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4-28 09:55:04 | 移动端: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本文简介: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301、钢管脚手架旋转扣件是指(D)---《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3.1.3条A、连接两根呈45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B、连接两根呈90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C、连接两根呈180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D、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本文内容: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
301、钢管脚手架旋转扣件是指(D)---《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3.1.3条
A、连接两根呈45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
B、连接两根呈90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
C、连接两根呈180度角交叉钢管的扣件
D、连接两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钢管的扣件
302、钢管脚手架扣件主要参数为(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4.1条
A、钢管外径

B、钢管内径

C、钢管周长

D、钢管壁厚
303、下列关于钢管脚手架扣件型式代号说法正确的是(B)--《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4.3条
B、D:直角B、Z:直角C、D:旋转D、Z:旋转
304、钢管脚手架扣件表面凸(或凹)的高值不应大于(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6条
A、1mm

B、2mm

C、3mm

D、4mm
305、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其他部位氧化皮面积累计不应大于(C)---《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7条
A、130mm2
B、140mm2
C、150mm2
D、160mm2
3066、钢管脚手架扣件活动部位应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B)---《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10条
A、0.5mm
B、1mmC、1.5mm
D、2mm
307、钢管脚手架扣件进行各项负荷实验时,加荷速度应控制在(D)---《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6条
A、200N/s-300N/s

B、200N/s-400N/s

C、300N/s-500N/s

D、300N/s-400N/s
308、钢管脚手架在进行试验时,紧固螺栓的扭力矩应为(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5条
A、40N·mB、50N·m
C、60N·m

D、70N·m
309、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所用环规、塞规应用(C)精度
---《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2条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10、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定力式扭力扳手精度应为(B)---《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2条
A、±4%
B、±5%C、±6%
D、±7%
311、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所用的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百分表的精度应为(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2条
A、±1%
B、±2%C、±3%
D、±4%
312、钢管脚手架扣件在试验时,横管上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盖板与座之间的开口应(D)---《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6.1.4条
A、向左
B、向右C、向下

D、向上
313、钢管脚手架扣件应经过(B)扭力矩试压,扣件各部位没有裂痕才算合格
----《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5条
A、60N·mB、65N·m
C、70N·mD、75N·m
314、扣件表面大于10mm2的砂眼不应超过(A),且累计面积不应大于(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3条
A、3处,50mm2

B、3处,40mm2C、2处,50mm2

D、2处,40mm2
315、钢管脚手架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C)----《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4条
A、50mm2B、100mm2
C、150mm2

D、200mm2
316、钢管脚手架扣件错厢不应大于(A)----《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5条
A、1mm

B、2mm
C、3mm

D、4mm
317、钢管脚手架扣件当钢管公称外直径为51mm时,盖板与座的张开距离不得小于(C)----《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第5.8.2条
A、45mmB、50mm
C、55mm

D、60mm
318.在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前,应签订以下哪一项内容(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1条
A、分包合同协议
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总承包合同协议

D、安全事故处理协议
319.在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规范(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2条
A、施工组织设计
B、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C、施工排水方案
D、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20.拆除工程施工作业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做法(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5条
A、根据作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安全防护措施
B、随时检查作业机具状况
C、检查物料堆放情况
D、在作业环境影响较大的状况下可继续作业
321.
拆除工程在施工作业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做法(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5条
A、应对场地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B、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C、对施工机具进行性能维护
D、没有经过检查直接离开施工场地
322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主体拆除顺序(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6条
A、先拆承重结构,再拆非承重结构
B、先拆承重结构,再拆附属结构
C、先拆附属结构及非承重结构,再拆承重结构
D、先拆承重结构,再拆非承重结构及附属结构
323下列哪一项在拆除工程施工中是被禁止的(A)---《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7条
A、立体交叉作业
B、主体结构拆除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及附属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C、根据环境变化,随时检查作业机具状况
D、发现事故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
324、对局部拆除影响结构安全的,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9条
A、不理会,继续作业
B、制作简易的工具进行支撑
C、按规定进行加固后再拆除
D、直接进行拆除
325、在有限空间中拆除施工,需要注意哪一项(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3.0.12条
A、直接进入施工
B、先采取通风措施,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C、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D、对拆卸的各种构件随意堆放
326、在进行人工拆除施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是(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1.1条
A、从下至上逐层拆除
B、分段进行,垂直交叉作业
C、从下至上逐层拆除,垂直交叉作业
D、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
327、当进行人工拆除作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1.2条
A、在水平构件上堆放物料
B、作业人员聚集在水平构件上进行作业
C、作业人员在稳定的结构上作业
D、作业人员在未固定的脚手架上作业
328、当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哪一项方式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1.3条
A、从上至下逐步拆除
B、采用底部掏掘的方法
C、先拆除非承重部位,再拆除承重部位
D、不允许直接推倒
329、当采用机械拆除建筑时,应注意的事项是(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2.2条
A、先拆承重结构,再拆非承重结构及附属结构
B、分段进行,垂直交叉作业
C、从下至上逐层拆除,垂直交叉作业
D、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
330、当采用机械拆除建筑时,机械设备前端工作装置的作业高度要求(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2.3条
A、低于拟拆除物的高度
B、高于拟拆除物的高度
C、低于机械设备高度
D、高于机械设备高度
331、对拆除作业中较大尺寸的构件或沉重物料,应如何运输(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2.4条
A、采用人力进行运输
B、采用起重机具吊运
C、采用人工升降机运输
D、采用施工机具运输
332当拆除作业采用双机同时起吊同一构件时,每台起重机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荷载的(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2.6条
A.60%
B.70%
C.80%
D.90%
333、当机械拆除需人工拆除配合时,以下哪一项是不符合要求的(A)---《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2.9条
A、人员与机械在同一作业面上同时作业
B、人员与机械在同一作业面上分段作业
C、人员与机械不在同一作业面上作业
D、人员与机械在同一作业面上分时间段作业
334、当爆破拆除施工时,哪一项是不符合规范的(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3.7条
A、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和覆盖
B、起爆前应由现场负责人检查验收
C、起爆前,对现场人员进行排查、疏散
D、在人员未撤离之前进行引爆
335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体拆除或承重构件拆除,哪一项拆除方法是不允许的(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4.1条
A、爆破拆除B、机械拆除
C、静力拆除D、人工拆除
336、当采用静力破碎剂作业时,下列是一项是符合规范要求的(C)---《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5.4.2条
A、徒手进行作业
B、佩戴普通手套进行作业
C、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D、佩戴防护手套
337、拆除工程施工前,作业人员未进行(A),不得上岗作业。---《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6.0.2条
A、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

B、家庭住址调查
C、仪容仪表整理
D、身体健康检查
338当遇以下哪一种天气状况时,应停止作业(B)---《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6.0.8条
A、六级以下风力
B、六级以上风力
C、小雨

D、小雪
339、现场消防设施应按哪个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6.0.11条
A、《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B、《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防护》
C、《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技术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3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技术档案内容(D)---《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6.0.16条
A、拆除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B、劳务分包合同及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
D、安全生产责任制
34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
A
),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0.3条)
A.设计计算B.
现场检验C.
现场核查D.
现场测定
342、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指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立杆呈(
A
)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1.5条)
A.偏心受压
B.轴心受压C.偏心受力

D.轴心受力
343、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物主体构件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叫做(
B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1.15条)
A.纵向水平杆B.连墙件C.横向水平杆

D.扫地杆
344、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C
)时,不得发生破坏。(《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2.2条)A.40
N·m
B.
40
N/㎡C.
65N·m
D.
65
N/㎡
345、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
40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C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4.3
条)
A.1.5mm
B.3mm
C.5mm
D.10mm
346、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
部分:(
B
)》GB1491.1中HPB235级钢筋的规定。(《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5.2条)
A.冷拉钢筋
B.热轧光圆钢筋C.螺纹钢D.不锈钢
347、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
D
)与活荷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1.1、4.1.3
条)
A.可变荷载
B.施工荷载
C.风荷载
D.恒荷载
348、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的标准值不应低于(
C
)kN/㎡。(《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1条第4点)
A.1
B.0.1
C.0.01

D.0.001
349、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

B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2.10条)
A.进行实验B.进行验算
C.进行验收D.进行检查
350、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

B

)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4.7条)
A.剪刀撑B.连墙件
C.水平拉杆D.横向斜撑
351、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
B
),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5.3条)
A.强度验算
B.
承载力验算
C、抗倾覆验算D.稳定性验算
352、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
B

)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2条)
A.30B.24
C.32D.20
343、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B
)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2条)
A.24B.50
C.60
D.65
344、高度超过(
B
)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措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2条)
A.24B.50
C.60
D.65
345、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
A

)连接或搭接。(《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对接扣件

B.旋转扣件

C.直角扣件
346、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
B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1/5B.1/3C.1/2
D.1/6
347、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B
)m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2
B.1
C.1.5

D.3
348、纵向水平杆搭接,应等间距设置(
C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1
B.2
C.3

D.4
349、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
C
)跨。(《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1
B.2
C.3

D.4
350、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
B
)固定在立杆上。(《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旋转扣件B.直角扣件C.对接扣件
351、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B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1条)
A.300
B.400
C.500

D.600
35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
A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2条)
A.1/2
B.1/3
C.1/5
D.1/6
35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
B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2条)
A.150
B.180

C.200
D.300
354、当脚手板长度小于(
A
)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4条)
A.2

B.3
C.1.5

D.1
355、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
B
)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4条)
A.100~120B.130~150
C.150~180D.180~200
356、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B
)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4条)
A.100
B.200

C.300
D.400
357、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
A
)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4条)
A.1.2
B.1.5
C.0.8
D.1
358、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

C),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3条)
A.横向斜撑B.纵向水平杆
C.横向水平杆
D.
连墙件
359、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
C

)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2.4条)
A.250
B.200
C.150
D.100
360、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
C

)mm处的立杆上。(《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2条)
A.400
B.300
C.200
D.100
361、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
A
)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3条)
A.两跨B.三跨

C.四跨
D.五跨
362、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
A
)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7条)
A.1
B.1.2C.0.8
D.1.5
363、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
B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6条)
A.1
B.2
C.3

D.4
364、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C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4.3条)
A.500
B.400
C.300
D.200
365、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
A
),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
4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4.4、6.6.5条)
A.
连墙件
B.水平杆

C.横向斜撑
D.剪刀撑
366、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
C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4.6条)
A.21m
B.22mC.24m
D.20
367、高度在(
B

)m
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6.3条)
A.20m
B.24mC.30m
D.50
368、高度在
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C
)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6.3条)
A.5m
B.10mC.15mD.20
369、高度在
24m
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
24m
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

C
)跨距设置一道。(《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6.4条)
A.3
B.5C.6D.7
370、高度不大于(
B
)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7.1条)
A.4m
B.6m

C.5m
D.7m
371、运料斜道宽度不宜小于(
C
)m,坡度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7.2条)
A.1.5

1∶3B.1.2
1∶4
C.1.5
1∶6
372、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
A
)m,坡度不应大于(
A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7.2条)
A.1

1∶3B.1.2
1∶4
C.1.5
1∶6
37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
C

)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30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7.3条)
A.150~200mm

B.200~250mm

C.250~300mmD.300~350mm
374、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
A
)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8.4条)
A.6m至8mB.5m至8m
C.4m至6m

D.
5m至6m
375、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在(D)m以下时,应在架体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8.4条)
A.5
B.6C.10
D.8
376、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D
);满堂脚手架施工层不得超过1层。(《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8.2条)
A.8m

B.20m
C.24m

D.36m
377、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
B
)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9.3条)
A.4m~6m
B.5m~8m
C.3m~5m

D.5m~10m
378、普通型满堂支撑架高度超过8米,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A
)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A
)kN/m的,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9.3条)
A.15、20

B.10、15
C.12、18
D.10、20
379、型钢悬挑脚手架一次性悬挑高度不宜超过(
C
)米。(《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1条)
A.24

B.18

C.20
D.50
380、型钢悬挑梁宜采用(
B
)截面的型钢。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B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2条)
A.实腹式组合、160B.双轴对称、160C.
实腹式组合、160
D.
双轴对称、140
381、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
A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2条)
A.16

B.14C.18
D.20
382、型钢悬挑脚手架钢丝绳、钢拉杆不参与悬挑梁受力计算;钢丝绳与建筑结构拉结的吊环应使用HPB235级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D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4条)
A.16

B.14C.18
D.20
383、型钢悬挑脚手架悬挑梁悬挑长度按设计确定,固定段长度不应小于悬挑段长度的(
B
)倍。(《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5条)
A.1.2

B.1.25
C.1.5
D.2
384、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
B
)(宽mm×厚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6条)

A.50×10
B.100×10
C.110×10

D.150×10
385、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固定时,角钢规格不应小于(B)。(《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6条)
A.50mm×50mm×6mm

B.63mm×63mm×6

C.70mm×70mm×6mm
D.70mm×70mm×6mm
386、型钢悬挑梁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B)mm。如果楼板小于这个厚度应采取加固措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8条)
A.110
B.120

C.100D.150
387、锚固型钢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A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10.12条)
A.
C20
B.
C30C.
C35

D.
C50
388、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A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3.6条)
A.100mm

B.110mm

C.120mm
D.150mm
389、脚手架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C
)m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3.13条)
A.180
B.200C.150D.100
390、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
B
)m。(《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3.4条)
A.3

B.2

C.2.5
D.1.8
391、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
C
)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4.2条)
A.由下而上
B.由中间到两边
C.由上而下
D.
由两边到中间
39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
B)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4.2条)
A.一

B.二
C.三
D.四
393、扣件在使用前应(
A
),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1.4条)
A.逐个挑选B.随机抽样检验C.分批抽样检验
394、架高超过(
C
)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4.8条)
A.
20mB.
24m
C.40m
D.50m
395、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
B

)的防护措施。(《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0.16条)
A.高空坠落

B.坠物伤人
C.机械伤害

D.起重伤害
396、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有(
B
)和专人看守。(《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0.17条)
A.防坠落措施
B.防火措施
C.防触电措施D.防物体打击措施
397、当有(
B
)强风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0.8条)
A.七级

B.六级

C.五级
D.四级
398、脚手架钢管宜采用(
B
)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1.2条)
A.φ45.3×3.6
B.φ48.3×3.6

C.φ48.3×3.4D.φ48.3×3.0
399、当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规定设置(
C
)加固。(《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4.3条)
A.连墙件

B.
横向斜撑

C.
连墙件和横向斜撑

D.剪刀撑
40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30-2011,自(
B
)实施。(住建部公告
第902号)
A.2011年2月1日
B.2011年12月1日
C.2011年10月1日

D.
2011年1月28日
401、调节架的高度一般为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1.9
调节架)
A:600~1200mm

B:500~1000mm

C:300~600mm

D:1000~1500mm
402、连墙件纵距指的是连墙件的(
B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1.18连墙件纵距)
A、垂直距离

B:水平距离

C:横向距离

D:竖直距离
403、步距指的是(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1.19
步距)
A:相邻横杆的间距
B:相邻竖杆的间距

C:扫地杆的间距D:横向剪刀撑的间距
404、门架立杆的加强杆的长度不应小于门架高度的(
D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0.3)
A:40%B:50%C:60%D:70%
405、门架宽度不宜小于(
D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0.3)
A:500mmB:600mmC:700mmD:800mm
406、门架宽度不宜大于(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0.3)
A:1200mmB:1300mmC:1250mmD:1350mm
407、门架钢管平直度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管长的(
D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0.5)
A:1/200B:1/300C:1/400D:1/500
408、门架立杆、横杆钢管壁厚的负偏差不应大于(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3.0.5)
A:0.2mm
B:0.3mm
C:0.4mm
D:0.5mm
409、结构用门式脚手架使用均布荷载的标准值是(B)KN/㎡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2.2)
A:2
B:3
C:4
D:5
410、装修用门式脚手架使用均布荷载的标准值是(A)KN/㎡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2.2)
A:2B:3C:4D:5
411、当在门式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个门架跨距内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的总和不得大于(A)KN/㎡(《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2.3)
A:5B:6C:7D:8
412、计算门式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时,荷载应采用(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3.1)
A、设计值B:标准值C:频遇值D:最大值
413、计算门式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应采用(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3.2)
A:设计值B:标准值C:频遇值D:最大值
414、计算门式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4.3.2)
A:0.9B:1C:1.1D:1.2
415、门式脚手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3.3)
A:1.0B:1.1C:1.2D:1.3
416、门式脚手架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D)(《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3.3)
A:1.1B:1.2C:1.3D:1.4
417、门式脚手架风荷载分项系数为(D)(《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3.3)
A:1.1B:1.2C:1.3D:1.4
418、门式脚手架设计时,以下是脚手架稳定性计算应采用的荷载组合的是(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4.2-1)
A:永久荷载+施工荷载B: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C:永久荷载+偶然荷载D:施工荷载+可变荷载
419、门式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
B
)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4.3)
A:偶然B:标准C:正常D:极限
420、计算满堂脚手架的门架立杆地基承载力采用的荷载组合是(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4.4.3)
A:永久荷载+可变荷载+0.6风荷载

B: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C:永久荷载+偶然荷载
D:永久荷载+可变荷载+1.0风荷载
421、落地、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门式脚手架当施工荷载标准值≤3.0KN/m时,其搭设高度为(
B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3)
A:<30mB:≤55mC:≤60mD:≤65m
422、落地、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门式脚手架当3.0KN/m<施工荷载标准值≤5.0KN/m时,其搭设高度为(
C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3)
A:≤20mB:≤30mC:≤40mD:≤50m
423、悬挑、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门式脚手架当施工荷载标准值≤3.0KN/m时,其搭设高度为(
C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3)
A:≤16m
B:≤20m
C:≤24m
D:≤28m
424、悬挑、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门式脚手架当3.0KN/m<施工荷载标准值≤5.0KN/m时,其搭设高度为(
C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3)
A:≤12m
B:≤15m
C:≤18m
D:≤21m
425、门式脚手架所采用钢材的弹性模量为(A)N/mm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8)
A:2.06×105
B:2.06×104
C:2.06×106
D:2.06×107
426、门式脚手架所采用Q235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B)N/mm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8)
A:200
B:205
C:210
D:215
427、门式脚手架所采用Q345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A)N/mm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1.8)
A:300
B:305
C:310
D:315
428、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30m时,调整系数k取值为(
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2.1)
A:1.13B:1.15

C:1.17D:1.22
429、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30m且≤45m时,调整系数k取值为(
C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2.1)
A:1.13

B:1.15C:1.17D:1.22
430、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45m且≤55m时,调整系数k取值为(
D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表5.2.1)
A:1.13
B:1.15
C:1.17
D:1.22
431、直角扣件抗滑力设计值为(B)KN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5.3.4)
A:6
B:8
C:10
D:12
432、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及以上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力的折减系数为(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5.7.7)
A:0.8
B:0.85
C:0.9
D:0.95
433、上下榀门架的立杆应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上下立杆对接偏差不应大于(B)mm(《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3)A:1B:2

C:3

D:4
434、门式脚手架内侧立杆离墙净距不宜大于(A)mm(《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4)
A:150
B:160
C:170
D:180
435、门式脚手架顶端杆件应高于女儿墙(D)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5)
A:1.2
B:1.3
C:1.4
D:1.5
436、门式脚手架的内侧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4)
A:100mmB:120mmC:150mmD:180mm
437、门式脚手架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或檐口上端(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5)
A:1.5mB:1.6mC:1.8mD:2.0m

438、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连接棒与门架立杆配合间隙不应大于(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2.3)
A:2mmB:1mmC:4mmD:6mm
439、门式脚手架作业层应连续满铺与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应有防止脚手板松动或脱落的措施。当脚手板上有孔洞时,孔洞的内切圆直径不应大于(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2.5)
A:20mmB:25mmC:30mmD:40mm
440、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调节螺杆直径不应小于(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2.7)
A:20mmB:25mmC:35mmD:40mm
441、当脚手板上有空洞时,空洞内切圆直径不应大于(A)mm
(6.2.5)
A:25
B:30
C:35
D:40
442、底部门架立杆下端宜设置固定或可调底座。(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2.6)
A:正确
B:错误
443、可调底座螺杆伸出长度不应大于(A)m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2.7)
A:200
B:250
C:300
D:350
444、当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在(A)m及以下时。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两端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外侧立面必须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1)
A:24
B:25
C:26
D:27
445、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D)m时。在脚手架全外侧立面上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1)
A:18
C:20
C:22
D:24
446、对于悬挑脚手架,在脚手架全外侧立面上不必设置连续剪刀撑。(B)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1)
A:正确
B:错误
447、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C)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30°~45°
B:30°~60°
C:45°~60°
D:45°~75°
448、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D)m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500
B:700
C:800
D:1000
449、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搭接接长,搭接处应采用(B)个及以上旋转扣件扣紧。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2
B:3
C:4
D:5
450、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大(A)个跨距,且不应大于1O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6
B:7
C:8
D:9
451、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D个跨距,且不应小于6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1
B:2
C:3
D:4
452、设置连续剪刀撑的斜杆水平间距宜为(C)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3~4m
B:4~6m
C:6~8m
D:8~10m
453、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D).设置一道剪刀撑。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2)
A:500mmB:600mmC:800mmD:1000mm
454、门式脚手架应在门架两侧的立杆上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水平加固杆设置正确的是(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3)
A:在顶层、连墙件设置层视情况可不设置。
B:当脚手架每步铺设挂扣式脚手板时,至少每6步应设置一道,并宜在有连墙件的水平层设置。
C: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或等于40m时,至少每两步门架应设置一道;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于40m时,每步门架应设置一道。
D:在脚手架的转角处、开口型脚手架端部的两个跨距内,每2步门架应设置一道。
455、门式脚手架的底层门架下端应设置纵、横向通长的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门架立杆底端不大于(B)处的门架立杆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4)
A:100mmB:200mmC:300mmD:500mm
456、转角处门架连接的连接杆、斜撑杆应采用(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4)
A:钢管B:竹竿C:钢筋D:以上都可以

457、在门式脚手架的转角处或开口型脚手架端部,必须增设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3)
A:4.OmB:5.OmC:6.OmD:8.Om
458、连墙件应靠近门架的横杆设置,距门架横杆不宜大于200mm。连墙件应固定在门架的(A)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4)
A:立杆

B:横杆C:剪刀撑D:以上都可以
459、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门架立杆底端不大于(A)mm处的门架立杆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4)
A:200
B:250
C:300
D:350
460、横向扫地杆宜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B)的门架立杆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3.4)
A:上方
B:下方
C:上方100mm
D:下放100mm
461、连接杆、斜撑杆应采用钢管,其规格应与水平加固杆相同。(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4.2)
A:正确
B:错误
462、连接杆、斜撑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及水平加固杆扣紧。(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4.3)
A:正确
B:错误
463、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并应按确定的位置设置预埋件。(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1)
A:正确
B:错误
464、在门式脚手架的转角处或开口型脚手架端部,不必增设连墙件。(B)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3)
A:正确
B:错误
465、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B)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3)
A:3B:4C:5D:6
466、连墙件应靠近门架的横杆设置,距门架横杆不宜大于(A)m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5.4)
A:200B:250C:300D:350
467、门式脚手架通道口高度不宜大于(B)个门架高度,宽度不宜大于(B)个门架跨距。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6.1)
A:1,2

B:2,1C:1,3D:2,2
468、搭设门式脚手架的地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标高(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8.3)
A:20mm~50mmB:50mm~100mmC:100mm~120mmD:120mm~150mm
469、当门式脚手架与范本支架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时,门架立杆下(A)铺设垫板。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8.4)
A:宜B:不用C:必须D:以上都不对
470、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应根据施工方案布设,其位置应与(A)位置对应,每一跨距宜设置一根型钢悬挑梁,并应按确定的位置设置预埋件。(《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1)
A:门架立杆

B:门架立杆横杆C:门架立杆剪刀撑D:以上都可以
471、搭设门式脚手架的地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标高(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8.3)
A:50mm~100mm
B:60mm~100mm
C:80mm~120mm
D:100mm~200mm
472、当门式脚手架与范本支架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时,门架立杆下宜铺设垫板。(A)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8.4)
A:正确
B:错误
473、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2)
A:1.1
B:1.2
C:1.25
D:1.3
474、型钢悬挑梁的锚固段压点应采用不少于(B)个(对)的预埋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固定(《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4)
A:1

B:2C:3D:4
475、型钢悬挑梁的锚固位置的楼板厚度不应小于(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4)
A:50mm

B:80mmC:100mm

D:120mm
476、型钢悬挑梁的锚固位置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D)。(《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4)
A:5MPa

B:10MPa

C:15MPa

D:20MPa
477、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埋设在梁板下排钢筋的(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4)
A:上边
B:下边
C:前边D:后边
478、用于锚固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C)。(《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5)
A:10mm
B:12mm
C:16mm
D:18mm
479、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C)
(宽×厚);当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固定时,角钢的规格不应小于63mm×63mm×6mm。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6)
A:6Omm×8mm
B:8Omm×1OmmC:1OOmm×1OmmD:12Omm×1Omm
480、悬挑脚手架底层门架立杆与型钢悬挑梁应可靠连接,不得滑动或窜动。型钢梁上应设置固定连接棒与门架立杆连接,连接棒的直径不应小于(D),长度不应小于(D),应与型钢梁焊接牢固。(《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8)
A:10mm、60mm
B:16mm、80mm
C:20mm、120mm
D:25mm、100mm
481、悬挑脚手架的底层门架两侧立杆应设置纵向扫地杆,并应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两端和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底层门架上各设置一道单跨距的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斜杆应与(C)扣紧。(《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9.9)
A:门架横杆外部

B:门架立杆中部
C:门架立杆底部

D:门架立杆顶部
482、满堂脚手架的门架跨距和间距应根据实际荷载计算确定,门架净间距不宜超过(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0.1)
A:1.2m

B:1.5m

C:1.6m

D:2.0m
483、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B),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0.2)
A:3
B:4
C:5
D:6
484、满堂脚手架的剪刀撑设置应符合下列(B)要求:(《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0.5)
A:搭设高度15m及以下时,在脚手架的周边应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脚手架的内部纵向、横向间隔不超过10m应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在顶层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
B:搭设高度超过12m时,在脚手架的周边和内部纵向、横向间隔不超过8m应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顶层和竖向每隔4步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
C:竖向剪刀撑应由底至顶间隔设置。
D:以上都不对。
485、对高宽比大于(B)的满堂脚手架,宜设置缆风绳或连墙件等有效措施防止架体倾覆(《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0.8)
A:1
B:2
C:3
D:4
486、门架的跨距与间距应根据支架的高度、荷载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门架的跨距不宜超过(A),门架的净间距不宜超过(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1.1)
A:1.5m,1.2m
B:1.8m,1.6m
C:2.0m,1.8m
D:1.3m,1.0m
487、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4,搭设高度不宜超过(B)。(《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1.2)
A:20m
B:24m
C:30m
D:35m
488、范本支架宜按规定设置托座和托梁,宜采用调节架、可调托座调整高度,可调托座调节螺杆的高度不宜超过(C)。底座和托座与门架立杆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2.Omm。(《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1.3)
A:100mmB:200mm
C:300mm
D:400mm
489、范本支架宜按规定设置托座和托梁,宜采用调节架、可调托座调整高度,可调托座调节螺杆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底座和托座与门架立杆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11.3)
A:2.OmmB:3.Omm
C:4.Omm
D:5.Omm
490、门式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搭设程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7.3.1)
A:门式脚手架的搭设应与施工进度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宜超过最上层连墙件两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5m;
B:满堂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应采用逐列、逐排和逐层的方法搭设;
C:门架的组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应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应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应自两端相向搭设或自中间向两端搭设;
D:每搭设完两步门架后,应校验门架的水平度及立杆的垂直度。
491.
碗扣式脚手架立杆碗扣接点间距,对于Q235级材质钢管立杆宜按(
C
)m模数设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1.2?
A.0.4???
B.0.5???
C.0.6?

D.0.8?
492.
碗扣式脚手架的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当采用空心螺杆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中(
B
)号无缝钢管的规定。《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2.6
A.15?B.20???
C.25????D.32?
493.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钢管规格宜为Ф48mm×3.5mm,钢管壁厚应为(
B
)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
A.3.5?+0.25?

B.3.5?+0.5?C.3.2?+0.25?D.4.0?+0.
5?
494.
碗扣式脚手架立杆连接处外套管与立杆间隙应小于或等于2mm,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得小于(
B
)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2?
A.100???B.110???
C.120???D.130?
495.
碗扣式脚手架可调底座底板的钢板厚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钢板厚度不得小于(
D
)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8-4
A.3???
B.8??

?
C.10???
D.5
496.
碗扣式脚手架立杆与立杆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
A
)mm连接销。《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1-2?
?A.Ф10???

B.Ф12????

C.Ф14????

D.Ф16?
497.
碗扣式脚手架水平杆接头沿水平杆方向剪力承载力不应小于(
B
)KN。《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2-3
A.25
?
B.50?????C.60?????D.30?
498.碗扣接点上应在安装(
A
)个横杆时,上碗扣均能锁紧。《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1-3
A.1-4?B.1-6???
?
?C.1-8???

?D.1-10?
499.当搭设不少于二步三跨1.8m×1.8m×1.2m﹙步距×纵距×横距﹚的整体碗扣式脚手架时,每一框架内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C
)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1-4?
A.2????
B.3????
C.5??

??D.6??
500.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无分层、无结巴、无毛刺等,不得用横断面(
C
)的钢管。《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9-1?
A.一致?????

?B.固定???

??C.接长???

??D.平均?
501.下碗扣组焊后沿立杆方向剪切承载力不应小于(
D
)KN。《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3.12-12
A.30????

?B.43????

?C.50??

??D.60
502.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型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要求,板材厚度不得小于4mm,并应经(
A
)的时效处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3.2.5?
A.600-650℃?
B.600-700℃?
C.600-800℃?
D.600-900℃?
503.当碗扣式双排脚手架存在2个及以上作业层作业时,在同一跨距内各作业层的施工荷载标准值总和取值不应低于(
A
)KN∕m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4.2.3-2
A.4????

B.2????

?C.3
?
D.1?
504.组成碗扣式双排脚手架结构的杆系自重,包括:立杆(
C
)斜杆、水平斜杆等。《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4.1.2?
A.运输工具??
?B.连墙件?
???C.挑梁
????D.立杆垫板
505.
碗扣式双排脚手架外侧挂满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可按(
A
)取值。《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4.2.2-3
A.0.01KN/㎡B.0.03KN/㎡

C.0.05KN/㎡D.0.07KN/㎡
506.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混凝土和钢筋实际重力密度确定,对普通梁的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采用(
A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4.2.4-2
A.25.5KN/m3?

B.25.1KN/㎡

?C.50.5KN/m3

D.50.1KN/㎡?
507.当计算碗扣式支模架的地基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荷载设计值应采用荷载标准值。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去(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4.3.2?
A.1.2?????B.1.4????C.
1.0???
D.1.35?
508.碗扣式脚手架立杆长细比不得大于230,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5.1.7
A.300????

B.350??
?
?C.400?
???D.450?
509.当碗扣式模板支撑架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时,碗扣节点应视为半刚性节点,对采用碳素铸钢或可锻铸铁铸造的上碗扣,节点转动刚度RK宜取(
C
)KN·m/rad。《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5.1.12
A.40??

B.30??
C.25????D.20??
510.当采用垫板代替混泥土垫层作为碗扣式脚手架的基础时,垫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C
)mm、宽度不小于200mm、长度不少于两跨的木垫板。《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1.1-2?
A.30???
B.20???
C.50????D.60?
511.碗扣式脚手架在立杆底部碗扣处应设置一道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应超过(
C
)mm,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1.3-2
A.300???
B.200???C.400????

D.150?
512.碗扣式脚手架剪刀撑杆件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
A
)个旋转扣件扣紧。《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1.4-4
A.2???

B.3???
C.4????D.5
513.碗扣式脚手架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
)m及(
)m(
A
)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1.5-4
A.0.6;1.2??

B.0.6;1.0??
C.
0.5;1.0?

D.0.5;1.2
514.人行坡道坡度宜小于或等于(
C
),并在通道脚手板下增设防滑装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1.6-1?
A.1:1?????

B.1:2????

?C.1:3?????

?D.1:4?
515.碗扣式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应小于或等于(
A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11
A.150mm????

B.200mm??

??C.250mm??
??D.300mm?
516.当碗扣式双排脚手架按曲线布置进行组架时,应按曲率要求使用不同长度的内外水平杆组架,曲率半径应大于(
B
)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3
A.2????
B.2.4????C.3?????
D.3.4
517.当碗扣式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上时,应每隔不大于(
D
)跨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相邻斜撑杆宜对称八字形设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6-3
A.5????
B.4????
C.6?????
D.3
518.当碗扣式双排脚手架高度为60m时,(
C
)m及以下所有的连墙件设置层应连续设置之字形水平斜撑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8
A.48

B.24????
C.36?????

D.30
519.关于双排脚手架连墙件的设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9-1、2
A.连墙件应采用能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并应与建筑物结构和架体连接牢固;B.同一层连墙件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C.连墙点的水平投影间距不得超过三跨,竖向垂直距离不得超过五步;????
D.连墙点之上架体的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
520.在架体的转角处、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端部应增设连墙件,连墙件的竖向垂直距离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9-3
A.5m????B.4m?????C.3m
?
D.2m?
521.连墙件应设置在靠近有横向水平杆的碗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架体碗扣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9-7
A.500mm????B.400mm???C.300mm
?D.200mm?
522.当双排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倾覆措施,但无连墙件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
D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9-8
A.3m????B.4m????C.5m????D.6m
523.双排脚手架当选用窄挑梁或宽挑梁设置作业平台时,挑梁应(
A
)挑出,严禁增加层数。《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2.11
A.单层??

??B.双层??

??C.多层??

??D.平层
524.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1
A.50m???

?B.40m???

?C.30m????
D.20m
525.可调托撑上主楞支撑梁应居中设置,接头宜设置在U形托板上,同一断面上主楞支撑梁接头数量不应超过(
D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4
A.20%????
B.30%?

??C.40%????
D.50%
526.对于安全等级为Ⅰ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

D
)各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8
A.2m-3m????B.3m-4m????C.4m-5m????D.4m-6m
527.对于安全等级为Ⅱ级的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周边、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
C
)各设置一道竖向斜撑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8-1
A.6m-7m????B.6m-8m????C.6m-9m????D.6m-10m
528.每道竖向斜撑可沿架体纵向和横向每隔不大于(
A
)在相邻立杆间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8-2
A.两跨??B.三跨??C.两步距????D.三步距
529.独立的模板支撑架高宽比不宜大于(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13
A.2?
B.3

??C.4????
D.5
530.桥梁模板支撑架顶面四周应设置作业平台,作业层宽度不应小于(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6.3.14
A.1000mm????B.900mm???C.600mm
?D.500mm?
531.脚手架施工前必须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
A
)后方可实施。《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1.1
A.批准?
??B.交底?
??C.教育???D.协商
532.对进行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
A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1.3
A.复检?
??B.清点????
?C.整洁???
???D.防护?
533.当采取预埋方式设置脚手架连墙件时,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
C
)检查。《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1.6
A.安全
??B.质量
????
?C.隐蔽
???
???D.防护?
534.地基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地基表面平整度,平整度偏差不得大于(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2.3
A.10mm????
B.20mm???
C.30mm
?
D.40mm?
535.脚手架立杆垫板、底座应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的垫板,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
B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1
A.平行
??B.垂直
????
?C.隐蔽
???
???D.防护?
536.双排脚手架立杆基础(
D
)合格后,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进行放线定位。《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2.5?
A.批准?
??B.协商????C.设计????

D.验收?
537.双排脚手架应按(
A
)顺序配合施工进度逐层搭设。《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2-1
A.立杆、水平杆、斜杆、连墙件???
B.水平杆、斜杆、连墙件、立杆?

C.斜杆、连墙件、立杆、水平杆?
D.连墙件、立杆、水平杆、斜杆
538.模板支撑架应按(
D
)顺序搭设形成基本架体单元。《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2-2
A.先水平杆、后斜杆、再连墙件???

B.先斜杆、后连墙件、再立杆?
C.先连墙件、后立杆、再水平杆?
D.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
539.碗扣节点组装时,应通过(
A
)将上碗扣锁紧水平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4
A.限位销
??B.剪刀撑????C.斜撑????

D.连墙件?
540.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5
A.2mm????
B.3mm???
C.5mm
?
D.8mm?
541.当双排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在一跨挑梁范围内不得超过(A)施工人员操作,严禁堆放物料。《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3.6
A.1??

B.2?

C.3D.5?
542.脚手架拆除作业应设(
D
)指挥,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工作面。《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4.4
A.1?人?

B.2?人

C.3人D.专人?
543.拆除的脚手架构配件应(
B
),并应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4.6
A.整齐堆放?
B.分类堆放
C.平稳堆放
D.标识堆放
54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
A
)完成后进行。《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4.9-2
A.预应力施工?
B.混凝土浇筑C.隐蔽检查
D.连墙件拆除
545.模板支撑架每搭设完4步或搭设至(
D
)高度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8.0.1-5
A.3m????
B.4m???
C.5m
?
D.6m?
546.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
A
)超过设计允许荷载。《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3
A.不得???B.可以?????

C.必须???

??D.应当?
547.当遇(
D
)级及以上强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4
A.三???B.四
???

C.五
?D.六
548.在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和(
B
),并应设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范围。《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6?
A.保持安全距离?

B.警戒标志
?C.安全许可证

D.安全限位装置
549.严禁将模板支撑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及大型设备的附着件等固定在(
C
)上。《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7
A.剪刀撑?B.连墙件

?C.双排脚手架D.斜撑
550.当在双排脚手架同时有两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跨距内各作业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取值不得超过(
A
)KN∕m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0
A.5?B.4?C.3

D.2
551.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
B
)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1
A.剪刀撑?B.主节点

?C.立杆
D.斜撑
552.浇筑混凝土应在签署混凝土(
C
)后进行。《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4-1
A.专项施工方案B.隐蔽检查?C.浇筑令D.质量验收
553.在框架结构中连续浇筑立柱和梁板时,应按(
A
)的顺序进行。《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4-2
A.先浇筑立柱、后浇筑梁板

B.先浇筑梁板、后浇筑立柱
C.先浇筑立柱、后浇筑板、梁
D.先浇筑板、梁、后浇筑立柱
554.浇筑梁板或悬臂构件时,应按从沉降变形(
A
)的顺序进行。《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4-2
A.大的部位向小的部位B.小的部位向大的部位
C.两端向中间D.中间向两端
555.在影响脚手架(
B
)安全的范围内,严禁进行挖掘作业。《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18
A.材料场?
??B.地基???C.地下室???D.安全标识牌
556.在脚手架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有(
D
)措施。《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9.0.20
A.防雷?
??B.防触电
??C.防腐蚀???D.防火
557.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钢管最小壁厚不下于(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附录表D-1主要构配件检查验收
A.5.0mm????B.4.0mm?????C.3.0mm
?
D.2.0mm?
558.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抽检数量为(
C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附录表D-1主要构配件检查验收
A.5%??
?B.4%??
???C.3%
?

D.2%
559.碗扣节点锁紧度的抽检数量为(
D
)检查。《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附录表D-3
脚手架架体检查验收
A.5%??
?B.4%??
???C.3%
?

D.全部
560.作业层、作业平台宽度应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D)。《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附录表D-4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
A.500mm????B.600mm?????C.800mm
?
D.900mm?
561、立杆连接盘宜为可连接水平
D
个方向插头的轮行节点零件孔板。(《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1.2)
A、2
B、4
C、6D、8
562、立杆、横杆钢管规格的最小尺寸应为
A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2)
A、φ48.3㎜×3.2㎜
B、φ48㎜×3.2㎜
C、φ48.3㎜×3.0㎜
D、φ48㎜×3.0㎜
563、横杆插头长度不应小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5)
A、50㎜B、100㎜

C、150㎜D、200㎜
4、立杆插套壁厚不应小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
J13907-2017,3.2.6)
A、2.5B、2.8

C、3.0D、3.2
565、立杆插套的长度不应小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6)
A、120B、140

C、160

D、180
566、立杆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应小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6)
A、1.0㎜B、1.5㎜

C、2.0㎜D、2.5㎜
567、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
C
KN。(《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3.2.8)
A、30
B、35
C、40
D、45
568、可调托撑长度不小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8)
A、400B、500
C、600

D、700
569、可调托撑托板厚度不小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8)
A、3
B、4

C、5
D、6
570、可调托撑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板高度不小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2.8)
A、10
B、20

C、30

D、40
571、钢管直线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钢管长度的
A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1,3条)
A、1.5/1000

B、2.0/1000C、2.5/1000

D、3.0/1000
572、
以下关于支架构配件外观要求错误的有
A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1)
A、钢管可以采用接长钢管
B、铸造件表面粘砂应清除
C、构配件应进行防锈处理,防锈漆涂层应均匀,附着应牢固
D、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573、立杆和横杆长度按照
B
m模数设置。(《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3.3.2)
A、0.2
B、0.3
C、0.4
D、0.5
574、立杆轮口间距按照
B
m模数设置。(《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2)
A、0.3,0.3B、0.3
,0.6
C、0.6,0.3
D、0.6,0.6
575、连接盘与立杆焊接固定时,连接盘中心与立杆轴心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3)
A、0.1
B、0.2

C、0.3
D、0.4
576、杆件焊接的有效焊缝高度不应小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5)
A、2.5

B、3.0
C、3.5D、4.0
577、横杆插头插入连接盘的长度不应小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6)
A、15

B、20C、25

D、30
578、横杆插头插入连接盘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其抗拔力不得小于
C
KN。(《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6)
A、1
B、2
C、3

D、4
579、可调底座、可调托座的底座板和托座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7)
A、3
B、4

C、5

D、6
580、可调底座、可调托座和可调螺杆的螺杆外径不应小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7)
A、30
B、32

C、34

D、36
581、可调螺杆与调位螺母的旋合长度不应少于
D
扣。(《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3.3.7)
A、2
B、3

C、4

D、5
582、楼层高度在4m以下时,楼板木模板及架体结构的自重标准值可以取
C
KN/㎡。(《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2.1,2)
A、0.6
B、0.7C、0.75D、0.8
583、新浇筑混凝土结构自重(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标准值,对普通梁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用
C
KN/m3。(《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2.1,4)
A、24
B、25.1

C、25.5

D、26
584、新浇筑混凝土结构自重(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标准值,对普通板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用
B
KN/m3。(《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2.1,4)
A、24
B、25.1
C、25.5

D、26
585、支架的防护设施永久荷载标准值取值时,木脚手板、钢脚手板、竹笆片可按
B
KN/㎡取值。(《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4.2.2,1)
A、0.3
B、0.35

C、0.4

D、0.45
586、在进行横杆的承载力与变形的计算时,其荷载效应的组合方式为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3.1)
A、永久荷载
B、施工荷载
C、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D、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
587、对支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挠度)进行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其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3.3)
A、0.8
B、0.9

C、1.0D、1.1
588、对基本风压取值时,应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但不应小于
C
KN/㎡。(《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4.2.3,3条)
A、0.1
B、0.2

C、0.3

D、0.4
589、支架立杆长细比不应大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5.1.7)
A、120
B、150
C、180D、200
590、横杆及剪刀撑的长细比不应大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5.1.7)
A、120
B、150
C、180D、200
591、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计算时,碎石土、砂土、回填土的折减系数取
D
,对黏土取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5.2.3)
A、0.2,0.3
B、0.2,0.4
C、0.3,0.4D、0.4,0.5
592、当支架搭设高度超过
B
m时,应采用有剪刀撑的框架式支撑结构。(《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2)
A、4B、5
C、6D、8
593、当被支撑结构自重的荷载标准值大于
C
KPa时,应采用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2)
A、3B、4
C、5D、6
594、当模板支架与稳固既有结构可靠连接时,竖向连接间隔不应超过
B
步。(《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3)
A、1

B、2
C、3D、4
595、当模板支架与稳固既有结构可靠连接时,水平方向连接间隔不应超过
C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3)
A、6
B、7
C、8D、9
596、进行抱柱拉结时,拉结点距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6.1.3)
A、100
B、200
C、300
D、400
597、侧向无可靠连接的支架高宽比不宜大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4)
A、2
B、3
C、4D、5
598、立杆垫板厚度应一致且不得小于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5,7)
A、20B、30C、40
D、50
599、立杆垫板应一致,宽度应大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5,7)
A、150
B、200
C、250D、300
600、立杆垫板的长度应大于
B
跨。(《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5,7)
A、1
B、2

C、3

D、4
601、立杆布置时间距不得大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6,1)
A、1.0B、1.5C、2.0
D、2.5
602、底部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高度不应超过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7,2)
A、200

B、300

C、450D、550
603、支架横杆的步距不得大于
C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6.1.7,3)
A、1.2B、1.5C、1.8

D、2.0
604、当支架高度大于8m或支架施工荷载大于15kN/㎡时,横杆的步距不得大于
A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7,3)
A、1.2B、1.5C、1.8

D、2.0
605、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横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8,1)
A、200B、300C、500D、650
606、可调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不应超过
C
㎜,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6.1.8,2)
A、200

B、250
C、300

D、350
607、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8,2)
A、150
B、200
C、250D、300
608、支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横杆拉通,延伸至低处不少于
B
跨。(《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1.9)
A、1B、2C、3D、4
609、当立杆需要加密时,加密区横杆应向非加密区延伸不少于
B
跨。(《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6.1.10)
A、1B、2
C、3D、4
610、支架竖向剪刀撑杆件底端应与垫板或地面顶紧,倾斜角度应为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2,3)
A、30°~45°B、45°~60°
C、30°~60°
D、30°~75°
61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14)
A、可以将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
B、可以悬挂起重设备
C、根据需要可以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D、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612、竖向剪刀撑间隔不应大于
C
跨且小于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2,2)
A、4
,3

B、5,4
C、6,6D、7,6
613、竖向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
D
跨且小于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2,2)
A、3,4

B、4,4C、5,6
D、6,6
614、当支架高度超过
B
m时,顶部必须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底部应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3,1)
A、4

B、5C、6
D、8
615、水平剪刀撑的间隔层数不应大于
D
步且不大于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3,2)
A、2,3
B、3,4
C、4,6
D、6,6
616、支架剪刀撑杆件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C
m。(《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4)
A、0.6
B、0.8

C、1.0
D、1.2
617、支架剪刀撑杆件应采用搭接,搭接应采用不少于
B
个旋转扣件等距离固定。(《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6.2.4)
A、1

B、2
C、3D、4
618、支架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的按要求对搭设作业人员进行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1.3)
A、施工工序交底

B、重大危险源交底C、施工重点交底

D、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
619、支架搭设前,作业人员应正确理解
B
等内容,并履行签字手续(《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1.3)
A、施工环境因素、过程中安全隐患、验收标准
B、施工工序、工艺、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
C、施工计划、施工要点、验收标准
D、施工工序、施工要点、安全注意事项
620、支架搭设前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构配件进行验收,使用前应对其

A
进行检查,并应该核验其检验报告以及出厂合格证。(《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1.4)
A、外观
B、品种
C、规格
D、数量
621、支架在场地高差不超过可调底座的调节范围时,采用可调底座调平,调整后高低处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2.3)
A、轮扣节点减少
B、轮扣节点增加

C、需拉通扫地杆
D、需增加扫地杆
622、高差超过可调底座的调节范围时,可利用立杆轮扣节点位差在底跨处形成一个或多个底步距,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并将高低跨处的横杆拉通。此时,高处的立杆距坡边上边缘不得小于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2.4)
A、450mm
B、500mm
C、550mm
D、600mm
623、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可调底座或垫板,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2.6)
A、0~50mmB、50~100mm

C、100~150mm
D、150~200mm
624、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立杆搭设位置应在对

C
进行检查验收后,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定位准确,不得任意搭设。(《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3.1)
A、基础、垫块
B、基础、构配件

C、基础、预埋件D、基础、可调底座
625、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修改专项施工方案并报请

D
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4.1)
A、行政主管部门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原方案审批人
626、支架拆除时,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在专人统一指挥下进行。必须划出

A
,设置
,派专人看管。(《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5.1)
A、安全区,警戒标志B、材料堆放区,材料堆放点
C、安全区,材料堆放点
D、材料堆放区,警戒标志
627、支架拆除前应全面检查支架的

D
的设置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清理支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5.2)
A、立杆、横杆、可调式底座以及连墙件
B、立杆、横杆、构配件以及连墙件
C、立杆、横杆、底座垫块以及连墙件
D、立杆、横杆、节点连接以及连墙件
628、支架拆除时的原则及顺序是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5.3)
A、先搭后拆、后搭后拆,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
B、先搭先拆、后搭后拆,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
C、先搭后拆、后搭先拆,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
D、先搭后拆、后搭后拆,从顶层开始,上下层同时拆除
629、严禁先将连接稳固既有结构的措施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架,分段拆除高度差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5.5)
A、没有要求B、不大于两步距

C、不小于两步距D、等于两步距
630、支架人行通道洞口顶部必须设置封闭的覆盖物,两侧设置
C
,通行机动车的洞口必须设置防撞设施。(《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7)
A、警示标识B、挡板
C、安全网D、支撑
631、构配件外观质量中,钢管外表面的锈蚀深度≤

B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8.2.5)
A、0.15mm

B、0.18
mm

C、0.20
mmD、0.25
mm
632、构配件外观质量中,钢管外径允许偏差
D
,壁厚允许偏差,抽查数量。(《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
—2017,8.2.5)
A、±0.8mm,±0.2mm,5%B、±0.5mm,±0.5mm,3%
C、±0.8mm,±0.5mm,5%D、±0.5mm,±0.2mm,3%
633、对于高风险的、特殊要求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
A
,宜对模板支架进行检测。(《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9)
A、开始浇筑至终凝前

B、开始浇筑至浇筑完成
C、终凝以后

D、未浇筑前
634、当有
C
级以上强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支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11)
A、四

B、五
C、六D、七
635、支架搭设前检查与验收正确的是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8.3.1)
A、地基承载力只需通过检查计算书来证明是否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B、支架垫块只需要满足平整,无翘曲即可
C、搭设前的场地平整完成后,可以目测观察是否符合要求
D、搭设前有排水措施、不积水,可以目测观察是否积水
636、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时,
B
应组织、共同对构配件外观质量和相关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8.2.2)
A、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租赁公司
C、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租赁公司
637、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在搭设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3.5、7.3.3、7.3.2、7.3.4)
A、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及时校正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横杆的水平偏差;控制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5H/1000,且不得大于35mm
B、可调底座和土层基础上的垫板可随意放置在轴线附近;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开裂垫板
C、横杆与立杆上同一步距对准时,敲击横杆,只要使得横杆端插头插入轮扣盘内即可
D、建筑楼板多层连续施工时,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在同一轴线上
638、支架使用维护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7.4.2、7.4.3、7.4.4、7.4.5)
A、支架使用活动中,应有专人对支架进行全程监控
B、禁止使用已经变形或锈蚀严重的构配件
C、支架搭设完成,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应设专人全过程检测支架
D、应定期对杆件的设置和连接、加固件、剪刀撑等进行检查和维护
639、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现场管理人员应该立刻
D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8)
A、报告上级部门,请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排险
B、报告项目部主管,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C、独自进行抢险处理
D、停止施工,迅速疏散撤离作业面上的人员
640、下列支架安全使用管理说法中,错误的是
C
。(《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J43/323—2017,9.0.2、9.0.1、9.0.3、9.0.12)

A、搭拆支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B、支架的施工和使用应设专人负责,并设安全监理人员,架体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搭设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支架的搭设和使用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要求

C、支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架体接地、避雷等,应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文明施工”相关条款执行

D、夜间不宜进行支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641.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击锤自锁后不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B)。(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1.2)
A.2kN
B.3kN
C.5kN
D.6kN
642.立杆盘扣节点间距宜按(D)模数设置;横杆长度宜按(D)模数设置。(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1.4)
A.0.3m
0.5mB.0.2m
0.3m
C.0.6m
0.5mD.0.5m
0.3m
643.钢管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钢管壁厚允许偏差应为±(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2.2)
A.0.1cmB.0.2mmC.0.1mm

D.0.3mm
644.杆件焊接制作应在专用工装上进行,各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低合金钢焊丝的要求,有效焊缝高度不应小于(D)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1)
A.2
B.3
C.4D.3.5
645.铸钢或钢板热锻制作的连接盘的厚度不应小于(A),允许尺寸偏差应为±(A)。(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2)
A.8mm
0.5mm
B.6mm
0.6mm
C.4mm
0.4mmD.3mm
0.2mm
646.钢板冲压制作的连接盘厚度不应小于(C),允许尺寸偏差应为±(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2)
A.5mm
0.5mm
B.11mm
0.6mm
C.8mm
0.5mm
D.8mm
0.6mm
647.铸钢制作的杆端扣接头应与立杆钢管外表表面形成良好的弧面接触,并应有不小于(B)mm2的接触面积。(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3)
A.600
B.500C.400D.800
648.铸钢、钢板热锻或钢板冲压制作的插销厚度不应小于(C),允许尺寸偏差应为±(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4)
A.6mm
0.2mm
B.4mm
0.3mm
C.8mm
0.1mm
D.5mm
0.2mm
649.采用铸钢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B),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B)。(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5)
A.80mm
70mm
B.90mm
75mmC.50mm
70mm
D.60mm
40mm
650.采用无缝钢管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A),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A)。(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5)
A.160mm
110mm
B.110mm
160mm
C.120mm

150mm

D.120mm

110mm
651.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不应大于(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5)A.1mm
B.5mm

C.2mmD.4mm
622.立杆与立杆连接套管应设置固定立杆连接件的防拔出销孔,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销孔为?
(D)mm,允许尺寸偏差±0.1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6)A.12
0.1B.12
0.2
C.13
0.2

D.14
0.1
653.立杆连接件直径宜为?
(B)mm,允许尺寸偏差()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6)
A.12
0.2
B.12
0.1
C.13
0.2
D.13
0.1
654.连接盘与立杆焊接固定时,连接盘盘心与立杆轴心的不同轴度不应大于(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7)A.0.2mm

B.0.5mm
C.0.3mm

D.0.1mm
655.以单侧边连接盘外边缘处为测点,盘面与立杆纵轴线正交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B)。(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7)
A.0.1mm

B.0.3mm
C.0.2mm

D.0.5mm
656.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螺牙宜采用梯形牙,A型管宜配置(A)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直径不得小于(A)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8)
A、?48
46
B.?40
40

C.?45
45
D.?45
40
657.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螺牙宜采用梯形牙,B型管宜配置(D)丝杆和调节手柄,
丝杆直径不得小于(D)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8)
A.
?40
36
B.?40
40

C.?40
38
D.?38
36
658.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宜采用Q235钢板制作,厚度不应小于(D)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9)
A.2

B.3
C.4D.5659.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承力钢板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C)mm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9)
A.100B.120

C.150

D.300

660.可调座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板高度不应小于(B)mm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9)
A.30
B.40
C.20D.15
661.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小于(D)扣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10)
A.2

B.3
C.6
D.5
662.钢管应平直,直线度允许偏差应为管长的(D)(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3.14)
A.1/200
B.1/300
C.1/250

D.1/500
663.新浇筑混凝土(包括钢筋)自重标准值,对普通梁钢筋混凝土自重应采用(C)kN/m3,对普通板钢筋混凝土自重应采用(C)kN/m3。(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1)
A.25
26
B.24
25C.25.1
25.5
D.25.5
25.1
664.模板支架可变荷载标准值取值,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可按实际情况计算,一般情况下可取(D)kN/m2。(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2)
A.2
B.5C.6
D.3
665.泵送混凝土倾倒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的标准值Q2可取(B)%的垂直永久荷载标准值,并且以线荷载的形式作用在架体顶部水平方向。(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2)
A.5
B.2C.4D.1
666.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Q3应按下式计算: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2)
式中:wk为(A)
A.风荷载标准值
B.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B.C.风荷载体型系数
D.基本风压
667.脚手架配件自重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5)
A.木脚手板、钢脚手板、竹笆片自重标准值可按(B)kN/
m2取值;
B.作业层的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可按(B)kN/
m取值;
C.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网自重标准值可按(B)kN/
m2取值。
A.0.33
0.15
0.02
B.0.35
0.17
0.01

C.0.32
0.1
0.03
D.0.34
0.15
0.15
668.脚手架同时施工的操作层层数应按实际计算,作业层不宜超过(D)层。(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2.6)
A.1
B.3
C.5D.2
669.计算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构件承载力(抗弯、抗剪、稳定性)时的荷载设计值,应取其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分项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3.1)
670、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B);计算结构抗倾覆稳定时,取(B);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B)。
A.1.0
1.0
1.0
B.1.2
0.9
1.4

C.1.5
1.0
1.5
D.1.4
1.5
1.0
671.计算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A)。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4.3.2)

A.1.0B.
0.9

C.
0.8
D.0.7
671.模板支架立杆长细比不得大于(A),脚手架立杆长细比不得大于(A),其它杆件中的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A)。(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1.9)
A.150
210
230

B.160
220
240
C.180
230
200

D.
220
250
260
672.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PK≦fg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2.1-1)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2.1-2)
式中:fg为(D)
A.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立杆底部的平均压力值
B.上部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组合值
C.可调底座底板对应的基础底面面积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73.模板支架单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其中的较大值: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3.2-1)(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3.2-2)
式中:
k——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可取(D)。
A.0.5

B.0.1C.0.4
D.0.7
674.盘扣节点连接盘的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3.4)
式中:
FR——作用在盘扣节点处连接盘上的竖向集中力;
Qb——连接盘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取(B)kN。
A.30B.40
C.60D.50
675.架体高度(D)m以上,高宽比大于3,四周无拉结的高大模板支架的独立架体,整体抗倾覆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3.5)
A.5
B.6
C.2
D.8
676.连墙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5.4.3-1)
式中:
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5.4.4条的规定计算;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双排架可取(A)kN。
A.3B.6
C.8
D.2
677.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B)m;
当超过(B)m时,应另行专门设计。(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1)
A.22

22
B.24
24

C.25
25D.30
30
678.当搭设高度不超过8m的满堂模板支架时,步距不宜超过于(C)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3)
A.1B.2
C.1.5

D.3
679.当模板支架搭设成无侧向拉结独立方塔架时,架体每个侧面每步距均应设竖向斜杆。当有防扭转要求时,在顶层及每隔(B)步增设水平层斜杆或钢管水平剪刀撑。(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3)
A.3~5
B.3~4C.1~2

D.2~3
680.对长条状的独立高支模架,架体总高度与架体的宽度之比H/B不宜大于(C)。(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4)
A.1
B.2C.3
D.4
681.模板支架立杆可调托座的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C)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C)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长度不得小于(C)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5)
A.650
400
100
B.650
300
200C.650
400
150
D.600
300
150
682.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螺母离地高度不应大于()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B)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7)
A.200
500

B.300
550

C.400
200
D.300
500
683.当单肢立杆荷载设计值不大于(D)KN时,底层的水平杆步距可按标准步距设置,且应设置竖向斜杆。(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1.7)
A.10
B.20C.30D.40
684.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设双排脚手架时,搭设高度不宜大于(B)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1)
A.22

B.24
C.25D.30
685.可根据使用要求选择架体几何尺寸,相邻水平杆步距宜选用2m,立杆纵距宜选用(D)m或1.8
m,且不宜大于2.1m,立杆横距宜选用0.9m或(D)
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1)
A.1.6
1.2

B.1.5
1.3
C.1.2
1.2
D.1.5
1.2
686.脚手架首层立杆宜采用不同的长度立杆交错布置,错开立杆竖向距离不应小于(C)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2)
A.200
B.150
C.500D.300
687.双排脚手架的斜杆或剪刀撑设置,沿架体外侧纵向每(C)跨每层应设置一根竖向斜杆或每(C)跨间应设置损耗件钢管剪刀撑,端跨的横向每层应设置竖向斜杆。(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3)
A.1
1

B.3

3
C.5
5
D.7
7
688.对双排脚手架的每步水平杆层,当无挂扣钢脚手架板加强水平层刚度时,应每(A)跨设置水平斜杆。(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6)
A.5

B.2C.4
D.3
699.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杆件,连墙件与脚手架立面及墙体应保持垂直,同一层连墙件宜在同一平面,水平间距不应大于(B)跨,与主体结构外侧面距离不宜大于(B)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7)
A.
2
200B.3
300

C.4
400
D.5
500
700.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水平杆的盘扣节点旁,连接点至盘扣节点距离不得大于(C)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7)
A.200B.150

C.300

D.400
701.作业层的脚手板架体外侧应设挡脚板和防护栏杆,护栏高度宜为(D)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8)
A.1200

B.500

C.800

D.1000
702.挂扣式钢梯宜设置在尺寸不小于(B)的脚手架框架内。(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9)
A.1.0m1.8m

B.0.9m1.8m
C.0.9m1.5mD.1.2m1.8m
703.土层地基上的立杆应采用可调底座和垫板,垫板的长度不少于(D)跨。(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3.2)
A.1

B.3

C.5
D.2
704.当地基高差较大时,可利用立杆(C)m节点位差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3.3)
A.0.1
B.0.3

C.0.5
D.0.7
705.立杆应通过立杆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应错开,且错开高度不宜小于(D)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4.4)
A.60
B.65

C.70
D.75
706.模板支架高度大于(C)m时,错开高度不宜小于(C)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4.4)
A.7

400
B.8
400C.8
500D.9
500
707.每搭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水平杆的水平偏差。控制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A)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4.6)
A.50

B.20C.30D.40

708.作业层外侧应设挡脚板和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可在每层作业面立杆的(B)m和(B)的盘扣节点处布置上,中两道水平杆,并应在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5.3)
A.
0.4
0.8
B.
0.5

1.0

C.
0.6
1.2
D.0.7
1.4
709.当架体搭设至顶层时,外侧立杆应高出顶层架体平台不应小于(B)m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5.5)
A.1000B.1500

C.2000

D.1800
710.为了防止水平杆和斜杆的杆端和接头的插销与连接盘在支架使用过程中滑脱,搭设支架时要求用不小于(B)Kg锤子击紧插销,插销尾部应保证有不小于(B)mm的外露量。(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3.1.2)
A.0.5
15
B.0.6
20
C.0.7
25

D.0.8
30
711.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由塔式单元扩大组合而成,在拐角为直角部位应设置立杆间的(A)(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4)
A、竖向斜杆

B.斜杆
C.水平杆D.安全网
712.当设置双排脚手架人行通道时,应在通道上部架设支撑横梁,横梁截面大小应按跨度以及承受的荷载计算确定,通道两侧脚手架应加设(B)(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5)
A.
竖向斜杆B.斜杆
C.水平杆D.安全网
713.钢梯可在一个框架高度内折线上升;钢架拐弯处应设置(A)(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6.2.9)
钢脚手板及扶手
B安全网和安全标识
C.挡脚板和防护栏杆
D.立杆
714.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对象情况、地基承载力、搭设高度,按本规程的基本要求编制(D),并应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1.1)
A、施工进度计划
B.安全生产计划C.
技术交底
D.专项施工方案
715.脚手架立杆应定位准确,搭设必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C)步距.(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7.5.1)
A.3B.4
C.2
D.6
7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大于(C)m。(JGJ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1.03)
A.20B.22
C.24
D.26
717、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指至少有(B)个提升装置的连跨升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2.1.3)
A.
2B.
3C.
4D.
5
71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外挂防护架架体用的钢管应采用(
D
)的规格。(《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1)

A.Φ48.0×3.0mm
B.Φ48.0×3.5mm
C.Φ48.3×3.4mm
D.Φ48.3×3.6mm
719、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外挂防护架架体用的钢管应平直,其弯曲度不得大于管长的(
A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1)

A.1/500

B.1/550

C.1/600

D.650
720、当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
D
)℃时,宜采用Q235钢和Q345钢。(《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3)
A.-5
B.-10
C.-15
D.-20
721、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
C
)Nm时,不得发生破坏。(《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4)
A.45
B.55
C.65
D.75
722、手工焊时,对于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桁架结构宜采用(
D
)焊条。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5)
A.高氦型

B.低氦型

C.高氢型D.低氢型
723、一端固定在附墙支座上,悬挂升降设备或防坠落装置的悬挑钢梁,称为(
C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2.1.19)

A、简支梁
B、框架梁
C、悬臂梁
D、挑梁
724、新脚手板板面挠曲不得大于(
D
)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6)
A、10

B、8
C、14
D、12
725、木脚手板板宽不得小于(
C
)mm,
厚度不得小于()mm.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3.0.6)
A、180;50
B、180;40
C、200;50
D、200;40
726、电动葫芦链条出现深度超过
(B)
咬伤的要更换或报废(《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15)
A、1mm
B、0.5mm

C、0.8mm

D、2mm
727、竖向主框架主要(
A
)。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2.1.7)
A.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B.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
C.承受和传递水平荷载
D.不承受荷载
72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外挂防护架架体用的钢管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B
)。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1)
A.0.20mm
B.0.25mm
C.0.30mm
D.0.35mm
729、外挂防护架适用于层高(B)
以下的建筑主体施工(《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2.1.29)
A.3mB.4mC.5m
D.6m
730、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
中(B)级材质的规定(《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6)
A、I
B.Ⅱ

C.III
D.IV
731、Ⅱ类普通耐水胶合板,厚度应不少于(B)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6)
A.16mm
B.18mm
C.20mmD.22mm
732、安全绳应使用(C)安全绳(《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13)
A.棉纤维
B.尼龙
C.锦纶

D.涤纶
733、竹脚手板不包括(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6)A、竹胶合板
B、竹笆板
C、竹串片脚手板
D、新脚手板
734、工具式脚手架主要的构配件应包括:水平支承桁架、竖向主框架、附墙支座、悬臂梁、钢拉杆、竖向桁架、三角臂等。当使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C
)级钢的规定(《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2)A、Q235
B、Q345C、Q235-AD、Q235-B
735、根据JGJ202-2010规定,高处作业吊篮内作业人员不应超过(B)人。(《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8)
A、1.0
B、2.0
C、3.0

D、4.0
736、吊篮做升降运行时,工作平台两端高差不得超过(C)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12)
A、100
B、120
C、150

D、180
737、当吊篮施工遇有雨雪、大雾、风沙及(C)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并应将吊篮平台停放至地面,应对钢丝绳、电缆进行绑扎固定。(《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19)
A、3B、4

C、5D、6
738、吊篮作业时,安全带应挂在(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1)
A、最近的栏杆上
B、牢固的电缆线上
C、安全绳上
D、钢丝绳上
739、吊篮施工时应从(C)上、下吊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9)
A、屋顶
B、建筑物门窗等洞口
C、地面
D、正在运行的临近吊篮
740、有架空输电线的场所,吊篮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4.15)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741、当安全绳出现破损、断裂、老化等情况,应(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1.2)
A、停止使用并立即更换
B、在破损处打结加固
C、暂时使用,下次更换
D、把安全带挂到别处
742、当使用两个以上的悬挂机构时,悬挂机构吊点水平间距与吊篮平台的吊点间距应相等,其误差不应大于(A)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1)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743、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D)时不得发生破坏。(《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4)
A、45N·mB、50N·m
C、60N·m
D、65N·m
744、关于吊篮的拆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6.4)
A、高处作业吊篮拆除时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实施。
B、拆除前应将吊篮平台下落至地面,并应将钢丝绳从提升机、安全锁中退出,切断总电源。
C、拆除支承悬挂结构时,应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D、拆卸分解后的零部件必须放置在建筑物边缘,应采取防止坠落的措施。
745、关于吊篮的使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5.3)
A、高处作业吊篮应设置作业人员专用的挂设安全带的安全绳及安全锁扣。
B、吊篮宜安装防护棚,防止高处坠物造成作业人员伤害。
C、吊篮应安装上限位装置,不宜安装下限位装置。
D、使用吊蓝作业时,应排除影响吊篮正常运行的障碍。
745、关于安装吊篮悬挂机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4.13)
A、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
B、安装作业前,应划定安全区域,并应排除作业障碍。
C、悬挂机构前支架严禁支撑在女儿墙上、女儿墙外或建筑物挑檐边缘。
D、悬挂机构前支架应与支撑面保持45°~60°,脚轮不得受力。
745、关于安装吊篮悬挂机构前后,悬挑横梁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4.9)
A、1%

B、2%

C、3%

D、4%
746、吊蓝动力钢丝绳强度应按允许应力方法进行核算,计算荷载应采用标准值,安全系数
K
应选取(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2.1)
A、7B、8C、9D、10
747、吊蓝在结构设计时,应应考虑风荷载影响;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基本风压值不低于(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1.5)
A、400PaB、500PaC、600PaD、700Pa
74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的安全装置不包括(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5.1)
A、防倾覆

B、防坠落

C、同步升降控制

D、防碰撞
750、固定式悬挂支架拉结点处的结构应能承受设计拉力;当采用锚固钢筋方式作为传力结构时,其钢筋直径应为(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2.10)
A、14
B、15
C、16
D、17
751、吊篮的固定装置结构设计风压值应按的基本风压值计算(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1.5)
A、1.2倍

B、1.3倍C、1.4倍

D、1.5倍
752、关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拆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9.4)
A、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拆除工作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
B、必须对拆除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C、拆除时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的措施,拆除的材料及设备不得抛扔。
D、拆除作业应在白天进行。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拆卸作业。
753、关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8.5)
A、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三个月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
B、当停用超过一个月后复工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C、当遇五级及以上大风后复工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D、螺栓连接件、升降设备、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电控设备同步控制装置等应每月进行维护保养。
75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架体构架、
、防倾装置、防坠装置组成。(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1)
A、附着支承结构B、电葫芦

C、定位装置

D附墙支座
75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构造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架体结构高度不应大于
倍楼层高。(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2)
A、3

B、4
C、5
D、6
756、附着支承结构应包括附墙支座、悬臂梁及斜拉杆,其构造应符合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5)
A、竖向主框架所复盖的每两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B、在使用工况时,应将水平支撑桁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C、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一个或应采用弹簧垫片加单螺母,螺杆露出螺母端部的长度不应少于1扣,且不得小于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100mm×100mm×10mm;
D、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C10。
757、下列关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物料平台说法正确的是(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10)
A、物料平台可以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通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B、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C、物料平台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相连,其荷载通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5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中对作业层描述正确是(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条文4.4.14)
A、作业层外侧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B、作业层外侧应设置1.1m高的防护栏杆和150mm高的挡脚板;
C、作业层外侧应设置1.1m高的防护栏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D、作业层外侧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50mm高的挡脚板。
759、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其中防倾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5.2)
A、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水平支撑桁架可靠连接;
C、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5
m或架体高度的1/3;
D、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向杆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0mm。
760、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除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对于整体式升降脚手架制动距离应满足(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5.3)
A、≥110mm
B、≥100mm
C、≥90
mmD、≥80mm
76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限制荷载自控系统中说法正确的是(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条文4.5.4)
A、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20%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3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B、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15%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3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C、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20%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4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D、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15%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4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76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时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应不大于(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6.3)
A、10mmB、20mmC、30mm
D、40mm
76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当两跨以上的架体同时整体升降时,升降形式应采用(D)。(《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7.1)
A、手动、电动和液压

B、手动及液压
C、手动及电动
D、电动及液压
76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相邻提升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
mm,整体架最大升降差不得大于(B)
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7.3)
A、30、90

B、30、80C、40、90
D、40、80
76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B)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8.4)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76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应设置水平支承桁架,其宽度与主框架相同,平行于墙面,其高度不宜小于(C)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4)
A、1.5
B、1.6
C、1.8
D、2.0
767、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悬臂高度不得大于架体高度的(),且不得大于(A)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8)
A、2/5,6
B、2/5,5C、3/5,6D、3/5,5
76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配件应按照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对附着支承结构、防倾、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件应进行(D)检验;构配件出厂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15)
A、85%
B、90%C、95%
D、100%
769、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时预留穿墙螺栓孔和预埋件应垂直于建筑结构外表面,其中心误差应小于(B)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6.3)
A、10
B、15

C、20
D、25
770、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和防倾导向装置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且不得大于(B)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6.3)
A、5%,60mmB、5‰,60

C、5%,80mm

D、5‰,80mm
771、剪刀撑应(
B
)搭设。(《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7.0.17

A、比立杆提前

B、随立杆同步
C、立杆搭设完成后

D、稍微晚于立杆
77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当水平支承桁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得大于(C)。并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其强度和刚度不得低于原有的桁架。(《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9)
A、3mB、2.5m
C、2mD、1.5m
77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宽度不应大于(D)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2)
A、0.8B、0.9

C、1.1D、1.2
77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承点处架体外侧距离不得大于(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2)
A、7m、5.4m
B、6m、5.4m
C、7m、5m
D、6m、5.4m
77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得大于(),且不得大于跨度的(A)。(《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2)
A、2m、1/2B、3m、1/2

C、2m、1/3

D、3m、1/3
77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C)m2。(《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2)
A、90

B、100C、110

D、120
77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宜用节点板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C)。(《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4)
A、4mmB、5mmC、6mmD、7mm
77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连续设置剪刀撑,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连成一体,剪刀撑的水平夹角应为();应与所覆盖架体构架上每个主节点的立杆或或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扣紧;悬挑端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应小于(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4.12)
A、45o~60o,60o
B、45o~60o,45o

C、45o,60o

D、60o、45o
776、每一处连墙件应至少有(B)套杆件,每一套杆件应能够独立承受架体的全部荷载。(《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4)
A、1

B、2

C、3

D、4
777、每榀竖向桁架的外节点应设置纵向水平杆,与节点距离不应大于(
C)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5)
A、100
B、120
C、150
D、180
778、预埋件宜采用直径不小于(A
)mm的圆钢,在建筑结构中的预埋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35倍,其端头应带弯钩。(《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10)
A、12
B、16
C、18
D、20
779、同一片防护架的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A)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4.6)
A、500
1/3B、600
1/3

C、500
1/2D、600
1/2
780、防护架的提升索具应使用现行国家标准《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规定的钢丝绳。钢丝绳直径不应小于(C)m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5.1)
A、10
B、12
C、12.5D、15
781、在每次防护架提升后,必须逐一检查扣件紧固程度;所有连接件拧紧力矩必须达到(A)N·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5.11)
A、40-65B、45-65C、40-60

D、45-60
782、当安装防护架的作业层高出辅助架二步时,应搭设临时连墙杆,待防护架提升时方可拆除。临时连墙杆可采用(D)m长钢管,一端与防护架第三步相连,一端与建筑结构相连。(《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4.8)
A、1.5-2.5
B、1.8-3

C、2-3

D、2.5-3.5
783、提升提升防护架的起重设备能力应满足要求,公称起重力矩值不得小于(B)kN·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5.2)
A、350
B、400
C、450
D、500
784、提升提升防护架的起重设备能力应满足要求,其额定起升重量的(
D)应大于架体重量。(《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5.2)
A、75%B、80%
C、85%
D、90%
785、防护架提升速度不得大于(C
)m/min。(《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5.5)
A、2.5
B、3

C、3.5
D、4
786防护架构造的基本参数中,架体宽度不应超过(B
)m。(《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13)
A、1.0
B、1.2
C、1.5
D、1.8
787、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预埋件和焊缝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D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2.1-2)
A、1.1
1.35B、1.1
1.4C、1.2
1.35D、1.2
1.4
789、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只限一层)上的施工人员、随身工具的重量,不得大于(B)kN/㎡。(《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1.4-2)
A、0.7
B、0.8
C、0.9
D、1.0
790、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C?)N·m?时,不得发生破坏。(《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3.0.4)
A.45??
B.55

??C.65??D.75
791、在计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可变荷载时,应考虑施工具体情况,以下哪种情况不在考虑范围中。(
A)?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4.1.2-2)
A.安装工况??
??B.使用施工?
???C.升降工况????
D.坠落工况
792、外挂防护架的每片防护架的竖向桁架在靠建筑物一侧从底部到顶部,应设置横向钢管且不得少于(C
)道,并采用扣件连接牢固。(《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6)
A、1

B、2
??????C、3?????D、4
793、防护架的架体底部的横向水平杆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大于(B)(《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6.3.9)?
A、25mm??????B、50mm??????C、100mm????D、150mm
794、高处作业吊篮2ZLP
800A
GB
19155所表示的型号为(C)。《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4.3.2
A、额定载重量800
kg气动、双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第一次变型产品
B、额定载重量800
kg电动、单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第一次变型产品
C、额定载重量800
kg电动、双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第一次变型产品
D、额定载重量800
kg电动、双层爬升式高处作业吊篮第二次变型产品
795、高处作业吊篮制动器必须使带有动力试验载荷的悬吊平台,在不大于(A)制动距离内停止运行。《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2.2
A、100mmB、150mm
C、200mm

D、300mm
796、高处作业吊篮的每个吊点必须设置(B)根钢丝绳,安全钢丝绳必须装有安全锁或相同作用的独立安全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安全钢丝绳应顺利通过安全锁或相同作用的独立安全装置。《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2.4
A、1B、2C、3

D、4
797、高处作业吊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吊篮悬挂机构的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的比值不得小于(B)。《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2.7
A、1B、2C、3

D、4
798、高处作业吊篮钢丝绳吊点距悬吊平台端部距离应不大于悬吊平台全长的(A),悬挂机构的抗倾覆力矩与额定载重量集中作用在悬吊平台外伸段中心引起的最大倾覆力矩之比不得小于()。《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2.8
A、1/4
1.5
B、1/4

2

C、
1/2
1.5
D、1/2
2
799、下面关于高处作业吊篮结构件报废规定错误的是(A):《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2.11
 A、吊篮主要结构件由于腐蚀、磨损等原因使结构的计算应力提高,当超过原计算应力的10%时应予以报废;对无计算条件的当腐蚀深度达到原构件厚度的20%时,则应予以报废;
 B、主要受力构件产生永久变形而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C、悬挂机构、悬吊平台和提升机架等整体失稳后不得修复,应予以报废;
 D、当结构件及其焊缝出现裂纹时,应分析原因,根据受力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措施。当达到原设计要求时,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应予以报废。
800、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施加于建筑物顶面或构筑物上的作用力均应符合建筑结构的承载要求。当悬挂机构的载荷由屋面预埋件承受时,其预埋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C)。《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1.2
A、1B、2C、3

D、4
801、高处作业吊篮悬吊平台四周应装有固定式的安全护栏,护栏应设有腹杆,工作面的护栏高度不应低于(B
),其余部位则不应低于(
),护栏应能承受1000
N的水平集中载荷。《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2.5
A、0.8
m
1m

B、0.8
m
1.1m
C、1m
1m
D、1m
1.2m
802、高处作业吊篮悬吊平台内工作宽度不应小于(A),并应设置防滑底板,悬吊平台底部四周应设有高度不小于(
)
挡板,挡板与底板间隙不大于5
mm。《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2.6
5.4.2.7
A、0.4
m
150mm

B、0.4
m
200mm

C、0.5m
150mm
D、0.5m
200mm
803、高处作业吊篮悬吊平台在工作中的纵向倾斜角度不应大于(B)。《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2.8
A、5°
B、8°C、10°
D、15°
804、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必须在有效标定期限内使用,有效标定期限不大于(B)年。《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5.6
A、0.5

B、1C、1.5

D、2
805、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承受静力试验载荷时,静置(C)
min,不得有任何滑移现象。《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5.2
A、3

B、5C、10

D、15
806、高处作业吊篮离心触发式安全锁锁绳速度不大于(D)m/min。《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5.4.5.3
A、10
B、20

C、25

D、30
807、高处作业吊篮的空载、额定超重量、超载三类运行试验中,均要求将悬吊平台在不小于(D)的行程中升降,测试升降速度和电动机功率,试验()次,并将试验结果进行记录。《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6.7
6.8
6.9
A、3

2

B、3

2
C、5

2
D、5

3
808、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的抗倾覆性试验过程是:将待测悬挂机构安装于平整场地,取其(C)倍倾覆力矩载荷(包括:额定载重量、悬吊平台自重、钢丝绳自重、电缆线自重及规定的风载荷等所产生的等效载荷)挂于悬挂机构的端部,静置()min。试验时,悬挂机构应保持平衡,其后支架不得离地,将试验结果进行记录。《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6.14.1
A、1.5

10

B、1.5

10
C、2

10
D、2

15
809、根据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划分开挖深度大于(A)m的基坑工程和设计使用年限超过(
)年的基坑工程为一级基坑。(《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0.1)
A、15,2

B、10,3

C、10,2D、15,3
810、基坑现场勘查和环境调查时,勘查与调查范围应超过基坑开挖边线之外,且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A)倍。(《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2.1)
A、2
B、3

C、4
D、5
812、对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分布有地下管网的基坑工程,宜采用(C)为主的勘查方法。《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2.2

A、钻探

B、坑探C、物探

D、触探
813、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应与(B)同步编制。(《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2.1)
A、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B、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D、基坑技术交底
814、危险源分析根据危险程度和发生的频率,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C)。(《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3.1)
A、特大危险源
B、较大危险源
C、一般危险源

D、可控危险源
815、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应采用(D),并应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中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和补充。(《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3.4

A、因果分析法
B、对比分析法
C、数据分析法

D、动态分析方法
816、深基坑施工时坑外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过快引起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沉降速率超过警戒值,应调整抽水速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或采用(A)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
A、回灌

B、坑外灌水

C、坑内加载
D、支护加固
817、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超过(B),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撤离人员,待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施工。(《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
A、极限值
B、报警值

C、标准值
D、设计值
818、应急响应应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抢险准备、信息报告(B)和应急终止四个程序统一执行。《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5.1

A、应急响应B、应急启动
C、应急救援D、应急演习
819、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施工,施工单位应采用(C)配合设计单位采用动态设计法,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预防风险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1.5)
A、分段施工法

B、平行施工法

C、信息施工法

D、分层施工法
820、土钉墙支护施工时,上一层土钉墙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或间隔不小于(C)h后开挖下一层土方。(《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2.1)
A、12

B、24

C、48

D、72
821、土钉墙支护应采用孔底注浆施工,严禁采用(A)。《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2.2)
A、孔口重力式注浆
B、底部注浆

C、钻孔注浆

D、打入注浆
822、水泥土搅拌桩搭接施工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B)h;当超过24h时,搭接施工时应放慢搅拌速度。(《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3.6)
A、12
B、24C、36

D、72
14、地下连续梁钢筋笼吊装施工,起重机械在吊钢筋笼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B),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4.4)
A、60%B、70%

C、80%
D、90%
823、地下连续墙预制墙段叠放层数不宜超过(A)层,上下层垫块应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4.5)
A、3
B、4
C、5D、6
824、当采用人工挖孔方法进行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施工时,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B)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装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1)
A、8
B、10C、12

D、15
825、施工安全等级为(A)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0.3)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18、围护结构(B),可采用坑内引流、封堵或坑外快速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漏;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再进行处理。(《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4.2)
A、流沙B、渗水

C、管涌D、倒塌
826、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施工时,挖出的土石方应技术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B)范围内。(《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1)
A、0.5mB、1mC、1.5m

D、2m
827、以下选项,可采用泥浆护壁的工艺施工灌浆(A)(《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5.6)
A、砂性土
B、地下水位较低
C、湿陷性土层
D、既有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
828、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当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坡道稳定,坡道坡度不应大于(B),坡道宽度应满足行车要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1.2)
A、1:6?????B、1:7??????C、1:8???
??D、1:9
829、放坡开挖的基坑,坡面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或现浇钢筋混凝土覆盖,现浇混凝土可采用钢板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B)。(《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2.1)
A、C15???
??B、C20???????C、?C25??????D、C30
830、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距离宜为200mm~500mm,每层分段长度不应大于(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2.3)
A、10????
?B、20?????C、30??????D、40
831、由内支撑的基坑开挖施工,挖土机械不应停留在水平支撑上方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当在支撑上部行走时,应在支撑上方回填不少于(A)mm厚的土层,并应采取铺设路基箱的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3.2)
A、300???
?B、400???
?C、500???

?D、600
832、当冻土爆破开挖深度大于(C)m时,应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厚度可根据钻爆机具性能及人员操作难度确定。(《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4.4)
A、0.5?????B、0.8?????C、1.0????
?D、1.5
833、可能发生冻胀的基坑宜采用(AC)施工。(《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3.1)
A、内力支撑

B、土层锚杆
C、逆作法
D、沉井
834、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作为局部截水帷幕时,应采用复喷工艺,喷浆下沉或提升速度不应大于(B)mm/min。(《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3.1)
A、50??????
B、100????
?C、150???
?D、200
835、二级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质量检查内容为混凝土强度和(B)。(《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0.2.2)
A、墙深

B、接头渗水
C、墙身完整性
D、墙顶标高
836、当狭长形基坑暗挖时,宜采用分层分段开挖方法,分段长度不宜大于(A)米。(《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3.4)
A、25
B、30C、35
D、40
837、截水帷幕采用(C)施工应具有可靠稳定的电源和预备电源。(《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3.6)
A、水泥土搅拌桩
B、注浆法

C、冻结法

D、钻孔咬合桩
838、在粉性土和砂土中施工水泥截水帷幕,宜采用合适的(A),降低截水帷幕渗透系数。(《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1.12)
A、添加剂
B、石灰膏C、细沙D、膨胀剂
839、板桩围护墙桩锤在施打过程中,监视距离不宜小于(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6.6.1)
A、3???
?B、4???
?C、5???
?D、6
840、地下水与地表水控制中,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于地下结构外侧,距离坡脚不宜小于(AC)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2.1)
A、0.5????B、0.3????C、0.5????D、1.0
841、地下水与地表水控制中,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计算确定,排水沟底宽度不宜小于(C)m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2.2)
A、100????B、200????C、300????D、400
842、土石方开挖中,当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地下水宜在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D)mm。(《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1.2.6)
A、900~1100????B、800~1100????C、900~1000????D、800~1000
843、在土钉注浆完成后,应至少间隔(D)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2.3)
A、12h????
B、24h??
???
C、36h??
?
D、48h
844、沉井施工(C)对周边的土质造成变形影响,当周边变形控制较严时,(
)采用沉井。(《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6.8.1)
A、不会
应当???
B、不会?必须??
C、会?
不宜????D、会?
不能
845、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当无设计要求时,可采用(B)。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2.1)
A、1.2m—2.5m???B、1.5m—3m

C、2.0m—2.5m??

D、3m—5m
846、施工现场平面、竖向布置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C)。(《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0.2.4)
①重车行驶区域
;②大型施工机械停靠点;③塔吊位置;④堆载位置及堆载大小;⑤出土坡道、出土口位置。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47、基坑安全中,对膨胀性土及冻土的坡面和坡顶(B)m以内应采取防水及防冻措施。(《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1.2.1)
A、2?
???B、3????C、4???
?D、5
848、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1)
A、5m
B、6m
C、7m
D、8m
849、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3)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
850、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又重大变更时,(A)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0.8)
A、监测单位B、施工单位C、监理单位D、设计单位
851、三级基坑工程(C)用仪器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2.1)
A、应

B、不需C、宜D、可
852、基坑整改施工期内,(B)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3.1)
A、每周
B、每天
C、每时
D、每月
853、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A)为主。(《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3.3)
A、目测
B、量尺
C、放大镜
D、锤
85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B)应布置监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2)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
855、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不宜大于20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2)
A、10m-50m

B、15m-50m

C、20m-50m
D、25m-50m
856、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2)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857、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858、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B)部位或支撑的端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
A、1/2
B、1/3
C、1/4
D、1/5
859、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B)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4)
A、2
B、3
C、4
D、5
860、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少于总根数的(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5)
A、5%
B、10%
C、15%
D、20%
861、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A)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6)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862、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A),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6)
A、1-3%B、1%C、1%D、3%
863、基坑底部同一剖面隆起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宜少于(B)(《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8)
A、2
B、3
C、4
D、5
864、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在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A)个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9)
A、2
B、3
C、4
D、5
865、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按土层封闭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图的(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9)
A、中部
B、上部
C、下部
D、边部
866、下列不属于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的部位(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0)
A、受力
B、变形较大

C、代表性

D、土质条件变化较小
867、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
A、上部
B、下部C、周边拐角处

D、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868、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
A、上部
B、下部C、周边拐角处

D、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86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
87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871、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B)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2.11)
A、1m

B、2m

C、3mD、4m
872、建(构)筑物的每一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设(B)组,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宜设置测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3.6)
A、1B、2C、3D、4
873、地下管线监测点不根据管线(D)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3.7)
A、年份B、类型

C、尺寸

D、品牌
874、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C)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1.2)
A、1B、2
C、3

D、4
875、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2.2)
A、0.1mm

B、0.2mm
C、0.3mm

D、0.5mm
876、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C)(《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4.2)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0.3mm/m
877、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
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6.4)
A、0.1mm

B、0.2mm
C、0.5mm

D、1mm
878、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10.2)
A、10mm

B、15mm
C、20mmD、25mm
879、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A)(《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0.3)
A、1次/1d
B、1次/2dC、2次/1d

D、3次/1d

880、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有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C)共同控制。(《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3)
A、变化速度
B、时间
C、变化速率
D、位移
881、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4)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30mm-35mm
882、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B)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4)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20mm/d
883、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
A、250mmB、500mm
C、750mm
D、1000mm
884、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B)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
A、250mm
/d

B、500mm/d
C、750mm
/dD、1000mm/d
885、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D)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
A、4mm

B、6mm
C、8mmD、10mm
886、刚性压力管道位移变化速率超过(A)应进行报警。(《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5)
A、1-3mm/d

B、3-5mm/dC、5-10mm/dD、10-15mm/d
887、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D)。(《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0.7)
A、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
C、监测点布置D、总结报告
888、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C)m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2第3小条,P24)
A
、200B300
C400
D500
889、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拉条、缀条、斜撑等联系构件不应大于
(
B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6第1小条,P25)
A120

150
B150
200
C150

180
D100
150
890、当层间高度大于(

)m
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
C
)m
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2第7小条,P51)
A3B
4C5
D6
891、拼装高度为
(
B

)m
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4,P51)
A1

B2

C3
D4
892、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
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

A

)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
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9第2小条,P52)
A200
B300
C400
D500
893、在立柱底距地面(
B
)mm
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9第3小条,P52)
A100
B200
C300
D400
894、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

C
)m
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其他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13,P53)
A1

B2
C3
D4
895、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
B
)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
D
)个吊点。吊运必须使用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14第2小条,P53)
A1
B2
C3
D4
896、木料应堆放于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
(
C
)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材。(《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15,P53)
A20
B25
C30
D35
897、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
A

)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
U
型卡或钢销钉销紧,两
U
型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m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1第1小条,P53)
A500
400
B400
300
C500
300
D400
400
898、木立柱宜选用整料,当不能满足要求时,立柱的接头不宜超过(
A
)
个,并应采用对接夹板接头方式。(《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3第1小条,P54)
A1
B2
C3

D4
12、当仅为单排立柱时,应于单排立柱的两边每隔
(
B
)m
加设斜支撑,且每边不得少于两根,斜支撑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6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3第5小条,P54)
A2
B3
C4
D5
899、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
D
)m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4第1小条,P54)
A20

B30
C40
D50
900、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
A
)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
0.5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4第2小条,P54)
A1
B2
C3
D4
901、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D
)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
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4第3小条,P54)
A200

B300
C400
D500
90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
(
D
)m
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
6~9m,竖向间距
2~3m
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4第6小条,P56)
A2
B3
C4
D5
903、门架的跨距和间距应按设计规定布置,间距宜小于(
B
)m;支撑架底部垫木上应设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门架、调节架及可调底座,其高度应按其支撑的高度确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5第1小条,P56)
A
1.1
B1.2
C1.5
2.0
904、门架支撑高度超过
(
D
)m
时,剪刀撑不应大于
4个间距,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5第4小条,P57)
A5
B6
C7
D8
905、距基槽(坑)上口边缘
(
A
)m
内不得堆放模板。向基槽(坑)内运料应使用起重机、溜槽或绳索;运下的模板严禁立放于基槽(坑)土壁上。(《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1第2小条,P58)
A
1
B2
C3
D4
906、现场拼装柱模时,应适时地按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撑与地面的倾角宜为(
C
),严禁将大片模板系于柱子钢筋上。(《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2第1小条,P58)
A30°

B45°
C60°
D
90°
907、安装电梯井内墙模前,必须于板底下
(

A
)mm
处牢固地满铺一层脚手板。(《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3第3小条,P59)
A200

B300
C400
D500
908、拼接时的
U
型卡应正反交替安装,间距不得大于
(
B

)mm;两块模板对接接缝处的U
型卡应满装。(《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3第6小条,P59)
A200

B300
C400
D500
909、安装梁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
B
)块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4第3小条,P60)
A
1
B2
C3
D4
910、大模板爬升时,新浇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达到
1.2N/mm2。支架爬升时的附墙架穿墙螺栓受力处的新浇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A
)N/mm2
以上。(《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4.3第4小条,P61)
A10
B12

C15
D18
911、所有螺栓孔均应安装螺栓,螺栓应采用


C

)N·m
的扭矩紧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4.9,P62)
A40~60
B50~70C50~60
D50~65
912、飞模起吊时,应在吊离地面
(
A

)m
后停下,待飞模完全平衡后再起吊。吊装应使用安全卡环,不得使用吊钩。(《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5.2,P62)
A0.5
B0.8
C1
D1.2
913、隧道模拆除吊离后,应将特制
U
型卡承托对准山墙的上排对拉螺栓孔,从外向内插入,并用螺帽紧固。U
型卡承托的间距不得大于(
B
)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6.4第1小条,P63)
A1.2
B1.5
C1.8
D2
914、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作配筋的结构中,承受混凝土重量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

A
)%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如在已拆除模板的结构上加置荷载时,应另行核算。(《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1.3,P64)
A25

B50
C75
100
915、遇
(
C
)
级或
(

)
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雪、霜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方可进行工作。(《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1.14,P65)
A4
B5
C6
D7
916、对于拱、薄壳、圆穹屋顶和跨度大于
(
D
)m
的梁式结构,应按设计规定的程序和方式从中心沿环圈对称向外或从跨中对称向两边均匀放松模板支架立柱。(《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4.1,P67)
A5
B6
C7

D8
917、对负荷面积大和高
(
B
)m
以上的支架立柱采用扣件式钢管、门式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时,除应有合格证外,对所用扣件应用扭矩扳手进行抽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承力使用。(《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8,P71)
A3
B4
C5
D6
918、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
(
C
)V;若为满堂模板、钢支架及特别潮湿的环境时,不得超过
12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10,P71)
A24

B32

C36

D42
919、当钢模板高度超过

B
)m
时,应安设避雷设施,避雷设施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欧姆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19,P72)
A
12

B15
C18
D20
920、钢模板及配件应放入室内或敞棚内,若无条件需露天堆放时,则应装入集装箱内,底部垫高(
B
)mm,顶面应遮盖防水蓬布或塑料布,但集装箱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层。(《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22第9小条,P73)
A50
B100

C150
D200
921、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B)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7,P71)
A2
B3
C4
D5
922、飞模拆除中,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C)%时,方准脱模。(《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6.1,P68)
A50
B70
C75
D80
923、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B)层时,应首先拆除()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2.2,P65)
A1
B2
C3
D4
924、
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C)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其他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13,P53)
A2
B2.5

C3
D3.5
925、木料应堆放于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D)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材。(《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15,P53)
A10

B20
C25
D30
926、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
B)mm。(《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2.4第1小条,P54)
A35
B50
C70
D75
927、
地面以下支模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当有裂纹及塌方危险迹象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业。当深度超过(
D
)m时,操作人员应设梯上下。(《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1第1小条,P58)
A1.2
B1.5
C1.8
D2.0
928、当钢楞长度需接长时,接头处应增加相同数量和不小于原规格的钢楞,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墙模板宽或高的(A)。(《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3.3第5小条,P59)
A15%~20%
B20%~25%
C25%~30%
D30%~35%
929、爬升模板安装时,所有螺栓孔均应安装螺栓,螺栓应采用(
C)的扭矩紧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4.9,P62)
A30~40N·m
B40~50N·m
C50~60N·m
D45~60N·m
930、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
A
和材料等条件进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1,P24)
A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B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起重设备
C结构类别、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D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土石方类别、施工设备
93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A

)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1.3,P51)
A刚度
B强度

C硬度
D韧性
932、模板的拆除措施应经(A
)部门或负责人批准,拆除模板的时间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1.1,P59)
A技术主管
B安全监督
C工程管理
D物资管理
933、拆除梁、板模板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3.4,P67)
A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
B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梁底模,最后拆除板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
C应先拆板底模,再拆梁侧模,最后拆除板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
D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梁底模,最后拆除板底模,可以不分段分片进行
934、爬升模板拆除时应设专人指挥,严禁交叉作业。拆除顺序应为C(《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5.3,P68)
A模板、悬挂脚手架、爬升设备、爬升支架
B悬挂脚手架、爬升设备、爬升支架、模板
C悬挂脚手架、模板、爬升设备、爬升支架
D爬升设备、爬升支架、模板、悬挂脚手架
935、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D
)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对所用部件(立柱、楞梁、吊环、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0.3,P70)
A制造许可证
B质量认证
C产品检验证D出厂合格证
936、当门架使用可调支座时,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得大于(C)。(《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8第4条,P26)
A100mmB120mm
C150mm
D180mm
93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编号为JGJ162-2008,自(
D
)起实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封面)
A
2008年5月1日
B
2008年6月1日C
2008年10月1日D
2008年12月1日
938、进行模板设计和施工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C)和构造措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0.3,P1)
A
机具、设备

B
材料、构件

C
材料、方案D
工具、方案
939、面板是指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B)板。(《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1.1,P2)
A
支撑B
承力C
荷载D
受力
940、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
A
)%,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2,P11)
A15B
18
C20

D

25
941、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A)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3,P11)
A低于B高于

C等于

D高于或等于
942、(A)是指支撑面板用的楞梁、立柱、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和水平拉条等构件的总称。(《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1.2,P2)
A
支架B支撑架
C支模体系

D
模板支架
943、为保证模板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钢材型号和材性,且宜采用(C)钢和Q345钢。对于模板的支架材料宜优先选用钢材。(《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1.1,P7)
AQ195
BQ215CQ235
DQ255
944、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C)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o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1.5,P7)
A
-30oC

B-25oCC-20oCD-15oC
945、在冷弯薄壁型钢模板结构设计图中和材料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供货条件及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材的牌号)。必要时尚应注明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A)。(《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2.5,P9)
A保证项目

B一般项目
C强制性项目
D
无关项目
946、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A)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3.1,P9)
A、腐朽、霉变
B、腐朽、破损
B、腐蚀、破损
D、腐蚀、霉变
946、当建筑模板结构或构件采用铝合金型材时,应采用纯铝加入(B)等合金元素构成的铝合金型材。(《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4.1,P10)
A铁、镁
B锰、镁
C铁、锰
D锰、锌
947、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以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不应小于(D)。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1,P11)
A8mmB9mm
C10mm
D12mm
948、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15、18mm,其垂直表面抗拉强度应大于(1.8)N/mm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7,P13)
A1.5

B1.6
C1.7

D1.8
949、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15、18mm,其72h吸水率应小于(A);。(《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7,P13)
A5%B6%

C7%
D8%
950、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15、18mm,其72h吸水膨胀率应小于(A);。(《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7,P13)
A4%B6%

C8%
D10%
951、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15、18mm,其耐酸碱腐蚀性应满足:在1%苛性钠中浸泡(B),无软化及腐蚀现象。(《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5.7,P13)
A12h

B24h

C36h
D48h
952、钢筋自重标准值应根据工程设计图确定。对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自重标准值:楼板可取(1.1
)kN;梁可取1.5
kN。(《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1.1第3条P14)
A1.1

B1.2
C1.3
D1.4
953、可变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当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均布活荷载可取2.5
kN/m2,再用集中荷载2.5
kN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其大值;当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1.5
kN/m2;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它支承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A)kN/m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1.2第1条P15)
A1.0

B1.1
C1.2
D1.3
954、可变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采用布料机上料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活荷载标准值取(C)
kN/m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1.2第1条P15)
A2
B3
C4
D5
955、可变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
kN/m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C)
kN/m2,且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1.2第1条P15)
A2
B3
C4
D5
956、爬模结构的设计荷载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结构设计荷载应包括,侧向荷载:新浇混凝土侧向荷载和(A)。(《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3.3第1条P19)
A风荷载
B竖向荷载
C自重
D水平荷载
957、爬模结构的设计荷载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新浇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力:按(A)kN/m2采用,但确定混凝土与模板间摩擦力时,两者间的摩擦系数取0.4~0.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3.3第1条P19)
A0.5
B0.6

C0.7

D0.8
958、爬模结构的设计荷载值及其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结构与滑轨的摩擦力:滚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A),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取0.15~0.5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3.3第1条P19)
A0.05
B0.06

C0.07

D0.08
959、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并应按单立杆轴心受压计算;钢管的初始弯曲率不得大于(B),其壁厚应按实际检查结果计算。(《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7第2条,P25)
A1/500
B1/1000
C3/1000

D1/2000
960、当露天支架立柱为群柱架时,高宽比不应大于();当高宽比大于()时,必须加设抛撑或缆风绳,保证宽度方向的稳定。(D)(《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1.7第3条,P25)
A2
B3
C4
D5
961.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C
)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1.1】
A.1.5mB.1.8m
C.2.0mD.2.2m
962.临边作业是指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维护设施高度(
C
)的高处作业,包括楼边板、楼梯段边、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1.2】
A.低于500mm

B.低于600mm
C.低于800m

D.
低于1000mm

963.洞口作业是指在地面、楼面、屋面和墙面等有可能使人和物料坠落,其坠落高度大于或等于(
B
)的洞口处的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1.3】
A.1.8mB.2.0m
C.2.2mD.2.5m
964.当遇有(
C
)强风、浓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3.0.8】
A.4级及以上
B.
5级及以上C.
6级及以上

D.
7级及以上
965.停层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B
)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1.5】
A.1.5mB.1.8m
C.2.0m
D.2.2m
966.当竖向洞口短边边长(
A
)时,应采取封堵措施;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
)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高度(
)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设置挡脚板。【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1】
A.
<500mm;≥500mm;≥1.2m
B.
≥500mm;≥500mm;≥1.2m
C.
<500mm;≤500mm;≥1.5m
D.
≥500mm;≤500mm;≥1.5m
967.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
D
),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
),并应设置挡脚板。【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2】
A.小于1.2m;大于30mm
B.小于1.2m;大于50mm
C.小于1.5m;大于30mm
D.小于1.5m;大于50mm
968.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
A
)且不大于(
)加设一道安全平网。【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3】
A.2层;10mB.2层;12m
C.3层;12mD.3层;15m
969.电梯井内的(
A
),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3】
A.施工层上部

B.施工层下部

C.施工层上部及下部

D.施工层上部或下部
970.洞口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
B
)的集中荷载,有特殊要求的盖板应另行设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4】
A.0.8kNB.1kNC.1.2kN
D.1.25kN

971.洞口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
B
)的均布荷载,有特殊要求的盖板应另行设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2.4】
A.1.8kN/㎡
B.2kN/㎡
C.2.2kN/㎡D.
2.5kN/㎡

972.临边作业的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
B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1】
A.1.0m
B.1.2m

C.1.5mD.1.8m
973.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1】
A.500mmB.550mm

C.600mmD.650mm
974.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
C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1】
A.1.5m
B.1.8mC.2.0m
D.2.2m
975.防护栏杆的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
B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1】
A.150mmB.180mm

C.200mmD.250mm
976.当采用钢管作为防护栏栏杆件时,横杆及栏杆立杆应采用脚手钢管,并应采用(
D
)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3】
A.扣件、焊接、螺栓
B.扣件、销轴、焊接
C.螺栓、销轴、定型套管
D.扣件、焊接、定型套管
977.当采用其他材料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与钢管材质强度相当的材料,并应采用(
A
)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3】
A.销轴、焊接、螺栓
B.扣件、销轴、焊接
C.螺栓、焊接、定型套管
D.扣件、焊接、定型套管
978.防护栏杆的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应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部位处,均能拿承受任何方向(
B
)的外力作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4.3.4】
A.0.8kNB.1kNC.1.2kN
D.1.25kN

979.防护栏杆上横杆的计算
,应采用外力为垂直荷载,集中作用于立杆间距最大处的上横杆的中点处,则弯矩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A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A.0.2】
A.
B.
C.
D.
980.抗弯强度计算公式为,以下不正确的是(
B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A.0.2】
A.是指杆件的受弯应力()
B.
是指上横杆的最大弯矩标准值()
C.是指上横杆的净截面抵抗矩()
D.
是指杆件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981.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用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
A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2】
A.1.1KN

B.1.2KN
C.1.01knD.1.11KN
982.攀登作业时,使用单梯时梯面与水平面成(
C
)度夹角。【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5】
A.45

B.85
C.75

D.90
983.攀登作业使用单梯时,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
A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5】
A.300mm
B.350mm
C.250mm

D.200mm
984.固定直梯的支撑应采用不小于(
D
)的角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7】
A.70x7B.70x8

C.70x5
D.70x6
985.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高度超过(
C
),宜加设护笼。【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8】
A.2m
B.4mC.3m

D.4.5m
986.钢结构安装时,应使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攀登作业,坠落高度超过(
A
)时,应设置操作平台。【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9】
A.2m
B.3.5m
C.3mD.2.5m
987.当安装屋架时,应在屋脊处设置扶梯,扶梯踏步间距不应大于(
D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10】
A.300mm

B.350mm

C.500mmD.400mm
988.在坠落基准面(
C
)及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及悬挑结构的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2.5-2】
A.3m

B.3.5m
C.2m

D.4m
989.浇筑高度(
C
)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脚手架。【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2.7】
A.3m

B.2.5m
C.2m

D.4m
990.
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B?
)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2.7】
A?.?1米??B.??2米??C.??3米??D.??4米
991.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屋面上作业,无外脚手架时,应在屋檐边设置不低于(
D
)高的防护栏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2.8-1】
A.1m

B.2.5m
C.2m

D.1.5m
992.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应为(
A
)面积上大于或等于2000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1.1-2】
A.??10cmx10cm??
B.??20cmx20cm??
C.??30cmx30cm?
?
D.??1cmx1cm
993.密目式安全立网搭设时,每个开眼环扣应穿入系绳,系绳应绑扎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
C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2.2】
A?.?400mm??
B.??800mm??
C.450mm??

D.550mm
994.平网每个系结点上的边绳应与支撑架靠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
A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2.4-1】
A.??7KN
B.?7.5KN??
C.8KN??
D.6KN
995.电梯井内平网网体与井壁的空隙不得大于(
C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2.4-2】
A.28mm
B.?35mm??
C.25mm
D.40mm
996.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次梁的恒荷载中的自重,钢管应以(
C
)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B.0.1】
A.0.05KN/m
B.?0.1KN/m??

C.0.04KN/m

D.0.03KN/m
997.
移动式操作平台主梁的最大弯矩应以(
B
)为支撑点按等效均布荷载来计算。【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B.0.2】
A.横杆B.立杆??

C.次梁

D.挡脚板
998.钢结构安装施工宜在(
C
)搭设水平通道。【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2.2-4】
A.防护栏杆B.钢梁一侧??

C.施工层
D.挡脚板
999.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
B
)时,应设置梯间平台。【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1.8】
A.10m
B.8m??C.9mD.12m
1000.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次梁的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铺板应以(
C
)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B.0.1】
A.0.04KN/m2

B.0.05KN/m2?
C.0.22KN/m2
D.1KN/m2
浅谈“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上的一个个船舱,船舱有首舱和尾舱,有豪华舱和经济舱,各自安好。当大船遇到风浪时,只有依靠船体重心的移动、向心力的不断变换和缓慢的左右摇摆,才能承载着船舱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中,也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2017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是争取和平发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人类现实社会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有许多矛盾,也有许多追求的共同点。我们把这些共同点汇集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海洋命运共同体。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为完善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正如习近平所言,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人类”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政治、安全、经济等诸多领域。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有重大意义,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本文关键词:共同体,浅谈,合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命运共同体”与2019年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单选)合集》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50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