23
-
4
物流业发展总体战略
-
23
-
4.1
指导思想
-
23
-
4.2
规划原则
-
23
-
4.3
发展战略与定位目标
-
24
-
4.3.1
发展战略
-
24
-
4.3.2
定位目标
-
25
-
4.3.3
发展模式
-
26
-
5
**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
-
26
-
5.1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
26
-
5.1.1
物流园区布局的依据
-
27
-
5.1.2
物流园区的具体布局
-
27
-
5.1.2.1
保税物流园区
-
27
-
5.1.2.2
非保税物流园区
-
27
-
5.1.2.3
冶金物流园区
-
27
-
5.1.2.4
供应链物流园区
-
28
-
5.1.2.5
东沙化工物流园区
-
28
-
5.1.2.6
纺织物流园区
-
28
-
5.2
物流中心空间布局规划
-
28
-
5.2.1
物流中心布局依据
-
29
-
5.2.2
物流中心具体布局
-
29
-
5.2.2.1
位于保税港城的物流中心
-
29
-
5.2.2.2
位于冶钢装备区的物流中心
-
30
-
5.2.2.3
位于化工机电区的物流中心
-
30
-
5.2.2.4
位于现代物流城的物流中心
-
30
-
5.3
物流通道空间布局规划
-
32
-
5.3.1
对外公路通道规划
-
32
-
5.3.2
对外铁路通道规划
-
33
-
5.3.3
内部物流通道规划
-
33
-
6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规划
-
34
-
6.1
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确定的依据或原因
-
34
-
6.2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战略层面的规划
-
35
-
6.2.1
扩大物流市场的需求
-
35
-
6.2.2
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
35
-
6.2.3
加大物流科技投入和物流人才培育
-
36
-
6.2.4
注重应急物流的建设
-
36
-
6.3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结点和通道层面的规划
-
38
-
6.3.1
物流园区规划
-
38
-
6.3.2
城市配送物流规划
-
38
-
6.2.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
38
-
6.3.4
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规划
-
39
-
7
**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39
-
7.1
体制机制
-
39
-
7.1.1
物流业发展领导机制
-
39
-
7.1.2
物流业发展用地机制
-
40
-
7.1.3
物流人才培训机制
-
40
-
7.1.4
物流资金扶持机制
-
40
-
7.1.5
其他支持机制
-
41
-
7.2
政策措施
-
41
-
7.2.1
土地政策
-
41
-
7.2.2
税收政策
-
42
-
7.2.3
通关政策
-
42
-
7.2.4
积极支持物流企业创新
-
42
-
7.2.5
行政和费用管理
-
42
-
8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管理实施
-
43
-
8.1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和统计核算体系
-
43
-
8.2
培育物流市场秩序
-
43
-
8.3
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
43
-
8.4
严格目标考核
-
44
-
8.5
规范市场监督管理
-
44
-
8.6
优化发展环境
-
44
-
8.7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
-
45
-
**市“十二五”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专题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1.1
研究目的
**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物流业发展规划专题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方针。2008年8月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新要求明示了长三角地位的一些变化:产业定位由三二一产业发展序列变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被提至长三角地区重点抓好十方面的首位。制造业定位由“全球制造中心”提升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以港口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市发展大交通、建设大口岸,促进**市的临港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带动港口经济规模的扩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其规模和服务等级,增强**市在长三角、苏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
**港、保税物流园区和开发区等自身发展的需要。借助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提升**市的服务等级,扩大腹地,也可以拓展港口服务功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力。**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为**市由港口工业化城市向适宜创新和人居的现代服务型和先进制造业型的城市转变。
本规划研究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政策要求,也是深化落实江苏省、苏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定位要求,积极建设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促进**市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1.2
研究方法
**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在国家“十二五”期间相关政策宏观背景下制定的,也是在国际发展趋势和**市内在需求双方作用下的发展方式。
研究了沿江、沿海港口地区、发达地区10余个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学习掌握物流发展规划的内容和工作思路,它们规划内容的相似点在于都重视基础设施、信息和政策三大平台的建设。搜集和阅读了上海、深圳、南京和太仓等多个城市物流业规划有关文献,了解合学习关于物流业的基本知识。国外发达城市和走在全国前列的这些城市,物流业的发展都很规范、有效率,它们注重相关配送设施效率、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发展等方面。从国家、长三角、江苏省和苏州以及**等多个层面学习国家“十二五”期间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发展动向,长三角地区宏观背景强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功能升级,这是国家的政策取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搜集研究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对**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周边地区(江阴、太仓、上海、扬州和南通等地)物流发展方向,**本身发展现状等。
通过这些方法,多方面信息的综合来判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展开**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发展政策及规划的管理实施等。在构建合理框架的同时,也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方面预留发展空间。
1.1.3
研究思路(还未深化)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与十二五期间**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和方向相一致;
**市现代物流发展空间布局与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战略和物流相关政策一致;
**市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考虑研究。
通过**港、开发区、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乡镇等各方的统筹协调来促进**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扩大服务范围。
1.2
基本认识与主要概念
1.2.1
基本认识
参照国际发展规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是当前中国的核心发展命题:在发展方向上,强调统筹兼顾交通体系、生态环境、产业体系等;在发展内容上,强调“重质”,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在发展手段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为**市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途径和模式,为**市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指出方向等。
1.2.2
主要概念
这里的建议:相关概念名词要单独列出来强调;第二相关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应该在列出其他学者的概念理解,当然没必要全列,主要的
物流
美国物流管理权威机构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及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及存储服务,提供货物从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物流园区
目前关于物流园区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从空间上说,物流园区是多个物流企业或物流(配送)中心及辅助服务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在定义物流园区时,要考虑:土地规模、物流设施、进入企业标准、物流服务、运营主体、投资主体等要素。
城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
城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是以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依据,以整个城市的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协调物流用地与城市用地的发展,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生态、物流需求、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构建与完善一个城市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中心,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创造“货畅其流”的物流环境,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港口城市物流
港口城市物流是指港口城市利用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港口城市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1.3
规划适用范围、规划依据和期限
1.3.1
规划适用范围
规划范围是**市行政辖区范围。
1.3.2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9]83号)
(4)——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2005]17号)
(5)——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8]37号)
(6)——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苏府[2009]172号)
(7)——苏州市经贸委《关于印发<苏州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的通知》(苏经贸交[2006]4号)
(8)——苏州市港口管理局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2006年12月编制的《苏州港总体规划(送审稿)》
(9)——中共**市委《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张改委[2005]44号)
(10)——中共**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张改委[2005]18号)
(11)——中共**市委《关于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试行)》(张改委[2007]144号)
1.3.3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研究规划基于国际物流发展规律和趋势,国家对物流业的发展政策和**市物流发展现状,以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和规划的管理实施为研究主线,各项内容之间的技术分析关系见下图:
研究依据
现状分析
发展前景
地区现状

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空间布局发展重点

战略保障
政策措施战略保障
管理实施图1
本规划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背景
2.1
宏观背景
2.1.1
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
(1)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产业转移的主体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先进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
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代表国际产业转移的最高层次,正在成为新一轮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趋势。90年代之前,港台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珠三角、闽中南等东南沿海地区转移。90年代后,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天津、苏州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欧美日发达国家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一些高层次产业(相比港台投资而言)大规模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转移。近年,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新一轮向外产业推移的重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向外推移不仅包括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业,还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向新兴工业国或快速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转移。2003年以来,外商在我国服务业中的投资出现许多突破性进展。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实际吸收外资为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引资额大幅上升。数据来源表明出处
(2)国际产业转移对**市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中1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纷纷寻找各自适宜的承接点,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其中实力强的大城市提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不难预见面对现阶段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趋势:(1)未来10~15年内,整体经济将由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2)随着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必将向现代服务业倾斜;(3)现有制造业将纷纷外迁,越是低端的制造业外迁步伐越早。这对**市的物流业发展是个很好的机会。这里把国际服务业与**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很好。建议结合**物流,阐述国际服务业转移对其物流发展的机遇
2.1.2
电子商务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新趋势
(1)
传统物流业面临现代电子商务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已渐被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取代。交易双方不再靠纸介质单据进行交易,而是通过发布在网络上的众多商品信息,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活动,相对传统而又原始的物流业也就难以避免地面临电子商务的挑战。
尽管属于服务业范畴的物流业比重相对较小,但中国物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不断地融入中国经济,这在相对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2)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市物流发展的影响。
经营全球化趋势。电子商务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发展走向多国化。这种趋势为现在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企业注重核心技术的趋势使物流业务从生产企业分离,为物流企业带来良好机遇。
供应链的简约化。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所有环节提供强大信息支持,使其透明了;同时任何多余环节、不合理流程将被发现,它使得供应链紧凑了。
企业规模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种以及快速性的特征,配送难度加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有经济效益。企业兼并、联合趋势加强。
服务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业者最时髦的口号是“提供一体式物流服务”;加强增值服务是今后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越显重要。**市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业从生产企业中分离,加强装配、改包装及其它特色增值服务;通过兼并、联合登方法,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注重建立信息平台建设,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
2.1.3
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大量规划和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物流市场的开发。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已经取消外资在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歌包装等方面的准入限制,货代、船代和分销等原来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对外开发,并允许建立100%的全资拥有的分分支结构。
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召开电话会议要求,提出“十二五”相比较“十一五”规划,将会突出八个方面的创新特征。创新产业特征中:“三是物流产业: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需要挖掘第三利润源是物流产业;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快速倍增对物流产业需求也在倍增。要以生产型物流为重点,规划发展包括消费品物流、网络营销物流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规划期2009-2011)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定此规划,作为物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相关政策措施如下:一是加强组织和协调。在相关部门履行职和责的基础上,发挥由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二是改革物流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建立政企分开、决策科学、权责对等、监督有力等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改革仓储企业经营体制,推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社会化;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三是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物流领域的立法研究,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四是制订落实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五是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等途径筹集资金。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以投资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六是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开展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七是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特别是加强与日韩、东盟和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开展物流方面的政策协调和技术合作。八是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九是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物流业社团组织应发挥在物流规划制订、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国家宏观物流发展状况以及关于全国的物流业发展政策会对任何一个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市也不例外,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会对**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处于长三角这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都位于我国先列,在了解国家整个宏观市场状况和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的大方向基础之上,要适当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正确定位,促进和带动周边地区以至全国的物流业发展。
2.2
中观背景
2.2.1
长三角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长三角物流圈也是我国四大物流圈之一,2006年物流总量超12亿人民币,长三角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必将跃上一新发展平台。长三角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优势和机会:
(1)
一体化合作意识不断增强。
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商品流通方面的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早已形成合作基础。区域物流的优化目标是整个区域内物流活动的系统化与集成化,需要各城市在物流规划、政策法规的制定、物流体系的标准化等展开合作并落实。
(2)
国内外物流巨头纷纷进驻。
不仅大型物流企业大量涌入,而且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驻长三角,中远、中海、中外运、中储和中集等物流集团都已在长三角建立了根据地,联合包裹、马士基、联邦快递、日本通用株式会社、佐川急便和荷兰天地快运等国际物流巨头进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等城市。
(3)
长三角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长三角有35个“国家一类”口岸、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铁路临时口岸。
(4)
“大通关”的物流信息化正在不断完善。
大通关是指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视为大通关协作区域,在跨关区快速通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虚拟的区域数据平台,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模式。
**市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连接苏北、沟通长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处于长三角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位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先进职业基地。长三角物流圈的发展机会与前景对**市的物流业发展方向影响重大,长三角物流圈的优势与机会也必将给**市的物流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2.2.2
江苏省强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9]83号)提出的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省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资金安排上,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人才培养、物流科技研发和物流基础性工作。在符合国家、省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省级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对全省重点物流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税实行适当减免,用足用好物流营业税抵扣政策。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和降低物流企业规费负担的政策。
(2)拓宽投融资渠道。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外资、民资投向物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搭建物流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完善物流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
(3)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加强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
(4)发挥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企业的带动作用。
推进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供应链相关环节向物流基地集聚。发挥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社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示范带动性强的特点,支持其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快培育一批知名物流品牌。
(5)
完善全省物流统计体系。
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信息管理等制度,优化物流统计网上直报系统,推动市县物流统计工作,在全省各省辖市建立物流统计二级平台,建立健全物流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2.3
周边城市物流业发展高速发展,既充满竞争又蕴藏合作机遇
(1)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
南京——已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规模的物流园区,南京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占地0.86平方公里,依托龙潭国际集装箱港口,以国际贸易、海洋运输、船货代理、仓储配送、商展、信息和金融服务等为主,以南京及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的各类经济实体为对象,实行货物进出口的保税、监管和加工增值的一站式直通服务。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面积约1平方公里。
太仓——依托港口优势,整体推进港口码头、临江公业、现代物流和新港城“四位一体”建设,全力打造现代物流高地。在今后五年左右时间内,重点建设太仓港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启动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建设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保税物流中心、太仓市物流信息中心等三大载体,建立形成钢材剪切配送、木材加工配送、机电配送等物流产业群;形成具有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货代、配送、信息等功能,并能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施物流现代作业的综合性的物流园区。
江阴——依托长江优势,大力发展以石化产品、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为重点的物流集散基地,相继建成50多个投资上规模、上水平,有影响力的大型物流项目,投资总额超过70亿元。江阴石化仓储库容达130万m3,石化产品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已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中转集散基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北京物流规划研究院牵头编制了《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全市规划建设了城东、金三角、港口、城西四个物流园区,并在青阳、月城、华士等道口加大物流规划力度,建立新的物流发展集聚区。
南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成为上海组合港北翼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和江苏省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主要从事集装箱货运、货代、快运、商业配送、仓储中转等业务的物流企业正在港口运输、公路运输、商贸流通、石化及农副产品专业运输等领域加快成长。
(2)周边城市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的机遇。
辐射效应:从长三角的区位效应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南通应该成为长三角物流圈的枢纽城市,基于上海、南京枢纽城市物流系统的中心地位,**市可以充分接受它们的辐射效用,科学界定自己的功能取向。
空运物流:虹桥机场已经着手扩建、台湾长荣航空公司已经与浦东机场达成物流业务的合作协议、新加坡樟宜机场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基浦机场正收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股份,**市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这些城市的机场促进其物流业的发展。
周边城市江阴、太仓、南京等地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增强和提供了**与其合作发展、一体化发展和配套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快于上海的对接工作;随着过江通道的建设,**更要充分加强与南通的合作;与江阴临近、与太仓同属于苏州这一行政关系,**更可能考虑与其的合作发展,避免盲目竞争。
(3)
周边城市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的挑战。
腹地威胁:江阴大桥是江阴、无锡伸向苏中、苏北的要道,也是目前**市过江的最近通道;苏通大桥连接了常熟市和南通市,为苏州、太仓提供了交通便利。正是由于过江大桥的影响,苏北、苏中的物流需求集中于江阴、无锡、南通和连云港等地,**市对苏中苏北的影响不大。
港口问题:**市的港口开发的比较早,现在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于港口资源的分散、疏散交通的不合理。相比之下,太仓港起步较晚,避免了**市前期规划的不少问题。
行政忽视:**市处于苏州的边缘化,即得不到苏州市的政府重视,苏州集中打造太仓港,临近的无锡又全力支持江阴港,被“孤立”的**市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左右实力强大的江阴和太仓竞争,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无疑不是一个较大挑战。
2.2.4
苏州市物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
(1)苏州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运输规费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近年来,苏州市现代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273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27
%,比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物流企业发展遇到困难。苏交运通过对苏州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运输规费整体水平方面,上海要大大低于苏州,苏州车辆每月每辆(30吨集装箱)车要比上海多交8040元规费,如果按每车每月45000元营业收入计算(1500元/车×30次),苏州车辆多交的规费占到营业收入的17.9%(8040/45000元)。苏州从事道路集装箱运输车辆1591辆(含牵引车697辆)、21000多吨,占全部运输工具的2.37%和8.32%。苏州大部分产品都是运往上海洋山港办理出口手续,全年完成的公路标准集装箱运量,50%以上集装箱运输车辆从事疏港运输,全市90%以上左右集装箱运量由外地车辆承运(其中上海占相当大一部分),这与苏州的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是明显不符。
税收政策方面,苏州物流企业特别是仓储企业综合税赋较高,除房产税12%外,企业还要缴纳:营业税5%(按营业收入的5%),城建税7%(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之和的7%),教育费附加4%(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之和的4%,含地方教育),印花税0.1%(货物运输收入总额的0.1),粮食风险基金0.1%(营业收入的0.1%),防洪保安基金0.15%(营业收入的0.15%)。如果从租征收房产税,其仓储业务的综合税率将达到17.9%[5%+12%+5%×(7%+4%)+0.1%+0.1%+0.15%],若再加上将要征收土地使用税(开发区6元/平方米,乡镇4元/平方米),总税率将达到20%,这对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物流企业来负担是较大的,如果参照上海模式,对仓储业务全部从价征收房产税,那么总税率可降到12%左右。
可以看出上海物流业发展环境要大大优于苏州,这就造成了苏州本地牌照集装箱车辆大大萎缩,税收大量流失,而大型物流企业更愿意落户上海而只在苏州设立办事机构。随着苏州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苏州原来的物流业发展优势也在逐步丧失。
苏州整个大环境(运输规费和政策税收)无疑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市正处于苏州这个大环境,受苏州行政影响较大,运输规费和政策税收的问题对于**也不其例外。总而言之,**市应重视运输和政策税收等瓶颈问题对物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
2.3
微观背景
2.3.1
物流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各项促进措施正制定完善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力争服务业投资增长18%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扎实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力争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2%,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年内形成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15家、成交额超百亿市场3家、零售额超亿元商贸企业10家。加速建设非保税物流中心、冶金物流中心等重大服务业载体,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促进城乡消费提档升级。
从**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对2010的预测中可以看到**市政府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对于在前几年起了很大作用的港口,现在由于开发过早出现了不少问题;土地瓶颈问题日趋凸显,只能集聚。面对上面等等问题,**市正在积极制定调整规划,在有限土地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注重集聚效应,整合港口资源和打造疏港交通。只有制定了针对问题的规划,明确了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推动措施。
中共**市委《关于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试行)》(张改委[2007]144号),主要是为促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升**市国际竞争力,也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
另外,还有中共**市委《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张改委[2005]44号)、中共**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张改委[2005]18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3.2
**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物流业发展的支撑
走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之路,首先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市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物流业需求的重要来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很多的制造企业已经主辅分离、物流外包,这带来了巨大物流商机。企业物流每转移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几百亿的社会物流需求。但**还有一部分物流量是由生产企业自己完成的。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服务业的效率和效益。物流费用的降低被公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全国物流成本占GDP一般是18.1%,物流成本偏高会阻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成本上优势的发挥。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物流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与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九大行业密切相关。各大产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物流基础设施。
**市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而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如上面所述,物流业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其他很多行业都有密切联系,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成熟与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的总成本,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和速度也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好坏,它连贯了行业之间的内部关系,离开了物流业无法有效衔接。
2.3.3
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枢纽的建设带来的机遇
在“十二五”期间或者后期更长时间内,锡张高速、沿江铁路、沪通铁路和通苏嘉铁路等大型交通运输及其设施将穿过和建设在**,沿江、沪通和通苏嘉三大铁路会在塘桥镇设枢纽站。这几条重要的对外通道对**会有翻天腹地的影响,改变无过江道路和铁路的历史。铁路枢纽是路网上具有客流、货流、车流相互交流的三个以上铁路方向的交汇处或铁路与港口、工矿企业专用铁路的接地点,由若干专用车站和连接这些车站的线路以及其它一整套铁路设备等技术设备所构成的综合体。
塘桥的铁路枢纽将会: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提升,直接带动塘桥核心区的建设,也会促进**地区现代商务、商贸、金融等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可能多年以后**会成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苏州副中心。东京新宿是日本典型的由铁路客运枢纽推动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地区之一,新宿地区成长为东京最发达的城市副中心之一。法国里尔高度铁路建设稍晚于日本,正是由于高速铁路的建成,成功转型为一个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城市。从这两个成功案例可以看出铁路枢纽促进城市地区发展的经验和影响城市发展的策略。
铁路货运站是现代物流网络的节点,传统铁路运输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铁路货运站变成集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是必然发展趋势。因为:①传统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是铁路货运新的经济增点。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程代理和物流服务;利用铁路人力、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②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也是必然选择。
把**的塘桥铁路枢纽建设成铁路物流中心是一种必然选择,更是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建立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铁路物流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对各环节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塘桥铁路枢纽物流中心的重点建设应包括:集装箱物流,它是现代运输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增强铁路运输在长三角区域内集装箱集散的主导地位,努力成为长三角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纺织物流,塘桥镇和凤凰镇是历史悠久的纺织集散地,具有“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的称号,充分发挥塘桥铁路枢纽的集散作用,促进**纺织物流的发展。商务商贸物流,**发展方向和城市中心会向塘桥镇转移,塘桥镇会成为**市的核心地区,不断增强向外的辐射功能,为发展商务商贸物流创造了条件。人才物流,为解决**缺少物流人才这个瓶颈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或中心,培育物流人才,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
**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总体概况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物流业在全市增加值和服务业中的比重还比较小;本土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高档次、规模化的区域性龙头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
2009年,**市实现GDP1425亿元,增长14%,按国内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在15%-20%的比例计算,当年**市物流总费用至少在210亿元以上。全市货运总量达到2121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1857万吨,水路货运量26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为2.3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为12.27亿吨公里,水运周转量2.32亿吨公里。
2009年保税港区一期通过国务院封关验收,**经济开发区的光伏、碳材料产业园加快启动。港口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运量87万标箱,分别增长18%和7%;保税物流园区的货运量、海关税收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园区之首。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货值104.6亿美元。
近年来**市物流业迅速发展,2008年300多家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增加值50亿元,比2007年增长21%,在全市服务业总量中的比重超过了11%。以澳洋顺昌为代表的加工型物流,以正大富通为代表的商贸型物流,以苏州江通为代表的供应链型物流等,树立了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新样板。已有各类物流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数千人,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2
专业物流发展状况
(1)冶金物流
现有规模以上的冶金企业50多家,拥有资产总额达700亿元。依托**市冶金产业,为其配套服务和钢材销售的本地商贸企业在近几年集聚了较多的资本和较广的市场销售管道,不少企业从纯贸易向物流方向转化。高兴达公司与中联钢电子交易市场合作建立**交易中心,将拥有15000家客户的冶金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自身千亿的冶金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运输,会成为长三角现代冶金物流中心。
(2)化工物流
主要分布在**保税物流园和**东沙化工集中区。保税物流园:建有万吨级泊位6个,拥有化工仓储容量135万立方米,拟建化工储罐35万立方米。已建成化工保税物流园的配套区,占地2平方公里,有的项目已建成运作,园内已形成化工交易和华东化工电子交易两大市场。东沙化工集中区:目前已有18家化工企业投产运营,2007年实现销售18亿元左右,税利2亿元,已逐步形成长三角一定规模的液体化工物流的集散地。
(3)纺织物流
全市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超过350家,以华芳集团为龙头,众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打造纺织品供应链产生强烈欲望与需求。保税物流园内已形成以棉花、羊毛、化纤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进口纺织原料专业市场。该市场拥有2万平方米的现代商务中心、50万平方米的配套仓储物流区,有专业管理和配套服务机构。
(4)废钢物流
**的江苏丰立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废钢加工配送中心。是以国内外废钢采购、加工、仓储、配送和销售为主的主营业务,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通过进口报关、码头装卸、分类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配送的方式运作,为宝钢、沙钢、南钢、苏钢、锡钢、澄钢和永钢等十多家大中型钢铁厂提供炼钢原材料的配送服务。废钢来源:70%国内购买,30%国外进口。
(5)粮食物流
主要是江海粮油和东海粮油(码头)。江海粮油码头:长江深水线830多米,对外开放的万吨级泊位4个,最大7万吨级船舶;埠外江中设有5万吨级浮筒3个;码头利用率90%左右;中转库、储备库容30万吨,储油罐容量20万吨,露天堆场20万平方米。东海粮油码头:对外开放岸线825米,2个7万吨级泊位、2个1万万吨级泊位和1个365米内港码头,主要从事散油、散粮和非污染性杂货的中转仓储业务。
(6)建材物流
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江心浮筒12个,各类大型装卸设备300余台,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并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船舶26艘,形成了集装箱、木材、钢材、煤炭、矿石、PTA、水泥等散杂货支柱货种,年吞吐能力逾4000万吨。目前,**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保税区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社会公共码头,总投资8亿元,该公司坐落于**保税物流园区内,公司前港后区、区港联动,享有保税物流园区优惠政策可实现港航服务、保税仓储、国际贸易"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
3.3
物流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市物流企业有400多家:从事水路船代、货代企业50多家,从事道路配载、货代企业100多家,从事港口码头业务的200多家。全市已形成澳洋顺昌、金港物流中心等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截至2007年底,全市从事公路货运的持证运输业户近200户,共拥有营运性货车近万辆,总吨位4.8万吨,平均单车吨位5吨。全市有集装箱车260辆,吨位6020吨。
在**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以化工品和纺织原料为主的保税物流规模正在迅速扩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加速向区内集聚,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预计2010年,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将突破150家,进出园区的货运量突破3000万吨。
3.4
物流业发展特点
(1)政府对物流业发展大力支持,制定各项有利政策。
**市近年来积极制定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了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产业区和明确的产业政策,把物流业当作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支柱加以支持。张家刚市已经从实际出发,正在加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和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种扶持政策。
(2)积极建设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粮油园区等。
**市的城市地位之一是苏锡常都市圈重要的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构建多个重点物流区域(如**保税物流园区、国际冶金工业园)和物流中心(如澳洋顺昌金属加工物流中心、扬子江纺织物流中心)。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完整供应链。
2009年7月12日江苏省首家县级物流行业协会——**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为**市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协会分别与江苏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市氨纶纱线物流中心签订供应链金融授信协议;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还与江苏沙钢集团、江通供应链公司签订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模式的实践在苏州地区还是第一次,不仅可大批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模式。
(4)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第三方物流,促进其发展。
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加速向区内集聚,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
3.5
物流业发展优势
3.5.1
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90年代以来,**市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县级市前列,近几年经济实力和昆山、江阴占据全国县级市前三甲。2009年GDP14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坚实的经济实力为**市率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保障。
3.5.2
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1)水路交通
**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紧靠长江,向上连武汉、重庆等西部重镇,下至上海。
(2)公路交通
一小时内到达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两小时内到上海、杭州、南京,沿江高速和204国道穿过**。正在建设的“锡张高速”,南起无锡硕放机场、北至**锦丰,长49公里,今后还将跨越长江至南通,这对改变**的交通出行具有划时代意义。沿江高速紧贴**南部边缘,北部、东北部和西部的众多地区,很难在半小时内上高速,而锡张高速是完全深入**腹地的一条纵向快速通道,位于南北中轴线附近,沿线经过凤凰、杨舍、锦丰等地,使得港城更多的区域实现20分钟内上高速。锦丰、乐余、三兴、南丰北部、兆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地,可以通过锦丰互通上锡张高速。鹿苑、南丰南部、杨舍北部、东莱等地区可以通过鹿苑互通上高速。塘桥、塘市东部、乘航、凤凰、杨舍东部、省经济开发区则可以通过**东互通上高速。
一条不足50公里的锡张高速公路将使**直通空港、连接高铁。到无锡,目前主要通过锡沙公路,也可以通过沿江高速转锡澄高速。而锡张高速开通后,从**可直达无锡东部新城,比起现在的路线,至少缩短20分钟的车程。到苏州,目前主要通过苏虞张公路,虽然去年经过改造后苏虞张的平交路口已经大大减少,但许多驾驶员仍抱怨红绿灯多,加上部分路段限速80公里速度慢不说,还容易超速被罚款。因此,不少人去苏州宁可通过沿江高速转锡澄高速再转沪宁高速。而锡张高速开通后,去苏州可以通过锡张高速在硕放互通转上沪宁高速,比走苏虞张至少可以节省30分钟。到上海、常州、镇江、南京,从**腹地就可以直接上锡张高速,然后转沿江高速到达上述城市。
(3)铁路交通
南距沪宁铁路40公里、西离新长铁路10多公里。当京沪高铁开通后,无锡高铁站将是**周边城市高铁站中最近的高速铁路站,通过锡张高速车程仅20多分钟。
“沪通铁路”正在展开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目前方案为“在南通市通州区与**之间建设公铁两用大桥(沪通铁路、锡通高速——锡张高速的延伸)”,完全改变了原来在苏通大桥下游过江的方案。“沿江铁路”从南京出发,途经镇江、常州、江阴、**、常熟、太仓至上海南翔,走向基本与长江一致。“通苏嘉铁路”的建设也会穿过**市,三条铁路交汇,将在塘桥设立枢纽站。
(4)航运交通
到虹桥、浦东机场80、135公里,西有南京禄口机场。目前,**主要是通过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进行货物航运。近年来硕放机场扩建并增加航线,对**的辐射力越来越强。和前2年相比,硕放机场由七八条航线,增加到目前的20条航线,可直飞香港、澳门等地。目前去硕放机场主要是通过锡沙公路或者沿江高速转锡澄高速再转沪宁高速,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比去虹桥、浦东机场、禄口机场还是快捷的。锡张高速开通后,可在半个小时左右到达硕放机场。
3.5.3
依托长江的港口优势
**市发展物流业最大的优势是港口,**港是中国最大的化工品、木材、大豆、羊毛和大米出口港,已形成以能源、铁矿石、粮食、化工品钢材等中转为主,内外贸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性港区。2007年完成吞吐量513.5万吨、化工品吞吐量671.1万吨、钢材吞吐量1228.5万吨、金属矿石吞吐量4098.8万吨。**港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外贸商港,是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县域口岸。**市的冶化产业迅速发展使港口吞吐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外贸吞吐量的不断攀升,有力地促进了港口物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3.5.4
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物流中心,提供货运信息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有制造业企业独立经营的自身物流企业,尤其是整合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从事物流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开始在**市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大正信(**)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底,是一家中外合资型综合性物流公司,年营业额达到1亿元,其中80%的业务来自于浦项;港务集,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江心浮筒12个,各类大型装卸设备300余台,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并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船舶26艘,形成了集装箱、木材、钢材、煤炭、矿石、PTA、水泥等散杂货支柱货种,年吞吐能力逾4000万吨。
3.6
物流业发展劣势
3.6.1
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识和认识不足
这是对物流观念缺乏科学认识。一些应该促使第三方企业来经营的物流服务依然滞留在企业内部,影响了物流市场的社会化发展。观念上“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
3.6.2
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这是现行体制制约的结果。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存在多种运作方式和管理标准,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效率低、费用高和服务差等问题。
3.6.3
交通运输系统的限制与物流装备落后
**市物流运输系统不健全,没有空港和铁路,国际海运直达航线较少,航空运输全靠上海,外贸海运量大部分从陆路经上海进出,进出口物流受限制比较明显。
横向过境高速公路只有一条“沿江高速”,但沿江高速紧贴**南部边缘,北部、东北部和西部的众多地区,很难在半小时内上高速。到苏州,目前主要通过苏虞张公路。虽然去年经过改造后苏虞张的平交路口已经大大减少,但许多驾驶员仍抱怨红绿灯多,加上部分路段限速80公里速度慢不说,还容易超速被罚款。因此,不少人去苏州宁可通过沿江高速转锡澄高速再转沪宁高速。没有过江路通往江北等地,只能从旁边江阴大桥走过,这一点会影响**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纵向有一条204国道,轮渡到达南通。
虽然拟建的“通苏嘉、沪通和沿江铁路”通过**,但目前过境铁路没有,这是一大短板。最近的也要先到无锡再上沪宁铁路,时间成本和大。
物流运输工具比较差,集装箱车船少、大吨位车船少、集约型车船公司少,阻碍现代物流的发展。公共型物流仓储发展滞后,一些企业重视自建仓储等设施。部分物流企业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
3.6.4
土地缺少和现行政策的制约
土地瓶颈已经很大,只能集聚发展,在原有占地的基础上,调整功能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市原先的许多规划,现在不得不重新规划,每个乡镇的相应的规划指标也要调整。
现行政策中:缺少优惠用地,在服务业用地价格仍高于工业性用地价格的情况下,物流园区和物流优惠用地的问题很难解决。缺少税收优惠,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涉及多种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
3.6.5
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
**市物流人才培训才刚起步,物流企业普遍缺少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
4
物流业发展总体战略
4.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弘扬**精神,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物流集聚区和产业物流为主要形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信息化合物流资源整合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产业集群、人才汇聚,努力形成于国际接轨、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使**市的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4.2
规划原则
(1)
坚持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相结合原则
要抓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反对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
坚持区域物流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原则
要按照江苏省和苏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立足本市,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在满足**市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发挥辐射作用,形成区域物流中心,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3)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市场物流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制定各项有利政策。
(4)
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原则
要充分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重点培育规模化、集团性物流企业。
(5)
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举原则
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服务业全面对外开发的机遇,加强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投资、合作联营。在积极把物流产业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要发展**市自身的特色。
(6)坚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严格实施相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发展绿色物流;物流企业或从事物流活动的关联企业要从环境角度制定经营管理战略。
4.3
发展战略与定位目标
4.3.1
发展战略
(1)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
坚定不移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注重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转变。**市2010年有关服务业工作目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扎实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力争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2%,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年内形成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15家、成交额超百亿市场3家、零售额超亿元商贸企业10家。加速建设非保税物流中心、冶金物流中心等重大服务业载体,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
(2)一体化发展战略
物流规划和政策体制一体化。**市要有统一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各镇、区、企业的物流发展项目要符合该规划布局和要求;把制定符合**市物流发展的体制要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作为关键。
城乡物流系统一体化。以**市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重点,把城市物流体系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相结合。
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一体化。加强**市港口等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实现**与长三角的交通一体化;要形成统一物流信息网络,实现各镇、区等信息共享。
(3)与周边物流枢纽合作战略。
江苏的物流资源呈松散状态,**物流枢纽应加强与上海、南京、南通和连云港等物流枢纽的合作,集合地方优势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管理体系。
(4)依托港口发展战略
港口是现代物流链上十分重要的关键点,也是物流运作的大平台。港口连接海洋和内陆,连接外贸和内贸物流;港口规模越大,物流量也会越大。港口是物流在运动过程中多种流动方式衔接的枢纽,能极大带动城市临港经济的发展。港口是为全社会物流服务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市必须紧密依托大港口,高度重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码头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港口在物流中的重大作用。
(5)物流集聚发展战略
物流业规模化是提升物流服务辐射功能,使物流业成为**市经济发展支柱的主要方式。物流业集聚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一是重点建设物流服务集聚区,形成集聚区物流产业群;二是围绕重点物流服务品牌形成相对集中发展区域,打造冶金、化工等特色物流服务;三是积极引进先进有规模的物流企业。
(6)物流发展法律法规的明晰战略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物流法,物流管理有很多空白盲区。目前国际领域适用的有《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等。法律法规的完善对发挥物流的作用和规范物流的行为是不可或缺的。**市也应考虑制定与物流发展有关的法律规定。
4.3.2
定位目标
(1)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分中心
上海拥有国际顶级海港和空港,有支撑物流中心的金融、贸易和产业规模,长三角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只有上海具备建设世界级物流中心的条件。南京、杭州、宁波和连云港可以是国际物流次中心。其他地级市建设成为国际物流分中心,而县级市中的苏州沿江三市和无锡江阴由于独特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较强,也可以作为长三角国际物流分中心。
(2)辐射苏中苏北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在“十一五”的江苏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市是苏锡常通泰物流区域中的苏州和无锡的物流枢纽。目前**市是江苏沿江区域的物流中心,而在锡通高速和沪通、通苏嘉和沿江铁路建成通车之后,**市就可以直达苏中苏北等地,其腹地不仅仅局限在江苏沿江地区,而会扩至整个江苏地区,使其作为辐射苏中苏北等地区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成为可能。
(3)走在我国内河港口物流的前列和成为江苏省最大的物流服务基地
**市拥有我国内河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着重打造**市“港口物流”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内核港口的作用。**市专业物流发展较好,利用和进一步扩大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专业物流优势,辐射整个江苏省。
(4)**市现代服务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的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2%,国际发展规律的表明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十二五”将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市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4.3.3
发展模式
**市物流业发展模式应是港口带动型和工业贸易带动型并重的组合方式,充分利用保税政策发展保税物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
**市处于中转港口的优势地位,区域间的物流流量大、流速快和多流向,拥有吞吐量规模较大和腹地范围较广阔的具有枢纽作用的港口,通过港口集疏运系统、港口保税及工业加工区、国际性贸易分拨中心的建设等途径,强化**市在物流组织中的地位和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带动所在城市及区域物流的发展。
**市的临港重化产业比较发达,具有规模化组织生产的钢铁、化工、冶金和纺织等支柱产业,通过挖掘工业企业的物流管理及成本节约潜力,以工业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和生产过程等的物流组织
和提高,带动城市及区域物流发展。
5
**市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
城市物流空间布局主要是构建一个由各级物流结点及相关的物流配送通道所组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是指具有现代物流运作特点的结点。实体的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结点进行的。现代物流更加重视系统的协调、顺畅,物流结点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按各结点在城市物流中的服务规模和辐射半径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既然层次的划分有三个部分,那么配送中心也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
物流结点类型的划分,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利用整合行业导向(专业和综合)和服务范围(市域、区域和国际)两种分类标准来对**市物流结点进行划分,再结合**市物流业发展目标,最终确定**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中的4种类型物流结点——(国际,综合)、(区域,综合)、(区域,专业)和(市域,专业)。
**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空间布局见以下两节。配送中心主要有自有配送中心和社会化配送中心两种。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是发展趋势,一般由政府统一规划,并适当规范引导。配送中心的建立和物流园区规划分属围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前者是企业决策行为,取决于物流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模等,配送中心是否在物流园区集中布局也最终取决于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
5.1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是一个空间概念,是集中连片的相同或相关产业用地,实行统一物业管理。物流园区可以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空间载体,但本身不是经营实体,而是经营企业的集中之地。**市物流园区空间布局重点形成保税物流园区、冶金物流园区和供应链物流园区。
5.1.1
物流园区布局的依据
(1)物流园区有较大的优惠政策,周边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保税物流园区功能明显,国际中转、国际贸易、国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有利于发展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等;
(3)直接依托**港口和公路交通枢纽的优势;
(4)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和物流信息系统健全,物流企业集聚,有利于组织物流配送。
5.1.2
物流园区的具体布局
5.1.2.1
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位于保税区,**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口型保税区,也是江苏省唯一的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具有更优于保税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功能特征,主要有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吸引投资和集聚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吸引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国际采购配送商进驻。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于进出口贸易,即商贸物流,重点发展纺织物流、粮油物流,完善纺织原料市场和加快建设粮油交易市场。
保税物流园区和非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区、金港镇组成一个集聚区。港区是**市发展物流的一大优势,要充分发挥港口基础性作用和港区整体协调的功能,深化与保税物流园区的区港联动发展;金港镇是**市发展港口、商贸和工业物流的辅助“腹地”,配合港区和保税区构成三角,辅助物流园区的发展。
5.1.2.2
非保税物流园区
非保税物流园区位于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内,引进物流地产商开发建设仓库、堆场、配套办公设施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并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也可享受保税的政策优惠,
还有保税区内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的陶氏化学,杜邦,道康宁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将陆续投产,其产品大部分内销,且企业大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以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为主体功能区,依托港口化工码头和化工交易市场,重点发展液体化工物流。
5.1.2.3
冶金物流园区
冶金物流园区位于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内,以沙钢集团为核心。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依托江苏省首家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和最大和最大板材生产基地,主要服务沙钢、广大钢铁和浦少钢铁等企业。园区内还包括支持沙钢、永钢、丰立集团和浦项的物流企业。
沙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通过将企业物流与主体生产分离,支持冶金工业园的物流发展;锦丰镇和大新镇是冶金物流园区物流发展的辅助“腹地”,通过服务和政策来配合冶金、钢铁物流的发展。
冶金物流园区是以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为主体功能区,重点发展冶金物流,与钢铁制造业紧密结合,是一种工业物流。
5.1.2.4
供应链物流园区
供应链物流园区位于**经济开发区内,以工业物流为主体,集加工、仓储和配送未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与纺织物流园区、开发区、杨舍镇、塘桥镇和凤凰镇组成一个供应链集聚区,共同促进**供应链物流的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供应链和机械装备物流的集聚地,通过物流服务,连接纺织与机械装备产业的关系;杨舍镇是供应链物流园区的辅助“腹地”,通过服务和政策来配合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塘桥镇和凤凰镇是纺织物流的集聚地,主要是配合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企业的物流发展。
5.1.2.5
东沙化工物流园区
东沙化工物流园区以东沙化工集中区为核心,与宏泰物流园区、扬子江国际机电工业园、染整工业园和乐余镇组成一个集聚区,共同促进化工物流的发展,重点发展液体化工物流。东沙化工集中区将有25家化工企业投产经营,正在逐步形成长三角一定规模的液体化工物流基地;机电工业园紧扣汽车及配套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汽车及配套件、机械及机械加工、电子及其周边设备为主的三大板块;染整工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以及基础化工为特色的化工专业区;乐余镇是东沙化工物流园区的辅助“腹地”,通过服务和政策来配合园区的发展。
5.1.2.6
纺织物流园区
纺织物流园区是以沪通铁路、沿江铁路和通苏嘉铁路交汇处塘桥枢纽站为中心,位于纺织工业园内,塘桥镇和凤凰镇是纺织物流的集聚地。充分利用对外铁路交通和过江通道,重点发展纺织物流,扩展延伸至南通等苏中、苏北地区。保税物流园内已形成以棉花、羊毛、化纤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进口纺织原料专业市场。该市场拥有2万平方米的现代商务中心、50万平方米的配套仓储物流区,有专业管理和配套服务机构。纺织物流园区利用张扬公路加强与保税物流园区的联系,共同促进纺织物流发展。
5.2
物流中心空间布局规划
物流中心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广义的物流中心是由政府开发建设的,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系统;狭义的主要指物流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实体,具体负责物流业的开展,其功能和服务范围具有专业方向和具体地域。物流中心在规模、辐射范围和功能定位等方面介于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之间。
5.2.1
物流中心布局依据
(1)具有交通运输系统便利的条件;
(2)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健全;
(3)具有负责物流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大型企业;
(4)与物流园区的布局相结合。
5.2.2
物流中心具体布局
由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可知,**市形成4个集聚区。保税、非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区、金港镇形成一个集聚区保税港城,即;冶金物流园区与大新镇、锦丰镇形成一个集聚区,即冶钢装备区;东沙化工物流园区与宏泰物流园区、乐余镇形成一个集聚区,即化工机电区;供应链物流园区与纺织物流园区、开发区、杨舍镇、塘桥镇、凤凰镇形成一个集聚区,即现代物流城。
5.2.2.1
位于保税港城的物流中心
(1)国泰国际贸易物流中心
位于保税区,可充分享受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以江苏省最大的外贸企业国泰集团为主组建专业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国泰集团内部物流系统分离后组建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社会物流资源,服务自身和**市进出口贸易。
(2)森林名贵木材物流中心
位于金港镇,以**保税区金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其中心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集仓储、加工、交易、配送和电子商务与一身的名贵木材物流。
(3)港口集装箱物流中心
位于金港镇,与港口合为一体,以**港务集团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公司来建设和经营,依托**永嘉集装箱码头和苏润码头,重点发展集装箱仓储、集拼、拆装等物流服务功能。
(4)镇山物流中心
位于金港镇,建成集口岸联检、代理服务、集装箱物流、航运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5.2.2.2
位于冶钢装备区的物流中心
(1)冶金物流中心
位于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内,以**宏安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依托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分离后,建设专业冶金物流中心,来支持**市冶金工业的发展。新建万吨级深水码头3座及加工区、仓储区、贸易区,建成集加工、仓储、信息、交易、价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华东地区综合性的冶金物流基地。
(2)大型重型装备物流中心
位于大新镇,以**新港投资有限公司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公司来建设和经营,其将依托海路集团、红宝集团、化机集团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分离后,建设以服务规划建设中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的物流中心,以支持**市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大正信(**)物流有限公司、**沿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
(3)丰立废钢回收物流中心
与丰立集团和为一体,重点发展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其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回收利用的逆向物流为特色。
5.2.2.3
位于化工机电区的物流中心
(1)东沙化工物流中心
位于东沙化工集中区,与化工制造业结合,以苏化集团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其依托苏化集团等化工集群,重点发展以液体化工为特色的化工物流将苏化集团等化工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分离后组建以服务国际贸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机械电子物流中心
位于机电工业园区内,紧扣汽车及配套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机械及机械加工、电子及其周边设备。重点发展以汽车汽配、机械和电子为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染整化工物流中心
位于染整工业园内,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基础化工为特色的物流,充分利用染整工业园三大特色化工产业。引进并培育有特色的化工物流企业,促进第三方化工物流的发展。
5.2.2.4
位于现代物流城的物流中心
(1)澳洋顺昌金属加工物流中心
位于**经济开发区内,以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澳洋顺昌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其既属于冶金物流园区,有具有供应链物流特点。
(2)梁丰五金机电物流中心
位于经济开发区内,以梁丰五金机电城有限公司为主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负责建设和经营;通过物流化改造,使其成为专业化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仓储和配送物流。
(3)汽修配件物流中心
位于经济开发区内,其在市交通局行业指导和政策引导下,由**省级经济开发区以正大富通公司等汽配物流企业为主负责建设,重点发展汽修配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3)扬子江纺织物流中心
位于塘桥镇,由芳华集团组建专业化物流公司来建设和经营,其发挥“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已形成的棉纱、色织、印染、精仿、针织和服装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配送、包装、原材料采购等物流服务功能。
(4)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位于塘桥镇,新建集装箱铁路货场为集装箱物流中心提供集装箱箱源和货源,缩短集装箱运距和吸引集装箱车流。大力巩固海铁联运规模,加强与港区港口集装箱物流中心的配合合作,增加集装箱吞吐量。要做好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的作业量预测和作业组织规划。
(5)商务商贸物流中心
位于塘桥镇,打造其为市域经济增长极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引进现代商贸物流项目,与塘桥铁路枢纽站配置部分相对接,建设大型仓储式商场用地,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业集群。引进与塘桥及周边镇区产业相关联的大型专业市场,构建商贸物流重镇框架;建设一个现代服务业综合园区,功能地位于集商贸物流管理、信息和研发中心、配送中心为一体的区域商务商贸物流中心。
(6)人才物流中心
位于塘桥镇,建设物流人才培训基地、机构和专业学校,培养和学习专业技能,锻造专业性物流人才,主要是改变**缺少专业物流人才这个瓶颈。主要方法:市政府必须加强引导支持;企业要鼓励员工在职培训;高薪聘请专家和引进国内外人才。把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形成多层次物流培训体系。
(7)澳洋医药物流中心
位于凤凰镇境内,中心建在**市“韩国工业园”内,由澳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来建设和经营,其依托澳洋医药物流,重点建立专业化医药配送物流中心,服务医药供销改革和满足社会需求。
(8)青草巷农贸物流中心
位于市区东郊青草巷,中心就是青草巷农贸市场,组建**市农贸物流有限公司来建设和经营。其中心在青草巷农贸市场基础上,通过物流化改造,使之成为专业化物流中心,重点发展果品、蔬菜、水产、家禽、副食品、南北货和粮油等配送物流。
(9)金港公共物流中心
主要提供配送物流,扩大现有的金港物流中心功能,依托公路运输资源,重点发展为城市公共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
(10)韩国工业园物流中心
位于韩国工业园内,新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韩国工业园现有1200家中外企业提供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同时辐射长三角地区。优势:沿江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距沿江高速凤凰出口、塘市出口2公里,离**港,**保税区30公里。
5.3
物流通道空间布局规划
5.3.1
对外公路通道规划
(1)锡张高速通道
正在建设的锡张高速是完全深入**腹地的一条纵向快速通道,位于南北中轴线附近,沿线经过凤凰、杨舍、锦丰等地。设有锦丰、鹿苑和**东三个互通。锡张高速建成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主要的对外物流通道,它将直接减少物流配送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冶钢装备区和现代物流城两个集聚区通过锡张高速相互之间快速联系,保税港城通过港丰、张扬快速路上锡张高速,化工机电区通过港丰快速路连接锡张高速,并与外界沟通,为长三角提高配送服务,建立区域物流中心。
(2)沿江高速通道
在锡张高速与港区疏港公路建成后,与沿江高速将成为**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三条对外物流通道。沿江高速紧贴**南部边缘,更多地是服务于现代物流城的对外物流服务,这是一条东西走向高速,与锡张高速垂直,主要是使得**物流流通与上海、太仓和江阴等地相合作。它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物流城这个大集聚区的对外大物流的压力。
5.3.2
对外铁路通道规划
沪通铁路,大桥位于十三圩港附近,过江后一直向南,至乐余镇区附近越过新204国道后,沿新204国道东侧往南丰、塘桥、凤凰,跨过沿江高速公路后进入常熟。
沿江铁路,从江阴进入**境内,沿张杨公路北侧绿化带,向东与锡张高速公路交叉后,再沿苏虞张公路东侧向南至沿江高速公路,再向东至上海。
通苏嘉铁路?的建设也会穿过**市,三条铁路交汇,将在塘桥设立枢纽站。
三大铁路的建设规划,改变了**市没有铁路的时代,**腹地“直接”地伸延至了南通、苏中和苏北等地,更让**市建立长三角区域服务中心成为可能。塘桥镇枢纽站的建设,对塘桥片区的影响巨大,塘桥镇可能成为**市城市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也会向塘桥转移,物流重心也因此而向塘桥枢纽集聚。
对外铁路通道的规划主要是服务于现代物流城的物流配送服务,增强其对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辐射功能以至不断扩大,更快更好地与上海、无锡、南通和南京等区域性物流枢纽进行合作交流。铁路枢纽也是**市4大物流集聚区和国际贸易、冶金钢铁、化工机电和纺织等优势物流向外辐射服务的重要通道。
5.3.3
内部物流通道规划
内部主要物流通道构成“四纵二横”的布局,纵向:杨锦公路和苏虞张构成的纵线再与疏港公路、204国道、妙丰公路(港丰以南)至204国道之间一段组成“四纵”;横向:港丰公路与张扬公路。
(1)横向快速物流通道
按准高速公路标准改造港丰公路,使其成为保税港城、冶钢装备区和化工机电区三大集聚区之间的快速物流通道,加强冶金物流、重型装备物流和液体化工物流以及机械电子物流与港口的联系,并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交流,走向世界。同时,由此快速路便捷进出锡张高速,进入塘桥枢纽站,充分利用铁路物流中心服务能力。
对张杨公路作进一步的快速化改造,使其成为保税港城与现代物流城之间的快速物流通道,同时可快速进出锡张高速和疏港公路。通过东延常熟段的建设,还可连接沿江高速常熟北互通。张扬快速物流通道是港区和城区的重要流通干道,对促进港城互动发展具有很大意义,港口和铁路枢纽两个对**物流、国民经济又决定性影响的支柱由此而连接。
(2)
纵向快速物流通道
拟建的核心港区疏港公路:自港华路向南,过张扬公路后向东南方向,接江阴境内的新杨路,在新桥镇区东侧与沿江高速相接,设枢纽。沿线有港华路开口处、张扬公路和芙蓉大道三个互通。疏港公路通道主要是解决由于**市的港口开发较早而导致现在出现的港口资源的分散、疏散交通的不合理等问题。保税港城经疏港通道可以直达沿江高速公路,使得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能够快速便捷连接对外高速,配送服务效率和效果大大增强。
对204国道和妙丰公路(港丰以南)至204国道之间一段逐步进行快速化改造,使其成为化工机电区和现代物流城之间的快速物流通道,同时可快速进出沿江高速,并与塘桥铁路枢纽接通。液体化工物流、机械电子物流通过204国道与现代物流城这个城市物流中心互动。
对杨锦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与苏虞张公路构成一条纵向干道,成为冶钢装备区与现代物流城之间的快速物流通道,同时可快速进出锡张高速。冶金物流、装备物流、钢铁物流与城市物流中心互动。
对金港大道作快速化改造,使其成为杨舍和供应链物流园区向南连结沿江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
6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规划
从大的战略层面与小的空间布局(物流结点、通道)层面确定了**市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具体包括:空间布局层面,物流园区、配送物流、第三方物流和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层面,物流市场环境、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和物流人才、应急物流工程。
6.1
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确定的依据或原因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二是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三是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四是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包括较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发展城市统一配送;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大力发展邮政物流;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等。)五是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建设大型国际物流港和保税物流园区。六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七是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八是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应急物流工程。
(2)省政府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刚要的通知
重点任务:加强物流设施体系建设;发挥物流基地集聚效应,重点发展物流园区和集聚效应;努力培育品牌物流企业;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积极扶持重点物流项目;加快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全面推进物流联动发展。
(3)**市自身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市交通运输体系相对港口物流发展在长三角前列而言是个主要劣势,急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市虽走在全国前列,但其物流业发展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6.2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战略层面的规划
6.2.1
扩大物流市场的需求
加大力度促进物流外包的积极性。如果需求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的话,必然会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现代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观念。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行政作用,积极引导企业的物流外包。
增加物流企业服务的多样性。很多企业服务功能少,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相比较跨国公司而言,缺少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性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降低了。龙头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供多样性物流服务,不能窝里斗,积极学习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服务就特点。
**市不缺少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物流技术,但是物流市场需求不充分,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整个采购、生产、销售、资金收回等全过程缺少一体化操作意识。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也已经看到和学习,但在传统物流理念的影响,没能将其融入**自身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应过程,政府应该重点发挥行政作用和带头作用,完善商业设施、流通网络的布局;通过政策鼓励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还要注重农村物流,发展农产品地到销售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
6.2.2
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指**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给物流业,物流业嵌入制造业,高质高效地满足制造业所释放的物流需求,二者互相配套,以此促进两业协同发展,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主要包括六个:设施整合,物流基础设施是重要载体,整合**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现有场站、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推进两者的衔接和协调。信息共享,这是精髓,物流信息的时效性决定运作的效率,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运营衔接,加快制造企业物流社会化进程,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企业之间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技术融合,鼓励制造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引入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实现生产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融合;搭建物流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开展对冶金、化工、废钢、纺织、汽配、机电和装备制造业物流工程技术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开发。装备共用,物流装备直接影响物流成本高低,装备的联动,是要提高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装备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人才互动,重点抓好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除了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还要: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构建与区域内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保障体系;加强长三角区域的物流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内物流一体化,培育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联动发展,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6.2.3
加大物流科技投入和物流人才培育
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启动物联网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大力推广集装和单元化装载、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AGV)等物流新技术。加强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开展物流科技园建设试点,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行业及地方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着力引进有经验的物流人才,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采取重金引进、委托共享、借用共享、跨行共享、项目式共享等多种形式实现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共享,实现对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一方面,整合物流企业、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国内外物流专业咨询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多方位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通过引进、共享和培育物流人才,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6.2.4
注重应急物流的建设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市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要求时效性高,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速快捷,
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主要包括:应急报告和信息公布;基础设施(通讯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保障机制;政府协调保障机制,政府职能的发挥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主要是储存仓库的合理布局及其储存的种类、修建数量和容量;应急基金储备机制,动员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建立应急基金;绿色通道保障机制,建立城市间、区域间的一条或多条应急专用通道。
2.建立应急物流运作机制
应急事故警报
通知并提供相关信息
信息管理中心
咨询决策支持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门应急事故等级
是否需要上级支持


按应急物流预案开展应急物流
指挥并监控应急物流过程
是否需要修改计划


填写应急物流报告
图2
应急物流运作机制
应急物流机制的运行如图2所示,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管理中心将相关信息迅速通知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支持决策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评估所需要的救援物资种类、数量和下达任务,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除了建立以上两方面的机制,还应建立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紧急调用;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6.3
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结点和通道层面的规划
6.3.1
物流园区规划
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占用。
物流园区主要有保税物流园区、非保税物流园区、冶金物流园区、纺织物流园区、供应链物流园区和东沙化工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建设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6.3.2
城市配送物流规划
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
重点规划发展金港公共物流中心、金茂水上物流园和商贸物流服务中心;重点发展为居民生活消费、工业、城建和城市商贸提供运输、储存和配送等服务的市域物流;重点发展以市域为范围、配套服务为特色的城市商贸物流。
6.2.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2009年7月12日江苏省首家县级物流行业协会——**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为**市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公共信息物流平台。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协会分别与江苏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市氨纶纱线物流中心签订供应链金融授信协议;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还与江苏沙钢集团、江通供应链公司签订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模式的实践在苏州地区还是第一次,不仅可大批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模式。积极营造环境,充分利用这一高效的物流平台。
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集中构建锡张高速、沪通铁路、沿江铁路和城际铁路等重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形成对内网络化、对外便捷化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保障**市各经济区域、产业带之间以及与市外的联系畅通。加强新建铁路、公路和管道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整合、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满足精细化、高质量的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需要。
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6.3.4
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规划
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品牌物流企业,着力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加快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发展壮大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与工商企业紧密配套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一批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整体提高全市现代物流管理水平。鼓励和引导品牌物流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市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冶金物流企业:重点扶持丰立集团的废钢物流项目,加强丰立集团的基础作用;做好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企业内部物流与生产系统的分离,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化工物流企业:以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为载体,通过内引外联,大力引进化工物流企业,尤其是化工专业物流企业;分离东沙化工集中区苏化集团、苏州合成化工和苏州特种化学企业的内部物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
纺织物流企业:重点支持国泰集团和华芳集团,积极推进国泰集团的物流体系重组,全力支持华芳集团分离物流业务和人员,整合资源。
7
**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7.1
体制机制
7.1.1
物流业发展领导机制
由**市经贸委、发改委、服务业办、规划、土地、税务、建设、交通、口岸、金融、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领导组成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制定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与管理政令。
领导小组下设物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是为领导小组编制**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拟定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协调推进本市物流资源的整合,交流经验和表彰奖惩。
各镇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主要是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推进和协调各镇区重点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
7.1.2
物流业发展用地机制
**市经过多年持续开发建设,土地十分紧缺,所以其物流业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可以借鉴国外物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经验。
重点物流发展项目用地扶持:经**市政府认定的重点现代物流发展项目(含有物流园区),市国土部门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享受物流引导性资金扶持政策;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物流项目,参照相关扶持政策执行。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用地扶持: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作为**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重要设施建设计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按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仓储设施,其报建费按规定减半收取。建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土地滚动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7.1.3
物流人才培训机制
物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不仅吸纳和使用着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人才的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无可避免的,而人才缺乏又是制约**市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政府要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创造条件。其次,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充分调动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为它们之间的合作提供积极的平台,促进物流产、学、研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撑。第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各种长期和短期的从业人员物流知识培训班,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由市人事局和经贸委共同制定现代物流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规划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由市经贸委与物流类有关专业院校共同组建**现代物流业培训中心,加大对物流管理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培训和业务轮训。
7.1.4
物流资金扶持机制
将**市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工作列入**市服务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内容。加大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及重大物流发展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品牌创建和物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
7.1.5
其他支持机制
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政策: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需要租赁办公场地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原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予以免交。
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物流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额中抵免,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可以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延续抵免,但最长抵免期限不超过5年。实行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企业仍可按设备原价计折旧,并按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7.2
政策措施
7.2.1
土地政策
随着一些列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也有许多新问题,具体表现:取得土地的困难增大;企业新建仓库的用地成本显著提高;企业仓储库房的租赁价格不断上升。
面对新土地管理政策,**市应着力采取相关策略,以降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以下方面:
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旧厂房、旧场地等闲置土地资源,以压缩企业整体经营成本;改造原有库房,提高库房土地及空间的利用率,如建造多层楼库或高架立体库,提高库房的建筑密度,启用先进的自动化作业设备。
2.合理选择扩大物流企业规模的方式。全球领先的物流设施开发商和管理者普洛斯在上海虹桥物流园区的做法就是一个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的典型。2007年8月,普洛斯在上海虹桥物流园区通过改建原先停工废弃的旧厂房,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物流双层库,并通过坡道技术极大提高了仓库装卸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3.充分利用物流园区集约化使用土地的优势。物流园区一般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功能更加齐全、运营更有效率的物流设施。
对符合相关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予以重点保障,优先予以计划安排,并享受工业园区用地相关优惠政策。耕地开垦费和征地管理费按规定标准下限收取;仓储用地(不包括配套的商业、旅游、住房等经营性用地)按工业用地和工业出让最低标准实行招拍挂;对重点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给予优惠;重点物流企业易地搬迁,原土地拍卖所得出让金可相当部分返还用于补偿搬迁安置。
7.2.2
税收政策
对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物流企业按规划实施税收普惠政策;总部型物流企业所得税在往年基数以上部分免交;企业技术改造购进设备免抵税收;对物流高新技术应用给予适当免税照顾。由市经贸委制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细则。
税收管理和税收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应制定和逐步完善物流的税收政策,同时也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管理制度。目前新推行的发票信息采集系统使得地方税务机关与国税机关的信息集成起来,实现了对运输企业开具的货运发票信息与客户抵扣增值税信息之间一致性的监督。建议在推行全国物流业统一发票的时候,可以同时引入此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杜绝物流企业现金或体外循环行为的发生,实现对该行业涉税业务的全额征管,以使税收管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保证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7.2.3
通关政策
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运用,提高了通关时效,确保了原料及时供给、准备供应,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实施电子监管对企业提高诚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生产流程都有很大促进。
要加快**市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支持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模式。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鼓励建立海关监管、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以适应国际性大物流对通关便利化的要求。
7.2.4
积极支持物流企业创新
要加快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培育具有现代物流要素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重点引导和扶持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率先做强做大,树立品牌;以政策引导产业服务外包,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发展物流联盟。
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现代化,引导流通企业改变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流通模式,将大量地潜在物流需求转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向专业化物流企业聚集。鼓励批发企业与中小零售商建立联购分销的自愿联合组织,鼓励大中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直达送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的经销形式。
7.2.5
行政和费用管理
要切实转变对现代物流项目管理的方式和观念,对市确定的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要加快办理立项手续;做好对现代物流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流下放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对利用政府资金补助或引导扶持建设的物流项目和企业,减少或简化审批环节,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提高服务质量及办事效率;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
对大型物流项目和新增市级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征重点物流项目人防费;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集装箱等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运管费等实施优惠政策。
8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管理实施
8.1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和统计核算体系
完善物流标准化和统计核算体系,有利于政府加强对物流相关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促进物流管理的统一和规范。有利于加快物流产业作为独立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绩效的衡量,明确自身优劣势,同时,客户也可以此作为参考选择物流服务企业。
统计核算体系:确定了物流产业的统计计算口径和范围;初步明确了物流产业的统计核算指标体系;初步确定了相关的统计分析模型。
制定物流标准化体系和统计核算体系,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物流统计核算体系,增加权威性,使该项研究走在全国的前列。
8.2
培育物流市场秩序
加强现代物流业相关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以建立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为目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企业信用档案和物流领域的信用制度,定期评选诚信企业,将各企业的信用情况和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对失信的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创造规范化、制度化的市场发展环境。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中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支持从事物流信息传播、物流软件开发、物流技术服务、物流市场分析、国际物流交流、法律规章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支持现有中介组织增加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8.3
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加强**市与国际国内,尤其是周边地区的物流业的合作。加大物流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物流企业与国(境)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尤其要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代企业到**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在此设立采购中心,建立沟通国际市场的物流网络,提高发展国际物流能力,促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8.4
严格目标考核
全市、各有关部门和镇区都要围绕**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8.5
规范市场监督管理
根据国家七部委发布有关规范物流市场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提升货运服务业,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市场的形成,必须逐步规范开发的物流市场。通过深入调研,制定相关实施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快物流有形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各地物流节点的布局,对已建立起物流有形市场的地区,必须要求货运代理企业进场交易,促进货物集散中心的形成。
8.6
优化发展环境
1.建设物流便捷通道。市公安、交通、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城市交通、物流业务发展状况,制定出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停靠、货物堆放的具体措施和运作机制;要探讨建立处理违章及交通事故采用行业协会担保、货物先行机制,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研究探讨重点物流配送企业城区货物配送堆放时间上方便企业的措施;有效推行车辆养路费征收激励机制,吸引更多车辆在本地缴纳。
2.狠抓公路“治超”。要坚持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特别要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重复罚款。“治超”要从源头进行管理,在对大吨小标车辆第一次清查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清查,确保车辆吨位标准的科学、合理。
3.规范整合物流市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物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整合货运市场资源,支持上规模货运公司的发展;引导货运企业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提升货运车辆档次,提高厢式货运比重,努力打造物流企业品牌。
4.进一步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清理有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废止的文件要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监督检查,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向社会公示。对于企业举报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查处力度。
5.建立物流企业评估机制。制定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标准,通过社会公示和奖励等手段,引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将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任务目标责任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8.7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
各镇区要根据**市物流业发展规划专题,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本镇区和本行业现代物流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措施、专项规划及具体实施意见等。相关部门要围绕全市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制定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确保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尤其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公共物流节点的建设,必须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种投资开发运营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推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严禁借物流园区建设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本文关键词:发展规划,物流业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902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