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5:43 | 移动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本文简介:

**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摘???要?“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04年中央再次将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全面小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本文内容:

**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摘???要
?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04年中央再次将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全面小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笔者结合**州的实际,基于**州经济社会发展实证,对**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科学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地位及作用,提出了用统筹城乡理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论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叙述统筹城乡发展对**州解决“三农”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新时期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是**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列举2006年以来**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建设、综合体制改革、农民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现实成果,以及从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论述,充分论证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笔者认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解决经济社会公平、解决城乡共同发展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几个最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州实际,科学地提出了**州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做法,并结合还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科学机制打造旅游品牌产业,并以点带面,举例**、**等县市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旅游产业对全面激活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法;二是提出了加大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并通过深化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以此来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主要思路,充分阐述和论证了共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对策。
?

【关键词】**州??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对策
?
?
?
?
?
?
?
一、绪?论
?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创**乡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是要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是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现状
从历史上看,各国在发展初期都经历了城乡关系失衡的非良性互动状态。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和城市经济领域。然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及其区域二元社会经济文化结构问题的研究则集中在较广泛的领域和视野展开。其中,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论”、?费景汉、拉尼斯提出的“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乔根森提出的“二元结构模型”、?哈里斯、托达罗提出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缪尔达尔提出的“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出发,把城乡关系成为其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他们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城乡关系、结构变迁、劳动力转移、资本积累、技术选择、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口增长极变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赖特提出的“广亩城理论”、?芒福德提出的“城乡发展观”、?麦基的亚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20世纪开始的“城乡边缘区理论”、?岸根卓郎提出的“城乡融合设计”概念等从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对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连在一起并成为“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于1996年正式提出。?2000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发表**省**县乡党委书记李**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从此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通用语。
对于“三农”问题的成因,好多学者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华中科大教授邓大才认为,为什么会有“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可以用一个“弱”字来回答,即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一个地位正在愈加相对弱化的区域。此外,现在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是因为我们自己选择了长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失去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过多,资源匮乏,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而我国农民增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恰恰在于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多数学者认为,对我国的“三农”问题起制约作用的矛盾主要是两个:一是基本国情矛盾,即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从而使耕地承担的对农民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耕地的生产功能;二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对于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措施,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农民利益保护论;二是城乡统筹发展论;三是结构调整论;四是就业优先论;五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论;六是市场化带动论;七是城镇化推进论。
综上所述,大家公认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应当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为目的,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为核心,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扶持,通过城乡工业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梯次递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3.?省内研究现状
早在1980年代中期,省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谭庆麟、温宝臣等在主持《**省产业政策研究》时,便对**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研究。1989年,**省社科院郭正秉、袁德政、**俊臣主持完成的《**省41个贫困县脱贫致富战略研究》,就全省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005年10月,**俊臣主持完成省发改委招标课题《**省城乡统筹及加快推进城市化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年月日出版了同名专著。在此前后,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大学、**农业大学、省委党校等单位的学者,也就统筹城乡发展做了大量研究。2009年9月,**省发改委组织编写了《**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指导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0年7月2日,中共**州委、**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红发〔2010〕19号),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拉动农村需求,大力改善农村民生,大力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力争全州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为推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二)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我们必须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几个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当前农村生产力要素配置落后的现状,使农村综合生产力有一个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但严重滞后于城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社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当前,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等严重失调。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发育不全,农业工业化水平低;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下滑。而农村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村的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处于这样的不良状况?深入分析,是因为农村改革滞后,农村经营体制得不到创新,导致农村生产力得不到进一步的解放;农村生产力要素投入少、质量差,导致农村生产力得不到更快的发展;农业科技特别是高新农业技术严重落后,作为农村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的推动力不强,导致农村生产力得不到更明显的提高。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现状,使城乡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农村经济严重落后于城市经济,城乡经济二元化现象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过去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在宏观政策上,没有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上来调整城乡经济布局;没有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另外,在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的调整上,农村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地位,使农业现代化进程得到明显加快
 ??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边疆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工业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三低现象,这必然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土地产出率低,农民无法走出增收的困境。所以,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加快城市化发展中不能忽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更不能忽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否则,会致使工农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拉大、农业基础地位不稳,造成“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以“保障供给”传统农业落后观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乃至造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致使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因此,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必须树立新的农业基础地位观,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使农业做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三农”问题得到不断解决,确保农业基础地位长期稳固为内容和核心。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从体制和制度创新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形成统一的政策平台互动发展。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尽管是历史形成的,但是,国家一直实施的是城乡二元政策、二元制度、二元体制,致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化、制度化、体制化和法律化。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一定要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从体制和制度创新上打破城乡居民的二元身份,打破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对**州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中央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中共**省委、省政府及中共**州委、州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也一贯高度重视,始终长抓不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2006年以来,**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农村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严重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其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远低于城镇居民,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具有二三产业劳动技能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村人口到城镇****,促进农村型消费向城市型消费转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购买力,启动农村市场。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是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来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看,三农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问题,是与工业、城市及其他社会阶层相对应的问题。建国以后,我国基本上采取城乡分治政策,以城市和市民为中心,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往往是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在制度设计上,构筑了二元结构,严重存在“重城轻乡”倾向。理论上我们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应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实际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做报告、发文件放在首位;出政策、定措施放在末位。按照城乡统筹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以农言农”的传统,把“三农”问题放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中,从战略目标上总体把握,统筹安排。首先应调整政策,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向“三农”倾斜: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把施惠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受惠作为中心。还应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废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现代农村制度,切实转变城市倾斜,给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建立城乡互动、体现公平、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恩格斯在他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就提出了“城乡融合”。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明确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极力主张建立城市中心,形成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都享受真正的城市生活的益处。经典作家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然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则明确地用事实告诉我们:城乡统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联系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首先,**州工业化,客观上为城乡统筹创造了前提和条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工业化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期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州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但经济总量还偏低,发展十分不平衡,农村经济总体还十分落后,**边疆县与北部内地县的差距拉大。**州农村的迅速发展,边疆的加快发展是缩小**州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希望所在。因此,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及推进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选准关节点,勇于和善于突破。目前**州深入推进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努力以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城乡共同繁荣为核心,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建设,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扎实深入向前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崭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州的发展必须从全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尤其是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紧密结合实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一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要抓好水利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能力。二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要通过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交通建设,促进物流,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四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五要努力创造美好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六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作用。全州党员干部要做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者,各级党组织要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发展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全州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2、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无论是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国家的**久安,都至关重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是我们党立足国情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2000年底,我国总体上已实现了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小平同志讲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是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州、全省、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小康,需要立足全局、统筹城乡,以工业带农业、以城市带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事实证明农业效益上不去,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农民收入上不去,推动内需就要受阻,边疆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村**就会受到阻碍,边防就不稳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过去我们也想解决“三农”问题,但总是从“三农”内部着眼,就“三农”谈“三农”,实际上“三农”之所以成为问题,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存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则跳出了就“三农”谈“三农”的传统思路和局限性,站在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考虑“三农”问题,目前,**州已进入工业化从初期向中期发展阶段,但城市化程度却只有33%,全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最根本的障碍就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过低,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州现阶段的“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帮助和带动作用。
2006年以来,**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积极探索、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一是农村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州坚持以建设农村产业为核心,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村产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97.1亿元,增长8.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5亿元,增长10.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增长11%,增幅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量首次突破200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672元,同比增长12.3%,比全省平均数高340元。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州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烤烟、畜牧、蔬菜、林果、药材、茶叶等已成为**州的优势产业。2006年,全州粮经种植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
74:26调整为63:37,粮经产值比例由41:59调整为36:64。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州已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7个,服务农户达72.2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6亿元。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3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7家。去年,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34亿元。全州有36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有2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达33万亩。三是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州去年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农村二、三产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非农收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州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1%。四是农业科技创**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全州实施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农大等单位合作的科技项目10余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引进各类企业23户,产值达1.7亿元,带动农户4.2万户,有力地推动了全州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建成1个州级农产品信息网络中心、13个工作站、22个基层信息采集发布点,去年通过网站直接或间接促成的农产品交易额超过1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州充分认识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坡改梯、旱改水等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去年建设高稳产农田8万亩,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260万亩;全州争取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8个,完成投资1445万元,新增耕地947.1公顷。二是抓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投资4040万元,完成了820个村卫生所建设,全州卫生所已达1183个,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的目标,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全州高中教育“1650”工程(从2005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州**扩建16所高中和职中,使全州高中毛入学率达到
50%),完成投资9.4亿元,建成8所,今年内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幼儿教育“1150”工程(2006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州**扩建100所幼儿园,新增在园幼儿1万人,使全州幼儿入园率达到50%),完成投资4900万元,竣工89所。三是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水源工程的**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快“五小”水利建设,积极改善边疆、山区的水利条件。去年全州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水利化程度已达63.25%。四是抓好农村交通建设。仅2006年,全州完成农村交通建设投资1.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88公里。目前,全州已实现通乡公路路面硬化,乡村道路硬化率达39.6%,99%的村委会实现了通达目标。
三是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和谐农村快速推进。**州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一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投资450万元,实施了“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改厩”等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着力整治脏、乱、差状况,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到了新水平。今明两年,**州将建设1万个卫生公厕,使每个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和每所学校都有卫生公厕,目前,已建或在建卫生公厕3345个。大力实施面山绿化、退耕还林、生态林保护等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37%,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7.7万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二是不断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全州加快落实“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加大和谐农村、“平安村寨”、“平安县市”的建设工作力度。**、**、**3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今年1至7月,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3535起,同比下降8.4%,群众安全感普遍有了较大提高。三是不断加强农村市场环境建设。**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州已建供销社经营网点1317个,收购农副产品价值达9024万元,同比增长3.61%。
四是农村综合改革向前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州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6年,全州**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26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121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23个;已创建“十户一体”4114体,参与农户3.7万户12.8万人;选派一批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致富能手到华西村学习。二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了公民迁徙自由,促进了农民身份的转变,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2006年,全州迁入城市3.63万人,迁入人数比上年上升35.1%。三是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州参合农民已达277.69万人,参合率达82%,今年1至7月参合农民就诊113.59万人次,报销医药费3968万元。四是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对全州23所县级以上医院实行改革,整合组建了**州**南中心医院,初步形成了公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私立医院平等竞争的新体制和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完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全州13县市全部实现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六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州国有粮食企业减少到29家,职工人数减少到1522人。七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后,今年年初,成立了以州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派12工作组,强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10月底将完成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任务。
五是新型农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建设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和要求。2006年以来,**州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州级财政去年安排教育专项经费3558万元,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全州免杂费和公用经费9124万元,2088所学校的58万名学生受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1650”工程、“1150”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建设,实施“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全州“两基”覆盖率达
93.15%,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15%。三是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实施“百万民工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农村培训62.24万人次,1.11万名初中毕业生获得“绿色证书”。**、**、**被列为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市。
4、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州城乡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增强。但是全州城乡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州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如果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不仅对繁荣市场、实现全州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对全州社会的稳定和边防的巩固,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农村要发展,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统筹的办法,通盘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5、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
和谐是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史的核心和精神特质。孔子的中庸思想,子思发展孔子的中庸思想,认为中、和是整个宇宙中一个根本的和普遍的法则。孟子则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思想史也曾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然而,最为科学的当属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观。在其社会和谐思想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说: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虽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的产物,但自然也在按人化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成为人化自然界。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2月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些论断深刻地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和谐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主要是消除县域内外的贫富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社会以城市和乡村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由此产生城市人和乡村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是城市和乡村矛盾的对立统一,城乡是在互动互促、互惠互利中得以和谐发展。城乡关系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的综合指标,也是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凡是在发达地区,乡村城市化程度都较高,而欠发达地区,乡村城市化程度则较低,因此,城乡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州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民族自治州,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农村经济尤其不发达,全州人口?430多万,80%生活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能否作为推动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全州来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州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迫切要求
首先,?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农村改革从家庭承包责任制起步,到推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等,一系列改革使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工业化在加速,城市化在推进。东部已率先迈开现代化建设步伐,西部正蓬勃兴起大开发热潮。然而,计划经济年代城乡差别发展的旧战略和城乡失衡的旧体制仍在阻碍现代化建设。工农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和地区差距日趋扩大。城乡之间形成四个鲜明的反差:一是不断扩张规模、正在走向信息化和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形成鲜明反差。二是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的城镇与生态环境恶化、面貌变化不快的农村形成鲜明反差。三是收入持续增长的城镇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鲜明反差。四是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日趋文明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形成鲜明反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城乡统筹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城市倾斜的二元政策,引起了城乡结构失衡,导致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反过来,这些问题又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比如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民太穷,造成需求不足。正是农民购买力不强,导致工业产品过剩。同样,也因为城镇人口过少,造成农产品的过剩。可见,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也是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城乡统筹,建立互补互促、协调统一的新型关系。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
第三,城乡统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就全国来讲,2000年底,我国已总体实现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这个总体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个总体上的小康只是两个平均的概念。比如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去年达到了1:3、1。这就表明总体上的小康概念,不等于全体人民都进入小康。实际上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用非常高的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民低收入的平均数来显示小康水平,而应该使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使农民收入有更高的增长。现在如果还不能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本做不到的。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扩大,**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维系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已根本动摇;维护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根本改变,城乡统筹势在必然。按照城乡统筹思路,既要使城乡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又要使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全面转换;不仅要调整政策导向,而且要调整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就当前来看,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最突出的问题:
第一、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一是农业生产力落后所致,二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致。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首先应调整城乡就业结构,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按市场经济法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减缓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压力,把致富农民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其次应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通过粮食直补等办法,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创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外部环境。鉴于我国农村居民数量太多,国家财政实力还不够强大,要30多的城里人扶持和帮助60多的农村人,一时还有很大难度。因此,应从多方面确立战略性的长期的**政策,实现长富于民,藏富于民,让农民“有其利”,进而构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
第二、在解决经济社会公平问题上突破。长期以来,国家为确保工业化从农业吸取最大数量的低价农产品和农业剩余,确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粮食供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制度。改革开放后,持续二十多年高速发展,但国民经济分配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农民的国民待遇始终未能解决,负担却越来越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民在工业化建设中贡献了6000亿元左右的资本,城市化进程中因征地又损失近两万亿元。这对农民很不公平。按照城乡统筹思路,应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可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国民经济再次分配可通过转移支付,在要素投入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当然,实现城乡之间经济公平的同时,还应在政治上善待农民、尊重农民,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
第三、在解决城乡共同发展问题上突破。城乡共同发展是缩小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各种差距的重要前提和治本之策,也是当前和今后解决城乡之间矛盾和问题的最佳选择。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按照城乡统筹思路,解决“三农”问题,应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辨证的统一体。工业化居于主导地位,是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城镇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农村工业化不能停留在承受城市工业扩散、与城市工业配套,停留在以劳动力密集型中小型工业、传统工业为主的分工阶段。应提到国家新型工业化层面整合并轨,使乡镇企业与传统工业分离,转变为“现代工业部门”;使从业人员与传统农业分离,成为一支现代产业队伍。农村城市化不要盲目反对**市发展战略,也不要把小城镇战略过于理想化,而应采取多元化、低成本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城镇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的低成本和城市、城镇建设的低成本,以便大批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行城乡统筹,从长远目标看,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呼唤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创新。城乡一体化,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2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但并未完全改变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失衡,也充分说明以前的改革仍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新一轮改革应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农村制度。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现代农村制度应该体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方向,体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指导思想。基于社会不平等集中表现为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地位之差、权利之差、能力之差和收益之差,现代农村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阶层国民待遇,赋予农民平等的人权、财富分配权和公共产品、公共福利的共享权。当务之急应建立产权多元化和依法流转的农村土地制度,城乡统一、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平等竞争的劳动就业制度,平等税权的所得税和商品税制度,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的财政体制,满足农业、农村、农民需求多样化的金融体制,以低保、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教育优先的教育体制,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体制,政府主导、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体制等。
城乡统筹的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化。这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摈弃落后病态、相互融合、双向演进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城乡是不同的空间区域,必然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差别是永恒的,是无法消灭的。因此,城乡一体化不是乡村都变为城市,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它将在保留城乡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氛围和城乡生态相互适应的环境。
要加快编制城乡规划,就要紧密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统筹衔接。在省域和三大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加快推进全省县域城镇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力度。完善各个层次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的覆盖率。通过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产业聚集、土地利用、综合交通、供水体系、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达到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城乡矛盾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是省厅领导经常思考的问题。从规划层面而言,城镇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地域空间,城镇总体规划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所以,我认为对小城镇总体规划传统思路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新发展观为指导,对城乡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与界定,提出城乡发展应相互协调与融合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使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路与时俱进,克服传统规划产生的弊端,适**乡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城镇总体规划内容上,总体规划侧重于镇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用地功能的组织、总体结构的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市政公共设施的安排等方面,涉及面比较广。镇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村镇体系的等级、职能和规模及相应的市政公共设施规划,而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则深度不足。就成果而言,无论是规划说明书还是规划图件,镇区规划都要比镇域规划详尽得多。规划审批与实施也主要围绕镇区规划展开,镇政府的资金也基本投向镇区建设,镇域规划形同虚设,只是被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完成,镇域规划蓝图成为镇区规划的“附属品”。镇域规划不被重视,使得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空间资源没有起到合理配置的调控作用。
总的来说,现状小城镇总体规划具有几个特点:突出镇区规划,弱化镇域规划;与广大农村腹地结合不紧密;忽视城镇与农村的相互联系和融合。所以,我省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上,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考虑,按照全省建设工作会上提出,把会议上探讨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去。
加强规划执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以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为重点的城乡规划监管新体制,强化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工作,重点监督检查违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规划兑现率。
全力推进城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拟建项目的前期选址、设计等准备工作。对已开工项目要加强施工管理,督促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抓住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争取资金、多上项目,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建设优美城市、创造良好环境、营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全面开展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和人居环境奖等创建活动。以县城为重点,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通过3年努力,使全省县城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推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设区城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要努力搭建现代管理平台,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促进城市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要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着力解决好城市畅通问题。
推进城镇化,是发展现代经济的一篇大文章,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州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做美**,切实修编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个详规;要以中心城区治理为重点,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拉**市框架;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做强县城。要适**市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的趋势,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做大集镇。要切实加强重点集镇改造建设,完善公用服务设施,扩大集镇面积,增加城镇人口容量,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四是做好社区。要抓好城市和农村两个社区建设。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要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统筹规划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人口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配套服务,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文明。
加快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全州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州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北部七县,而**六县的工业化程度远低于全州的平均水平,另外,近几年来全州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主要集中在个、开、蒙核心城市,边疆城市化率还很低,**县仅为11%,由此可见,全州较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掩盖了边疆县较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统筹全州的工业布局,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提高全州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推进**州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州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城乡规划、产业培植、土地流转、金融体制、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促进农村居民身份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在破除城乡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公共产品辐射农村、就业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全州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州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奔腾**”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州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为组长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委政策研究室。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认真研究部署。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等,对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安排部署。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州成立了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下派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到各村委会开展工作。四是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下发了《**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全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计划,明确了政府工作部门的相关责任。各县市和州级有关部门结合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计划。
二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州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即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推进四个战略转变,落实五项建设任务,正确处理六个重要关系。四个战略转变是:农民素质的战略转变、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变、农村环境的战略转变、农村管理的战略转变。五项建设任务是:建设新型农民、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环境、建设体制机制。正确处理的六个重要关系是: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体制机制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科学规划的关系、新农村建设重点指导与全面实施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探索新思路、建设新型农民、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各县市结合实际,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三是整合各方力量,抓好示范带动。**州为了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把示范村建设作为突破口来抓,并整合项目,聚集资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好示范村建设。2006年,全州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共计300个,其中,州级领导挂钩联系50个,县市领导挂钩联系250个。州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专门用于州级领导挂钩联系的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据统计,2006年,州级领导挂钩联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资金达3426万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210个。各县市也迅速确定了县级领导挂钩联系示范村,制定出实施方案,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年**州将投入5000万元资金对17500户农村民居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目前,已完成加固改造1354户,拆除重建800户。三是整合项目资金。从今年起,**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扶贫开发、特色文明村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十项工程”建设。州级筹集1.5亿建设资金,按照“十个一”标准,每年实施
1000个自然村建设,力争通过10年建设,基本完成全州1万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全州各级党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列为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为党校干部培训的重点课程,列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头等大事,有重点、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地开展宣传工作。一是在全州广泛开展了理论研讨和主题宣讲活动。州委宣传部共征集论文169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州共召开各种会议5000多场次,制作固定标语1000余条,宣传标语17000余条,出黑板报21000余期,印发宣传资料20余万份,文艺演出1500多场次。通过广泛宣传,做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家喻户晓,全州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四)?对策建议
总体来说,**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一些困难问题。一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二是旅游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三是农民增收缓慢,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四是**州北部与**、坝区与山区发展不平衡。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州的一大支柱产业,各级各部门务必紧密配合,全社会要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由此加快**州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呢。加快发展旅游业是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在新世纪能否实现大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要进一步认识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旅游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如果把旅游工作做好了,不但能促进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特殊作用,将有力地促进一个地方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和促进商贸、金融、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要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州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县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生态景观撒玛坝万亩梯田、民族风情村甲寅作夫、**梯田等,使**州旅游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又给**州带来更多的境外游客;国家把旅游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正加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倾斜政策措施;省州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提出要加快发展腹兴地区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这些都给**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三,要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挑战。**州旅游业的发展,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又必须看到,目前,从旅游发展的规模、档次、水平上看还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特别是与主导产业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州接待外地游客不多,接待境外游客和旅游创汇收入水平低,与外州市先进旅游城市相比,存在着旅游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配套不齐全、文化内涵挖掘得不够深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差距是相当明显的。当然,差距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关键是我们要敢于直面差距,敢于正视差距,变被动为主动,加倍努力做好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旅游业将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及更加社会化、国际化的产业,面对着更强劲的竞争对手,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迅速发展壮大自己,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州的发展将会严重受挫。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估价**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正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超常规的战略眼光、工作气魄和发展举措,把潜力无穷、商机无限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不断提高**州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真正把**州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强州**”奠定基础。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产品是基础,品牌是关键。当前,旅游业的竞争事实上已进入到了一个以品牌竞争为主体的新阶段。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竞争力。因此,**州要以结合旅游资源的构成特点,围绕打造三乡品牌、县域周边旅游圈品牌,实行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培育精品,打响品牌,走出一条具有“三乡”特色的发展旅游产业的新路子。为此,要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要突出抓好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把单一、分散的特色集中培育为整体系列的优势,把旅游资源由潜在的价值上升为现实的产品,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主要是根据地理条件、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以及交通的通达性、文化的传承性、产品的完整性、市场的针对性,对各乡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大旅游的角度,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在资源整合方面,要把**县撒玛坝梯田、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其他资源开发,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做大、共同做强,在全州仍至全国打响自己的品牌;在县域周边旅游圈的资源整合方面各乡镇要树立整体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从产权改革、景区(点)建设、项目开发、线路策划、产品促销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转化,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1)建立健全齐抓共促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机制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当前,**州旅游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要增强机遇意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动员各方力量,共促共为,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州旅游业的新局面。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重点旅游县市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及时解决本地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都要把旅游业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县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发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对一些重大战略性布局、旅游产业的调整、投融资机制的形成等问题,象假日旅游这一涉及面广、协同性强、时段集中的重要工作,都要下大力气加以研究、协调,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强化旅游部门的管理职能。各级旅游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旅游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多出好主意、好点子,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络与协调工作,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为探索旅游管理的新路子和打开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要加强行业管理,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旅游消费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规范旅行社、导游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要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率。要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善旅游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素质,不断增强指导和驾驭旅游发展的能力。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以加快发展旅游业为己任,主动在加快旅游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把履行职能与促进旅游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特别是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人有任务、有压力,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形成共识共促共为的局面。
(2)突出抓好景区(点)的工程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要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开发与建设水平。各乡镇特别是重点旅游乡镇要加快景区(点)的开发与建设步伐,要实施品牌战略,对那些品质优越、形象鲜明、环境容量大的旅游资源,要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特别要讲特色、讲质量、讲品位,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培育好旅游精品,提高景区(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通过多种形式加快景区(点)开发建设,以旅游带人气、活经济、促发展。三要突出抓好“六要素”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景区要使游客住的舒适、走得方便、玩得开心、舍得花钱,就要认真解决好可进入、可观赏、可联动、可回味、可享受等问题。各旅游重点乡镇要加快改善旅游景区(点)的交通状况,要完善旅游景区(点)内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做好景区(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要规划、建设、管理好旅游景区(点),继续加强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要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商品的档次、品位和产业综合效益;要不断开发和完善旅游资源的多媒体资料库和查询网络,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四要突出抓好品牌的推介。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旅游宣传不仅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工作,要在提高知名度上做文章,在吸引游客上动脑筋。要坚持一手抓旅游综合开发,一手抓品牌推介,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宣传,形成整体对外、各有侧重的品牌宣传促销机制,拓展促销的广度、深度,增强促销效果。在促销主体上,要以旅游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旅行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好促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外县市旅行社的横向联合,依托区外旅行社做好县市旅游线路的推介和客源组织工作;在促销市场上,要巩固周边市场,并实现新突破;在促销方式上,既要举办一系列有影响、有声势、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又要联手对外开展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在促销形象定位上,要加强策划,推出**县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同时,要在共树三乡品牌的基础上,推出各具特色的当地品牌。五要突出抓好服务质量的提高。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管理是旅游业的永恒主题。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目前,**县旅游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导游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吸引一批高中级管理人才到**县工作或挂职,选拔一些优秀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造就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轮训,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巧熟练的服务员队伍。要把导游员队伍建设当作宣传**县“窗口”工程、品牌工程加以实施,特别是要提高导游员文化涵养和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品牌导游员。同时,要做好饭店、宾馆的评定工作,提高饭店的档次与水平;要继续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旅游景区(点)做到“安全、有序、效益”的有机统一。
(3)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是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
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州旅游产业开发起步晚,与邻州相比,差距较大。面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推进**县旅游产业大发展,即一是学习先进,增添措施,自加压力,正视不足,认识统一。我们只有知难而进,一鼓作气,永不动摇地推进**州的旅游产业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抓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带动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有地方资源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才能做大做强**县的旅游产业;二是全县各部门(单位)在这方面的工作要勤协调、通气,不推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谋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部门联合做好出境公路、县乡公路两面的绿色**生态建设,加大对县城面山的造林绿化,加强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治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主动落实旅游产业建设项目方面自加压力,在旅游景区项目建设质量上、任务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各方游客想进来**、爱进来**的旅游氛围。我们要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打造“三乡”品牌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二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力促旅游产业新突破。?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涉面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产业。因此,我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力促**州旅游产业新突破:一是在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失职,谁承担责任,谁砸牌子,摘谁帽子,严肃处理影工作的责任人。通过发展旅游业,真正使“三乡品牌”活起来,让**州**县的“江外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更具活力、更具魅力;二是着力打造“三乡”品牌,塑造**旅游整体形象,全方位加快万亩梯田景区的整治工作。万亩梯田是**县知名度美誉度最高的旅游品牌,但是由于宣传、交通障碍等诸多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其市场效益和品牌效益。因此,要按照市场原则和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原则,引进战略伙伴,进一步促使其体制和机制转换,充分调动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近期要根据规划,按打造“三乡品牌”的要求,要对**县的“甲寅、宝华、阿扎河等乡村公路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条件,确保道路畅通,促进景区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开发,使**州的旅游产业稳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三是强力推进阿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提升景观价值、完善景区功能、大力开拓市场,努力形成具有世界级旅游品牌的**奇观风情观光休闲旅游景区;四是充分认识**县旅游文化和古物建筑在国内的独特性,进一步完善规划,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十一五”初塑造品牌,开发市场。同时做好**至**的国家二级柏油路建设及县城至甲寅、宝华、乐育”等城乡公路建设;五是充分展示**县深厚的马帮文化、彝车文化、歌舞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淀,创造新剧目,培育商业演出团体,开拓文化旅游市场;六是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4)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县培育旅游经济新支柱、建设旅游经济县,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把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做细做实为**州旅游产业大发展服务的各项工作。各乡镇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比如甲寅、宝华两乡要切实加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统筹协调,调度有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具体落实。旅游局要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都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多出好主意、多办好事情,力求旅游业成为**州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各部门要搞好沟通,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竞争意识,树立奖惩观念,坚决请开那种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不合格干部,同时发现、培养、提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总之,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州的新兴支柱产业,必须充分认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全面落实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努力开创**州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2、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
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现代化,是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有利于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镇化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新型工业化则要求我们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目前,虽然全州的城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边疆地区城镇化率还非常低。特别是作为一个基础型、资源型、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山区众多的州,面临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双重巨大挑战。
要发挥作为资源大州和后发展的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社会财富,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提高全州工业在全省、全国的地位,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政府**;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当前全州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不仅是**地区,包括北部相对发达县市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也相当落后。主要表现为:全州公路路面总体等级不高,路网结构不尽合理,路网层次结构不完善,北部和**交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公共基础设施缺乏且等级低,服务功能差,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发展滞后;供水、能源、排水等设施还没有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必要条件;生产性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差。因此,一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等级建设新工程,结合整村推进建设村寨“卫生路”。改变农村道路通达条件和村容村貌。二是要在推进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用水条件,实现人畜饮水和乡镇供水安全。三要推进农网建设,大力发展小水电,改善农村用电条件。四要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太阳能推广使用,促进农村清洁能源、林业、环保、畜牧业的良性互动。五要加强农村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种涉农信息资源,提高广播电视电信为农村服务的水平。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突出抓好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沉下心来,埋头苦干,改变农业农村多年来基础薄弱,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状况,使农村建设基础更加扎实,更能增强推动力。
(2)促进城乡流转要素的科学合理流动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各个要素中,最为核心的是土地和人口问题。全州土地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建设用地十分紧张,许多项目因缺乏土地而无法上马;农村农民对土地的权力较弱,集体所有实际上处在与国有不平等的交换制度上,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时,补偿较少;土地使用高度集中管理,使土地的流动和最优利用受到限制,企业审批和使用土地的时间较长;土地交易有时暗箱操作,有的地方低价出让土地,土地征用和交易中容易发生贿赂和吃回扣等腐败。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转、征用制度,力争在国家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活土地政策,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要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投资农业和为失地、无地农民提供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建立多方面的融资渠道
当前,农村合作性、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全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但总体上看,当前全州农村金融体制还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政府在农村金融中缺位、农业融资困难等现实问题比较突出。要破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难题,急需重构农村政策性金融,调整农村商业性金融,完善农村合作性金融;深化改革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渠道功能;加强对农业保险问题的研究,明确思路,找准方向,实现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建立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放宽对中**融机构进入农村的门槛;大胆探索农村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农村投资渠道。**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吸引了大量资金投资农村,有效解决了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状况,是新农村建设及为重要的内容,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全州而言,虽然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等。为此,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支持的力度;要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农村的不同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由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民共同负担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就业培训投入机制,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支持范围。
(5)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键所在。当前,全州的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减少农民负担、深化流通体制等改革任务上。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新成绩,如精简了乡镇机构和人员,减轻基层财政支出压力。但另外一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许多乡镇机构的上划,乡镇一级政府出现了“空壳政府”的现象,权力被减弱,但责任却在增强,挫伤了一些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努力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乡镇机构,使乡镇机构的职责与权利有机统一起来。要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等工作。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税减免的步伐,按照城乡平等的原则,废除专门针对农业和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赋,建立城乡统一的税制。落实和完善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要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体系,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级为网络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消费特点的连锁店、农家店等新型业态,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村经纪人素质。???**州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以深化改革、推动**新发展为目标,坚持破旧立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构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截止目前,全州共清理废止各类制度423项,修订完善制度2562项,**制度1308项。一是推进**发展,创新服务经济增长机制。围绕**新发展战略,创新服务经济增长机制,破除制约**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新发展的决定》、《**州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州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方案》、《**州商标名牌战略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落实,为推动**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配套政策。先后出台《**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及配套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州人民政府关于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意见》、《**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减负解困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共渡难关。建立督查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制订出台了重点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工作成果倒逼法、一线工作法等制度,对全州46项在建、新开工重点项目工程和37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督查、把关,确保重点项目工程保质保量按期顺利推进。四是完善政府服务机制。加快实施州、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清理、精简了285项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了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统筹南北发展,创新帮扶**发展机制。以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创新帮扶**发展机制,着力构建全州支持**大扶贫格局,推动**地区提速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红**部地区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项目优先安排**地区,资金投入向**地区倾斜,需要**地区配套资金的项目,由州级财政承担。从2009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山区综合开发,其中60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发展。二是建立对口帮扶联系制度。从2009开始,每年州级财政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不少于1亿元;要求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5个北部市县分别对口帮扶**的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对帮扶的北部各县市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不低于100万元的帮扶资金,州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支持**地区的帮扶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三是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州农业优势产业规划》,对全州和**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部署,州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地区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向农户**头企业发放信贷扶贫资金。目前,**地区已形成以**、**、**为主的香蕉产业区,以**、**、**为主的橡胶产业区,以**、**、**、**、**为主的茶叶产业区。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保障民生工作机制。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创新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体制,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教育事业方面,出台《**州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整合资金推进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花大力气排除中小学危房,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制定实施《解决边境三县“读书难”问题工作方案》,着力解决边疆“读书难”问题。在卫生事业方面,制定《**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方案》,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和计划生育家庭的个人缴纳部分实行全额补助,提高参加新农合的农民门诊、住院补偿比例,全州参合受益率达118%,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10.25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7亿元,为33.03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629万元。完善《城市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对部分城乡低收入群众实行医疗救助。健全和完善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出台《**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为工作重点,逐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在促进就业方面,制定出台《**州关于实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意见》的就业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000多万元。开发3800个公益性岗位,帮助3800人实现就业。为大学生、复转军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扶持3000名以上人员创业,带动10000名以上人员就业。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出台《**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对农民工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职业技能培训、税费减免、创业补助等政策扶持。力争全州每年就业培训6万人、转移输出5—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共培训农民工17000人,组织劳务输出8410人,帮助15591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是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相继出台《关于构建和谐**的决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督查督办四项机制,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打黑除恶长效机制,制定《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恶势力犯罪案件通报制度》、《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展打黑除恶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州打黑除恶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全州排查处理涉法涉诉重信重访案件工作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大接访党政领导干部大下访工作的实施意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突出问题,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五是围绕改革试点,创**乡统筹发展机制。切实抓住**州被列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为全省创造和积累经验。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综合改革。制定出台了《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从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分配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综合改革。二是积极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全州仅剩余的6户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启动了**市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善了**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机制,探索了工业园区“园中园”(企业产业园区)和“大集团发挥自身集群优势、建设县级工业园区”的新路子;着力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与世博集团签订了参与**旅游开发、打造**哈尼梯田、**历史文化名城、蒙自长桥海休闲旅游景观的开发合作协议。三是积极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多渠道的投融资保障机制,加快股份制银行的引进和地方性银行的组建步伐,不断做大做强“**板块”,目前,邮政储蓄改制为邮政银行,富**银行已在**州设立分支机构。四是积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教育综合改革后续配套完善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南中心医院、**新闻传媒、**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集团的管理机制。五是积极推进外向型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初步建立了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推进了中国**—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与川**、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六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州县两级党代会常任制;建立了“平衡计分法”、“工作成果倒逼法”等机关内部考核机制;完善了舆论监督体系,制定出台了《**州新闻舆论监督办法》,畅通了新闻舆论监督渠道,加大了新闻舆论监督力度。
(6)以发展现代农业抓好农村经济建设。加快设施型、集约型、开放型、产业型、效益型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冬季农业开发。
(7)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水利、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清洁能源、农村电网和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8)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保障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供销社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
(10)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1)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继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成果,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着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13)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查、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和制定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方案,客观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工作。
四、结??论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州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难题。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政府必须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力领导和组织措施,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二三产业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必须重视城乡共同协调发展,要以建立健全科学体制机制,合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城乡发展创建广阔的渠道和活跃的空间。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创新,不断狠抓落实,通过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着力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实现新突破、新成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录
摘??要………………………………………………………………………(1)
一、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省内研究现状
(二)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统筹城乡发展对**州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3)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5)
1、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7)
2、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8)
3、统筹城乡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8)
4、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12)
5、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13)
6、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州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迫切要求……(14)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5)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17)
三?、推进**州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20)
(一)指导思想……………………………………………………………(20)
(二)总体目标……………………………………………………………(21)
(三)主要做法……………………………………………………………(21)
(四)对策建议……………………………………………………………(23)
1.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3)
2.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30)
四?、结论…………………………………………………………………(39)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统筹,三农,城乡,解决,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581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