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3-27 10:09:15 | 移动端: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国学,思想,关系,和谐社会建设,季羡林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本文简介:摘要:国学思想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如今,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国学思想。季羡林的国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国学思想的优秀代表之一,提出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大国学”思想,影响深远,本文着重研究季老国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及其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本文内容:

摘要:国学思想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如今,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国学思想。季羡林的国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国学思想的优秀代表之一,提出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大国学”思想,影响深远,本文着重研究季老国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及其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以期指导中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季羡林国学思想;和谐文化;建设

一、前言

蜚声海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他是集国学大师、语言学大师、东方学大师、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学家为一体的传奇人物,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令人高山仰止的学术成就,世人无可比拟。在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中,对理论界轰动最大的是“大国学”思想,季羡林先生在其他国学大师对国学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扩张了国学视野,进一步提出: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应包括在国学范围之内,还有敦煌学也应包括在里面,还有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里面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畴。季羡林的大国学思想包括三大核心内容:第一就是他采取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对国学内容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主义思想探讨。他进一步指出:研究国学必须全面了解国学的各个方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季老甚至指出,除了以上之外,国学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第二就是和谐观,季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它包括三个方面,天人和谐、人人和谐和个人和谐,这三个层面的每一个层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智慧。但这三个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第三就是“爱国、孝亲、尊师、重友”的人生四要。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也是季老先生百年沧桑人生的独特写照。

二、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季羡林先生关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一系列散文中。伦理道德是在他的散文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要着重处理的就是三个方面的关系,那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和谐了,世界才能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每个人都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大自然,要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有益处。所以,每个人都应牢记季老的期望,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责任,对自己负责,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季羡林先生所倡导的“和谐”是有三个层面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其中“和谐”的真正基础是“人内心和谐”。而正是这个“人内心和谐”又使他回到了思考这个问题的起点。他说,和谐是一种文化。我要讲的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而个人合一很重要,讲的是个人修养。季老先生特别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他心目中,这是和谐的起点和必由之路。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无处不在,且充满诱惑和迷茫。有的人为了钱、权不惜铤而走险,于是浮躁、焦虑、抱怨充斥在我们周围,却不知道当命运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却会留下一扇门。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态,懂得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遇事多加思索,学会换位思考,少一些激进,少一些怨气,可能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事物更为本质,更为真实的一面。

(一)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核心品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个“和”字,充分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文化主题。这个“和”字,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参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和”字,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33条走廊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建设者专为藏羚羊设计的野生动物通道。便于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动物的迁徙,不仅保护了它们的自然栖息环境,而且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这是对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最好诠释。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社会治理的伟大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人类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很多人只注意到眼前,对自然资源巧取豪夺,完全忽略了生物圈整体联系,忘记了人类和自然要和谐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关系,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人类也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其次,人类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念,思虑长远,除了从自然中获取,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构建和谐社会,还必须要内心的和谐。唯有内心和谐了,处事才会静心,对人才有深情,才能相守和自由。内心和谐是一种需要长期锻炼的素质,是建立在认知健全、心里品质完善、明白事理和知荣明辱的基础上的。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它要求我们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心无旁骛和追求卓越。内心和谐还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遇事以身作则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却不孤芳自赏、光明磊落又平易近人。内心和谐当然是一种力量,它使我们难不倒、夸不到、诱不倒,始终超越前行的一种冲劲。追求内心和谐,是人生的长征,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人人在其中,没有旁观者。春风和春雨的和谐,交织出了春天的桃红柳绿。阳光和云朵的和谐,编织出了缤纷的彩霞。诗与曲的和谐,奏出了动人的旋律,悦耳的歌声。你与我的和谐编织出了和谐的社会,美的画面。和谐之美带来祥和,和谐之美带来幸福,和谐之美带来进取的力量,和谐之美,温暖你我他。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中国的“和”文化,坚持的是“以和为贵”、“有容乃大”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哲学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吸收“和”文化精髓,内化新时代要求,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中国梦”是和平、富强、幸福的梦,不是唯我独尊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认同,桃李不言下自成溪,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世界谋发展的良方。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是中国人的理念。中国的发展与强大,对其他国家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不仅将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减负,而且会带来更宝贵的经验。中国率先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将为全世界做出榜样和表率并减轻这个拥挤星球的压力。这也是“中国方案”的核心,是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它体现了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和谐社会的写照,具有强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是将中华文明精神融入到了时代潮流多样化的发展之中,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的一种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必将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带来巨大的影响,是为世界发展带来的一种新的理念,能使我们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为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今天理解季羡林先生“和谐”思想,看到我们党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标志着我们用和谐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和谐”作为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即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全球治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献给全世界的一份伟大礼物。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季羡林谈国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2]季羡林.中国人与中国文明[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0).

[3]吴清泉.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D].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0).

作者:李春仙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季羡林国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757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