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5-06 09:28:26 | 移动端: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本文关键词:产品开发,公益,策略,大学生,旅游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本文简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公益旅游产品是相关人员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给公益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公益旅游产品具有可持续性、利他性及服务的双向性。我国公益旅游产品开发仍处在初期阶段,公益旅游的局限性在于信息沟通的不通畅、产品的分类不明确、内容创新不足等都限制了产品规模的扩大,跟不上消费者的多样化需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本文内容: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益旅游产品是相关人员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给公益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公益旅游产品具有可持续性、利他性及服务的双向性。我国公益旅游产品开发仍处在初期阶段,公益旅游的局限性在于信息沟通的不通畅、产品的分类不明确、内容创新不足等都限制了产品规模的扩大,跟不上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的发展,亟待进行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及现有产品的优化。很多贫困地区虽然各方面资源匮乏,但却拥有丰富的原生态乡村景点资源,而且旅游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对当地经济具有整体的拉动效应。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开发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公益旅游产品,依靠公益旅游扶贫发展的可持续性,激发旅游者的慈善理念。这样做既能鼓励更多高知识水平人才有效的参与扶贫公益,又能帮助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经济增长。相关人员通过产品服务的双向性维持公益旅游者和地区之间的资源置换平衡,从而实现产业经济正比例高速发展。

二、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一)公益产品开发基本原理

1.差异性原理。注重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特征,分析旅游者行为差异,发掘特色的公益旅游项目,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兼顾产品的独特性。2.可持续性原理。产品开发要以地方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不超过社会及环境的最大容量限值为前提,以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消费群体的公益意识,推进公益旅游目的地资源优化整合。3.系统性原理。开发公益旅游产品的目的在于推进当地经济文化建设,通过项目开发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引发社会反响。在这一总体目标下,其子要素的目标要围绕整体目标形成合力,统筹运动,及时分析各变量的内在联系,以使公益旅游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优。

(二)文献综述

公益旅游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公益意识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公益旅游动机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推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等。戴玉秀(2008)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的动机包括提升、猎奇、利他、亲和和文化等因素。早期的公益旅游项目开发渠道主要集中于民间的公益组织,宗圆圆(2012)通过分析公益旅游项目“多背一公斤”,概括总结国内公益旅游动机包括公益行善、社交、非商业化简单徒步旅行等。杨娟、吴春兰在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2017)中提出“把公益活动作为开发的主要内容”的吸引力低于“把公益活动作为旅游中的一部分”,公益活动开发要融于旅游业才更有市场发展潜力,公益产品设计开发要以志愿服务方式的多样性、与目的地的互动性、社会效益的影响性为基础,使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达到公益目的。杨晓霞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以重庆市巫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其乡镇公益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牟天琪、邱瑛以大连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概括得出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应着重于提高认知度、合理设置公益活动时间、拓宽项目选择渠道等。

三、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一)传统旅行社

传统旅行社在市场上还未进行针对大学生的公益旅游产品开发,在经营项目上仍以游览观光为主,目前的公益方式仅仅停留在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动上,并没有形成组织参与的公益旅游产品。

(二)公益网络平台

公益网络平台发展迅速,以面向大学生群体市场的刺猬体验平台为代表。刺猬体验是刺猬实习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一项衍生公益产品开发项目,有独立的网站支撑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的宣传,其现有产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分区。在公益旅游目的地上主要分为国内公益产品,如“四川成都熊猫保护”,以及“龙目岛国际志愿支教”类似的国际志愿者服务;在公益出行动机上将产品开发分为文化沉浸类、动物保护类、志愿者教学类、社区服务类及环境保护类,方便大学生了解并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

四、大学生对公益旅游产品的认知及参与分析

大学生是参与公益旅游的主要人群,其对公益旅游的认识大部分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观、使命感和责任感,但不排除对于娱乐性项目的追求。对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认知及参与进行分析有利于相关人员开发个性化产品,并通过良好的宣传促使受众公益理论认知得到完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

(一)问卷设计

问卷投放对象以娄底市大学生及长沙高校大学生为主,问卷内容涵盖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公益旅游产品的认知程度、旅游动机、旅游产品的偏好及对旅游目的地消费选择,以全面了解样本对象的出行特征及消费偏好。

(二)问卷发放

课题组人员通过线上问卷星、刺猬实习平台互动及线下问卷形式发放给样本对象关于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认知及参与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总计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笔者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描述统计及数据分析处理,依托有效数据进行图表绘制。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基础信息分析。表1为本次问卷对象的基本特征,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娄底、长沙市区公益旅游大学生参与者中,女性居多;在年级分布上以大一和大四学生为主,这可能与学业课程数量和个人可支配时间有关;在受访有效280名对象中,43.2%的学生表示有参与过公益旅游活动,其余56.8%的被调查者表示未参与过。对此,相关人员应进行合理的宣传,以提升大学生对公益旅游产品的认知。2.公益旅游认知及参与程度。由图1可知,43.21%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了解或亲身经历过公益旅游,51.79%表示并不了解,但希望进一步了解并体验公益旅游。说明针对大学生的产品开发空间充足,也突显出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的迫切性。就刺猬体验平台而言,其产品开发多以内容营销吸引大学生消费群体,通过自营网站及公益旅游产品体验的游记讲述,提升大学生认知度,例如,游记“在中国南边的穷国家支教,是怎样的体验”,通过参与者自我公益体验的分享,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参与者的增加也推动着刺猬体验开发更多的公益旅游产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3.旅游动机。通过表2文本分析发现,出于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考虑,大学生对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80.36%)的关注度最高,其次也有对于社交方面的需求。由表3可知,融入当地民俗生活、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提升素质及知识摄取的能力也是大学生主要的公益旅游动机之一。旅游动机的不同影响着参与者对产品种类的选择,例如,刺猬体验“海龟公益保护项目”出于保护野生资源提出照顾、救治及喂养海龟的需求,着重于满足大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承”则更倾向于大学生对于文化历史的学习。相关人员进行产品开发需针对不同的动机提出不同的选择方案,以满足大学生的差异性需求。4.旅游项目消费偏好。第一,产品选择偏好。大学生群体出行的部分原因在于项目的休闲性及可操作性。如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获得个性化的乡村服务、学习经验(如支教)、定向支持贫困乡村(如植树造林)和自创公益旅游项目。传统的公益旅游产品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自创公益旅游项目也占有一定比重,其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思考、创新及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能为公益旅游目的地带来新颖的产品开发项目。公益旅游产品对参与者的吸引力程度分析见表3.第二,产品距离偏好。51.79%的大学生愿意在全国范围内公益旅游,24.64%愿意在省内,相邻省份和本市内仅占12.5%和11.07%,说明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对于活动参与者的吸引力较弱。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参与者更希望参与较远距离的公益旅游活动。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在公益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创新,以保持公益旅游项目的活力。第三,产品价格偏好。由图2数据显示,42.14%的被调查者倾向于接受200~500元/次的公益旅游价格。大学生对于公益旅游产品的认知更倾向于认为其是一种非盈利或以公益性为主的低盈利性行为,所以大学生在公益旅游的消费选择上更倾向于平价旅游。对此,相关人员在针对不同消费水平大学生的产品开发中要进行合理的定价,例如,“遇见另一种生活”让大学生通过拍照参与公益话题讨论,强调的是参与项目产品的可进入性。而刺猬体验中的国际志愿者类项目开发则更注重参与者公益体验感的提高。

(四)公益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1.公益旅游产品认知及参与程度低。由图1分析得知目前公益旅游产品可发展空间广阔,但人们的认知不足。公益旅游产品认知及参与程度低限制了成熟的公益旅游产品参与容量及规模的增加和扩大,使其开发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循环运作,从而抑制了开发者对于再次设计公益旅游产品的积极性,不利于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发展及整体开发环境的协调发展。2.产品缺乏市场细分,难以满足个性化偏好需求。公益旅游产品市场细分不足,消费者行为差异显著,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公益旅游产品开发应“对症下药”,因为在选择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消费者即使勉强参与公益旅游活动也很难给出高度的评价。同时,应保持参与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给予平衡。以刺猬体验“香格里拉支教活动”为例,参与者给香格里拉当地的学生进行基础的课程教学,而目的地反馈给参与者丰富的藏文化及实践经验。只有明确互助的比重,才能更好地进行公益旅游产品市场的细分开发。3.公益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延展性不足。文本分析得知,公益旅游目的地产品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会随距离的缩短而减弱。目前公益旅游产品形式还是以传统的扶贫支教、环境保护等为主,公益旅游产品在内容上缺乏创新,市场同类型下公益旅游产品内容几乎没有较高的的辨识度,参与者容易形成“审美疲劳”。相较于距离近的、参与过的公益旅游产品类型,参与者更愿意选择距离远的、没有体验过的公益旅游产品以满足自身对于未知环境的求知欲望。

五、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化策略

(一)分析参与者消费动机,为其提供个性化方案

大学生公益旅游动机有但不局限于自我内在提升的需求及借助公益出游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由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注重公益旅游产品的休闲及可操作性,较远距离的公益旅游目的地对其的吸引力较强,且其更青睐于平价的公益旅游产品。在参与者不同的旅游动机、不同的消费偏好的作用下,市场上会形成不同的公益旅游产品组合。相关人员应通过对不同特征下的市场细分进行研究,丰富我国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理论概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方案,拓宽参与公益旅游的受众范围。

(二)不断增加创新元素,保持产品开发活力

在公益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完全新颖的公益旅游产品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增加原有成熟的传统公益旅游产品的亮点,以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同类型产品的选择率。或对产品进行延展性开发,例如,刺猬体验在“香格里拉支教活动”中延伸加入藏文化的学习,使开发的产品具有高辨识度及独特性,使产品在市场流动的过程中能保持新鲜感,这有利于当地发展重复性公益旅游,且能提高参与者对于此类公益旅游目的地产品品牌的忠实度。

(三)公益旅游产品灵活合理定价

由图2分析得知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平价的公益旅游产品,但也有近10%的大学生能够接受2000元/次的公益旅游活动。针对前者的公益旅游产品开发,要强调成本的控制,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要让大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并应注重其对产品的反馈,以推动公益旅游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针对后者的公益旅游产品开发,要强调用户的感受,在能满足大学生基本公益动机需求的同时,增加公益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提升接送交通工具的档次、专属客服咨询等服务,在不改变公益旅游产品基本性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体验满意度,打造定制公益旅游产品,推动精品化发展。

六、结语

公益旅游是一种有益的可持续旅游形式,其产品设计有助于打破传统下单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模式,创新探索旅游新模式新途径。在良好的推广下,公益旅游产品可以拥有广阔的运营空间,能满足当下游客个性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产品的多样化给予了活动参与者更大选择的空间,也将使贫困地区或稀缺资源得到有效适配和聚合优化,也可以使公益旅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及资源的外部挑战,实现公益常态化。

作者:朱毅 李琼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64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