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4-23 09:23:57 | 移动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本文关键词:综合征,撞击,临床,影像,踝关节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X线、CT及MRI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特征,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优缺点。结果:X线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5例(83.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X线、CT及MRI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特征,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优缺点。结果:X线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5例(83.3%),漏诊5例(16.7%);CT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1例(70.0%),漏诊8例(26.7%),误诊1例(3.3%);MRI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9例(96.7%),漏诊1例(3.3%);分析结果MRI检查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准确度最高,其次为X线平片,CT检查在三者之中效果最差。结论:MRI为影像学检查中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效果最好,能够较为明确的显示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损状态及其他合并疾病;X线对胫骨前缘和附在距骨颈部边缘骨赘生物等骨结构的变化,而这些解剖结构的变化为导致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疼痛的主要原因。CT对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检查效果则较差。

【关键词】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踝关节扭伤为运动过程中最为多见的损伤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人群,约占运动创伤的30%左右,在运动员中发病率可达40%[1]。大多数患者经临床干预治疗后可好转,但约有15~20%的患者则存在持续性的疼痛,因而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将踝关节扭伤后未出现骨折脱位,但存在反复性的踝关节前外侧肿胀疼痛症状称之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证实关节肿胀疼痛是由于距腓前韧带、胫腓前下韧带损伤后瘢痕化、滑膜炎症反应以及遭受外力撞击所引起[2],因此,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现阶段,对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为关节镜检查,但该种方式存在一定创伤,不利于非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康复。因此,为明确诊断,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分析X线、CT及MRI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及优缺点,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9至33岁,年龄均值为(26.2±4.9)岁;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单侧患病;病程为4个月~3.5年,病程均值为(1.2±0.4)年;病变位置:左侧踝关节16例,右侧踝关节14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1.2方法1.2.1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飞利浦双板DR进行检查,采集影像资料后录入影像系统,随后进行读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1.2.2CT检查采用GE64排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足部远端的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150mA,扫描层厚:1~1.5mm,螺距:1.0,重建间距:1~1.5mm。对患者足部扫描完成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法及容积重建法,并利用重建软件去除程序以避免对观察部分产生影响,随后再使用重建软件以得到多平面立体图。1.2.3MRI检查采用飞利浦1.5TMR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膝关节线圈,以获取FSE定位影像,对患者足部行-20°斜断面T1WI、T2压脂和PDWI以及矢状位T1WI、冠状位T2压脂影像资料。扫描参数:扫描厚度4mm,T1WITR/TE529ms/14ms;T2WITR/TE4070ms/90ms;T2WI压脂像TR/TE5080ms/78ms。1.2.4临床判定方法所有患者影像资料均有2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判定,若判定结果存在分歧,则由第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判定,最后判定结果以3名医生中的多数判定意见为准。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5例(83.3%),漏诊5例(16.7%);CT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1例(70.0%),漏诊8例(26.7%),误诊1例(3.3%);MRI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9例(96.7%),漏诊1例(3.3%);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3.1MRI影像学表现在本研究中,共确诊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29例(96.7%),其检查灵敏度较高,但存在1例(3.1%)的漏诊。因此,MRI成像具有特殊性,对于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效果最佳,相比于X线、CT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3-4]。MRI检查结果表明,T1WI上的撞击骨刺可表现为低信号。而在胫骨骨刺附近的关节囊处则可表现为中等信号的积液及滑膜增生,软骨出现硬化则可表现为低信号。T2WI能够清楚表现出软骨磨损状态,并且还可观察到胫距关节面下片状T2WI压脂高信号表现。胫骨骨刺附近的关节囊处的积液和增生滑膜MRI检查结果则表示为中等信号,而对于异常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MRI检查结果则表示为高信号。行增强MRI检查后炎性滑膜增生及异常纤维组织可显示为不同程度的信号强化。3.2X线与CT影像学表现在本研究中,X线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5例(83.3%),漏诊5例(16.7%);CT检查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确诊患者21例(70.0%),漏诊8例(26.7%),误诊1例(3.3%);因此可得到X线诊断效果好于CT,但相比于MRI较差。X线平片影像学资料能够发现踝关节撞击综合征骨性结构的变化,但是对于撞击骨刺的评估效果则较差,无法对其大小进行准确的评估。但现阶段X线平片所存在的这种缺陷已被CT或MRI检查所取代[5]。但是,X线能够检查出患者三角籽骨及Stueda突的存在,而CT对其检查灵敏度则较低[6]。踝关节损伤后可导致患者踝关节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进而出现损伤部位软组织损伤,从而导致滑膜增生肥厚及炎性水肿的发生,而X线不能检查出此类病变。综上所述,MRI为影像学检查中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效果最好,能够较为明确的显示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损状态及其他合并疾病;X线对胫骨前缘和附在距骨颈部边缘骨赘生物等骨结构的变化,而这些解剖结构的变化为导致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疼痛的主要原因。CT对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检查效果则较差。但以上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其特异度较差,若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曹斌 曾锦 谭坚毅 单位: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影像分析》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32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