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15 11:43:29 | 移动端: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本文简介: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一、导入:今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学生交流(板书:民歌故事童谣谜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在柔和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作者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本文内容: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一、导入:今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
学生交流(板书:民歌
故事
童谣
谜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在柔和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作者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和童谣,给作者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出示重点和自学要求
三、个人自学,师巡视点拨
四,小组讨论:
五、全班交流:我最喜欢的歌谣或童谣是(
?
?),从中体会到(
?
?)
1、带着体会读歌谣(向母亲一样神情的吟唱),学生的理解,个别读
,谱歌曲唱一唱,出示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出示最后总结的那段话(母
2、读童谣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3、这些童谣念着什么感觉?
4、用家乡话念一念。尝试创作一首童谣,在这样的夏夜,有着这么有趣幽默的童谣,所以作者说总结那段
六、总结拓展文章
同学们,每一首歌谣和童谣,都是一部启蒙教材,给了作者许许多多人生的启迪,而且他们也是宝贵的民间文学财富,对孙友田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让成为了现代诗人。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童谣故事对作者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作者!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学生朗读结尾。
七、补充背景,升华情感
1.
教者煽情谈话: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读原文)
(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引读)
A
、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
可曾经,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C、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母亲
(2)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珍藏着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的歌谣。(板书,感激怀念母亲)。
齐读歌谣
2.
学生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同或补充)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案例一:《古诗两首》教学
古诗教学我喜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课教学环节主要是自读质疑、小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
在自读古诗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字词,然后带着问题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先查阅资料再讨论。学生查阅的工具书有字典、词典,也有《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5首》等。结合资料进一步讨论、梳理、总结。在全班交流时,对关键字词的意思我适时引导、点拨。然后再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并有感情朗诵。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领悟古诗的意蕴,也找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隐”起来,让学生“突”出来。
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最后还吟诵了两遍给学生听,孩子们惊住了,非常安静地聆听。这真是让我有些窃喜,可见老师的基本功和人文素养多么重要,它可以让你在学生的心目中迅速又高大很多。可惜课堂时间不够,没有教学生吟唱,只能放到下节课或晨诵时间进行了。
作业是搜集描写秋天的古诗,写在A4纸上并配上图画,然后在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展出。这也是对课文的拓展学习。
案例二:童话故事教学。
《蒲公英》和《三袋麦子》都是童话故事,课堂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但要想真正内化课文语言和知识,还必须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中去体验、表演。有体验才有真知,表演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上完这两课以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表演。每个组自选其中一篇课文,分配好角色后认真排练。然后在班级举行童话剧表演比赛。
孩子们兴趣高涨,抓紧一切时间排练。
比赛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个组表演完都要请其他同学评价,我也会适当补充一些评价。最后根据大家的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
孩子们的表演很生动,让童话里的一个个角色都“活”了起来,小猪说话时还会从鼻子里发出“哼哼”的声音,说完还会舔舔嘴唇,把小猪的憨厚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猴时不时地挠挠头、眨眨眼,聪明劲十足。小牛拿着工具晒麦子的样子真是勤奋呢!埋头苦干。落在泥土里的小蒲公英显得乖巧听话,落在沙漠和湖泊的小蒲公英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自以为是,太阳公公则是和蔼可亲的。
通过表演,让故事角色活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这将是他们久久难忘的。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爱上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广玉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句子背诵。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广玉兰的图片,感悟广玉兰的、香气和纯洁,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热爱与赞美。
3、通过研读课文,揣摩作者是如何介绍广玉兰的,并能仿写。
教学重、难点:
沉心静气地默读课文,细细地品味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模仿本文本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学习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齐读课题,读出广玉兰的美感。
二、初读感悟:
1、请学生欣赏广玉兰的图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广玉兰,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2、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最喜欢哪个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课文长句的朗读。
(2)、重点指导“涵”和“琢”字形。
三、研读文本:
1、品读生命力:
(1)、课文哪一小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能告诉大家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板书:花、叶、生命力)
(3)、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作者看到这么美的广玉兰,内心发除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文章哪句话能体现出来,请把它画出来。(指导朗读)
(4)、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读课文,画一画,看看究竟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5)、全班交流四种形态的花,师相机打开相应的课件,解释词语“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让我看到的不仅是花,而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看到这些花,你心里看到的哪些人呢?你会填吗?
(7)、出示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花写出它的特点?
(8)、写法指导:就咱们学到的这篇文章,就第三小节,你觉得有哪些写法可以帮助你?
三、总结全文
1、让我们再次齐读作者的心声。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爱)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回家继续完成练笔,明天课上交流。
反思
《广玉兰》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六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描写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修辞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景。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本课我选用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以及广玉兰树叶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悟文字内涵的同时进行欣赏,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间。此时,学生沉醉在广玉兰的高雅洁净之中,他们这种特殊的感受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方法带来的。
二、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上述教学片断之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份个性化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自主的解读时空,让学生“各取所爱”地选择文字与画面进行品读欣赏。课文的第三小节描写花的形态,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作者写了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的以及凋谢的,且这四种形态中有一种内在的生长联系,从未开到开过,每一个时期广玉兰花都有它独特的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花就试着把它读好,来比一比你是不是把这一时期的美读出来了”。学生练读比读之后,再让学生试着去发现这四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之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向大家介绍广玉兰花的形态。由读到说还可以迁移到写,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这种花的形态,我想学生就可以在积极的积累中把花的形态的描写方式沉淀为己有知识。
另外备课时我还关注到了课后的习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段落,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规律,让学生按花开姿态的顺序来学习,学完之后让其找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试背,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当堂背出了就不难了。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努力创设和谐、融洽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达到有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评价一个人语文功底的高低,首先要看他的语感,因为语感最大程度地综合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语感。”平时,孩子说话或作文语言不通顺,大多是由于没有形成语感或是语感不准确造成的。
那么,怎样形成丰富的语感呢?阅读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孩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阅读是基础。不会阅读或是缺乏阅读就会影响听、说、写的能力。阅读量大对于语言感知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有了好的语感才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优势。语感很难被感觉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形成的,只有持续不断地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结合学校以阅读为核心的理念,将阅读列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阅读产生自主阅读的情绪
那么有谁能阻挡他汲取知识的脚步?对于低段的孩子,绘本是一个不错的途径,绘本用图画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绘本是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所以绘本的教学和推荐是我为孩子们提供的最好的引路灯。
一次阅读课,我和学生们分享了《我有友情要出租》等关于友情类的绘本,针对友情和孩子们进行讨论,一个意想不到的学生举起了手,而他在课堂上平时并不太发言,在下课也常会欺负同学,询问他原因时,他总是低着头。当他端端正正举起小手发言时,我很惊讶,但是他的发言更令我惊讶:我下课其实不是想欺负同学的,我只是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我越是追他们,他们越是跑。他说完后,低下了头。我听了正准备说话时,坐在他前面的男孩子,突然回头说对着那个男孩说:
“下课你想跟我们玩,你就说,不要再追着我们跑了,我们以为你要打人呢!”然后咧着嘴对他笑了。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特别的温馨,也许在“正规”的课堂中,这样回头说话是不对的,不允许的,如果我当时立刻制止了,我相信我会后悔,非常后悔,在我听来都是如此的美好,更不要说那个低着头的孩子他的心情了,那是一种叫感动的心情在蔓延,我看到那个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跟着他笑了起来。听到这样温馨的对话在课堂发生,是不是很美好呢?在交流时,不应该光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语言对话,更应该是一种交心的沟通,不是吗?在课堂中多一些人性化,谈话中会不会更多些真诚呢?
明显的是,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阅读。最初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绘本,喜欢上阅读,我总会在阅读课上为大家推荐一些有趣的图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会飞的抱抱》、《天生一对》、《团圆》等,或是为他们读上一段,他们告诉我,最喜欢的课就是阅读课了,这让我高兴了许久。但渐渐,我发现,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了,他们尝试在课上为大家和我介绍他们读到的好书,绘声绘色的读上一会,精彩的排上一段短剧,这足以让他们兴奋地眉开目笑;课下,有胆子大的,便拿上自己的看到的好书来到我的办公室,像小推销员一样“推销”起自己的书来,到现在我的桌子上,还有赵梓欣推荐的《笑猫日记》、凌禹扬的《窗边的小豆豆》、吴子睿的《非常小子马鸣加》、潘逸飞的《自然探秘》、徐瑞骏的《军体世界》等等,孩子们以能让我喜欢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的图书为荣,班级里掀起了一股读书,推书的风潮,这不但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当然也增加了我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作家曹文轩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
一个人的气质,品格,智慧……无不与书的关联。好的作品,能给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能给心房按上澄清的眼睛。思想,感情,知识经验,都在文字中等候,我们通过书去想象,去思索,去体验,去感受,一定收益良多。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一、激发兴趣,创设平台,感受“鉴赏”之乐
学生最初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学生需学会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作出正确评价。这是一个发现与汲取、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能自改作文的重要前提。
1、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先通览全班的作文,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找出共性的问题。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或整篇文章带领学生集体评议。课堂上可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然后发表见解,或肯定其优点,总结可借鉴处;或找出不足,提出修改设想。小作者可随时互动,或接受,或质疑,或谈创作初衷
……学生正确客观的意见,生动精彩的润色,教师应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当的地方,教师则把握契机,在争鸣处“要把金针度与人”,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将修改要领具体化、形象化。修改符号的运用,眉批、总批的写法,通过投影仪一目了然。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针对性。必须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要点,不可泛泛而谈。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样的,不可能在某一篇作文训练中全部予以解决。即使是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和单元,训练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有的放矢,扎扎实实进行训练。(2)全面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选取范本时,需兼顾到优、中、差各层面的学生。如果倾向性过强,会削弱对其他层面学生的示范,降低他们的修改兴趣。
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习得了修改要领,亲历了一篇作文由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对修改作文可谓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主体地位凸显,是有效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2、生生合作,思维碰撞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后,还需搭设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实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品评作文,发现问题的能力。除了示范修改,老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赏析。生生互动,既有文章本身知识的交流,也有写作技能的研讨,更有情感的共融。优等生得到赞许,心理满足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组内资源辐射;后进生获得帮助,降低了畏难情绪,自觉投入到修改作文的行列。在这取长补短中,伴随着灵感的顿悟、创新的火花,加深了对本次习作训练点的深化和理解,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因为学生受写作水平、知识经验、感知能力的限制,在生生合作时,要关注以下几点:(1)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的合作对象应根据本次写作特点经常变化。如写小动物的文章,可有意识将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至一组,彼此可借鉴的地方多,在比较中差异顿显。题材为介绍班级某位同学的,即可让作者与主人公面对面交流,心心互动,文章修改的准确性会提高、情味也更浓。(
2)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在分组时,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后进生重在修改后“达标”,优等生则在雕琢中走向“精美”。修改要求的中肯,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保证。
学生参与“评”,在原先教师的“一锤定音”式批改前,加入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环节,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内趋力,为接下来进入“改”的阶段奠定基础。
二、智慧灵动,自我提高,体验“修改”之乐
多种形式的评,学生获得了明晰的修改方法,可谓对修改习作做好了积极、全面的准备。随着学生认知的不断深入,必将进入反复琢磨、加工、提升的环节,实现修改能力的转换。
1、自评自批,发挥自主。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读中思考、边读边揣摩,再提笔修改。比如,一读看布局谋篇,即选材是否新颖,中心是否鲜明,重难点是否突出等。二读品谴词造句,即要求句子表达完整,用词贴切恰当,标点准确无误等。三读润色修枝,即精彩处如何浓墨重彩、先声夺人。通过读来反复梳理、提炼,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将修改前后的作文予以对照,学生的修改水平的提高可见一斑。
2、几度加工,评价升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作文,学生的自改环节应是反复多次的。在教师示范修改之后,学生即可对照着进行自改。对于自我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互评,借助集体力量,再度自改。至此,习作会明显完美多了。教师还可安排修改成果展示,再一轮集体改、自改的修饰、提升。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主体劳动,真正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再次评阅,重新审视。对于那些修改认真、修改效果明显的作文实行加分,充分肯定修改这一提高过程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创作的兴奋感。
3、教师监督,加强面批,促习惯养成。
修改意见的落实对部分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课堂的时间,保证自改作文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面批。哪个地方如何着力渲染,哪个地方怎样补充说明,教师切实的帮助对于后进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上述诸环节中,若教师都能很好地监督、调控,学生的修改习惯将尽快形成,由能“自改作文”走向“自能作文”。
自主修改作文,让学生切身经历一个由评到改,由初级到高级的语言加工过程。来回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真情洋溢,老师爱读,学生乐写。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为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输入一股蓬勃、新鲜的清泉。
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由此总结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本文关键词:合集,成功案例,小学语文教学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6篇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合集》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96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