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部队方面的电视剧

部队方面的电视剧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4-19 06:28:08 | 移动端:部队方面的电视剧

篇一:盘点当红影视剧中十大煽情军人

盘点当红影视剧中十大煽情军人

军旅题材影视剧每年都会有几部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荧幕当中那些身穿军装的铁血英雄们也成了观众们茶余饭后乐此不疲谈论的话题。从《亮剑》中的“草莽式英雄”到《士兵突击》中的“许木木”,再到《火蓝刀锋》中的看起来有点“不靠谱”的蒋小鱼和《麻辣女兵》中古灵精怪的汤小米??一批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富有时代精神的军人形象得到成功塑造,为此特盘点了一组影视剧中的煽情军人形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片名:《亮剑》

人物:李云龙

扮演者:李幼斌

评语: 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提到个性,李幼斌扮演的《亮剑》主人公李云龙首当其冲,性格最为鲜明。他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但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又有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的一面。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李云龙这个角色成就了李幼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没有李幼斌颇为精准的演绎,我们看到的李云龙还会是现在的李云龙吗?

片名:《垂直打击》

人物:谷晓楠

扮演者:殷桃

评语:在该剧中殷桃饰演了一位电子专家,叫谷晓楠。对于能够主演这部军事大片,殷桃表现得十分自信,这一方面在于她本人的军人身份,另一方面也在

于她的艺术经历。除出演舞台剧《我在天堂等你》之外,殷桃还曾在《历史的天空》里饰演与张丰毅有诸多精彩好戏的新四军女政委东方闻英,在《红色娘子军》里饰演难度颇高的吴琼花,在《幸福像花儿一样》中饰演有着复杂微妙心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女兵大梅。相比以前扮演过的这些角色,殷桃认为,《垂直打击》中的现代女军人谷晓楠与她本人更贴近,更有现实感,她说:“谷晓楠既有现代女孩的一面,也有现代军人的一面,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的映衬之下,我的角色会非常好看。”

片名:《士兵突击》

人物:许三多

扮演者:王宝强

评语:王宝强曾在影片《天下无贼》中成功地饰演了傻根这一人物形象,自影片公映那天起,人们似乎只记住了傻根,却省略了王宝强的名字。后来,傻根的粉丝们改了口,开始叫他许三多,这其中的原因是王宝强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把许三多这一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以往的傻根形象荡然无存。许三多有很多优点,他诚实、忠厚、卑微感、坚韧、容忍他人,尤其是他内心的纯静最能打动人,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木”,人送外号“许木木”。《士兵突击》在全国热播后,这个曾经当过嵩山少林寺俗家弟子,曾经在北影厂大门口一泡就是两年的王宝强,成了当时备受关注的热点人物,前不久创下票房奇迹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让王宝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演员之一。当被问到自己所演的角色中最喜欢的哪一个时,王宝强坚定地说是许三多,因为这个角色实现了他当一名军人的夙愿,剧中的两句台词,令王宝强至今念念不忘:“不抛弃不放弃”和“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他之所以将这两句话牢记在心,是因为这两句话对他的人生颇具指导意义。

片名:《集结号》

人物:谷子地

扮演者:张涵予

评语:演“谷子地”前,张涵予经常在冯小刚的喜剧里跑龙套,以至于决定由他出演《集结号》里那个历尽沧桑的老兵时,看过剧本的人长叹,“王中军要赔惨了,冯小刚要完蛋了。” 因为张涵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没去演戏,而是做了配音演员,《米老鼠和唐老鸭》里,前10集的唐老鸭都是他配的音。谁也没料到,凭着大银幕上的第一个主角,张涵予一口气拿下5个电影节影帝。谷子地是典型的战争年代军人形象。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文化不高,性格直来直去但遇事冷静、心胸豁达、质朴又富有智慧。而他的性格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便是他的执着,这正是全片戏剧冲突之所在。“谷子地”之后,张涵予内心的英雄情结被唤醒了。获得一致好评的谍战片《风声》里,他饰演了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老枪。

片名:《幸福像花儿一样》

人物:杜鹃

扮演者:孙俪

评语:“在《幸福像花儿一样》当中,我饰演的杜鹃就是那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傻大姐。”虽然和杜鹃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文艺兵出身的孙俪在内心深处却和这个角色有许多共鸣,清纯质朴的气质也与人物形象十分贴近,孙俪演绎起来也是驾轻就熟。孙俪说演女军人是自己的夙愿,在这部戏感受到无比强烈的“幸福”,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在荧屏上献出了两个“第一次”:第一次跳舞,第一次唱歌。孙俪全身心地投入到跳舞的演绎中去,难度超过了她在《红粉世家》中舞蹈的要求;而唱歌更是破天荒头一次,感谢制作人对她的信任,坚持让她唱主题歌《爱如空气》,前不久由她主演的《甄嬛传》的再次热播,也再一次证明了孙俪的演技。

篇二:男生必看的十部美剧

英文名:《CSI》

中文名:《犯罪现场调查》

推荐值:★★★★★

首播时间:2000年10月06日

《犯罪现场调查》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老牌剧集,自2000年10月在美国CBS电视网首播,便立刻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如今每周都有过千万的观众等着观看CSI们如何通过蛛丝马迹破解一个个谜案,将穷凶极恶的罪犯送上法庭。

在这一系列剧中,以主剧《犯罪现场调查》的人气度最高,今年已经正式播出第十一季,前几季已经发行BD碟片,可供CSI迷们珍藏。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能够一直保持高收视率,一方面得益于犯罪现场调查这种引人关注的题材,另外一方面相对稳定的演员阵容也获得了CSI迷的一致赞许。

Katee Sackhoff曾出演《24小时》第八季

当然,在第十一季中,除了以前的老面孔外,曾在《24小时》中饰演技术分析员的Dana Walsh(Katee Sackhoff)也在本季中客串了一把,虽然戏份不多,但对于那些还在怀念《24小时》影迷来说,多少算是个安慰吧。此前,她还曾出演过《太空堡垒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

《CSI》200集庆功会

同时,在2月3日的一集中,CSS王牌剧集CSI的创始人William Petersen将会以Gil Grissom的身份重新出现在CSI的故事里,给万分想念他的粉丝们解解渴,不过出镜时间只有短短的1-2分钟。

最佳战争片 手足情深《兄弟连》

英文名《Band of Brothers》

中文名:《兄弟连》

推荐值:★★★★★

首播日期:2001年09月09日

由HBO重磅打造的战争剧《兄弟连》让很多中国网友第一次了解并爱上了美剧,这部剧集在英国经过八个月的拍摄,其中动用了五百个有台词的演员、一万个临时演员,由八个导演共同完成,成为当时美国电视史上耗资最庞大的剧集之一。

同时《兄弟连》也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与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再度合作继《拯救大兵雷恩》后的结晶。该片一集约60分钟、总共长达10个小时,于2001年正式首映,一举实现收视率与口碑双丰收,并先后发行了DVD、HDDVD与BD版本。

10集迷你战争剧《兄弟连》描写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故事,他们参与了盟军进攻首日的任务,以及其后整个欧洲的战事。全片是由Stephen Ambrose的畅销书改变而成。

《兄弟连》寄予了艺术家对战争底层的士兵们的同情、敬慕与赞赏,也把观众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角色,从而随同角色一起去体味逐层展开的战场画卷中的种种兄弟情谊,一方面使观众被吸引着与角色一同回归到历史的深处,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一份感动。

只有一天时间 必看《反恐24小时》

英文名:《24》

中文名:《反恐24小时》

推荐值:★★★★★

首播时间:2001年11月6日

尽管反恐题材剧集屡见不鲜,但是没有一部同类剧集能够超越《反恐24小时》的收视率与人气值。作为FOX电视台的经典剧集,本剧自2001年开播之日起,其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9年时间总共播出了8季,并于2010年正式宣布终结。

在拍摄过程中,《反恐24小时》这一表现手法,每集刚好是1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情,一季共24集刚好对应一天。在每一集开始时,节目会提醒观众“以下内容发生于某时至某时”,剧中频繁出现滴答作响的数字计时器,向观众提醒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堪称史上最刺激的反恐电视剧。

篇三:自1997年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

自1997年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和平年代》获得极大成功后,中国电视荧屏上,军旅现实题材逐渐掀起一股创作热潮。

2000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了《突出重围》等六部军旅现实题材连续剧,形成了这一题材创作的高峰。2003年央视的开台戏《DA师》又选择了这一题材——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可谓波澜不断、回响连绵。这些作品塑造出了一批批新时代的军人形象,并在主题意蕴的表达上有了崭新的突破。

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些电视剧的创作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套路,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需要突破的瓶颈。

一、回眸一瞥

中国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与中国电视剧的蓬勃兴起、发展壮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初创期(1958—1966);2、停滞期(1967—1977);3、恢复期(1978—1981);4、发展期(1982—1989);5、成熟期(1990— )。[1]

初创期的电视剧是以演播室搭景直播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军旅现实题材主要以反映现实生活、赞颂新时代、新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如《老列兵站岗》歌颂了将军下连队当兵的新生事物;《雷锋》根据雷锋的事迹改编而成??这些“初生态”的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能够快捷地反映当时军营内外火热的生活,讴歌军人高尚的情操,但由于是“实况直播”的创作方式,使得叙事不能有细腻充分的展开,故事情节都较为单纯,人物形象也不够立体丰满。加之舞台化的表演方式和镜头调度上的限制,不可能展示硝烟炮火及场面调度灵活的运动场景,这对于情节表现及主题表达都形成了一定的掣肘与局限[2]。

1967—1977年,10年浩劫带来电视剧艺术的停滞。而在恢复期的1981年,我国出现了

第一部“电视连续剧”[3]。电视连续剧的出现对我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我国电视剧题材样式的缤纷格局,表现社会生活广度与深度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以及电视观众的极大普及是在1982—1989年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两部重要的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即1983年山东电视台录制的3集电视连续剧《高山下的花环》(获第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和1986年北京电视台录制的11集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获第七届“飞天奖”连续剧二等奖)。两部作品都是根据同名的文学作品改编。前者可以说是1983年度电视剧创作中的大手笔,该剧情节铺展细腻从容,画面气势壮阔,成功塑造了为国捐躯、无私奉献的军人形象,是一首激越深沉的英雄主义颂歌。应该说,该剧的成功树立起了中国军旅现实题材电视连续剧创作的大纛。后者着眼于一代人的命运,通过剧中主人公的成长史,将他们在战场、北大荒、北京的人生轨迹穿插调度,打破时空局限和线性发展的戏剧性情节结构,以“浓笔泼墨之势,轻描淡写之气,工笔细绘之情”,描绘了知青一代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索,涉及了社会矛盾并深入了人物的心灵世界。该剧以悲剧性的结局和悲壮情怀让主人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最终完成了灵魂的洗礼与人格的升华。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战争场面与战争氛围的营建,突出的造型表意手法,配合该剧叙述的开阖起伏,带来浓郁的诗意表现。

总结这一时期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其创作主流是针对特定的战争背景,讴歌英雄主义、赞颂军人的慨然牺牲与血染的风采,注重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形象。同时,在叙事特征上,这些作品或者以单线条的情节链将情节拉向纵深、推向高潮,或者探索时空表现,摸索既符合电视剧表现特征又符合主题表达的叙事模式,叙事的基本情境多建构在激越的疆场与和平生活的对比与联系中。多以战友/朋友关系、以个人或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建立、组织叙事构架,并以此作为叙事的主要线索。这个时期的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一方面体现了对电视剧自身叙事特征的摸索与完

善,一方面又将时代背景与主题表达融合起来,普遍形成了明朗、高昂的风格基调,军人形象也显得朴实而高大,与一般的庸常生活保持了距离感。

二、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与形成

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在进入90年代之后,创作样态渐有转变。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以家/国同构关系来描绘军旅生涯的创作模式浮出水面。

家/国同构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借助一个或几个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迁来折射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们的框架形式与基本元素大体为家庭单元(即以家庭为基本情节结构与线索)、时间跨度、女性形象、悲欢离合。中国电视剧中最早运用家/国同构模式并取得成功的是《四世同堂》(1985年),而1990年播出的《渴望》则树立了一种贴近大众与世俗生活的反映当代现实题材的模式典范。《渴望》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百姓观赏电视剧的审美情趣,即从社会文化层面及大众审美心理层面上看,中国观众习惯并津津乐道于家长里短、似水流年中的平淡生活,并善于从中体味包涵着的深厚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电视文化除了负载一定的宣传功能,其媒介特性更决定了它的娱乐功能,因而电视剧的叙事方式也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摸索与调整角度,来符合世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特质,这样才能使作品凸显与迎合电视艺术的规律。比如《渴望》从叙事技巧层面上看,以家庭为核心的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在平凡常态的生活中往往蕴藏着的峰峦叠起的情节的偶然与巧合,而故事跨度在阻抗结局、维系连续性的同时,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情节转移到人物身上,因为“故事跨度创造出一种幻象,即人物早在本集电视剧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将在各集之间和之后继续存在??延续的情节起到了阻抗结局的作用,不仅弱化了情节,而且将人物突出到叙事体的前排。其结果是:读解者将自己对于人物的强调及关注的重要性当作是故事本身”。[4]这样一来,荧屏上刘慧芳平凡家庭的平凡生活就与屏幕下千千万万个平凡家庭的真实生活建立了

联系,以家庭折射反映千千万万个社会家庭、反映时代的变化,这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并与平民化、世俗化的电视文化特征相符的经典叙事模式。

在《渴望》之后,中国电视剧在创作上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便捷与保险的道路,即以家/国同构模式来组织故事、刻画人物,以此模式拍摄成功的作品还有:《情满珠江》、《孽债》、《咱爸咱妈》、《一年又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大哥》、《空镜子》等。从这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剧的家/国同构模式一般有比较大的“故事跨度”,戏剧性的展开更从容,毛边化、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场景及释放情绪、营建氛围的附属性场景较多。如果说核心场景为叙事体的主要结构,“表现故事进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事件”,那么附属场景则“表现对故事进展而言有趣但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信息”。[5]从观众接受与欣赏电视剧的角度,核心场景表现危机、动荡、对抗等,自然是情节的必不可少,但附属场景大量的无信息量的信息、无叙事性的叙事——情感的释放、关系的澄清、目标的预示、新人物的引入、煽情场面的烘托——对应于家庭中的唠叨、牢骚、有趣的家常对话、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对观众来说似乎成了更为有趣的情境,也更能吸引以消磨时光、获取愉悦为观赏目的的观众的注意力,这些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感也更能引起观众会意的联想与欢乐。因而,在电视剧的家/国同构关系中,偏重于对“前景”中的“家”关系来进行细腻地刻画与描摹,更加充满现实感应与时代气息,对内涵的表达更显含蓄与潜移默化。

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在90年代以前的作品中,虽然也包含有家/国同构的元素与因子,但在剧作组织上并不突出与明显,或者说,家/国同构模式还未形成与刻意运用。而90年代以后,由于整体电视剧创作形式与技巧的推波助澜,军旅现实题材也必然受到影响,开始吸纳一般社会现实题材成功的创作经验,将家/国同构模式借鉴进“绰铁板、唱大江东去”式的军旅现实题材作品中来,以顺应电视剧创作的一定规范及迎合一定层面上观众的欣赏趣味。

1993年的《潮起潮落》(获第十四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在叙事模式上初步体现了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该剧铺展情节跨越36年,故事时间从解放前讲到80年代,通过三个家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来折射时代/社会的变迁,反映人民海军成长壮大的不平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这种叙述角度与以往军旅现实题材在叙述视角上发生了转换。当镜头在三个家庭间切转时,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就被凸现到了“前景”,尽管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军人,但他们同样是家庭中的成员。职业/群体特征通过家庭的平凡与不平凡得到挖掘与闪现。剧中人物有成长,视点流连逡巡、时代背景风云变幻,这都与以往军旅现实题材多以线性连贯的叙述、人物关系多建立在战友/朋友关系上,时代背景多为截取南线战争——在创作模式上有了明显的差别。

由此,在借鉴家/国同构模式的基础上,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模式顺应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顺应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逐渐发展为家/国—军队同构模式。

1997年的《和平年代》(获十七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将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与完善也更加鲜明与突出。

《和平年代》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军队建设的电视长剧。作品“起笔”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尾声,一批带着“血染的风采”的职业军人呼吸到了和平的温馨气息,继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于是也强烈地感触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加速发展的脉搏。剧中男主人公秦子雄是一个“尚武”的、并发自肺腑地说“我渴望变动”的“南线英雄”,但这场变动带来的却是象征部队光荣历史的丰碑要被“平掉”,让位于地方的经济建设,接着是红箭特种兵大队被撤消编制,这样的事实对于一个征尘犹在并深深地热爱着部队的“战争功臣”是难以接受的现实。而百万裁军让一个个军中猛将为在地方求职辗转奔


部队方面的电视剧》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63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