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4-08 10:21:50 | 移动端: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本文关键词:地域,拓展,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文化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本文简介:摘要:介绍了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从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拓展、环境形态的现代化与地域特色的结合、环境的生态功能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等方面,对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拓展进行了阐述,以实现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真正目的。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性文化,教学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本文内容:

摘要:介绍了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从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拓展、环境形态的现代化与地域特色的结合、环境的生态功能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等方面,对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拓展进行了阐述,以实现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性文化,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全新的设计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皆来自西方现代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是我国各大高校一直探索的问题。自1988年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可在教学模式上还没有成熟的成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多半是按照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来开设,受本专业教师的水平所左右,专业教学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设计作品往往呈现一种“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则会将环境艺术设计定位在“国际潮流”的层面,这种盲目定位,将成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羁绊。

1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能脱离地域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划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物质形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各类物质要素,这些物质要素又按不同的材质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是指影响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人们的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人们对地域文化、审美观点、伦理道德的认识等等。环境艺术设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同生物学中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持着自然万物的萌发,使之处于动态的平衡稳定状态。这种状态是现代环艺设计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其过程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平衡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与环境的平衡、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平衡,实现人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上的平衡和发展。环艺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因侧重点不同,每所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就有所差别。这里的差别多半是专业设计课程的不同,而专业理论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外设计史、室内设计原理等基本教材,雷同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忽视民族历史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在面对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因缺少对某一区域文化脉络的理解,从而导致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缺失。

2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域性文化是历史的载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演变的文脉。是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文明脉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地域文化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此印上了地域的印记,表现出独特的一面。地域性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而“文化”,则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与内涵。万里长城、古运河是我们的历史文脉,老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平遥古城、婺源徽派民居无不展现着地域的文化特色。地域性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独有的象征,是一个地区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它能够反映出地域精神和地域特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建筑形态等资源的文化特征,不仅在整体上作用于物质资源禀赋的结构,而且还渗透在民众的情感之中,包括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情绪、民族性格以及审美情趣等等。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有学者调查获知,日本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掌握本民族的文化脉络,去理解本民族的历史之美,再以此为基础去吸收欧美国家设计的精华,以民族的为己任,把日本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3地域性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拓展

3.1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拓展

地域文化资源在我华夏大地丰富多彩,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区的山水地理、历史文脉、民风民俗,凝炼成文化基因,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文化密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与源泉。齐鲁文化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齐鲁大地上,有8000年前的后李、北辛、大汶口文化及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历史文脉,还有中华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这无不彰显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宋元明时期,“济南二安”李清照和辛弃疾,豪迈不羁、慷慨悲壮的词风左右中华词坛;张养浩的散曲风格流畅清丽,达到了元代散曲高峰;大文学家苏轼、苏辙、晁补之、欧阳修、黄庭坚曾在济南任职生活,为济南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清至当代,名士文人更是人才辈出,清著名文人李攀龙、顾炎武、周永年等;三十年代的王统照、臧克家、季羡林、李长之、郭绍虞、严薇青等及客居济南任教的老舍、胡也频、陶钝、吴伯萧、董秋芳、卞之琳等。济南文化名士举不胜举,“名士文化”资源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及设计方案中的艺术节点。以济南泉城广场其为圆心,30km内名士可谓俊采星驰、蛟龙起凤,演义着一部部历史文化史诗。东部章丘百脉泉边,有“婉约词宗”李清照;南部历城仲宫,有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西部云庄,有元代散曲泰斗诗人张养浩;北部鹊山,有神医扁鹊;百花公园,有“孝德”传世的闵子骞。这些历史文化节点,是环境艺术设计用之不竭的文化素材。这不仅要求教师对历史文化要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还要能灵活的穿插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把这些文化素材应用于新城市化开放式街区的设计规划中。

3.2环境形态的现代化与地域特色的结合

一个地区的环境形态,是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赋予的。决定环境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理气候条件;居住结构变化;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古城中的传统民居,依着青石板铺筑的小巷建造,深灰色的瓦顶、粉白色的墙壁、灰白的台阶、漆黑的大门,青石板下流出涓涓溪流。“整个济南城市被包围在泉水的潜流中,这泉水,浸润着所有济南全城的大街小巷,使济南蒙着一重水色的纱。在古逸中现着清秀的意味……济南该称为泉之城,因为泉水好像是济南的命脉,它使济南的景象美丽,使济南的生活柔和”[1]。泉水文化是济南环境形态的物质空间载体。有学者认为,城市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展示性空间、传承性空间、创新性空间和综合性空间。展示性空间是所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总和,包括建筑外部空间、广场、街道、公园等;传承性空间是延续历史的城市文化的空间类型,包括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等;创新性空间是当前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空间形式,包括立交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高层空间等;综合性空间是指兼具上述两种以上空间功能的空间类型[2]。按上述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既秉持传承历史文脉,又体现当代文化潮流的原则,使环境设计在空间功能上实现古今文化的兼容并蓄,形成多样化的环境文化空间载体。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中,把握好环境形态的现代化与地域特色的解读,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塑造识别性强的地域形态,保留历史文脉,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只有立足于民族,摆脱盲目跟从,才能创造出有个性的优秀作品。

3.3环境的生态功能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

环境生态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济南环境生态自然景观的生动概括。除去天地造化之神奇的泉水,古人又独具匠心,引水成渠,汇溪成湖。将山、泉、溪、湖与城池营造巧妙结合,遂织就一幅浑然天成的秀美“泉城”。济南多山、泉、溪、湖自然美景,名声浮于天下,为文人骚客的向往之地。例如,环波亭“杨柳巧含烟景色,芙蓉争带露花开。城头山色几围出,眼底涛声四面来”[3];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古人环境生态设计留给我们的不仅具有文化内涵,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展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遵循古人的设计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当地特有的环境生态和历史文化脉络展开设计规划。形成以环境生态和谐发展为重心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区域特色,全面提升设计作品的综合竞争力,在当下民族的与世界的双重担当中尽一绵薄之力。

4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拓展地域文化在教学中的实践,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的使用,整合构建现代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有关地域文化内容的拓展,实现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倪锡英.济南[M].上海:中华书局,1937:4-5.

[2]常延聚.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3]刘敕.历乘(卷十五景物考)[Z].

作者:李梅 单位:红山东管理学院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783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