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15 11:34:32 | 移动端: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本文关键词:动物学,探析,博物馆,定位,自然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本文简介:摘要:自然博物馆是研究、收藏、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的博物馆。动物学的研究是自然博物馆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动物标本展示教育的支撑。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科学,包括很多分支学科,时下动物学研究以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为主要门类的现代生物学科占据了主流,但是笔者打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本文内容:

  摘要:自然博物馆是研究、收藏、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的博物馆。动物学的研究是自然博物馆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动物标本展示教育的支撑。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科学, 包括很多分支学科, 时下动物学研究以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为主要门类的现代生物学科占据了主流, 但是笔者打破传统思维, 从学术研究管理与创新的角度分析, 认为自然博物馆中动物学研究不应跟风追求前瞻性领域, 而要以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及动物保护为主, 这是由自然博物馆的标本收藏、库房管理等自身条件及其展示教育的职能所决定的。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这一新定位, 对动物学自身发展、自然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 动物学; 分类学; 生物多样性; 动物保护;

  自然博物馆的英文是“Natural History Museum”, 原意是指“自然历史博物馆”, 是收藏、研究、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的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事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缩影, 是一个民族生态文明的象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类型的自然类博物馆, 在藏品收藏种类和数量、展览内容、信息传播范围和途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因此自然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类型博物馆及其相关机构无法取代的。

  国外著名大型自然博物馆通常包括天文史、地球史和生物史三部分内容。我国一直把天文史、地球史、生物史和人类起源史内容归为自然博物馆范畴, 简称“天、地、生、人”。[1]动物学则是生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科学, 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的发展, 动物学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动物学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如动物形态学, 动物分类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胚胎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遗传学等。

  一、现状分析

  (一) 我国动物学研究现状

  动物学的发展从分类学, 解剖学, 古生动学到细胞学, 基因遗传学等有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还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 极大地促进了动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和发展。动物分类学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的基础。[2]

  我国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和珍稀动物, 有些是珍稀濒危动物。用动物学理论研究中国自己的动物资源更能体现中国动物学研究的特点和地域优势。为了开发利用动物资源, 需要首先调查研究摸清动物资源的情况, 这在我国尚是一项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基础工作。保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新兴的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分支, 研究保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动物资源等问题。在保护动物资源方面, 如何挽救濒危物种保护受胁动物, 都需要了解有关动物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规律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知识, 因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 一旦灭绝不可能再现。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 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 作为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许许多多的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 由于自然史学科本身的演化, 动物多样性调查、动物分类学、生态学等传统的研究工作资源整合难度大, 人力资源贫乏, 科研成果产出率较低等种种原因, 导致其不被重视, 而以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为主要门类的现代生物学科则占据了主流。这样的状况对动物学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科学和完善的。

  (二)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现状

  学术研究水平不高是阻碍自然博物馆整体水准提升的最大短板, 专业人员和研究岗位的缺失或不足是主要的原因。近年来,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对我国自然类博物馆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我国自然博物馆共有190个 (不包括科技馆、专业科技类博物馆、动物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具有博物馆资格的相关机构) , 其中全国综合性自然博物馆有8座。[3,4]虽然自然类博物馆数量不少, 现阶段却并没有国家级的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我国发展较成熟的自然博物馆, 但是比起西方国家的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藏品数量上都还有很大差距。除了规模和藏品数量以外, 我国的自然博物馆与西方国家的自然博物馆在体制上也有很大区别。在动物学方面, 西方的自然博物馆是集研究、收藏和展览于一体;动物学研究方面是全国的研究中心, 许多著名的研究人员都集中在博物馆内。比如英国自然博物馆内就有许多动物学方面的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自然博物馆科研方面的出版物也是权威性刊物;在收藏方面也是全国动物标本的收藏中心。

  在我国, 自然博物馆虽然也具有研究、收藏和展览这三重职能, 但是动物学研究的重点都在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和许多重点高校, 自然博物馆内虽也有许多研究人员, 其整体研究实力以及国家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 却远不及科研院所和高校, 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缺乏社会认同和学术界地位, 致使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和归属感都存在困惑, 很多专业人员被迫放弃了专业研究。学术研究水平是衡量一个自然博物馆知名度和档次的重要标准, 因此提高自然博物馆的科研水平, 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争取到更广泛的科研经费来源也是现代自然博物馆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的优势

  (一) 馆藏标本多, 种类全, 有利于动物分类学研究

  动物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中与动物学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 甚至决定了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而自然博物馆也必须依赖于藏品存在。自然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除藏品外, 还有馆舍, 有利用藏品开展工作的工作人员, 以及由藏品构成的向公众开放的展览, 但必须承认藏品在这些因素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自然博物馆里的动物学相关标本数量大、种类全, 这利于资源整合, 利于比较分析, 利于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 而这些正是动物分类学所需要的。科研院所和各重点高校多是研究某些物种的深层次价值, 所以并没有特别要求物种的全面性。因此, 自然博物馆内的馆藏标本是研究动物分类学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专门的藏品征集项目和库房管理, 能满足研究对标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自然博物馆有专门的藏品征集项目, 会制定合理的、符合自然博物馆的性质、特点与要求的藏品征集计划, 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支持, 专门的藏品征集鉴定机构, 广泛的藏品征集途径等。自然博物馆中还有专业的库房, 用来存放和管理动物标本。会有专业人员确定藏品的分类排架系统, 研究、探讨遗留标本、资料的价值, 确立馆藏珍贵标本, 实现标本分级管理, 并且对馆藏专科、专属的分类研究, 建立馆藏目录、名录。[5]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标本寿命, 发挥动物标本的最大价值。系统的管理, 科学的数据库无疑又是动物分类学研究的一大优势。

  许多科研院所或重点高校对动物标本的处理, 通常是做完一系列的研究后就不再触碰, 也不会定期修护保养, 即使有少数人意在研究动物分类, 采集了较多的动物标本, 也大多在研究结束后就束之高阁, 致使许多标本在没有了研究价值以后就没有了其他任何价值, 非常可惜。而现在一些高校虽然也建立了自己的自然博物馆, 专门用来保存这些宝贵的标本资源, 但是这类的博物馆通常不对外开放, 所以并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标本的教育功能, 而作为综合性的自然博物馆则是研究结束后标本的最合理去处。既能很好地保存大量标本, 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标本价值, 这是对动物学的研究及社会服务的一大优势, 是其他类似机构无法比拟的。

  (三) 动物标本分类系统性强, 有利于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的研究

  标本分类是按一定的方法, 把具有同一特征的标本聚集在一起。标本分类是标本科学管理、整理研究的中心环节。我国自然博物馆目前按照进化、质地、级别、用途等分类管理方法对标本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而按照物种发源地顺序及其在动物学的地位对标本进行分类, 会给区系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将标本按照质地分类会方便协调库房的环境, 利于科学保存标本。浙江自然博物馆曾编写了《关于自然类藏品定级标准的研究》, [6]在该文中将自然类标本分成一、二、三级和一般类标本四级。根据标本的珍贵程度 (如分为模式标本、濒危标本、常见标本等) 相应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养护和保管, 条理清晰, 省去很多麻烦, 使分类学研究效率更高, 也有利于保护动物学的研究。

  动物标本分类成系统化, 易于动物标本间的互相比较、定量分析等, 这对于自然博物馆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很有利。通过对自然博物馆中收藏的同一种类不同年代的大量动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比较, 能够研究种群动态变化, 探讨种群消失规律;通过对动物标本的定量分析, 可研究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及动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珍稀物种生态遗传学的研究, 分析物种濒临绝灭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四) 在动物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易于产出科研成果

  自然博物馆中收藏的标本丰富, 针对性强, 易于动物区系研究的科研成果产生, 如2010年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对馆藏的两栖动物标本进行清点、整理, 发表了《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两栖动物目录与区系分布》。[7]此外, 多数的自然博物馆都会为自己的馆藏标本制作一份名录, 可以作为区系分析的依据。

  以自然博物馆标本为资源编写分类学书籍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昆明动物所博物馆的标本库, 中科院的广大科研人员利用这些标本编写了《云南鱼类志》《云南两栖类志》《云南爬行类志》《云南鸟类志》《云南兽类志》《中国动物志》《云南省志动物志》等专著。[8]

  自然博物馆中的标本为很多新种的发布提供了依据, 很多科学家都会在博物馆借阅标本做对比参照。也有由自然博物馆馆员发表的新种, 如199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发表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膜壳蟹科蟹类及三新种记述》[9]通过对馆藏标本的研究发了三个新种。2007年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馆员赵丽君发现了一古鱼类新属新种———长兴副裂齿鱼。[10]

  (五) 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动物保护非常有益

  自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机构, 普及动物学科学知识、树立生态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自然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公众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社会教育来实现的, 自然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动物标本和音像图片资料, 这些标本和资料在培养公民动物保护意识和普及动物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展览, 使观众学习到有关动物学方面的知识, 认识自然界发生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 提高公众的生态与环境道德意识和强化动物保护的观念。例如, 举办动物方面的展览, 可以让观众了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认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举办古生动物方面的展览, 介绍有关动物进化的知识, 使观众认识动物演化的规律, 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以及动物灭绝的原因;举办有关生态方面的专题展览, 对公众开展生态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11]

  另外, 自然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其它组织形式进行有关动物学知识和动物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如利用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家讲座、组织夏令营、生态旅游、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建立网站等等活动形式, 以此调动公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扩大社会教育覆盖面, 加强公众整体动物保护意识。

  三、动物分类学, 生物多样性及动物保护作为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主要方向的意义

  (一) 有效提升自然博物馆核心竞争力

  自然博物馆的研究重要的是对收藏标本全面的诠释、形象的表达、有效的传递和友好的沟通。科学研究是现代自然博物馆不能忽视、割舍和放弃的功能, 是自然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只有做好动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 才能充分发挥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在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

  动物分类学研究是很多动物科学研究的基础, 自然博物馆将动物分类学研究作为主要竞争力, 在展示教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完成自然博物馆为本地、本国乃至世界认识、保存动物信息这一使命的重要基础。生态学和以分子生物学为特征的现代动物学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类学。

  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动物标本是国家、社会的共同财富。馆藏动物标本不仅为本馆的陈列、展览、科研提供可靠的实物标本资料, 而且也担负着为社会各科研部门及教育、生产单位的科研提供可靠的实物标本资料的任务。自然博物馆通过研究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 征集和厘清了大量动物标本, 把它们作为知识宝藏交给人民, 实现标本的价值, 达到为社会服务的效能, 也可使广大动物学研究人员从自然博物馆获得他们所需的第一手动物学实证资料———动物标本。因此做好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的深入研究, 从收藏、研究和教育三方面来讲都能提升自然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 带动中国动物学研究的全面良性发展

  近些年中国在动物学方面的研究, 越来越侧重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传统的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多被忽略, 这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形势。首先动物分类学是一切动物学研究的基础, 如果一直不被重视, 最终也会影响动物学今后的发展速度与深度。而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的研究可以说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要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两方面的研究刻不容缓。作为科学工作者, 不能以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而是要把全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终极目标。因此, 在传统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不被重视的现状下, 自然博物馆承担起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实是促进了动物学的全面良性发展, 更是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了贡献。

  (三) 保护动物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博物馆的性质和职能决定其与生态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它将起到重要作用:发挥自然博物馆教育功能, 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开展科学研究, 为生态学发展研究提供基地。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必须主动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博物馆对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的深入研究可以实现对很多珍稀动物的保护, 并且能够通过展览、教育、科普等方式影响广大群众, 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人有责的理想状态。例如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专家在陈水华研究员带领下积极帮助宁波象山县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引导鸟类选择繁殖栖息地的试验, 并获得了成功。这次试验的成功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反响。[12]浙江自然博物馆不仅积极参与试验, 并且对此次试验的成功在自己的网站上作了详细的报道。充分证明了自然博物馆在动物保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对保护动物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 培养青少年科研精神, 为动物学研究储备人材

  自然博物馆面向全社会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 其发展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自然博物馆在做好动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 可以给青少年普及更全面的动物基础知识。自然博物馆会召集青年志愿者参加科普活动或者是野外科研活动, 这样会让青少年更加了解动物学, 并且能培养其科研精神, 如此就会有更多青少年因为兴趣而最终选择进行动物学的研究, 为今后动物学的研究储备人材。

  (五) 充分利用标本资源, 为社会积累财富

  自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动物标本如同动物进化的自然史书, 记录着动物界的演化过程, 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就是从这些标本开始的。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将赋予标本更多的内涵, 使动物标本能够区别于其它物品而显示出它的科学价值、收藏价值。自然博物馆的动物标本收藏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财富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财富的积累。在自然科学多层次发展的今天, 每一件标本都蕴藏着大量知识信息, 诸如形态、分类、生物多样性和遗传等, 成为一个个信息源, 众多的信息汇集在一起, 使自然博物馆成为信息资源宝库。将这些信息广泛服务于科研、教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这种信息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要积极开发新的标本来源, 扩充馆藏标本, 创造独特的馆藏结构及风格, 为社会提供新的标本信息及研究阵地, 促进学术研究及信息交流。加速标本收藏同时也是为人类社会进步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小结

  自然博物馆是动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 其研究的特点是以馆藏的各种动物标本、化石标本以及大量自然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种群或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如动物分类学、动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命的起源等等。这些研究领域都与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演替密不可分。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 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动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研究上。这样可以保证中国动物学研究全面良性发展, 也可以提升自然博物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还可以使自然博物馆更好地服务群众, 服务其他科研机构, 亦可提升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 对于动物学和自然博物馆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庆金, 杨德礼.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 2009, (1) :72-81
  [2]刘凌云, 郑光美.普通动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问卷调查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5.
  [4]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汇编》, 2009.
  [5]王彩玲.天津自然博物馆标本的管理与开发---兼述北疆博物院遗留标本的整理与使用[J].中国博物馆, 1989, 4:007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学研究定位探析》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94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