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山西铝厂吧

山西铝厂吧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4-23 05:53:54 | 移动端:山西铝厂吧

篇一:中国铝业现状分析

中国铝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铝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解铝工业5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中国第一家电解铝厂-抚顺铝厂1952年4月开工建设到70年代末期,可以认为是中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初期。1952年当抚顺铝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时,其设计产能仅为年产1.5万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铜铝工业的指示》,铝被定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从此,国家开始对铝工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中国铝电解工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轨道。这一时期,贵州铝厂、兰州铝厂、包头铝厂、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 、郑州铝厂电解分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八大铝厂的生产格局。电解技术基本是以旁插和上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梢工艺和设备为主,产量达到了36万吨。50-60年代中国电解自焙槽主要缺点是电流效率低、能耗高、劳动生产力低,特别是电解槽密闭性能差,电解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沥青挥发物,对生产操作和环境污染影响极大。7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了135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系列。在1979年贵州铝厂扩建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160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从此,中国电解铝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从8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常规发展时期。1982年在国家“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导下,一些建于60-70年代的铝厂开始纷纷进行改扩建,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如贵州铝厂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了186 KA大容量、高效能预焙槽;包头铝厂兴建了135 KA预焙槽系列;青海铝厂在吸收消化贵州铝厂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20万吨电解铝厂等。这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建成,预示着中国铝工业开始向规模化大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具有电力优势和铝土矿优势的地区也纷纷投资兴建了一批小型60KA白焙槽电解铝厂。这段时期,全国电解铝的产员由70年代末的36万吨发展到1992年的109万吨,使中国电解铝生产首次突破厂100万吨大关。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跨入新世纪,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世界铝工业生产大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仅用10年时间,中国电解铝产量就从1992年的109万吨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342.46万吨,形成了

中国铝业公司、青铜峡铝业公司、兰州铝业公司、山东铝业公司、包头铝业公司、山西关铝公司、焦作万方铝业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铝生产企业。全球排名从1991年的第六位跃居为2001年第一,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并首次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二是技术趋于先进。近几年中国新建和改扩建的电解铝工程都采用200 KA以上的大型预焙槽,230KA、280KA、300KA预焙槽型、干法净化、氧化铝自动下料和浓相输送、电解槽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2001年160 KA以上电解槽产量超过150万吨,占全部产量的45%左右,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三是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在1995年全国电解铝生产企业就达到了53家,电解铝产能197万吨,产量168万吨。到2001年,中国的原铝产能达到了433万吨,跃居到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产能的15.7%。到2002 年中国电解铝企业猛增到138家,产能546万吨,产量432.1万吨,在全球排名第一。2001-2002年中国电解铝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极大程度地弥补了西方世界的原铝产能关闭对市场的影响,中国原铝产量在世界所占份额也不断上升,1995年份额不足10%,2002年就达到了20.4%。在2003年产量继续增长到541.9万吨,同比增长25.4%,占世界总产的24.7%。即使如此,中国电解铝生产和投资在2003年仍然大幅扩张,2003年有在建项目47个,建设规模约500万吨,投资额约350亿元。四是除国家重点铝厂迅速发展之外,以各种渠道集资筹办的地方铝厂(私人资本、中外合资、乡镇企业、地方国营等)发展更加迅猛。

我国电解铝发展至2003年电解铝产量(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1993年以来中国原铝产量及占世界原铝产量份额(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由于生产铝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我国的铝生产企业基本上集中在西部地区。在2002年中国排名前六的铝生产省份是河南、甘肃、贵州、山东、青海和山西;2003年前六分别是河南、山东、青海、甘肃、山西和贵州。其中河南铝产量180.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山东104.9万吨,占总产量13%,其他几省产量在7-8%范围。

2003年各省铝产量所占份额(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2003 年各省产能和产量(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二、中国电解铝生产规模和分布

从产能规模上看,截止2003年底,中国电解铝总产能达到833.82万吨,平均产能规模为5.67万吨/年,虽然比2002年的平均水平4.07万吨/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还远远低于国外近20万吨/年产能的平均规模。2002年美国铝业产量达到了343.2万吨,而同期占有中国原铝产量最大份额的中国铝业只有73.5万吨,仅相当于美铝的五分之一强。

中国电解铝企业数量超过了国外企业数量的总和。2003年底达到了147家,分布在除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海南和西藏外的25个省(市、区),在陇海铁路沿线比较集中,形成一个密集的铝工业带。河南省的电解铝企业数量为22家,位于全国数量的首位;企业数量超过10家的有山东、山西、青海、湖北和湖南5个省。其中2003新建成的12家电解铝企业分布在全国8个省(市、区),有5家位于山东省内。从经济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华西和华中地区,经济发达的环渤海、长三角、珠江三角洲产量较少。

中国电解铝厂家平均规模超过10万吨的有4个省市:宁夏、内蒙、甘肃和辽宁;平均规模在5-10万吨的有8个省;2-5万吨的有5个省,还有8个省的平均规模不到2万吨。把产能和数量结合在一起,2003年的特点是高产能企业数目有了显著增加,产能超过10万吨的企业比上年增加13家达到30家。2003年底,在全国147家电解铝企业中,产能超过30万吨的2家;产能在10-30万吨的28家;产能在1-10万吨之间的最多,有91家,占总数的61.9%;剩下26家的产能在1万吨以下。

2003年我国电解铝企业数量规模分布图

2003 年各省铝产量所占份额(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2003 年各经济区电解铝产量分布(资料来源:《中国铝业》)

篇二:氧化铝工业的老前辈——陈岱

陈岱——中国氧化铝厂工程设计的奠基人

陈岱,冶金专家。中国氧化铝厂工程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设计了采用有中国特色的烧结法的第一座氧化铝厂,并且是氧化铝生产混合联合法的创始人,为中国铝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岱,1915年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1933年入北京燕京大学化学系陶瓷专业学习,立志在发展祖国工业上有所贡献。1937年大 学毕业,获科学学士学位后,到南京永利化学公司硫酸铔厂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工厂被炸停工,陈岱转到浙江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任教。为了钻研耐火材料技 术和进一步深造,1939年他重返燕京大学,194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任副研究员,从事耐火材料研究工作。1945年,陈岱调到重庆耐火材料厂工作,任工程师,随即被派去美国哈伯森渥格公司所属的耐火材料厂实习,收获很大。1946年回国,到辽宁水泥公司工作,任副总工程师兼小屯水泥厂厂长。

1949年,陈岱从上海华东军政委员会重工业处调到山东冶炼总厂任副总工程师兼水泥厂厂长。1950年,国家决定将该厂建成氧化铝厂, 任命陈岱为副总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在技术资料残缺不齐,又没有氧化铝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他毅然承担起开拓中国氧化铝工业的重担,自觉地沿着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开展工作。深厚的基础理论功底是陈岱以工作的重要基础。他组织领导技术人员,坚持从氧化铝生产的基础研究做起,逐个攻克技术难关,进行工 程设计,终于在1953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氧化铝厂(即501厂),并一次投产成功。为此,陈岱被授予501厂建厂一等功臣称号。1954年,北京有色冶金 设计研究总院承担501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陈岱任设计总负责人。工程于1956年建成投产。同年,该项设计获得工业部科学技术重奖,陈岱被授予全国先进 生产者称号,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57年,为了加强郑州铝厂工程设计的技术领导力量,陈岱调到沈阳铝镁设计院任设计总负责人。1962年,陈岱再次主持501厂填平 补齐设计,将该厂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8万吨,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同年,郑州铝厂进行技术改造,在讨论改造方案时,陈岱根据河南铝矿的特点提出了在拜 尔法赤泥中配入新矿石进行烧结的重大技术措施,解决了生产难题,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氧化铝生产混合联合法新工艺。

陈岱在沈阳铝镁设计院工作22年,组织和指导了501厂和郑州铝厂的设计、建设和生产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支1000多人的铝镁设计队 伍。他支持试验我国自行设计的8万安培上插阳极铝电解槽和13.5万安培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取得成功,已用于青铜峡铝厂和包头铝厂的设计并建成投产。这 是我国自行设计、试验开发的技术,对中国电解

铝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1979年,陈岱调回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任副总工程师、副院长,从事有色金属工业规划工作。1982年,他参加了2000年前 中国有色金属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亲自编写了《有色金属2000年发展规划》附件。该规划附件为我国优先发展铝工业的指导方针提供了充实的论据。实际上, 我国“七五”和“八五”规划中铝和其他有色金属基地的布局,基本上是按这个规划确定的。在规划工作中,他提倡要重视供需量的预测,做到规划定量化。在他的 倡导下,1987年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用多种方法预测了2000年前原铝的需求量,为国内有关部门广泛引用。陈岱是我国用多种预测方法系统地进行铝 需求预测的倡导人。他积极主张利用我国铝矿和水电资源优势搞铝电联合开发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优先发展铝工业的战略,并担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课题负 责人,对我国铝工业的发展战略、能源和布局提出了重要见解,为国家领导部门决策起到了参谋咨询作用。

进入90年代后,陈岱已近80高龄,仍然对我国铝工业的生产建设尽心竭力,每天坚持上半天班,研究处理铝业界提出的技术问题。他患有严 重的视网膜脱落,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又患白内障,视力仅0.03,靠放大镜阅读资料,还亲自动手计算和写文章,从不间断。当别人关切地劝他少看 书、少写东西时,他总是说:“眼睛是越来越坏,但不抓紧看点、写点东西,就没有工作的机会了。”他一直在抢时间为中国氧化铝事业献计献策。从1985年以 后,他先后参加了贵州铝厂和山西铝厂的生产改进工作以及山东铝厂、郑州铝厂、贵州铝厂和山西铝厂的技术改造方案研讨工作。他不顾行走困难,往返于这些工厂 之间,孜孜不倦、一丝不苟、自觉自愿地尽义务、作贡献。陈岱曾当选为第三、第

四、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常务理事,轻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1960年、1962年、1964年和1978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工作者;1979年获冶金部劳动模范称号。曾兼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专家专员会 委员,贵州铝厂高级顾问。他为开拓中国氧化铝工业和发展铝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深受铝业界欢迎和敬重的铝冶金专家。

中国氧化铝厂工程设计的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我国没有铝工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即决定在东北兴建包括铝矿山、氧化铝、电解铝、炭素制 品和铝材加工的完整铝工业生产系统,为国防、航空、电力和机械工业建立可靠的材料基础工业。根据当时的中苏协议,这些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和设备均由苏联 提供。后因原计划应用辽宁本溪的铝矿达不到苏联要求的标准;而山东铝矿资源可满足基本要求,并有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时期在原山东冶炼总厂未建成的氧化铝厂作 基础,就改在山东建设氧化铝厂,其产品供东北抚顺电解铝厂作原料。1950年5月,重工业部将该厂改名为501厂,并决定在原冶炼总厂的基础上,由我国自 行设计、建设和提供设备,改建成生产规模为35000吨的氧化铝厂。同时,任命陈岱为厂副总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当时,要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设氧化铝 厂,在人才、技术上存在许多困难。首先,日本人拟建设的氧化铝厂,规模为年生产能力6万吨,以淄博地区高硅铝矿为原料,采用烧结法生产,全部设备分为三个 系列,基建工程仅土建基本竣工,生产设备仅安装了第一系列的20%,其他基本没有动工;加之由于战争,已建成的部分破坏严重,矿场及厂外工程——输水管 线、输变电设施和铁路专用线已荡然无存,厂内建筑、电器设备和机械设备的部件全都拆卸一空。此外,日本投降时,原有的设计文件和图纸已全部焚毁,只有一份 凭回忆手写的设备清单,全厂没有一个曾在日本占领时期工作过的技术人员;而且当时参加501厂建设的人员中没有一个学过氧化铝生产。陈岱面临的不仅是从耐 火材料领域改行从事氧化铝工业的巨大困难,而且山东铝矿又是难处理的、工业品位低的原料。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优质三水铝矿,用拜尔法生产氧化铝。而501 厂

要用烧结法处理这种低品位铝矿石生产氧化铝,技术上是否可行,存在着尖锐对立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烧结法生产不出氧化铝,即使生产出来,质量也不能满 足电解铝的要求,电解出的铝不能用来制造飞机,会贻误国防建设。陈岱深知这项任务的风险,但也懂得建设成铝工业体系对国防和工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 为自己虽然是氧化铝工业的外行,但建国之初缺乏人才,自己是工程技术人员,又搞过水泥工业,就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决心从学习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技术开 始,从抓试验入手,分步进行。

首先,他仔细研究了过去日本人在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进而根据厂内已安装的氧化铝生产设备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核对设备清单,绘制出生 产流程系统图,并按此相应安排试验项目和工程进度。其中最困难的是从熟料溶出开始到分解的湿法车间,没有其他工业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他将这部分的设计 和施工图,安排在半工业试验得出结果后再进行。在试验研究工作中,陈岱首先要求建立试验工厂,抓全流程试验,为设计和生产提供有关数据和工艺技术条件。就 这样,陈岱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各湿法车间的试验和工程设计。1952年,编制上报了501厂的初步设计。

1953年11月11日,501厂建成投产,半个月内生产即转入正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设计要求。1954年7月1日,陈岱被评为 建厂一等功臣。1954年10月,陈岱又承担了501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年产氧化铝12万吨。工程于1956年完成。同年,该厂的生产技术指标全 部超过苏联烧结法工厂的水平。1962年,陈岱再次主持501厂的填平补齐工程设计,将生产能力提高到28万吨。至1966年,该厂的生产指标达到了历史 最高水平。以后新建的郑州铝厂、贵州铝厂、山西铝厂和中州铝厂的烧结法都采用了501厂的技术和生产经验。陈岱成为中国氧化铝工业工程设计的奠基人,为中 国铝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氧化铝混合联合法的创始人

1953年,501厂考虑二期扩建工程时,国际上处理高硅铝矿的生产方法只有串联联合法和烧结法。当时美国铝业公司发表的串联联合法, 是将铝矿石用拜尔法生产氧化铝后的赤泥渣用串联的烧结法二次提取其中的氧化铝,这样,氧化铝和碱的损失都低;因此,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优于501厂一期 工程烧结法的设计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氧化铝生产技术水平,陈岱首先提出了研究和采用串联联合法的建议。

1956年,筹建郑州铝业公司(后改名为郑州铝厂)。这是一个包括氧化铝、电解铝和碳素制品的联合企业。当时501厂已生产两年,虽然 技术进步较快,技术经济指标优于苏联的烧结法工厂,但与美国串联联合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碱耗与能耗高出将近一倍。陈岱不满足于501厂烧结法已取得的 成就,坚持主张郑州铝厂采用串联联合法,并用河南铝矿石进行了串联联合法试验。1957年,陈岱从北京调到沈阳铝镁设计院任郑州铝厂的设计总负责人,对采 用串联联合法设计方案做了细致的研究。1958年初,重工业部批准了郑州铝厂采用串联联合法设计方案。1960年该项目移交给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铝 镁处负责设计。同年6月,拜尔法系统建成试车,继续进行17个月,产量极低,指标极差,被迫中止。随后,冶金部决定对郑州铝厂进行技术改造。此时,陈岱于 1956年提出安排的拜尔法赤泥烧结试验得出结果,回转窑运行不足一周即结圈堵塞,证明无法烧结。赤泥无法烧结和拜尔法系统试车失败证明,郑州铝厂原用的 串联联合法工艺不能进行工业生产。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救活这个大型联合企业,是摆在生产和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严竣问题。1962年,冶金部派出郑州铝厂技 术改造工作组。在讨论技术改造方案时,有的认为拜尔法试车失败已证明该法不适于处理我国铝矿,无法进行工业生产,主张改用可靠的烧结法;有的认为串联联合 法技术成熟,国外有生产实例,坚持原设计,不能后退。此时,陈岱作为采用串联联合法的建议人,不同意退到烧结法。他耗费了很长时间研究美国串联联合法的赤 泥烧结技术,但无眉目。当他认识到串联联合法的技术难关不能在短时期

内获得解决之后,便下决心突破这个框框,走自己的路。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提出了在拜 尔法赤泥中配入新矿石进行烧结的重大技术建议。该建议可以提高熟料的熔化点,因而可以保证赤泥烧结和控制生产操作,解决了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难题,从而,首 创出一种适用于我国高硅铝矿生产氧化铝的新方法,现在通称为混合联合法。

混合联合法的实质是以美国的串联联合法为基础,汲取苏联平行联合法用碳酸钠代替苛性钠的补碱优点,结合我国烧结法的烧结和熟料溶出技 术,综合组成的一种新方法。其优点一是配入新矿可以调节熟料的组成,便于烧结;二是增加了碳酸分解,可以平衡拜尔法和烧结法两个系统的碱量。这个生产工艺 在郑州铝厂技术改造方案中提出后,得到冶金部批准实施。1966年,混合联合法试车,拜尔法赤泥烧结生产顺利,郑州铝厂救活了。至70年代后期,氧化铝实 收率达92%,耗碱量的单耗为60~70千克,达到了世界上用优质铝矿生产氧化铝的先进水平。该法已推广到贵州和山西两个大型氧化铝厂,成为国内最重要的 氧化铝生产工艺。

(作者:杨万志)

简历

1915年 2月11日生于上海市。

1937年 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陶瓷专业,获科学学士学位。

1937年 任南京永利公司硫酸铔厂技术员。

1937~1938年 任浙江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教员。

1939~1941年 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化学系陶瓷专业硕士学位。1941~1945年 任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副研究员。

1945年任重庆耐火材料厂工程师。

1945~1946年 在美国哈伯森渥格公司所属的耐火材料厂实习。

1946~1948年 任辽宁水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小屯水泥厂厂长。1949年 在华东军政委员会重工业处工作。

1949~1953年 任山东铝厂副总工程师。

1954~1957年 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总负责人。

1957~1979年 任沈阳铝镁设计院总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副院长、总工程师。1979年~ 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

主要论著

1 陈岱,阎鼎欧,刘润田等,根据我国铝矿资源特点走自己发展氧化铝生产技术的道路.轻金属科学会议论文,1978,

2 陈岱,张燕刚,阎鼎欧.Vtilization of diasporic bauxite for the pnoduction of alumina in China,Proceedings of Ist Internationa1 Aluminium Congress,Madrid,1980.Z(1)~(15).

3 陈岱,阎鼎欧,刘润田等.我国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的经验与问题.中国金属学会年会论文,1982.

4 陈岱.我国发展铝工业优势的探讨.有色金属工业1983(7):1~18;(8):1~15.

5 陈岱.我国氧化铝成本和国外的比较.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1984.6 陈岱,杨瑞祥,阎鼎欧.我国铝工业技术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学术会议论文,1986.

7 陈岱.关于发展我国铝工业的铝矿资源、电力供应及对策.有色技经通讯,1986(5):1~22.

8 陈岱.纪念现代铝工业一百周年——国际铝工业的经验与教训.有色金属工业,1986(24):2~12.

9 陈岱.发展我国铝工业的战略目标和铝的消费政策.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1988.

10 陈岱.国际市场氧化铝的供求平衡、贸易和价格的研究.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1988.

11 陈岱.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第8部分铝工业章.国务院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研究所“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课题,1989.

12 陈岱,宋泽敏.建设拉西瓦水电站增加五十万吨铝产能的经济性探讨.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1989(1):1~5;27.

篇三:淘汰项目情况 - 中国·山西--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原拟建2*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根据产能置换方案调整建设规模为8000t/d生产线1条,所需产能为240万吨.


山西铝厂吧》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83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