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工作报告 >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4-29 12:52:17 | 移动端: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概述11.1概述11.1.1项目概述11.1.2项目背景11.1.3建设的必要性概述21.1.4研究过程31.2编制依据31.3研究的范围及内容41.3.1研究的范围41.3.2研究内容41.4主要研究结论51.4.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1
1.1
概述
1
1.1.1
项目概述
1
1.1.2
项目背景
1
1.1.3
建设的必要性概述
2
1.1.4
研究过程
3
1.2
编制依据
3
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4
1.3.1
研究的范围
4
1.3.2
研究内容
4
1.4
主要研究结论
5
1.4.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
1.4.2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5
第2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7
2.1
**基本情况
7
2.1.1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
7
2.1.2
城市性质和规模
8
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8
2.1.4
气象
10
2.1.5
水文
11
2.1.6
地质
12
2.1.7
地震
12
2.1.8
工程地质
13
2.2
试验区概况
13
2.2.1
试验区范围
13
2.2.2
气候资源
13
2.2.3
土地利用状况
14
2.2.4
水资源
14
2.2.5
生物资源
14
2.3
现状及评价
15
2.3.1
试验区基础设施现状
15
2.3.2
试验区经济状况
15
2.3.3
试验区社会现状
16
2.4
发展的优势
16
2.4.1
自然资源优势
16
2.4.2
区位与交通优势
16
2.4.3
生态环境优势
16
2.4.4
政策环境优势
17
第3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8
3.1
项目修建的必要性
18
3.2
项目修建的可行性
19
第4章
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
22
4.1
道路网建设
22
4.1.1
实施原则
22
4.1.2
试验区主要道路
22
4.2
供水工程建设
23
4.2.1
规划原则
23
4.2.2
供水系统的说明
24
4.3
电力电信设施
25
4.3.1
电力供需平衡原则
25
4.3.2
电网节能重点措施
26
4.3.3
电信规划原则
26
4.3.4
电信网路建设
27
第5章
工程方案
28
5.1
试验区路网工程
28
5.1.1
总体布置方案
28
5.1.2
主要节点方案
33
5.1.3
主要桥涵
33
5.1.4
道路设计原则
33
5.1.5
道路设计标准
34
5.1.6
道路设计方案
35
5.1.7
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案
39
5.1.8
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40
5.1.9
排水工程
45
5.1.10
道路景观设计
46
5.1.11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48
5.2
供水工程
49
5.3
电力电信设施
49
5.3.1
试验区电力电信现状
49
5.3.2
试验区电力通讯
50
5.3.3
负荷说明
50
5.3.4
试验区供电设施说明
51
5.3.5
电话网组网原则
54
5.3.6
通信管道
55
5.3.7
通信管道路由规划
56
5.3.8
通信管材的选用
57
第6章
施工方案及工程进度
59
6.1
施工方案
59
6.2
工程进度
59
6.3
组织机构
59
第7章
环境保护
61
7.1
对环境的影响
61
7.1.1
主要污染源
61
7.1.2
环境保护措施
62
7.2
项目设计中的环保对策
64
7.3
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对策
64
第8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5
8.1
投资估算
65
8.1.1
工程概况
65
8.1.2
编制依据
65
8.1.3
工程内容
66
8.1.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66
8.1.5
工程预备费
67
8.2
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
67
8.2.1
资金筹措
67
8.2.2
资金使用计划及还款来源
67
第9章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69
9.1
经济评价概述
69
9.2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69
9.2.1
社会折现率
69
9.2.2
影子价格
69
9.2.3
物价上涨系数
70
9.2.4
评价年限
70
9.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
70
9.3.1
投资调整
70
9.3.2
养护费用
71
9.3.3
工程残值
71
9.3.4
经济效益计算
71
9.4
经济评价结果
74
9.5
敏感性分析
74
9.6
社会效益评价
75
第10章
工程招投标
76
10.1
概述
76
10.2
发包方式
76
10.3
招标组织形式
77
10.4
招标方式
78
10.4.1
公开招标
78
10.4.2
邀请招标
78
10.4.3
议标
79
第11章
问题与建议
82
第1章


1.1
概述
1.1.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
(2)建设单位:**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地点:****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1.1.2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约型经济”两种模式。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将循环经济从以前的一种理念转化为现在的一项具体经济政策,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农业发展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农业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重。所以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是当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铜著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古铜都”,重工业是主导和支柱产业,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亟待需要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于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举全县之力重点在黄山山脉余脉——大城山西北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其**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业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以发改办环资[2006]2929号文批复实施。近日,试验区又被省发改委以发改地区[2007]1320号文列入**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必将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1.3
建设的必要性概述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县乃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
(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
(3)
是贯彻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需要;
(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
(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1.4
研究过程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首先是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建设完善试验区基础设施,**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我院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区管委会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本着“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宗旨编制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编制依据
(1)
项目委托书;
(2)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
(3)
2007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4)
铜循管字【2006】07号文件
(5)
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文件。
(6)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7)
《**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8)
《**发展循环经济行动纲要》;
(9)
《**发展循环经济规划》。
(10)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1)
《**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12)
《**市东部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年)
(13)
《**市东部城区分区规划》(2004年-2020年)
(14)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
(15)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6)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议书》。
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3.1
研究的范围
本报告编制范围为试验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区内的路网交通设施(“5纵8横”农田道路网络、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供水系统、电力电信设施。
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683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
1.3.2
研究内容
(1)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
(2)
**县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目标;
(3)
试验区环境现状、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4)
试验区交通量发展预测,功能定位;
(5)
合理确定各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规模,建设方案;
(6)
投资估算,前期费用估算及经济评价;
(7)
资金筹措与财务分析;
(8)
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具体计划及实施步骤。
(9)
生产技术工艺、环境保护;
(10)
结论与建议。
1.4
主要研究结论
1.4.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通过分析研究,试验区基础设施的实施迫在眉睫,具体的投资情况如下:
工程总投资为1739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1331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318万元;预备费1170万元,建设期利息1594万元。
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
地方自筹4396万元。
1.4.2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如下:
(1)
希望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审批,为后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留有合理的工作周期,使本工程能得以高质量实施;
(2)
尽快进行测量勘察工作,为下阶段设计做好准备;
(3)
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希望尽快完善试验区的路网、供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使得试验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2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
**基本情况
2.1.1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
2.1.2
城市性质和规模
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1.4
气象
**地区气候条件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气象特征值如下:
(1)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6.2℃(1956~1980年)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1959年8月23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1.9℃(1969年2月6日)
(2)
气压(毫巴)
历年平均气压
1011.5(1956~1980年)
历年极端最高气压
1042.4(1970年1月5日)(定时)
历年极端最低气压
909.7(1956年8月2日)
(3)
相对温度(%)
历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1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7(1956年~1980年)
(4)
降水量(mm)
历年平均降水量1364.4(1956~1980年)
历年最大降水量1759(1969年)
历年最小降水量768.5(1978年)
月平均最大降水量
677.8(1969年7月)
月平均最小降水量
0.3(1979年10月)
日最大降水量
204.4(1966年6月29日)
(5)
风速、风向
最大风速
24m/s,方向西南风
(6)
降雪
历年最大雪深
31cm(1964年2月19日)
2.1.5
水文
2.1.6
地质
2.1.7
地震
2.1.8
工程地质
2.2
试验区概况
2.2.1
试验区范围
试验区位于黄山山脉余脉——大城山西北坡,处于整个**地域的中心地带,距**市区8公里。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683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区内最高海拔452米,最低点海拔9米,最大高差443米,地形东高西低,自东向西依次形成四个台阶。
2.2.2
气候资源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蒸发量为1157毫米,年平均气温16.2℃,年最高气温40.3℃,年最低气温-11.9℃,≥10℃的活动积温4800℃以上,无霜期220~230天。
2.2.3
土地利用状况
试验区土地总面积2825.7公顷,其中耕地664.1公顷、林地1100.6公顷(竹林46.7公顷、经果林41.3公顷)、宅基地及工矿用地530.6公顷(其中农户宅基地占地约425公顷)、交通用地61.3公顷、水面146.1公顷、未利用土地25.6公顷、牧业用地17.3公顷,25度以上坡耕地85.3公顷,其它用地194.7公顷。
2.2.4
水资源
试验区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城山、草棚、金冲等水库4座,年蓄水量约为106万立方米。有山塘319个,总蓄水量约为337万立方米。且顺安河常年不断流,区内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试验区生产和生活需要。
2.2.5
生物资源
试验区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8.2%。森林中主要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毛竹、杉木、水杉、苦槠、枫香以及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野生大型真菌。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有:山鸡、野猪、野兔、穿山甲、蛇等。
2.3
现状及评价
2.3.1
试验区基础设施现状
试验区内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区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道路少、等级低,机耕道路布局不合理,基本沿原自然小路修建而成,严重地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试验区内道路网不成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
试验区内现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顺牌公路,长约3.8公里;各种机耕路57条,公路里程64.5公里。
试验区内有平房住宅2194栋,楼房住宅694栋,户均住房面积125平方米。
试验区内有10KV的输电线3条,输电长度11公里,有供电台区19个,输电变压器20台,220V输电线通村入户,基本形成供电网络。
试验区内基本上户户有水井,地下水是村民的主要生活用水。
试验区农业生产平均机耕率46%,平均机收率40%。
2.3.2
试验区经济状况
2005年,试验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70.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31.5万元,工业总产值523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试验区现有农户总数为2888户,人口10016人,劳动力5939人,其中男劳动力3568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92人,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6320元。
2005年,试验区主要农作物产量:水稻4340.5吨、西瓜4229吨、水果151.2吨,其中桃90吨、柿子11.2吨、李50吨。主要家畜、家禽产量为:生猪出栏2194头、猪肉产量219.4吨、鸡出栏4.85万只、鸡肉产量28.5吨、鸭出栏1.24万只,鸭肉产量20.1吨,淡水养殖面积约100公顷,水产品产量49吨。
2.3.3
试验区社会现状
试验区内有小学6所,在校生约500人,村级卫生室6个,医务人员7名。但学校和卫生室均为20世纪80年代所建,设施落后,设备缺乏,条件较差。
2.4
发展的优势
2.4.1
自然资源优势
试验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平原、丘陵、低山起伏相连,沟壑渠系纵横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生物资源多姿多彩。
2.4.2
区位与交通优势
试验区位于**市域的地理中心,距市中心区仅8公里,横穿试验区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将极大地缩短试验区至市中心的空间距离,试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2.4.3
生态环境优势
试验区虽然距市中心较近,但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和稻田湿地,以及由河流、水库、山塘、沟渠等组成的水系,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8.2%,有林地面积864公顷,其中竹林351公顷、经果林126公顷。且试验区没有工业污染,因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2.4.4
政策环境优势
**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也是**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将为试验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第3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修建的必要性
试验区要发展,交通、供水、电力、电信必须要先行,这样才能具备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条件。
通过试验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为工农业产品的流通提供条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价值、工农业的产值,而且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为居民的生活和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试验区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试验区的道路网形成、供水设施的完善以及电力电信设施的建设,否则试验区的后续开发不能顺利进行。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县乃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
(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
(3)
是贯彻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需要;
(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
(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2
项目修建的可行性
为贯彻落实省委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沿江城市群‘马芜铜’理应成为**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奋力崛起的先锋”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将**打造为中国生态山水铜都”的宏伟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充分发挥**的比较优势,解决长期困扰**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转轨,从而实现在增长方式上的根本转变,在速度上的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在经济运行效益上质的突破。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形地貌复杂、生产条件较差,是**市农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之一。通过试验区建设,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的微环境”,高度浓缩现代农业、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资源、科技、投入等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对试验区传统农业改造,全面提升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高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更赋有新的内涵,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是培育区域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的要求。
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意味着我国农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产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显现,农业产业面对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将面临资源、市场、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当前农业发展看,推进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和发展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何构建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国家相关支持,以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不断研究和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关键技术、运行机制等问题,建立起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农业循环经济,将为全省、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先导示范作用,这也是国家赋予**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重要使命。
目前,《**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编制,并在2006年8月12日由**市政府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在北京组织了“**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评审会”,以卢良恕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与会专家在对规划提出了评审宝贵意见的同时,一致认为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水平较高,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为加大试验区组织管理力度,**县成立了以县长直接挂帅,农业、土地、财政、科技等部门为成员的试验区管理领导小组。
为扩大试验区的社会影响力,县政府非常重视对试验区的宣传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试验区的开发,县、市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
综上所述,本工程无论从背景上、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都是有着可靠保证的,使得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第4章
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
4.1
道路网建设
4.1.1
实施原则
道路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
(1)
近、远期相结合,既要满足近期交通功能,又要适应远期发展的需要;
(2)
适应试验区发展规划,为试验区的发展与开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
尽量减少土方、占地,节省造价;
(4)
道路设计结合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统一考虑,使之有机结合;
(5)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可能利用先进材料、先进工艺施工;
(6)
造型新颍,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
4.1.2
试验区主要道路
试验区道路为“5纵8横”道路网络和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详见下表:
试验区主要水泥砼道路
道路名称
路基宽度(m)
车行道宽度(m)
长度
(m)
起讫点
顺牌公路
18
14
5000
南北贯穿试验区道路名称
路基宽度(m)
车行道宽度(m)
长度
(m)
起讫点
主干1路
10
7
6800
顺风路~支干8路
主干2路
8
6
3200
沿河路~支干7路
主干3路
8
7
7800
顺风路~支干8路
主干4路
18
14
2500
城山水库~顺牌路
支干1路
7.0
4.5
4800
支干3路~主干2路
支干2路
7.0
4.5
3600
大岭~沿河路
支干3路
7.0
4.5
2500
顺风路~支干2路
支干4路
7.0
4.5
2500
巷冲~沿河路
支干5路
7.0
4.5
2400
顺牌路~沿河路
支干6路
7.0
4.5
900
顺牌路~主干2路
支干7路
7.0
4.5
5100
朱冲~沿河路
支干8路
7.0
4.5
1700
主干3路~沿河路
沿河路
7.0
4.5
7000
顺牌路~支干8路
城山林区路
7.0
4.5
5800
支干7路~出口
游览步道
2.0130004.2
供水工程建设
4.2.1
规划原则
供水系统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
(1)
合理开采、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2)
节约能源与节约用水;
(3)
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便于管理;
(4)
采用先进、稳妥的技术与设备,使出厂水水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水质标准的要求;
(5)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
尽量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能耗和成本,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4.2.2
供水系统的说明
供水设施作为试验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供水规划,重点在于准确分析现有的供水条件,研究资源组合的可能及其利弊,选择最为公平、高效、节约的供水模式。合理布局,推进试验区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管网、水厂建设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理确定规划及建设阶段,供水规划满足试验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实施,中、远期作建设;在规划的实施上考虑以下原则:先严重后一般,先大后小,先易后难。
点、线、面相结合,优化管网布局。规划与改善输配水水质的要求结合起来,使用户的饮用水质与水厂的出厂水质相近,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与管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结合起来,消除易爆管段,降低管网漏失率;结合城市大多数住宅建筑层数的供水水头需要,适当调整服务水压,减少屋顶水箱的使用。
为保证供水规划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提高综合决策能力,增强管理协调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对政府执法行为的监控能力,努力创造一个“体制把关、科技推进”的社会机制以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制定相应的水资源规划,促进人、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供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改革水资源价值体系。逐步将供水企业推向市场,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合理的水价格体系,运用经济手段,向用户收取水处理、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污水处理等费用,同时实施水价超量累进收费制度(梯价水价);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加大节水科技的投入,积极研制及提倡采用节水设备、器具;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4.3
电力电信设施
4.3.1
电力供需平衡原则
(1)
应根据试验区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及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合理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各类电源装机进度、需要与区外系统交换的电力电量,并对电源布局、电源结构、合理供电范围等提出要求。
(2)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用逐年或代表年、逐月或代表月、周典型负荷曲线或日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对于水电比重较大并且调节性能差的地区或周负荷波动较大的地区宜选用周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
(3)
提高电力利用率、推广高效用电设备、采用节电型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4)
实行分时电价、调整客户用电方式、开发低谷电力市场和夜间蓄冷、蓄热技术等。
(5)
合理选择备用容量,在具体工作中宜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工作,结合系统发展规范、联网容量、电源结构及生产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适合本系统的失负荷概率(LOLP)及备用客量等指标。
(6)
应结合系统负荷特性进行电力平衡,确定系统需要的调峰容量,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调峰能力。
4.3.2
电网节能重点措施
(1)
优化输电、供电系统网络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2)
推广节能型输变电设备,提高电网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
(3)
促进区域之间联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4)
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控手段,实施经济调度等。
4.3.3
电信规划原则

(1)
电信建设同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合理地确定试验区电信设施的配置标准;
(2)
电信设施的布局同试验区用地发展相一致,确定电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同试验区交通组织和景观设计相协调;
(3)
完善电信设施的内部技术改造,争取在规划期内实现传统电话网向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的转变;
(4)
充分考虑试验区原有电讯设施的基础,达到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4.3.4
电信网路建设
网路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加系统全面适应远期发展需求,规划建议区内电讯线原则上采用地下敷设,与试验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对于架空线路,高压输电与电讯平行架设时,应考虑电力电讯线在道路两侧各行其道,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影响。
在试验区建设时,应按微波通讯的技术要求,在通过方向上留出微波走廊净空位置。第5章
工程方案
5.1
试验区路网工程
5.1.1
总体布置方案
根据试验区地形、建设现状及建设发展用地特点,本着有利于试验区功能分区划分、地块划分、厂房划分、建筑布置的原则,以规则的方格式道路网为主。
试验区道路交通建设主要在**公路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工程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用现状道路、减少工程量、保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等因素,并与土地使用规划紧密结合。规划试验区道路为“5纵8横”农田道路网络和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






路名
道路
等级
道路性质
路线
长度
红线宽
路幅
型式
平面线型
竖向控制
路面结构
交叉型式
顺牌公路
二级公路
交通性干路5km
17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主干1路(顺风路~支干8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道
6.8km
10m
一幅路型式
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
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
主干2路(沿河路~支干7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3.2km
8m
一幅路型式
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主干3路(顺风路~支干8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7.8km
8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名
道路
等级
道路性质
路线
长度
红线宽
路幅
型式
平面线型
竖向控制
路面结构
交叉型式
主干4路(城山水库~顺牌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路
2.5km
18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支干1路(支干3路~主干2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道
4.8km
7.0m
一幅路型式
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
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
支干2路(大岭~沿河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3.6km
7.0m
一幅路型式
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支干3路(顺风路~支干2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2.5km
7.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名
道路
等级
道路性质
路线
长度
红线宽
路幅
型式
平面线型
竖向控制
路面结构
交叉型式
支干4路(巷冲~沿河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路
2.5km
7.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支干5路(顺牌路~沿河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道
2.4km
7.0m
一幅路型式
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
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
支干6路(顺牌路~主干2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0.9km
7.0m
一幅路型式
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支干7路(朱冲~沿河路)
支路
生活性道路
5.1km
7.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8路(主干3路~沿河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路
1.7km
7.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路名
道路
等级
道路性质
路线
长度
红线宽
路幅
型式
平面线型
竖向控制
路面结构
交叉型式
支干8路(主干3路~沿河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路
1.7km
7.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沿河路(顺牌路~支干8路)
次干路
交通性干道
7.0km
7.0m
一幅路型式
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
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
城山林区路(支干7路~出口)
支路
生活性道路
5.8km
7.0m
一幅路型式
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
游览步道游览性道路
13km
2.0m
一幅路型式
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
1.地形、地势
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
3.防洪、排水需要
水泥砼路面
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5.1.2
主要节点方案
支干8路、支干7路、主干4路、支干4路、支干2路、支干1路、主干2路、顺牌路、主干1路与高速公路采用立体交叉,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供机耕路通行的通道进行立交。
顺牌路、主干1路、主干3路与701铁路利用既有桥涵立交,其余道路节点均采用平面交叉型式。
5.1.3
主要桥涵
试验区内有6条主要水系,为了保证路网的完整性,拟修建20座小桥涵,分别分布在如下道路上:主干2路,顺牌路,主干1路,主干3路,支干3路,支干7路,主干4路,支干5路,支干4路,主要采用管涵的方式。
5.1.4
道路设计原则
(1)
平面设计主要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路轴线;
?
充分考虑现状地形情况;
?
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连接,平曲线半径满足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合理设置平曲线等;
(2)
纵断面设计主要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参照试验区规划控制标高,相交道路、高速公路、铁路规划及现有标高,道路两侧建筑物标高;
?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平顺;
?
充分考虑土方平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
考虑防洪及内涝标高;
?
利于沿线地下管线敷设,保证覆土深度。
5.1.5
道路设计标准
主干路
道路等级:试验区主干路。包括:顺牌路
、主干4路。
断面形式分别为:人行道2米+车行道14米+人行道2米。
计算行车速度采用50公里/小时。
设计年限:水泥砼路面为30年。
交通等级:中型。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车行道为BZZ-100。
抗震标准: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次干路
道路等级:试验区次干路。包括:主干1路、主干2路、主干3路。
主干1路断面型式:、1.5m(人行道)+7m(机动车道)+1.5m(人行道)。
主干2、3路断面型式:、1.0m(人行道)+6m(机动车道)+1.0m(人行道)。
计算行车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
设计年限:水泥砼路面为20年;沥青砼路面为12年。
交通等级:中型。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车行道为BZZ-100。
抗震标准: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支路
道路等级:试验区支路。包括:支干3路、支干1路、支干2路、支干4路、支干5路、支干6路、支干7路、支干8路、沿河路、城山林区路。
断面型式:1.25m(人行道)+4.5m(机动车道)+1.25m(人行道)。
计算行车速度采用30公里/小时。
设计年限:水泥砼路面为30年;沥青砼路面为12年。
交通等级:中型。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车行道为BZZ-100。
抗震标准: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5.1.6
道路设计方案
(1)
顺牌路
顺牌路是**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一条南北向主干路,全长5000米。北起顺凤路,经过支干1路、支干2路、支干4路、支干5路、主干4路至沿河路。
?
道路平面
平面线形有三处圆曲线,半径1000m。
?
道路竖向高程
纵断面设计在整个东部城区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竖向设计的控制下,尽量与老路保持一致,力求线形平顺,减少起伏变坡,以保证行车平稳、迅速、舒适。在满足排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土方
平衡。
?
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一幅路型式。
红线宽度18m:2.0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2.0m(人行道)(2)
主干4路
主干4路是**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一条东西向主干路,全长2500米。东起城山水库,经过主干1路至顺牌路。
?
道路平面
平面线形有2处圆曲线,半径800m。
?
道路竖向高程
纵断面设计在整个东部城区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竖向设计的控制下,尽量与老路保持一致,力求线形平顺,减少起伏变坡,以保证行车平稳、迅速、舒适。在满足排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土方平衡。
?
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一幅路型式。
红线宽度18m:2.0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2.0m(人行道)(3)
主干2、3路
主干2路是**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一条南北向主干路,全长3200米,南起沿河路,经过支干6路、支干5路、支干4路至沿河路北段。主干3路是**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一条南北向主干路,平行与沿江高速公路,主要是解决沿江高速对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分隔的一条辅路,南起支干8路,北止顺凤路。
?
道路平面
主干2路平面线形为直线。主干3路平面线形在主干4路以南位于沿江高速公路东侧,主干4路以北位于沿江高速公路西侧,基本与沿江高速公路线形一致。
?
道路竖向高程
纵断面设计在整个东部城区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竖向设计的控制下,尽量与老路保持一致,力求线形平顺,减少起伏变坡,以保证行车平稳、迅速、舒适。在满足排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土方平衡。
?
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一幅路型式。
红线宽度8.0m:1.0m(人行道)+6m(机动车道)+0.75m(人行道)(4)
支干1~8路、沿河路、城山林区路
支干1~8路、沿河路、城山林区路均是**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内支路。
?
道路平面
支1、2、4、5、8路各有二处圆曲线外,其余道路均为直线布置。
?
道路竖向高程
纵断面设计在整个东部城区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竖向设计的控制下,尽量与老路保持一致,力求线形平顺,减少起伏变坡,以保证行车平稳、迅速、舒适。在满足排水需要的同时,尽量土方平衡。
?
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一幅路型式。
红线宽度7m:1.25m(人行道)+4.5m(机动车道)+1.25m(人行道)
(5)
游览步道
游览步行道是游客观光游览的主要通道,与试验区内景点结合布置,石砌路面,根据地势路面宽1.5~2.8米,总长度13公里。
5.1.7
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案
(1)
顺牌路、主干1路、主干3路与701铁路立交均已预留桥涵,本次只需衔接即可;
(2)
支干1路、支干2路、支干4路、主干4路、支干7路、支干8路与沿江高速交叉处均已预留桥涵,本次只需衔接即可;
(3)
其余平交考虑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
(4)
前期工程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5)
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置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6)
设置人行横道;
(7)
交叉口竖向设计满足排水要求。
综上所述,道路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对部分交通量大、交通拥挤的交叉口进行信号灯控制组织交通,提高交口安全程度。
5.1.8
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1)
路基
?
设计原则与规定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设计值。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
土基回弹模量要求
主干路:20Mpa~25MPa;次干路:20Mpa。
?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
主干路:不小于95%;次干路:不小于93%。
?
地基加固
对于软弱地基,采用以下处理方案:
软弱地基深度较浅时,采用换填方式或掺灰改性处理;较深时,采用打桩加固,具体方法视现场情况确定
(2)
路面结构
?
方案一: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设计年限30年
主干路
结构层:采用水泥路面结构型式。
车行道:22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层
20cm厚6%水泥稳定碎石
20cm厚矿渣
次干路
结构层:采用水泥路面结构型式。
车行道: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
15cm厚6%水泥稳定碎石
15cm厚矿渣
支路
结构层:采用水泥路面结构型式。
车行道: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
15cm厚6%水泥稳定碎石
15cm厚矿渣
?
方案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设计年限15年
主干路:
3cm厚细粒式沥青砼
4cm厚中粒式沥青砼
5cm厚粗粒式沥青砼
3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0cm厚石灰、粉煤灰、土(12:35:53)
结构层总厚为72cm
次干路:
3cm厚细粒式沥青碎石
5cm厚粗粒式沥青碎石
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0cm厚石灰、粉煤灰、土(12:35:53)
结构层总厚为58cm
支路:
4.5cm厚细粒式沥青碎石
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cm厚石灰、粉煤灰、土(12:35:53)
结构层总厚为44.5cm
?
方案比选
水泥混凝土使用寿命长,施工工艺简便,材料来源丰富,且道路不必经常养护,从整个使用过程考虑,其修建和养护费用比沥青路面低,但一旦出现损坏,不易修复,不利于道路以后的改建和维修。
沥青混凝土路面无接缝,施工期短,行车舒适,吸噪性能好,路面防滑性能好,养护维修简便,开放交通早,在现行的道路设计中应用较多。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较复杂,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较多,其路面结构抗水损害能力较差,较易出现龟裂、坑槽、泛油等,从材料来源来看,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沥青。另外沥青混凝土路面对管理要求高,应禁止道路沿线开发单位施工机械上路、随意掉头、材料堆放等,否则,会对面层造成严重损害。

沥青路面有着自身的优点,无接缝,弹性模量较低,行车舒适,沥青路面施工工期短,养护改造方便,现在已经成为比较常用的高级路面的结构型式。
下面是两种路面结构机动车道的造价分析:
路面结构类型
面层
基层
基层
单价
(元/m2)
水泥混凝土面层
机动车道
22cm水泥混凝土
20cm厚6%水泥稳定碎石
20cm厚矿渣
149
沥青混凝土面层
机动车道
3、4、5cm沥青混凝土
30cm水稳
30cm10%二灰土
212
单价比较
1)依据2000年《**省估价表》
(2)依据2000年《**省估价表》附册
上述单价为平方米结构层单价,其他费用不含。
由以上分析并结合试验区的特点,路面采用水泥路面结构。
(3)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
挡土墙设置须对当地的地形及水文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正确地选择墙型和布设位置。挡土墙墙型及布设位置的选择,应与设置路堤和路堑进行比较。要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比较。与设置其他类型构造物进行比较。与刷坡、清方或其他防治坍滑的措施相比较。
对挡土墙的断面进行比较选择时,除考虑圬工数量外,还要考虑设置后开挖土石方量多少,施工安全等因素。可作如下考虑:在地形陡峻的山区挡土墙,为减少填高,其胸坡一般采用1:0.05~1:0.2;平缓地段胸坡缓些较经济,一般采用1:0.2~1:0.3或1:0.4;城区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滨河路必要时可采用直立胸坡。
背坡坡度及形式的选取,主要考虑结构经济,施工开挖量少,回填工程量少,回填前墙体自身稳定,以及符合目前采用土压力理论的适用范围等因素。从重力式挡土墙背坡倾斜论,一般仰斜墙比俯斜墙经济(相同墙高时)。
胸坡与背坡要协调,根据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地质情况,结合基础设计综合考虑。在满足结构稳定及不发生局部破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在同一路段上的挡土墙,选择断面形式时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和影响墙体外形的整齐与美观。
对于沟塘,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片石护坡或生态护坡。道路边坡填方:1:1.5;挖方:1:1。采用植被绿化。
5.1.9
排水工程
(1)
排水现状
本规划区属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势高低起伏,海拔高的达到40米,低的在8米左右,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规划区内的现状排水主要靠现有的明渠(沟)。区内雨、污水合流自然排放。汛期均通过排涝泵站排放至顺安河。
(2)
设计原则
根据《**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妥善解决城镇外水与东部城区内部排水的衔接,做到区域排水服从整体规划;雨水系统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结合路网,合理布局,以达到节省投资、方便管理的目的;
(3)
排水设计
a、雨水工程
道路雨水利用道路路肩设置排水设施,路肩排水设施有拦水带、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沟组成,拦水带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筑成,急流槽设置间距为30米,路肩排水沟采用“U”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主要工程量为:急流槽2058道,总长5147米;拦水带11930米;路肩排水沟30800米。具体为:名称
急流槽
拦水带(m)
路肩排水沟(m)
数量(道)
长度(m)
顺牌路
167
418
1000
2500
主干1路
227
568
1360
3400
主干2路
107
268
640
1600
主干3路
260
650
1560
3900
主干4路
84
210
500
1250
支干1路
160
400
960
2400
支干2路
120
300
720
1800
支干3路
84
210
500
1250
支干4路
84
210
500
1250
支干5路
80
200
480
1200
支干6路
30
75
180
450
支干7路
170
425
1020
2550
支干8路
57
143
340
850
沿河路
234
585
1400
3500
城山林区路
194
485
1160
29005.1.10
道路景观设计
(1)
试验区道路绿地设计原则
1)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设计应满足安全视距、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和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同时,注意树木不得进入车辆运行空间。
2)保证树林所需要的生存与生长空间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应合理安排、保证树木所需要的生存与生长空间。
3)道路绿化应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要功能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在满足遮荫、滞尘、减噪的基础上,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质量和美化试验区。
4)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
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及多层次植物景观,采用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形式时,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
5)应远近期结合
设计要具备发展观点和有长远的眼光,对各种植物材料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的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变化,要充分的了解,待各种植物长到鼎盛时期时,达到最佳效果。
6)应符合排水要求
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创造完美的景观
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彩文化等都要与道路的空间尺度相协调。
8)应有较强的抵抗性和防护能力
由于道路绿化的外界制约因素,设计中对树种选择、地形处理、防护设施等各方面进行认真考虑,力求绿地自身有较强的抵抗性和防护能力。
5.1.11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为依据,结合本道路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1)
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有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标志,标志的尺寸、颜色、形状的选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的具体要求。各类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根据其功能应分别在道路右侧或车行道上方。
标志板的材料选用铝合金板,板厚为1.5~3mm,板面图案及文字采用高强的反光材料,其余可用工程级反光材料,标志板的反光方式根据规定取用。圆形标志采用卷边加固,指路标志采用镶边加固。标志上部结构采用镀锌钢管。
标志板的支撑根据所在位置和视线要求,分别选用单柱式和F式等。基础采用钢筋砼。
(2)
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主要有车道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停车线、导流线及导向箭头等。标线的颜色及尺寸根据规范设定。
(3)
信号灯
信号灯采用自动控制信号灯系统,单点控制
5.2
供水工程
依据东部城区总体规划中给水专项规划和**农业循环经济实验区规划,试验区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区内生活用水特别是饮用水从城镇供水管网延伸的集中供水形式。现状沿顺凤公路敷设有DN400mm的给水主干管,可为试验区提供水源,并能保证水压。
区内给水管道规划分为三级:即主干管、次干管及支管。试验区内用水从顺凤公路上给水主干管引入。沿顺牌路敷设DN300mm~DN400mm的给水干管,进村和试验区管径分别为DN200、DN300,具体工程量如下:名称
DN100
(m)
DN150
(m)
DN200
(m)
DN300
(m)
DN400
(m)
顺牌路
/
/
/
4500
500
支干1路
/
/
3400/
支干4路
/
/
1500/
支干5路
/
600
//
主干4路
/
/
2500/
支干7路
2000
1800
1500/
5.3
电力电信设施
5.3.1
试验区电力电信现状
试验区西部顺安镇辖区现有2条10KV输电线,其中顺变25#黄岭支线于沈桥分叉,1条至焦埠村、1条经城山村至城山水库旁;18#高潮主干线直接通达高潮村;天门镇辖区有1条10KV输电线,为153西干线,经同心村至考涧村。试验区范围内有9台变压器,邻接试验区有3台变压器。10KV输电线路与变压器布局基本可以满足需要。根据新村和生产设施建设的规划,需要重新调整部分变压器位置及低压(380V/220V)输电线路。农产品加工区根据用电需
求考虑连入35KV输电线路。电信和网络设施建设应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统一布局建设。
5.3.2
试验区电力通讯
试验区的电力、通讯建设应纳入**的小城镇发展规划,确保试验区内电力供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便捷。有线电视入户率85%以上,电话普及入户率85%以上。
5.3.3
负荷说明
试验区电力详规阶段选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进行负荷预测。
(1)各类建筑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三大类建筑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的选取是根据三大类建筑中所包含的建筑小类类别、数量、建筑面积、建筑标准、功能等因素,结合**县同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现状水平,综合分析比较后,选用了“城规”中“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中较低值。
试验区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详见表。
建筑用电类别
居住建筑用电
公共建筑用电
工业建筑用电
仓储建筑用电
单位建筑面具负荷指标表
20
30
30
10
(2)负荷同时率
按照“城规“的要求,预测所得规划用电负荷,在向供电电源侧计算时,应逐级乘以负荷同时率。根据**县各类建筑实际用电水平,参考当地及同类城市用电负荷规划中负荷同时率取值情况。
试验区电网规划负荷同时率取值,第一级规划的低压用电负荷向10千伏用变电站(箱式站)计算时负荷同时率取0.4。第二级10千伏负荷向110千伏变电所110千伏电网侧归算时负荷同时率取0.5。
(3)负荷线损率
2006年**县线损电量占同电量7.2%。由于试验区全面实施生产生活分开计量和居民用电一户一表,使无损线路供电减少,有损增加,供电线损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规划新区线损率按7.5%考虑。
5.3.4
试验区供电设施说明
供电设施应满足区网规划设计的要求,适应城市建设的特
点,与试验区环境相协调,方便运行和维护。
区网线路选用架空线或地下电缆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由当地供电部门与城建部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后确定。线路路径和走廊位置应与其他市政设施和管线统一安排。

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便于进、出线的布置,交通方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2)占地面积应满足最终规模要求;

(3)避开易燃、易爆及严重污染地区;

(4)注意对公用通信设施的干扰问题。

试验区变电所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用地面积,采用占地较少的户外型或半户外型布置,变电所的建筑物设计应考虑与环境布局协调,立面美观,并适当提高建筑标准。

变电所高压侧应尽量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如线路变压器组或桥接线。
试验区电网中同一级电压的主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三种,在同一变电所中同一级电压的主变压器宜采用相同规格。

主变压器各级电压绕组的接线组别必须保证与电网相位一致。
主变压器的外形结构、冷却方式及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通风散热与噪音问题,力争节约能源及减少散热困难。主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型。

变电所应优先选用定型生产的成套高压配电装置,并推广采用经过试运行考验及国家鉴定合格的新型设备,如SF6全封闭组合电器、敞开式SF6
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氧化锌避雷器、不燃性变压器、小型大容量蓄电池、大容量电容器等。

试验区电网具有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短距离线路多、容量大等特点,送电网一般应采取双重化的保护,不论何时发生故障均能可靠、快速切除。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应随网络简化而简化。高压配电网发生各种类型单一故障均不应影响高一级电网的运行。单电源辐射性线路应尽量采用电流(或附加电压)保护,双电源线路在距离保护或双回线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纵差保护。

当受电侧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并有条件设置远方跳闸通道时,经技术经济论证为简化受电侧变电所接线可不设进线断路器。

试验区电网应根据运行需要,装设必要的自动装置,如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低频减载自动解列等,以提高供电可靠性,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或对重要负荷长时间中断供电的事故。

试验区变电所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电缆夹层应为二级。变电所邻近有建筑物,且不能满足防火间距时,应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并取得消防部门同意。

试验区变电所变压器室应装设可由外部手动或自动控制的灭火装置(如:高压雾化水或化学灭火剂喷射装置)。

试验区变电所的建筑物及高压电器设备均应根据其重要性按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所在地区地震烈度等级设防。
7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地区的建筑物设计,应对地震时可能给电器设备造成次生灾害的结构部分充分注意;电器设备应选用符合抗震技术条件要求的设备。

变电所所址的地质条件应在建筑物设计前勘探分析。对不良土质应制定抗震对策。

5.3.5
电话网组网原则
试验区通信工程的建设应采用先进设备,为用户提供各种先进的通信服务,网络组织应安全可靠、运行高效、使用便捷。
整个试验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系均通过NGN核心节点实现。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建议在采用NGN设备建设本地网时,每一套接入设备要做到双归属,这就要求建设时至少要建设两套软交换设备,本方案中采用在区内建设一套软交换设备是处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考虑到本规划区内的固定电话网建设只是**县的一个行政区的电话网建设,并非一个本地网的建设,所以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还要结合**市整个本地网的发展和规划统一考虑。
(2)在本次规划的现阶段,并未确定区内的固定电话网建设由哪一家运营商来承担并提供通信服务,所以待日后确定了承担建设的运营商,理所当然地该运营商也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考虑到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几个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等都已建设或正在部署自己的NGN网络,所以无论今后区内的固定电话网由上述哪一家运营商来建设,都必将和已有的NGN网络进行融合,进行合理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3)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本次规划在区内只建设一套软交换设备,并不是不按照双归属的原则进行部署,而是通盘考虑到NGN网络的建设要结合通信网络的现状,避免不必要的投资。
由于规划范围已确定,所以本规划内只体现了建设在本区域内的软交换设备,另一处软交换设备的建设并未在本规划内体现,实际建设时可结合具体情况统一考虑。
除了上述的双归属问题,软交换(核心节点)应通过至少两个物理路由与设在**市区的本地通信网各节点建立联系。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试验区在经济纽带和地缘关系密切地区建立直达路由。这样有利于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通信联系。
5.3.6
通信管道
(1)通信管道的建设系根据电话用户分布的地理位置、电话局点设置、各种缆线网的结构并结合管道技术要求,综合考虑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2)本通信管道规划以试验区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通信建设规划要求,将通信管道建设规划纳入**县建设规划。
(3)通信管道规划应与试验区道路、地下管线规划密切配合,既要合理利用人行道平断面布局,又要保证有足够的间距,以确保安全。
(4)做到新与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发挥网络高效的优势,使之达到通融性能好,稳定性强,可持续发展,能满足各电信运营商的需求。
(5)通信管道总体规划应涵盖由各电话局所至各类用户的馈线及配线管道。区内各地块所建的居住、办公、商用区,工业区、教育、体育及各种机关企事业等建筑设施均应设计建筑物内管线,与建筑物外管线相接。
(6)本规划为各运营商实现网络互通设置接口管线。
(7)分近、远两期建设,近期建设至2010年;远期建设至2015年,故通信管道的建设将随着道路的建设也分近期及远期管道建设。
5.3.7
通信管道路由规划
通信管道网是以各种有线网的建设为基础规划出来的。管道的路由选定,以尽量贴近用户为原则,同时又能满足传输及数据组网的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各种线路的建设已逐步实行地下化、隐蔽化。也就是说各种通信设施接入用户均需进入地下管道。
选取管道路由时,考虑以下内容:出局管道路由;中继光缆网、用户光缆网、有线电视网、主干电缆网、配线电缆网、数据用户接入网以及一些其他监控网等。
具体的通信管道路由位置,可在试验区道路建设,考虑综合管线布局时一并设计。
通信管道的路由应在电信业务需求多的一侧布设,通信管道按设计规范应与其他管线或建筑物都有一定的隔距。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一般为:在人行道下0.7~1.0米;在车行道下1.0~1.3米。管道敷设的坡度为:3‰~4‰。管道路由应尽量选择在人行道、绿化带下,以便光、电缆的敷设。
5.3.8
通信管材的选用
目前,管道建筑中常用的管材有双壁波纹塑料管、钢管及其他拉管管材,考虑到管道路由中地下水位、道路弯度、城市建设要求施工期短并尽快恢复路面等因素。在主要管道路由选用硬质双壁波纹塑料管及7孔梅花塑料管管材,波纹管内径90mm,外径100mm。7孔梅花管外径107mm(单孔内径28mm,外径32mm);过道及特殊地段建议采用镀锌钢管材质(钢管内径90mm,外径100mm);过河及一些复杂地形可采用拉管管道建设。
硬质双壁波纹管,即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壁光滑,布放电、光缆摩擦系数小,有柔性,易弯曲,能躲避一般的地下障碍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不受酸碱的腐蚀,也不腐蚀电、光缆;密封性好;安装接续方便,宜于快速施工;质轻,运输及安装方便。故为当前建筑电信管道较好的管材。
第6章
施工方案及工程进度
6.1
施工方案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包括试验区路网工程(15条道路、3座箱涵、20座小桥)、供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道路采用水泥砼路面。为尽快完成工程建设,对新建道路、供水管网铺设、电力电信管线铺设等部分采取封闭式施工。
6.2
工程进度
本项目各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在2008年4月份前完成,工程施工2008年5月份开始,工程按3年期完成,即2009年完成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前期
工作工程
施工时间单位为:季度。
6.3
组织机构
公司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组织机构,设置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机构设置详见“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
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

董事长
三总师
总经理
副总经理
社会事业部
办公室
财务部
招商策划部
项目工程部第7章
环境保护
7.1
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十分巨大的好处,这是不疑的事实,但这些发展反过来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路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建设所造成的噪音侵扰、占用大量耕地和公共场地、由于道路建设而产生隔离屏障、车辆噪音和安全问题,还可能对自然环境或建筑产生有害的影响,如视觉侵扰、失去栖息地和物种、对历史建筑物的破坏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工程建设对现有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要从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等环节都采取环保对策。
试验区道路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包括施工期间的影响和运营期间的影响。主要包括噪音影响、尾气影响、振动影响和光污染影响。
施工期间分机械噪声及运营期间的交通噪声将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对居民生活和鸟类等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7.1.1
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期间的粉尘土。
主要粉尘有:车辆行驶扬尘;筑路土运输装卸,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大风扬起路面及施工作业区的尘土。
(2)
固体废弃物
主要来源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3)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交通噪声。
(4)
污水
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
7.1.2
环境保护措施
(1)
本设计采用的标准
大气、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标准,分别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执行。
(2)
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
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粉尘可以通过洒水降尘来控制,并加强路面的保洁工作。改善燃料结构,全面采用清洁能源。
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确保试验区功能布局的落实,正确合理安排工业污染源。
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结构和原材料结构,逐步淘汰原材料消耗高、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停止生产污染严重的产品,发展耗能少,污染轻的新兴产业。
(3)
固体废弃物处理
为了防止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除了采取指定倾倒地点外,还考虑密封运输等方法,防止轻物质飞散。另外,为防止施工作业区尘土飞扬,利用洒水降尘。
严格控制有毒产品和危险产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
对工业废渣尽量回收再利用;
有条件的厂家对工业废渣可进行厂内处理,其它工业废渣进行集中统一处理。
(4)
水环境保护对策

为了防止施工时产生的含水泥浆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堵塞城市排水管,采用设沉淀池进行初步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水污染,实行点源与面源防治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实施“三同时”制度。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和“厂内治理”相结合;
污水处理厂运行后达到城市排水管网排放标准的轻污染和无污染企业废水可以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重污染和中污染废水在厂内初步处理达到城市排放标准后再进行城市污水管道集中处理;
结合总体规划和市政建设,合理设计地下污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
(5)
环境绿化
充分利用道路规划设计的绿化用地,种植常青灌木和乔木构成绿色风
景线;
搞好绿化规划,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绿化,以有效地降低噪声干扰;
根据噪声控制区划进行分区控制;
沿交通干线两侧尽量避免建居民住宅;
在试验区生活性干道上对行驶的机动车辆鸣笛进行控制;
对噪声较大的建筑,设施应采取隔音措施;
7.2
项目设计中的环保对策
设计中对噪声采取预防措施,对水土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措施,进行防止空气污染设计和绿化美化设计,还使工程在总体布置上力求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美化景观。对于绿化工程要进行专项设计,使得绿化不但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吸收尾气、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等作用。
7.3
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对策
施工时各种垃圾应及时清理,清洗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废弃的建筑材料,残渣和油污等废弃物应分类集中堆放,以减少对周边居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施工时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建筑材料要求有切实可行的储存方法,要严格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对城市居民的干扰,同时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缩短施工周期。
第8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
投资估算
8.1.1
工程概况
工程总投资为1739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1331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318万元;预备费1170万元,建设期利息1594万元。
工程投资估算详见附表。
8.1.2
编制依据
(1)
设计说明及图纸;
(2)
《**省建筑工程综合估价表》及费用定额(2000年版);
(3)
《**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单位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2000年版);
(4)
《**省安装工程单位估价表》及费用定额(2000年版);
(5)
《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省估价表》
(2000年);
(6)
《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6年);
(7)
《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1996年);
(8)
《**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0年);
(9)
材料价格参照**市工程造价信息;
(10)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11)
《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1992);
(12)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1999年);
(13)
《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标准》(2002年);
(14)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标准》(2002年);
(1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6)
其它部分指标参照同类型市政工程并考虑了市场价格因素。
8.1.3
工程内容
本项目投资估算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道路、道路排水、给水管网工程,电力工程、电信系统工程有各主管部门投资,本项目未列入投资估算。
8.1.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1)
征迁费:本项目均利用园区原路基,涉及少量道路裁弯取直的土地拟采用土地调换,无土地征用。拆迁费按275万元计算。
(2)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
(3)
工程监理费: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1.4%计算;
(4)
勘察测量费: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1%计算;
(5)
设计费:按2002年标准计算;
(6)
预算编制费:设计费的10%;
(7)
竣工图编测费:设计费的8%;
(8)
施工图审查费:设计费的10%;
(9)
工程前期工作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评估,按
1999年标准计算;
(10)
环境影响咨询费:按2002年标准计算;
(11)
招标代理费:按2002年标准计算;
(12)
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两部分费用的8%计算;
(13)
建设期贷款利息:本项目拟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7.83%,建设期利息为1594万元,详见建设期利息计算表。
8.1.5
工程预备费
工程预备费只计基本预备费,费率按8%计,不计涨价预备费。
8.2
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
8.2.1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17396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4396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资金1500万元,财政预算外资金2500万元,企业自筹396万元。
8.2.2
资金使用计划及还款来源
(1)
资金使用计划
本工程建设期三年(2008~2010年),根据工程实施计划及资金来源情况分年使用,详见资金筹措及投资使用计划表。
(2)
贷款偿还
贷款从运营期2011年开始偿还,10年后还清,贷款期内总计还本付息21441万元。详见借款偿还平衡表。
(3)
还款资金来源
还款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通过计算分析,本项目能满足贷款机构要求的还款期限要求,具有偿债能力。第9章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9.1
经济评价概述
本报告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2006年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有关行业标准、法规、再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9.2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费用和效益,通过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等经济参数,按照费用----效益分析原则对**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进行国民经济评价。9.2.1
社会折现率
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采用8%。9.2.2
影子价格
1)建安工程影子价格
按照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1,对投资估算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进行调整。
9.2.3
物价上涨系数
国民经济评价中已采用了影子价格,故不再考虑物价水平的上涨因素。9.2.4
评价年限
本工程建设期为3年,即2008~2010;通车后使用年限为20年计,经济评价年限为20年,即2011~2030年。9.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
9.3.1
投资调整
根据影子价格对投资估算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并剔除其中的物价上涨预备费等,见下表。
序号
费用名称
财务投资
国民经济投资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13313
14645

第二部分其它费用
1318
1345
1
征地拆迁费用
275
303
2
其它费用
1043
1043三
预备费
1170
1170

建设期利息
1594
0
 



17396
17160
经调整,本工程总投资为17160万元。9.3.2
养护费用
养护费用包括年度养护和十年一次的大修费。
年养护管理费按道路长度3万元/
km
计算,道路长度61.6km,共计184.8万元/年。大修费用按十年一次考虑,按当年养护费用的8倍计。养护费用按3%比例逐年递增。9.3.3
工程残值
按总投资的50%计,评价期末全部回收。9.3.4
经济效益计算
本工程将产生的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道路使用者获得的效益,主要是由于汽车速度的提高使车辆运行成本的降低及节约行程时间而使乘客和货物节约在途时间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使沿线土地增值及工业、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的间接效益。
(1) 直接经济效益
Ⅰ、车辆运行成本
车辆的运行成本有燃料费、润滑油费、轮胎损耗、保养修理费、保险费、利息和固定费用组成。

运输成本的降低

式中:
--货物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
--旅客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
--无本项目时,货物通过其他公路或其他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输成本;
--无本项目时,旅客通过其他旅行渠道单位运输成本;
--有本项目时,货物通过此公路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
--有本项目时,旅客通过此公路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
--货物周转量;
--旅客周转量;
交通量增长率:2007~2009年为20%,2010~2015年为15%,2015年以后按10%递增。
Ⅱ、时间价值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
式中: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
--计算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格;
--货物周转量;
I--社会折现率;
T--全程节约小时数;
L—线路全长;
②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

式中:
--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
--旅客周转量;
--计算年度每一位旅客的国民收入份额;
T--全程节约小时数;
L—线路全长;
2007--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
2010--2025年为6%。  
Ⅲ、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式中:
--减少交通事故节约的费用;
--交通事故平均损失费;
、--无本项目、有本项目时的事故率;
MK—车辆行驶量;
依据以上计算公式及有关的计算参数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初步估算由于本项目的建成,节约市民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每年约为200万元

(2)间接效益测算

本工程投入运营后,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预计如下:
1、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带动试验区的工业、养殖业发展,预计由于本项目的实施增加的工业、养殖业产值达到1亿元/年,每年增加税收500万元,以后每年增值10%。
2、试验区内土地的升值,预计至计算期内平均每年升值约为2125万元/年。9.4
经济评价结果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分析详见附表,评价结果如下:
  
经济净现值(ENPV)
10979.43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14.40%
从经济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8%,国民经济评价可行。9.5
敏感性分析
由于在经济评价中所采用的工程投资和交通量的预测以及效益主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分析上述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详见下表。序号


内部收益率
1
成本增加20%,其他因素不变
11.95%
2
效益减少20%,其他因素不变
11.44%
3
成本增加20%,效益减少20%
9.28%由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本工程不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9.6
社会效益评价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将使**市招商引资的规模与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善,使**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地区间经济可接近性得以提高,这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市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该工程具有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10章
工程招投标
10.1
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九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需增加招标内容,并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同送交项目审批部门审批。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执行阶段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人,是按照竞争的条件来采购工程的一种方式。通过项目法人与承包方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经济合同,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纳入了法制化管理。
本项目资金除少量国债外,主要由企业筹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均必须招标。
10.2
发包方式
招标的工作范围即指招标文件中约定承包方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可以由一个承包方完成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试运行等全部工程内容,也可以由不同的承包方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工程内容。前者称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承包”,简称总承包,后者称为单项工作内容承包。
总承包一般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方,再由他去组织各阶段的实施工作。一般来说,经常由于总承包方限于专业特点、实施能力等条件限制,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分包方式实施,因此承包价格要比单项工作内容招标花费的投资要高。这种发包方式通常适用于业主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业主基本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只是对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较宏观的监督和控制。
单项工作内容承包一般适用于工程规模大或工作内容复杂的建设项目,业主将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内容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单位工程或不同专业工程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别招标,分别发包给不同性质的承包商。由于工作内容的单一化,可以吸引更多有资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助于业主取得有竞争性价格的合同而节约投资。另外,业主直接参与各个阶段的实施管理,可以保障项目的建设顺利实施。当然,这也同时要求业主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
何种发包方式最适合项目的目标,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投资来源、业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由于本项目内容繁多,专业性要求较强,较为复杂,因此采用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较为适合。
10.3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具备编制相应招标文件和标底,组织开标、评标的能力的业主可以自行招标;凡不具备条件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本项目的业主拟自行招标,这需要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的规定向项目审批部门报送书面材料。
10.4
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直接委托)三大类型。
10.4.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招标广告,凡具备相应资质,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不受地域和行业限制均可以申请投标。
这种招标方式的优点是,业主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承包实施单位,投标竞争激烈,因此有利于将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交予可靠的承包商实施,并取得有竞争性的报价。但其缺点是,由于申请投标人的数量多,一般要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而且评标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招标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通常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尤其是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建设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按照规定通过国际或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
10.4.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亦称有限竞争性招标,是指业主向预先选择的若干家具备相应资质、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发出邀请函,将招标工程的情况、工作范围和实施条件等做出简要说明,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被邀请单位同意参加投标后,从招标单位获取招标文件,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投标报价。
邀请投标对象是项目法人对资质信誉、技术水平、过去承担过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了解,信任他有能力完成所委托任务的单位。为了鼓励投标的竞争性,邀请对象的数目以不少于3家为宜,与公开招标比较,邀请招标的优点是简化了招标程序,不需要发布招标广告和投标资格预审程序,因此可节约招标费用和缩短招标时间;而且由于对投标人以往的业绩和履约能力比较了解,减小了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方违约的风险。尽管不设资格预审程序,为了体现投标人的业绩水平,在投标书内报送表明其资质能力的有关证明材料,作为评标时的评审内容之一,邀请招标的缺点是,投标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较差,有可能提高中标的合同价。另外在邀请对象中也有可能排除了某些在技术上或报价上有竞争的实施单位。
10.4.3
议标
议标是指招标单位与两家或两家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分别就承包范围内的有关事宜进行协商,直到与某一单位达成协议,将合同工程委托他去完成。
议标与前两种招标方式比较,招标程序简单、灵活,但由于投标的竞争性较差,往往导致合同条件和合同价格对承包方较为有利。议标方式仅适用于不宜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特殊工程或限定条件下的工作内容,而且必须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采用。议标方式通常适用的情况包括:
(1)
保密工程
由于工程性质决定不能在社会上进行广泛招标,因此可采用议标或直接发包的形式委托实施任务。
(2)
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工程或特殊专业工程
完成这类工作任务往往要求实施单位拥有专门的技术、经验或施工的专用设备,以及可能使用某项专利技术、此时只能考虑少数几家符合条件的单位。
(3)
与已发包大工程有联系的新增工程
承包方已顺利完成了主要工程的委托任务,具备完成新增工程或工作内容的能力,为了节省开办费用和缩短完成时间,以及便于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可在原承包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以议标方式委托新增工程任务。
(4)
不能让投标人准备报价的紧急工程
性质特殊、内容复杂,承包时工程量或若干技术细节尚难确定的紧急工程,以及灾后急需修复的工程,只能以议标的方式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委托承包单位实施。
(5)
估计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的工程
这类情况通常是指工程处于偏远地区,且工作内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工程,以及限额以下的建设工程。若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不会有较多的实施单位响应,则只能采用议标。
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均要通过招标、开标、评标、决标程序优选实施单位,然后签订承包合同,而议标则不设开标、评标程序,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分别进行协商,与某一投标单位达成一致即可签订合同。此外,前两种招标方式规定,投标截止日期后投标单位不得对所投标书再作实质性的修改,而议标尽管也要求投标单位递交投标书和报价,但在协商谈判过程中允许双方就合同条件,合同价格、付款方式、材料供应条件等诸多内容讨论修改,对此没有任何限制。
本工程拟采用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针对不同的单项工程应采取不同的招标方式。具体说明如下:
勘察设计、监理:由于给水工程的专业性较强,尤其是设计与监理需要有专门的技术能力才能圆满的完成工作,因此,这部分工程拟采用议标或直接委托方式。
建筑及安装工程、重要材料: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这样业主能取得有竞争力的合同。
设备:由于符合条件的设备供应商很多,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评标的工作量较大,招标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该部工程拟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
第11章
问题与建议
建议除了对道路用地的红线宽度进行控制外,对于重要且潜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也进行用地控制,预留出道路发展用地,为将来进一步改建交口创造条件。
应加强道路的交通管理,特别是对交叉口应进行渠化管理,以增加疏散交通的能力。
由于**地处沿江地带,存在大量的软弱土地基,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软弱土的处理必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软弱土自身的复杂性,必然会带来处理方案的复杂性,如何能够结合**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当地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处理,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是必须进行系统研究的。
近年来,我国修建的高级路面中存在较为普遍的早期破坏现象,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对于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也是不符合的。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交通荷载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是必要的。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试验区,某地,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54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