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07 10:03:18 | 移动端: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本文关键词:民居,过渡,室内外,空间设计,方向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本文简介:【内容摘要】江南传统民居通过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将人们的居住需求与社会化的美学价值统一于方寸间,其既是中国民居的见证,也是空间设计手法的展示。文章以传统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作为对象,基于江南地区的新民居时代背景,分析社会化视角下其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创新应用实例。【关键词】江南传统民居;社会化;过渡空间设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本文内容:

【内容摘要】江南传统民居通过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将人们的居住需求与社会化的美学价值统一于方寸间,其既是中国民居的见证,也是空间设计手法的展示。文章以传统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作为对象,基于江南地区的新民居时代背景,分析社会化视角下其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创新应用实例。

【关键词】江南传统民居;社会化;过渡空间设计

社会化视角使传统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的相关研究跳出个体的局限,摆脱对现代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浪漫化的记忆再现与抒情式的描述,解放了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背后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其再次获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传统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在功能上能令人体验到美感与实用的双重享受,有效将局促的江南民居的居住空间展现得开阔。

一、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区分

(一)厅井空间

厅井是江南民居代表性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形式,兼具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由四合房围合成天井,有采光、排水和调节室内外气压和温度的作用,被称为“四水归堂”。庭院的布局相对自由,可根据空间的需要在任何位置灵活使用。到现代,厅井更多是作为一种符号保留。

(二)廊空间

因地域性湿热气候环境与民居美学的功能需求,檐廊空间必不可少。江南传统民居的檐廊空间包括连接各个空间的走廊,有遮阳避雨的实际功能,也能够进一步细划民居的空间质感,以及营造方便区分干湿、强化空间的秩序感。

(三)亭空间

亭空间要承载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短暂的休憩交流;二是供一定人群集中活动的小型场地,包括半亭、水榭等,形式多样,活跃空间[1]。天井、廊檐的制式体现了通达与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不像欧洲古代建筑,除了石壁就是小而坚的窗户,即使是中世纪教堂的大彩色玻璃窗,室内与外界自然也被一片彩色石头隔离,相对闭塞。在江南,传统民居的室内外过渡空间通过结构的丰富多样,使原有较为局限的尺度在观感上与自然界贯通、连接而有所扩大。这不仅有效地满足了散热、通风的要求,同时给人一种豁达感,与自然沟通,与外界联通。在如此宜人的起居环境中,人们将一些自然景观缩小、变换后置进庭院与之共生,将生活审美化,让人从踏入院内就能感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便是中国传统江南民居的特质所在[2]。可以说,中国人的智慧与民族文化的底蕴均在这里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二、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的演变

中国传统的民居源于农业文明,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社会经过长期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具有地域化的美学特征,在其室内外过渡空间形式审美上带有独特的“江南印象”,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中的宝贵遗产。对江南地区的界定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吴越地区,但直到六朝时期尚未形成成体系的地域审美取向。虽没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可供参考,但从出土的反映吴越文化的文物上不难看出,建筑总体应是粗犷中蕴涵着精雅的。而后依托于吴越故地优越的地理条件,江南民居聚落在五代及宋代迅速发展,至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宋时的《千里江山图》《平江地图》中便可见江南住宅室内外过渡空间已经有了初步区分。明清时期,该地社会发展较为完善,成为国家物质充沛、艺术创作活跃的宝地,为民居过渡空间发展提供条件,廊桥水榭随处可见,颇具特色,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的江南地方民居兴起。至此,以天井空间、廊空间、亭空间为主的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在历史与社会的打磨下形成一个有规模的体系[3]。近年来,随着社会化成为业内及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人士横向展开了新时代的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美学趣味分析与探讨。坦率地说,人们很难简单地将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的讨论局限在传统方法或是技术领域。但笔者认为,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在当下的设计更多表现在一种以社会范围的交流(socialinteractions)为代表的思维方式下。具体来讲,空间设计从单向的交流(静态的不与用户交互的内容)到双向的交流(受众的与环境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发展到多向的交流(受众与受众间、受众与环境间的多维交流)。

三、社会化视角下的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创新应用实例分析

(一)大乐之野·野有食

大乐之野·野有食位于浙北的德清莫干山镇庾村黄郛西路85洞,别名“小镇姑娘”。该建筑室内倡导多重共享体系,利用室内外空间的拓扑关系,丰富淡然的过渡空间营造出“小镇”这一意向,是大多数人出尘入世的理想生活状态。空间设计借助廊这一过渡空间(图1)展现褪去浮华后重塑日常与平凡的力量,呈现出比城市幽静、比山野丰富的现代室内空间气质。

(二)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展现了旧时江南民居的更新状态,在这里,传统乌镇与现代文化氛围的深沉相融。建筑居上面朝南,古建筑屋顶呈硬山式,二层走廊相通,是中国古镇体量最大的图书馆(图2)。这一创新应用不仅赋予亭空间新的活力,还很好地向公众传递了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花间堂酒店系列项目

周庄花间堂是古建筑改造空间,其前身为昆山文物保护基地和当地名门之邸。苏州花间堂是晚清高官潘祖音的江南住所。该花间堂项目保留了柱子、砖块、木雕和石雕,以保留下老房子的精髓;同时融合了中西美学特质,令老房子的庭院空间符合现代生活品质的要求。

(四)深圳万科第五园商业住宅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万科第五园项目,利用共享庭院、室内私人露台等变化的天井空间,以适应现代人居文明与审美观念。其借鉴了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手法,为崭新的居住环境注入文化韵味和审美乐趣。

四、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空间设计的形式百般变化,只简单地针对空间形式研究,势必会落入图形无穷循环的死地。因此,选择通过研究空间的本质来定义空间,才是把握这一空间设计变化的根本[4]。透过上述社会化视角下的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创新应用实例,可见其逐渐朝着现代性住宅与适应原生环境旅游模式而产生的文脉符号化的现代酒店、旅社转变[5]。相应的,现代江南居住内外环境的这一过渡空间设计可以预见有着两个发展方向。

(一)面向公众传递历史内涵,美育社会大众

《美学》一书有言:“美学是作为面向人感性认识而存在的科学,感性的完美即表现为美”[6]。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自然审美与人文审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融为一体[7]。随着设计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层面的探讨,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变化与创新代表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具体社会文化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造和互动。因此,重视江南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的教化意义,在美化、便利现代生活的同时,抒发一定高度的场所精神,能潜在引导社会公众的精神成长。同时,利用社会化受众体验维度的拓宽将美育结合其中,将一种生态、和谐的生活理念植入空间,进而深度影响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二)服务于社会大众,展现现代的人文关怀

近年,随着文化旅游行业的迅速成长,文脉符号化的现代酒店旅社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审美认同。正如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所表达的对存在体量的认识和理解:“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它与社会生产一同出现,也会一同完善深化空间关系的社会属性。”[8]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体现在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品质——居民享受到良好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社会化视角的研究将不同时期的设计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比较,进而启发更具人文关怀及公众参与的设计方式。社会化的不断深化,意味着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与受众的多维度交流互动,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层的交流,以丰富经验与精神世界[9]。

结语

人们要如何面对在哲学层面终将消亡的事物乃至情感?对于历史思维的解构是一把探索性的钥匙,也是一种重要的深入思维过程的手段。通过社会化的解构方式,横向展开的新时代的江南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美学趣味分析与探讨,能揭示设计应用的发展与其中微妙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聪.江南园林廊亭研究[D].重庆大学,2011.[2]周越,杨磊.江南民居中的时空秩序与意境营造[J].艺术教育,2013(1).

[3]张岩红,戴向东.虚拟空间窥视江南传统民居文化[J].中外建筑,2012(4).

[4]刘令贵,蒋维乐.传统空间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演变与应用再思考[J].艺术教育,2018(17).

[5]田钧伊.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7(19).

[6]鲍姆加登.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7]段学芬.21世纪现代高科技与美学的合奏[J].湖湘论谈,2000(3).

[8]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9]张易意.协同体验——用户体验的社会化新视角[J].设计,2015(3).

作者:白阔轩 周越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方向》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67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