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工作总结 >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3-08 14:11:08 | 移动端: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

2018年甘谷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开展2018年第四季度卫生计生重点任务包保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12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3镇2乡,405个行政村,总人口63.36万人,总户数12.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2018年甘谷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开展2018年第四季度卫生计生重点任务包保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12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3镇2乡,405个行政村,总人口63.36万人,总户数12.87万户。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村195个,占行政村的48.1%,建档立卡贫困户15204户,贫困人口71118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9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17个,民营医院9个,村卫生室416个,个体诊所2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村296个,其中贫困村195个,非贫困村101个。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从业人员13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6人、管理工勤人员20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职称69人,中级职称266人,初级职称654人,未获得职称者158人。有执业(助理)医师441人,注册护士413人,持医技资格证人员144人,未获得医技资格者158人。全科医生130人(其中,49人正参加培训),乡村医生560人。
二、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扩大县乡两级分级诊疗病种。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与县内医疗需求相匹配,确保90%的患者在县域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确保50种以上常见病在乡级医疗机构得到常规诊治。邀请市、县专家对县级260+N、乡级55+N个病种进行评估调整,县级医院在原有260个病种的基础上增加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良性肿瘤、胃石症等10个病种、17个乡镇卫生院在原有病种基础上都增加了5个病种,并制定和完善了与之配套的诊疗规范。
2、规范患者双向转诊程序。按照医生建议、患者选择、逐级转诊、合理就诊的原则,规范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和转诊指导目录,完善患者双向转诊程序。
3、医疗机构间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各医疗机构成立了双向转诊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畅通乡镇卫生院预约县级医院门诊号源和疑难重症转诊患者快速入院渠道,优先预约、优先收治基层转诊患者。
(二)深化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根据市医改办、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水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天市医改办发〔2017〕7号)文件精神,2018年5月,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甘谷县201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总额预付实施方案(试行)》(谷人社发〔2018〕35号),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就医模式。
1、实行总额预算。根据当年筹资情况,依据预算年度住院统筹基金总额预留住院统筹基金总额50%后,其余50%按测算结果作为总额预付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统筹周转资金(总额预付资金)。
2、进行合理支付。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基金支付情况,对医疗机构年度统筹基金发生费用超出预算总额的,实行风险分担,合理拨付。经综合考核,主要控制指标正常的医疗机构,年度实际补偿资金超出预付总额的,统筹基金适当追加预算总额,主要控制指标一项不合格,不实行追加奖励。
3、规范支付方式。实行“半年预付、逐月结算、年终决算”的方式支付。当年一、六月初按预付总额的60%分两次预付到定点医疗机构,年终根据综合考核结果,统筹决算。分级诊疗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中西医同价),在费用限额标准内实行定额补助,实际发生的费用若未达到限额标准,城镇居民医保资金按照定额标准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参合患者按照实际发生费用交纳自付部分费用;实际发生的费用若超出定额标准,超出部分全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医保基金按照定额标准拨付补偿金,参保患者按照病种自付定额最高标准交纳自付部分费用。
4、严格控制指标。根据统筹基金预算总额、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严格控制各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转门诊、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费用和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力争使县外就诊率下降到15%以内,县域外基金支付所占比例降到30%以下。严格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次均费用不得超过3500元,县级民营医院不得超过2800元,新兴镇中心卫生院不得超过2500元、中心卫生院不得超过1200元,一般卫生院不得超过1000元;严格执行其他控制指标,年度内次均费用增长率为零。
(三)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运用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加强对分级诊疗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应用,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管理和运用水平,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避免过度医疗。
1、合理调配资源。医院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合理安排出诊医师,保证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分配,逐步缩短患者等候检查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做到诊疗患者及时检查。中医院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2、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3、实施急慢分治。县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乡镇卫生院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县级医院就诊压力。
4、完善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四)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考核监管机制
按照省、市“千分制”量化考核指标和要求,根据医院实际完善了“千分制”量化考核指标,调整及细化了考核内容。2018年5月市卫计委组织专家对我县2所县级医院和1所民营医院进行了“千分制”量化考核。依照《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和市级的考核方式,我们正在抓紧制定《甘谷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将根据卫生院院长、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医保人员、药剂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收费人员、驾驶人员、村医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落实绩效奖励。突出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明显的工作人员倾斜;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条件艰苦的现场工作岗位倾斜;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通过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纪律考核、服务质量考核和工作量考核等办法,建立健全院长分配自主权,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计划12月底前完成辖区内17所乡镇卫生院和9所民营医院的“千分制”量化考核全覆盖,结果将与医保支付、财政补助、岗位聘用、个人职称晋升挂钩,作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不断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合规开展诊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五)加快运行基层医疗机构机制改革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公开竞聘上岗和任期目标管理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取消基层“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和离岗村医退养补助政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继续推进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与健康临床应用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重点组织实施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技术推广,促进基层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全县县乡医疗机构已全部实行了“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取消住院押金。县人社局为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三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实了60%住院统筹资金,上半年,共预付2294万元,其中县医院预付1688万元,县中医院预付600万元,县妇幼保健院预付6万元。县医院和县中医院为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布置了服务窗口,大病保险公司已接通了一站式服务网口,因医疗救助服务网口全省均未接通,上半年县民政局向两家县级医院预付了医疗救助资金46万元,实行手工核算结报,基本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报工作。
(六)有效提升基层计生队伍和妇幼服务能力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强化政策宣传,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实施基层计生队伍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融合互补的指导意见,提高基层计生干部参与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扶贫的能力,推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深入发展。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全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办事程序,积极推进“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群众对生育登记政策知晓率达到85%以上。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和手机APP,规范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加强全生育周期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深化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服务内涵。按照省、市对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的要求,我县联合妇联制定了《2018年甘谷县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制两万册产前筛查宣传资料发到各乡镇卫计办、卫生院;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播放产前筛查与诊断内容。我县今年“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项目任务数
名。截止目前,已完成
人,完成任务量的
%,有效促进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
(七)全面完成公立医院薄弱学科建设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为民办实事相关文件要求,2015年3月,县医院开始实施建设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医学科两个重点专科建设,并同步建成了血液净化中心和“120”调度指挥中心。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床增至15张,配备执业医师7人,护士10人。2018年共收治重症患儿515人,治愈496人,转诊16人,死亡3人。重症医学科建设设病床10张,配备执业医师5人,护士9人。其中2名医师进修通过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并获得了5C证书,9名护士全部在上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了专科培训。共收治重症患者13人,好转6人,转诊6人,死亡1人。2017年,投资530万元完成了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三个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建设;投资545万元完成了临床支撑学科B超室建设。截至9月底共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2244人次。
(八)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县政府制定印发了《甘谷县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实施方案》(谷政办发【2018】号),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HIS的信息建设和运用,2018年全县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云HIS使用率达到100%,村卫生室信息系统使用率达到95%以上。持续提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启用“健康甘肃”手机移动端便民服务应用系统。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已接入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远程医学平台网络覆盖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具备远程会诊、影像、心电、培训等功能。县人民医院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县中医医院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县人民医院与17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县乡远程会诊平台,村卫生室全部联通了金保网,初步形成了以县人民医院为枢纽,上对省市级医院,下接乡村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网络平台。
(九)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帮扶工作
1、制定贫困人口健康帮扶措施。今年初,对全县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健康状况摸底调查,经调查,全县2995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病人员3679人,其中患有重大疾病606人,慢性病多发病3073人。从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抽调92名县级专家,乡镇卫生院抽调323名技术人员和521名村医,与市妇保院7名专家,联合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医务人员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1283个。根据帮扶对象健康状况和需求,由市妇保院专家为606名患有重大疾病贫困人口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县级专家负责落实;由县级专家为3073名患有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贫困人口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乡镇卫生院医生负责落实;由乡镇卫生院医生为26280名健康贫困人口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村医负责落实。每个行政村由计生专干、扶贫专干或驻村干部担任本村的健康专干,全面负责监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落实工作。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制定工作,根据省市工作安排,正在进行健康状况摸底调查,预计12月份将全面完成“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的制定工作。
2、建立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卫计局共组建了117个“1+1+1+X”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乡村干部服务团队,共“双签约”5372户,10259人,签约率完成100%。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为全县26280名建档立卡健康人群(未脱贫)签订了初级包,重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疾病康复指导、转诊服务、个性化健康状况评估等8项内容;为3679(未脱贫)名患病贫困人群签订了中级服务包,由市、县专家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乡村两级医生全面负责落实服务,服务内容在初级包基础上,根据签约对象患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在乡镇卫生院享受一次免费眼底检查和血脂、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签约服务费用照初级包每人50元的标准对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进行补助,中级包每人100元的标准对签约服务的市、县、乡、村签约专家和大夫进行补助,共落实补助资金168.19万元,签约服务补助费用由公共卫生和基本医保各承担50%,贫困人口在享受个性化签约服务的过程中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包,待“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制定工作完成后,及时开展签约服务包的签订。
3、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兜底保障政策。今年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10359人次,合规医疗费用5029.29万元,基本医保报销3739.52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388人次,报销557.75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85.44%;门诊慢特病患者3297人,全部办理门诊慢特病补偿卡,2018年,贫困人口门诊慢特病患者治疗24916人次,治疗合规费用1341.25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067.96万元,报销比例79.62
%。2018年6月1日以来,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至2000元。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分段递增报销优惠政策,共落实报销243人次,大病保险报销72.7万元。2017年9月30日起,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合规医疗费用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政策全部兜底解决特惠政策。2017年10月1日以来,全县兜底保障238人147.5万元,无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的贫困人口患者。
4、全力保障贫困人口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村级卫生室建设方面,2010年以来,全县通过项目支撑和自筹资金先后完成了296
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其中建成贫困村卫生室195个,非贫困村101个。2015年投资1020万元,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02个,提前完成2016年规划建设的24个,2016年下达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7个170万元,2017年通过贷款落实项目资金7个村70万元。同时通过扶贫贷款方式对43个建设标准不高的贫困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提升,落实贷款资金220万元。目前,全县195个贫困村全部按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的标准,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210个非贫困村依托项目完成了101个村的卫生室建设工作,其余未建村级卫生室的109个非贫困村,有5个村为本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按照规定不需再建村卫生室,2017年天津东丽区帮扶建成了9个,2018年各乡镇自筹资金建成45个,均达到了标准化要求,预计12月初可以投入使用。今年对列入2019年和2020年项目规划的50个村通过改造村委阵地、学校教室、自建房屋等方式,保证了非贫困村全部有村级医疗服务阵地,其中,有11个行政村由于服务人口多,批准设立了两个村卫生室,全县共设立村卫生室416个。
5、着力提升村级医疗服务管理能力。全县现有乡村医生548人,其中,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49人,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474人。全县405个行政村全部有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熟练掌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在村卫生室执业,确保了村级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全县416个村卫生室全部联通“全省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并与金保网对接,能够完成门诊诊查、及时结报。40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健康专干,由计生专干、扶贫专干或驻村干部担任,健康专干主要开展“五帮两核”工作,全面负责各级签约团队在本村开展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联络、监督执行和健康管理工作。各村村卫生室对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健康管理台账。根据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以患病人群、其他人群进行分类建立。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管理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明白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等工作台账,熟悉掌握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帮扶措施。
6、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针对各级干部及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不熟悉的现状,近两年通过印制宣传折页、宣传手册和采取电媒等宣传载体,做了大量宣传。一是各级干部通过讲解培训和资料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使他们熟悉政策内容和项目,掌握群众应该知晓的政策。举办全县大型集中培训2次,所有从事精准扶贫的县、乡、村400多名干部参加了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二是在各行政村制作醒目、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牌,开展阵地宣传。截止目前累计印制宣传墙报、宣传册20余万分,并在各村制作了宣传版面900多面,分别悬挂于村委所在地和村卫生室,宣传效果明显,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不断提升。三是通过工作人员入户讲解和资料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面对面宣传。结合“一人一策”措施制定、开展“送医上门、送人就医”活动,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入户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四是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中国医师节”等纪念日主题宣传活动和评选“优秀医师”“十佳医务工作者”“婚育新风进万家”“幸福家庭”系列活动,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度。五是依托居民健康教育和素养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和健康促进社区、村和家庭、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医院等工作对渠道、多角度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大幅度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
(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是加强县级医院中医药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开设中医科室1个,中药科室1个,设置中医病床28张,病床使用率达90%。县妇保院、疾控中心和各民营医院,全部设立中医中药科室。县中医院设立一级科室7个,其中3个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室,设立了中医骨伤科、针灸康复科、糖尿病专科、推拿专科4个重点专科。针灸科开展运用了针刀微创、穴位埋线、骶管注射等一批新技术。二是通过整合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累计投资171.5万元,完成了磐安、大像山、金山、新兴、安远、大石、谢家湾等7个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7个,并全部开设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三是全县行政村村卫生室全部配备诊脉垫、针灸挂图、刮痧板、煎药壶等中医药常用诊疗设施,65%的村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15项,32%村医掌握4项中医适宜技术,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四是收集整理了《甘谷县农村常见病中医验方》两集、《甘谷县十种地产中药材推广手册》、《常见中药材应用与栽培》,其中《常见中药材应用于栽培》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认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配置不平衡。县级医院人员紧张、床位紧张,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空编,诊疗设备不优,床位空闲;基层群众不愿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基层首诊实现有难度,患者双向转诊上转易、下转难、留不住。
二是基层技术人才匮乏。乡村医生年龄偏大,服务能力较低,医疗设备不齐全;基层服务能力弱、县外转诊率较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人才培养力度仍需继续加强。
三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全县非贫困村需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缺少项目支撑。
四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由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少,各项数据互联互通、办公公文传输系统、云his、医疗影像传输系统等,一体化改革建设任务艰巨。
  四、下段打算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医疗技能、职业道德。将60岁以上的所有乡村医生全部解聘,对空缺出来的村有计划地逐步配齐,鼓励取得资质的医学专业大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
二是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县医院迁建项目,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和大像山镇、安远镇、六峰镇、大石镇、礼辛镇、西坪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尽快立项批复,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非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医条件。
三是强化推进,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信息化工作。积极配合市卫计委完成“云HIS”平台搭建工作,完成县乡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医学检验等信息化平台建设,畅通上下转诊渠道,提升县域就治水平。
四是加大宣传,推动政策进村入户。紧紧围绕健康扶贫政策,继续通过集中宣传、政策培训、入户宣传、阵地宣传、媒体宣传等形式,以《健康扶贫群众看病“七个知晓”》和《甘肃健康扶贫顺口溜》等为宣传内容,在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村委会、文化大院等地点设置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


本文档由论文格式(http://www.csmayi.cn/)用户上传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工作总结,重点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县12项重点工作总结》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660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