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5:29 | 移动端: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本文简介: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摘要】:近代,随着天主教进入中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修道院建筑。由于天主教会提出在华教堂应采用中国建筑形式的建议,所以这一时期的教会建筑,往往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河南总修道院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为一处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典范,河南总修院建筑亦中亦西、多种元素相互糅杂的建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本文内容: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摘要】:近代,随着天主教进入中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修道院建筑。由于天主教会提出在华教堂应采用中国建筑形式的建议,所以这一时期的教会建筑,往往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河南总修道院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为一处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典范,河南总修院建筑亦中亦西、多种元素相互糅杂的建筑风格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字】: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建筑分析;中西合璧
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近代建筑群概况
1.1、河南总修院历史沿革
修道院是天主教徒学习、生活、静修的场所在中世纪欧洲,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近代,随着天皇教进入中国,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修道院建筑。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建于1930年,1932年完工。由天津法商营造公司承建,位于距开封市区约两公里的东郊羊尾铺。河南总修院、北京辅仁大学两所近代天主教最高学府旧址于2015年5月同时获批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中西合璧的本土化建筑风格是入选的主要原因。
1.2、河南总修院的建筑风格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外部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其内部装饰为西式风格,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同时期的天主教堂中,大多数建筑外部形态呈现出明显的两方教堂的特征,只是在一些小的装饰构建或者装饰手法上采用中式的建筑元素。而本文所研究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与同时期的天主教堂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它旨在强调中国的建筑文化,表现中国的建筑传统,真正做到了“中式为体,西式为用”。
二、河南总修院建筑分析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总建筑约占地57亩,属于群体建筑。与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或者四合院的建筑模式相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墙体包围,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中间偏后位置,大门在偏左位置。大门向北有一片空地是教堂内的学生活动的体育场(现已建有许多民宅),相当于四合院中的庭院。主体建筑是一座长方形的二层建筑。这一建筑既是整体建筑中的一员,又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
2.1、河南总修院的建筑围合形式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位于开封市,开封市是河南六朝之都城。河南地处中原。“四面围合”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样式,也是该建筑的空间形式,经调查,采用此空间形式还有另一个原因,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是教会学校建筑,宗教喜静,要求教会人员静修、内省、隔绝尘世烦恼,才能大彻大悟。该建筑形式正好切合了天主教会的宗旨,形成了四面围合的封闭式空间形式。
2.2、河南总修院的围合形式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同异性
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平面形式大多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屋坐北朝南,其他辅助建筑沿院落其余三边布置,这样既遵循了宗法等级制度,又满足了建筑采光与空间的完整性。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平面形制上采用中轴对称式结构,以主体建筑、无玷圣母堂为中心,周围是辅助用房。在主体建筑与入口建筑中间有一块空地,形成四合院中的“一进庭院”。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由于其建筑性质与中国四合院不同(一为宗教建筑,一为民居建筑),其平面形制也与中国传统四合院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整体来说,中国传统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只有一条主要线路—从主人到后院,另有多条辅助路线供下人使用。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则有两条主线:一是主入口—主体建筑;二是入口—无玷圣母堂。呈现此空间形式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就其建筑类型来看,该建筑为宗教建筑,其主要是传教、宣教、重教、做礼拜是该建筑的重要用途之一,由此就显示了无玷圣母堂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者虽把无玷圣母堂放在了群体建筑的后方位,但却用线路强调了其重要位置。这种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设计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做整体规划时,在遵循整体规范的前提下,局部采用其他空间处理手法强调有特殊功能的识别性建筑,这样,使整体规划既不喧宾夺主,也不千篇一律。2.3、河南总修院的立面形式
主楼立面为中国古典式造型,同时期的外国教堂或中国其他殖民地区的教堂建筑具有强烈的纵伸感和西式风格。南立面,主楼呈左右对称式布局,中间为主入口,主入口门洞为半圆拱形,一、二层均有窗24个。南立面采用横向五段式划分,中间部分为中国传统跌落式马头墙造型,两侧配以相对较低的房屋,建筑的两端则是直接模仿中国南方民居的山墙处理效果的实体山墙。立面造型上起伏较大、从而增强了建筑立面的空同层次感。北立面东西两端均与南立面造型相同,只是在中间与南立而人口对应处做了调整,将山墙改成了南北两坡屋顶,在南坡屋顶前加盖了2m左右出檐。主楼为砖木混合结构,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青砖、木头,水泥和石灰。墙体主要用皆砖砌成,屋顶结构、门、窗、楼梯扶手等均为木质结构,裸露在外的木料外面均漆油漆。建筑内部墙体是木框架结构、从内墙裸露的部位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是木料用铁钉固定,做出支撑框架,然后再用同顶面相同的处理手法。
2.4、建筑技术
因我国古建筑普遍是梁架结构,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自古就有“墙倒屋不塌”的美。可见柱子和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在古建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建筑的木质构架分为三部分:柱、斗拱及粱坊。但是,在总修院的木构架结构中却没有斗拱的存在,直接是柱与梁相接。梁、柱成了主要的结构支撑。该建筑的承建商是天津法国营造商,其建筑设计者在西方先进技术影响下,建筑方式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省去了中国古代建筑梁架结构中复杂的部分:斗拱,用西方先进的技术:螺栓固定,不仅解决了梁与柱的连接问题,而且还构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从而形成了简洁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梁架空间结构。2.5、空间装饰纹样
在主楼中的空间装饰中多处呈现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主楼主入口上部有脊兽为狮子,入口正中山墙装饰纹样为植物,植物花朵类似梅花;两端山墙的山花以植物纹样为装饰,包含枝叶、花朵和枝干,其中花朵类似梅花;主楼的四角梅花窗上镶嵌着蜻蜓的图案;山墙中间铁窗上有蝙蝠呈祥的装饰纹样,中间为花卉纹样;主楼的筒瓦瓦头有龙、猫头、虎头等装饰纹样,滴水有蜻蜓等装饰纹样等。三、建筑风格本土化
3.1、设计理念的本土化
20世纪20年代,为推进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进程,刚恒毅邀请荷兰籍本笃会艺术家葛斯尼(Adal-bert
Gresnigt)神父来中国为各地教会进行建筑设计。葛斯尼神父对中国古典建筑研究多年,深谙其精髓,北平辅仁大学、香港华南总修院、河南总修院、天津工商学院主楼、安国及宣化主徒会总会院等建筑的设计都是葛斯尼神父的杰作。当时,在哥德式、拜占廷式教堂风靡全国的形势下,他设计的中国式教堂建筑独具一格,巧妙地将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对于格里森神父之所以能设计出中西合璧的教堂,有那么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格里森很热爱中国艺术,他的在华工作生活经历,培养了对东方艺术的感情,从而使得他能够比较客观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为中西建筑文化的结合作出一定的贡献。第二,是由于当时的天主教由于发展需要,因此为了传教,接受了在中国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的传教策略。第三,则是由于当时的教廷驻华使节刚恒毅,他“既不要完全中国式的建筑也不要西方式的教堂。”反对西方教会在华修建的哥特式教堂,他认为外来建筑的风格只会使人将天主教视为舶来品,他十分欣赏中国艺术,认为采用中国艺术的教堂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会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刚恒毅反对盲目照抄中国古典建筑的式样,而是学习中国建筑和艺术的精华。3.2、建筑风格的本土化
河南总修院主体建筑南北对称,造型庄重大方,气势宏大,做工考究,装饰细腻精巧,色调素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诸多本土化特点:
一是中西合璧的整体效果。总修院外观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洋装饰。正面大门为封火山墙式,当时书写有红色行楷:“河南总修院”5个大字,旁题“北宋大花园故址”小字,为开封著名书法家关百益的墨迹,解放后被破坏。主楼入口处的顶部弧线变形有欧洲巴洛克式教会建筑的影子,两层的柱廊即为欧洲修道院的拱廓翻板,小教堂东西两山墙用中国传统层层叠落的“马头墙”做法,达到了西方教堂所要求的不断上升的效果。
二是建筑构件的中国色彩。如,以龙纹、植物纹装饰的勾头、滴水、瓦当,房屋脊端端坐着栩栩如生的两头小狮子,通气孔方形铁艺上的四角蝙蝠图案,窗上的四瓣梅花图案等,这些中国元素都很好地融入到了修院建筑之中。三是设备完善、条件舒适。河南总修院有先进的发电机供教学、生活照明使用,房屋有暖气,有洗澡间、公用储藏间,楼内设有图书馆,楼上楼下都有自来水,院内遍种丁香,春季开花时,因楼高且四面合围,满院清香经久不散,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四、中式传统建筑装饰在河南总修院中的具体应用
4.1、山花

北部山墙上的山花虽然局部有些脱落,但是整体保存基本完整,造型丰富。造型中从植物叶子、花朵到枝干,构图丰盈饱满,线条柔美流畅,形态栩栩如生;山墙上的通风孔也被作为构图要素之一,成为整面山墙的装饰;几欲飞动的山花和“猫拱背”山墙的流线造型相得益彰,美伦美灸。正入口上侧的一层屋脊端头在墙体上自然演化成植物图案,行图流畅,独具匠心,其中弧线的变形据推测可能受到巴洛克教会的影响。封火山墙的设计,不仅有利于防止火灾的蔓延,而且使建筑在外型上显得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突出了层次感。设计者格里森特别注意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河南总修院的山墙上雕刻有各种浮雕图样,有的为西式植物、垂饰,有的则为传统吉祥纹样。4.2、雀替
雀替位于建筑梁柱交汇处,作为建筑结构力学和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产物,既减小了横梁跨度和梁柱结合处向下的剪力,又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色构件;雀替上图案的轮廓曲线和油漆雕刻富有很强的装饰义,图案形式以透雕和浮雕为主,造型则主要为植物纹饰,其中总修院雀替图案为花形,图案立体优美,错落有致,线条流畅精致,花瓣、枝叶色彩分明,形态优雅,栩栩如生,具有独特鲜明的中国艺术魅力,这些细致的构造散发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庄严神秘的修道院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从细节上提升了总修院的艺术气质。4.3、勾头、滴水
勾头、滴水是中国古建筑中常用的建筑附件,是中国古建筑屋檐独有的构造形式集实用价值与建筑装饰功能于一体。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的勾头为圆形,滴水呈下垂状,勾头位于檐头筒瓦前端,滴水位于建筑物檐头板瓦前端,二者交替排列布置,这种做法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有利于屋顶排水、保护檐头。勾头、滴水上纹饰为龙形雕刻图案,设计精心巧妙、线条疏密得当、做工细致考究,神态生动自然,身躯健壮,气势非凡,给人以强烈的动态美感,作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了绘画和雕刻工艺的精髓,生动地诊释了中国建筑与自然万物相容相生的观念。4.4、狮子
河南总修院主楼建筑入口山墙上垂脊的脊端坐落着两只狮子,两只狮子右脚踩着绣球,雕刻十分精细,在中国人们常用狮子作为瑞兽放置在住宅门口,将它们视为住宅的守护神,但是在天主教教会建筑中放置狮子却是绝对少见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前主楼垂脊脊端端坐的两只小房梁或屋顶上,狮子顽皮可爱却,动作惟妙惟肖,形态栩栩如生,顽皮的形象顿时拉近了建筑与民众的距离,在教会的庄严神秘感之外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亲切和情趣。
4.5、窗
总修院窗子的形态有方形和四瓣梅花两种,防盗窗相应的也有两种铁艺图案,仅留的通气孔的铸铁蓖子为方形铁艺,图案是四角蝙蝠,取“遍福”的皆音,寓意幸福美好绵延无边;由直线、曲线、三角形、菱形等组合而成的几何纹样简单朴素、整齐划一,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窗子整体精巧别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为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增添了浓重的中国本土色彩。4.6、天花
河南总修院不同于外部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其内部装饰为西式风格,室内的天花级走廊的天花极具西洋特色,天花的装饰条纹造型优美,做工细致,装饰细腻精巧,色调素雅,做工考究。顶面石膏线条包括角线,平线,弧线等,浮雕形似梅花形状,天花板上装的是西洋式灯饰,墙面与天花板之间有线脚,窗台处有做倒角处理。
五、结语
河南总修院平面布局规整,又根据修道院生活的需求而灵活布置,而立面形式则融合了多种建筑特征,建筑的结构、材料及细部装饰则结合了中西特色,使整个建筑丰富而生动,河南总修院整体呈现出一种亦中亦西、多种元素相互糅杂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参考文献:
[1]方豪著,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8,第1页.
[2]刘志庆.河南总修院在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进程中的角色初探[J].中国天主教,2014,(第1期).
[3]赵家珍主编:《开封民族宗教志》,香港天马出版社,2000年,250页.
[4]张义忠
范飞
闫超:《中体西用
合璧生辉
开封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价值评析》,《中外建筑》,2005年第6期,81-83页.

本文档由论文格式(http://www.csmayi.cn/)用户上传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本文关键词:天主教,中西合璧,河南,总修院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581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