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品牌对比网 > 知识宝典 >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正文 本文移动端: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2017-03-20 07:38:30 来源网站: 品牌对比网

篇一: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民营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突出,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显现,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对于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营经济的基本内涵

民营经济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早期对民营经济的涵义理解主要局限于所有制方面,把民营视为民有。所以把民营经济称为非公有经济、非国有经济、非官方经济、非政府经济。民营经济的涵义,首先应该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除国营以外的经济形式,内涵十分宽泛。具体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合作经济、国有及集体经济中的承包租赁以及委托给私人或合伙经营的经济,还包括乡镇企业以及非传统的集体经济。这里,传统的集体经济特指传统体制下名为集体实为国营的这部分经济。民营经济的内涵体现在民管民享上。民营经济的内涵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实际上包含了多种所有制形式,有个体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主要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承包租赁、委托给私人或合伙经营的国有企业)及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对民营经济概念的提法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的概念突出了以民为本的含义,民营不等同于私营。民营经济在我国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三资企业中非国家控股的外资经济、股份制企业中非国家控股的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其中前四大块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因此,民营经济大体上相对于非国有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的范畴应着眼于它的运作特征,是与官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个体、合伙、私有、成员入股分红的合作社、员工入股或公众持股的股份经济,以及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合作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由地方政府或农村基层政权出资兴办的集体经济,具有官营经济的特征不能列入民营经济。第三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围不涉及生产资料归属问题,即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也可以是民有民营,更多的强调了其经营特征。

按照全国工商联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民营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本文延用工商联对民营经济范围的界定,所指的民营经济是狭义的民营经济,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严峻复杂,行业竞争持续加剧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步入了依靠自身创新转型的发展时期,民营经济压力加大,发展相对趋缓。发展面临的压力主要是:

首先,宏观环境变化。针对前一阶段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局部过热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土地、银行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政策,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寻求新的增长突破的民营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宏观政策面的调整无可避免地对民营经济起到了“减速”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仍将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

其次,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己不再明显。与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缺乏政策优惠;与国有经济相比,国有经济具有政府主导优势。经过多年的改制,国有经济基本退出一般竞争性

行业,主要集中在效益比较好的垄断性行业,尤其是包括电信、金融业、教育、科研、卫生、公共管理等。

再次,外来资本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冲击。港澳台与外商在我国投资增幅加快,所占份额上升,在肯定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外资的进入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外资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均远超民营经济,可以预见,在开放的竞争性领域,外资将对民营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

2.增长方式尚未转变,高新产业步伐缓慢

民营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传统产业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方式主要以量的扩张为主,散、小、低特征较为明显。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这与民营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仍未有效转变,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现有高技术民营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分工中的“配角”,依附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产业分工处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下游,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与传统工业不同,民营经济高技术产业的相关产业链不长,下游企业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其竞争优势依然局限在成本和价格上。

3.改革创新停滞不前,体制优势逐步丧失

民营经济主要是以千家万户自发创办家庭工厂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路径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停留在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由于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领导层内部的一致性、利益动力的有效性等优点,一方面易于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另一方面,在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企业的发展确实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家族“本位制”逐渐显现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悖的一面:缺乏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分工,组织结构封闭、排外,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合理分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扩张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家族管理的多重权力结构导致了规则的不透明和家族成员的利益纠纷,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这对苦心经营多年的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说都将面临处理家族和企业发展关系的痛苦抉择,导致多数民营企业思想观念上存有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意识,缺乏发展壮大的追求和气魄。

同时民营经济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股权结构,或亲友式的股权结构。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很不透明,一般通过家族、亲友自身扩股,企业股权结构出现内部锁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现有的股权资源外,主要是依靠人才,只有吸引人才参股,企业才有活力,但是在家族式的股权结构下,人才参股十分困难。因此长远看,能否实现家族制的现代化改造,已是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4.高级生产要素相对匮乏,公共体系亟待健全

高级生产要素的匮乏日益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于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更低。人才短缺成为民营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之一,不仅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也难以寻觅,以至于有企业希望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民营经济过去之所以能在大学和研究所缺少的情况下发展为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家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智力资源,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但这种创新模式对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作用己显不足,主要是大量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撑。产业集群要从低成本集群提升为创新型集群,需要有当地大学与研究所的支持,这已是世界上成功产业集群的共同经验。也就是说,大企业借用智力的创新模式只能独善其身,而不能兼顾整个集群,而且这种创新模式成本偏高。当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民营经济几乎所有主要产业的共性问

题,对区域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

1.落实平等发展政策,营造公正市场环境

从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情况看,国有经济因为有着垄断行业等特殊优势,其投入产出率远高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则由于有着特殊的政策支持而处于效益增长的高端。民营经济的小、散、低,去除成长迟、积累短等因素外,行业准入的制约、创业资本、创业环境的制约是民营企业成长困难的主要因素,通过创造各经济主体间平等的竞争环境,来形成各种经济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已十分必要。平等竞争环境从发展过程看有起点平等、发展结果平等与发展机会平等三大切入点,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是发展机会的平等,通过竞争来解决效率评价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从金融、税收、技术创新、晶牌创立、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各方面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法律环境,营造政治平等、政策公平、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2.加大基础投资力度,优化民营经济结构

当前,民营经济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弱化,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突出。民营经济要想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必须保证有一定量的投入,只有在一定量扩张的基础上,才会有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才能不断地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大投资,必须明确投资方向,集中资金保重点,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向重大基础项目、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倾斜,突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大投资,还必须进一步激发民营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融资和投资环境,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推出更多有市场前景和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项目,以吸引民营企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大量投入。同时,要在增量投入的带动下,加快存量调整,推进资产重组,把盘活存量资本作为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以名牌产品、先进技术为导向,组建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民营企业集团,形成互补优势和规模效应。对于那些确实已经陈旧、落后,不可能再产生效益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要下决心彻底淘汰。

3.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比较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技术变革与创新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支配力量,要实现民营经济的新跨越,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先导,加快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一要通过提高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要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主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低效的项目,尽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确立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技术人员,结合本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来创新,使民营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又要利用外力为我所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帮助企业进行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4.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人才供应机制

人才是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民营经济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一是把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指导;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机制,确保民营企业人才在政治待遇、政府奖励、资源共享、权益保护等方面

与其他类型人才享有同等的待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人才建设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一套各级政府分工负责的民营企业家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作用,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讲座论坛、组织考察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和规范,建立经理人才数据库,制订业绩评价体系,完善引进、备案、推荐等工作程序,鼓励创建猎头公司等高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实现从业主管理型向职业经理人管理型转变、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三是强化政策导向,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引进高级研发人员,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知识水平,为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房宁.草根经济与民主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史晋川等.民营经济研究与制度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周霖.民营经济内生发展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篇二:民营经济困局及转型发展

家族企业困局及转型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了三十多年,因拥有较低的准入门槛,顽强的生长能力,便捷的管理程序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其中又以家族企业为主,但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家族管理模式混乱造成人才匮乏、融资难、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等问题。通过回顾民营经济尤其是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只有认识到其自身的利弊,探究出最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民营经济 家族企业 转变模式

一、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绝对组成力量,我国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以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私营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之后,随着四大经济特区的建立,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开始成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加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2011年4月的57.7%,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水平,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份,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了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达25万万亿,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在投资规模上,截至2011年10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2万亿,占全国的58.9%。在出口数额上,截至2011年11月份,民营经济出口总额超过了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近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民营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代表民营经济的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其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而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家族企业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企业类型之一。据称,目前世界上80%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在欧洲,皮尔卡丹、菲亚特、依芙圣罗兰、西门子、新闻集团等知名品牌为家族企业所拥有。在美国,家族企业的历史几乎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长久,如强生、福特、沃尔玛、杜邦、摩托罗拉、美孚、迪士尼等等,这些企业有的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有的则仍未创业的家族或者是后来继承的家族控制着。在亚洲,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的存在更为明显,日本的松下、丰田,泰国的四大金融集团,香港的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都是家族控制的企业。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所处地位不断提高的事实,以及家族企业这种企业模式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如何引导中国家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国越来越成为开放的国度,中国经

济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加大。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又接踵而至。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明显增大,民营经济特别是家族企业量大面广、势单力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数量上虽然占据绝对优势,行业准入门槛也较低,发展起来可以保持短暂的高速增长期,可后劲不足,在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1. 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由普通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转变而来,民营企业的家族模式,在企业内部拥有家族观念的束缚,甚至长晚辈关系取代上下级关系,同时缺乏外在的动力,各项管理大都沿袭传统或者随大流,更少有创新思想和模式,违背“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理念。这是一种经验似的管理,由大老板搞“一言堂”,其余下属或股东无权辩驳,导致决策的科学性不能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层通常是家庭内部成员或亲戚间组成,这样则更容易产生矛盾,不仅是内部产权不明晰,还会造成亲情的割裂,使得整个企业的管理发生混乱,难以形成合理的权力运作机制,造成管理成本加大利润率下滑,久而久之造成企业运行的难以为继。

有些家族企业在意识到管理模式混乱后也曾想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但其难以改变家庭关系、家族内部企业的结构,仍旧产权封闭,不愿外界参股,资金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同时拒绝外界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仅仅为了眼前的盈利而无视远期发展方向,“啃老本”而不与时俱进,不能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发展高度,使得家族企业越来越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落后与同期社会水平,最终只有被淘汰。这正应了那句话:中国民营企业,成也家族,败也家族。无论是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还是决策方式、福利分红上,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痕迹。

但统归的来说,辩证的看待家族企业中家族化管理模式,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固然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选拔也只局限于家族成员内部,局限性可想而知。无外界资金及管理层的介入,导致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进行,倾向于实行人治管理,少有外部人员发展的机会,同时也难以吸纳和留用优秀人才,造成家族企业在更为激烈又更为规范的市场竞争下逐渐迷失自己的发展初衷,最终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全丧失。

2. 家族企业资金来源有限,融资难

一个好的企业的发展过程,就像一个健全人的成长过程,维持人体正常生长的重要物质是血液,而企业的血液就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一个企业的注册资金并不代表着这个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财务最大的收支环节在于其流动资金。家族企业的资金大多由自身筹措,而资金来源大多是家族成员的积蓄或者外借款,相对于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言,企业家自身积蓄算得上杯水车薪,而外借款太多则会造成利率压力及债权人账目混乱,而此时唯有银行贷款能有效缓解民营家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此时作为民营企业的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国有企业一方面大多占据控制性领域,形成垄断行业,所以企业的利润拥有一定的保障,而家族企业大多发展属于自给自足,行业占有率小,技术水平不高,利润得不到保障,也就难以得到银行的信任,获取银行贷款的可能更小,

过程更难。除此之外,国家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不大,使得其很难获得国家的政策倾斜,当资金难以为继的时候要么进行非法的民间融资,要么顶着更加巨大的风险借高利贷,实在不行,就只能走向股权转让甚至是破产清算。

总体来说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自其发展之初便有,一方面,国家政策没有过多的为家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途径,导致发展局限性一直都为得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创造的集资模式又很容易触碰到法律底线。比如,企业向社会个人筹借资金并付以一定的利息,这一简单快捷同时又极为有效的方式被定义为“非法集资”,着实让企业找不到了其他的出路,所以,国家政策对于家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忽视也让家族企业的发展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3. 缺乏战略考虑

没有战略的企业是很难长久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战略。中国的广大民营企业大多只重视策划,而不重视战略。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拥有很强大的智慧,但就是缺少了西方企业家的严谨。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表现在能够利用极少的资源、极巧妙的手段做出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大事来。例如,陶华碧的“老干妈”调料就能卖到十个亿,在美国还被当做奢侈调味品;三株口服液能够由一个简单的配方在三四年间红遍大江南北,创造87亿元人民币的年营业收入。但是,由于缺乏企业战略,包括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研究、产品定位、消费者分布、资源规划等,许多企业陷入盲目发展状态,总是被一时的高速发展所迷惑,在还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盲目的做大做强,在发展的高峰期只顾最大可能追求当前利润,没有及时创新产品,更新技术,导致红极一时而又迅速被淘汰。许多企业家被“跨领域”的模式所吸引,被“世界500强”的光环所迷惑,盲目的扩张和多元化,最终导致经营失败。

4. 任人唯亲的人事分配

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着企业管理层构造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由血缘及家族关系铸就的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亲疏远近,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甚至与能力的高低没有根本关联。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会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在所有管理人员中,26.7%由投资者负责,16.8%由企业主或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如果包括诸如同学、朋友、战友等其他关系成员,所占的比重还要大。这种使用“自己人”或“熟人”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化治理企业的典型特征。决策者的家长作风、任人唯亲、个人主义可能使企业根本达不到科层组织所拥有的秩序和效率。由于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企业中很难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及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三、家族企业的转变模式

1.产权明晰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家族企业在账目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混乱,有的企业中财务管理随意,决策者提取资金任由自己的意志,不经过完整的会计制度,导致其他家庭股东的不满,诱发企业内部矛盾。家族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父子、兄弟关系,一旦产权不明,不但会导致亲情的割裂,同时更会影响家族团结,危害

企业的发展。

产权明晰最经典的案例当属希望集团了。1982年,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创建希望集团,开始艰难的创业过程,经过十多年的开拓,希望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1995年,刘永言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四大公司总和乃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在发展之初是靠着四兄弟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凝聚力一步步打拼而来的,而在企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利润逐渐上涨之时,四兄弟高瞻远瞩,为避免“窝里斗”开始产权明晰,从而开创了家族企业产权明晰的典范。

2.注重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子承父业,这是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事实,家族企业中由后代享有父辈发展成果并不为过,但在下一任企业领导者的培养上不能盲目继承,在这之前父辈必须加以有效的锻炼,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为了避免“富不过三代”的悲剧重演,必须在领导层过渡之前做好准备。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自己的集团一度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最富有的家族,但是,王永庆为了集团的发展并没有让自己的子女亲属早早进入集团,而是想尽办法锻炼他们,女儿王雪红决定自己创业,身价亿万的他一分不给,让众人大跌眼镜,但就是这样的教育环境才磨练出了其子女惊人的毅力和韧性,接下来再由子女接班作为父亲他也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事实证明王永庆的家教非常成功,王雪红在没有父亲丝毫的帮助下创造了和父亲相仿的成就,一手创造两个帝国——威盛科技和HTC。

3.公私分明

家族企业内部结构极其复杂,于公于私都难以割舍,但仍然要坚持公私分明,只有在公面前抛却私情,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能避免以后亲戚间的反目。谈论公事是大家不是亲属关系,每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公事之外,大家可以卸下工作的压力享受亲情,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必须要做到的。

在这里,仍旧要辩证的看待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组成人员拥有一定的亲情关系,在创业中、工作中更团结,更有凝聚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人智慧办成事情,产生极高的工作效率。但在诸多的家族企业中,大多不能做到公私分明,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容易诱发内部矛盾,这是值得广大家族企业者深思的。

参考文献:

石友荣 ,家族企业成长制约因素与突破政策,理论月刊2006(9)

黄云峰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障碍及职业化道路,北方经济2006(3) 费方域 著,《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张维迎 ,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经济研究2000(6)

李振杰 著,《私营企业透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张小平 著,《首富长青》,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篇三:宝山:举办第十一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龙源期刊网 .cn

宝山:举办第十一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4年第11期

11月22日,由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上海市前沿高端重点学术论坛——“2014第十一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上,区委书记汪泓,市工商联副主席高开云,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李虹鸣分别致辞。本届论坛以“问路民营经济:下一个风向标在哪里”为主题,由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发表主旨演讲,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和方法。围绕民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把握主动、保持定力,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新的跨越进行深入探讨。汪泓表示,宝山将继续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上做出更大努力,力求用改革的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市场活力,努力为民营企业崛起、企业家的汇聚创造更好的环境,努力为广大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出自:品牌对比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5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相关文章
  •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出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民营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突出,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