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品牌对比网 > 知识宝典 > 祠堂牌匾落款 正文 本文移动端:祠堂牌匾落款

祠堂牌匾落款

2017-04-13 05:38:15 来源网站: 品牌对比网

篇一:祠堂简介

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痛心之余,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部分祠堂得以保存,甚慰。

罗东舒祠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堂记》记载,该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先建寝殿(1540年),历经七十余载,毁坏严重。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又重新扩建,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落成。分别是嘉靖和万历两度建造,故形式和风格迥异。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占地3300多平方米,气势宏大。阁为二进歇山顶,祠堂前沿溪照壁面宽29米,呈八字型,进而是棂星门,大门绘有彩绘门神,其后左右建有两碑亭,立《祖东舒公祠堂记》碑碣于其中。再进是仪门,上悬罗哲文先生所提“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匾额,穿过仪门即为宽大的天井,天井当中是甬道,两旁各有庑廊,两庑廊阶前临天井池处均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栏板。甬道尽头为露台(陛),登露台进入第二进大厅,大厅名“善厅”,享

堂悬有巨大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个大字,为明万历进士董其昌手书。过大厅在寝殿又设一天井,天井内有三条宽阔的石台阶。寝殿高出前堂1.6米多,殿前是一道浮雕石刻栏板。石台阶和栏杆头上各有石狮一对,栏板雕刻精美,每块图案各异。寝殿是供奉祖先神位的所在,也是整个祠堂的精华所在,并列三个三开间,加上两尽间,共十一间,十根檐柱采用琢成讹角的方形石柱,檐下正中悬着吴士鸿手书的匾额“宝纶阁”。寝殿内的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并且都绘有精妙绝伦的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瑰红等对比色,图案清晰艳丽,实乃罕见,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该阁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及家族议事。

全景

寝殿

大邦伯祠

又名“敦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景区,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而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三进五开间,规模宏大,总进深约60米,开间18米。砖砌仿牌楼式门楼,四柱五檐,楼檐下每组斗拱都有昂如象鼻伸出。门厅及两庑木构架为清式,中进构架乃明式,有檐下斗拱,丁字拱内藏花,瓜柱下置莲花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徽州瀛州乡大坑口村东,为、部尚书胡宗宪、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族祠,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据《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

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原悬挂在宗祠正厅上首的匾额书有“宗祠”两个大字,上款为(明)“嘉靖丁未年(1547)”,下款是“光泽王书”。光泽王乃嘉靖帝之叔父,可见该祠距今已有400多年。此后,宗祠进行过几次修缮,其中较大的一次修缮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此,主体结构、内部装修仍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南屏叶氏支祠

又名“奎光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为南屏叶氏支祠。建于明弘治年间,清雍正年间改建门楼和大门,乾隆年间重修祀堂及门楼。祠堂门前有照壁,形成护垣,门楼高大,四根40厘米见方的石质檐柱,托着硕厚的额枋和曲梁。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结构,明间三楼近10米宽的额枋上,开列着四攒九踩四翘品字斗拱。次间二楼各列二攒九踩四翘品字斗拱,各托着流线优美,结构相称的飞檐,参差相衬。大门两侧有一对抱鼓石,雕刻精致。全饲分把堂和享堂两大进,享堂有搂,比祀堂大30平方米。从门楼到享堂,全长46米,阔16米,脊高12米,约700多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绩溪周氏宗祠

又名“衍绪堂”,位于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

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嘉郡祠

永嘉郡祠,原名刘氏宗祠,在碧莲镇上村。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敕封刘基上三代为永嘉郡公后,取名永嘉郡公祠。明中期重建,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祠为二进二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前为门厅,通面宽20.80米。后为正殿,通面宽22.80米,通进深18.8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屋顶。中有戏台,平面呈方形,四柱,歇山顶,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是明代典型的木构祠宇建筑。

祠内藏有刘基注诸葛亮《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13卷,颇具文物价值。

八房祠堂

八房祠堂,又称悌三祖祠,在枫林八房路。建于明朝前期,纪念九世祖徐文辉。徐文辉(1333-1396),字仲华,号东平。出身于武术世家,曾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率乡兵戍守乐清蒲歧以防倭寇。清末民初,八房祠设警备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括苍绥靖处于此设监狱。建国后,曾驻永嘉县公安局。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各五间,两侧厢轩各三间单层,形成封闭的四合院。天井中轴龙道用方块石铺设,北端接月台。正堂屋顶设倒回椽,屋后设花园。八房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是枫林最为古老的木石建筑,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保持完整。

孝思祠

孝思祠,在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胡村程氏家祠

宗祠

简介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清·乾隆《光泽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称“总祠”),族内各房、各支房,往往还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旧时漳州府诏安县,“居则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陈盛韶《问俗录》卷四《诏安县》)这一时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调查,连城新泉的张氏家族,除总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众数万人,大小祠堂超过100座,其准确座数连族人也说不清。福州郊区尚干的林氏家族,族众近万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为显族威,大宗祠堂还盖进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国时期,永定“乡村之中,不论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复合散居各乡及徙居各处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五《礼俗》)仙游县黄氏家族,派下子孙散居30余村,各地黄姓集议,在县城合建黄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会同八闽林氏族人,于福州创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湾的分支子孙,与乡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联系。民国时,漳州许氏家族,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者,曾联袂返乡倡建新加坡许氏大宗祠。

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和香火有期,福建民间各家族对之都有一套管理规则。强宗大族专设祠堂司事和祠丁来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洒扫上香。福州一些祠堂还规定每年按家居住址,每家出1人,一届8年选4人,轮流管理祠堂,这些人俗称“当家头”。族人不允许有损害祠堂的行为。长乐曾氏家族规定:“一宗祠内外,不准私放畜类,以及不准夏秋晒谷,至于乘凉寝睡等事。违者罚钱一千文,

篇二:感谢牌匾制作格式

感谢牌匾制作格式

抬头:感谢(怀)南平市延州贷款公司全体股东

1、慨义泽民生

2、义泽民生

3、义举厚德

4、厚德载物(福)

5、善举厚德 义泽民生(社会)

6、大灾大难见真情

7、大爱无疆

落款:夏道镇山后村党支部

夏道镇山后村村委会

时间:二0一 年 月 日

感谢信

尊敬的延州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血浓于水,情深似海,山后村党支部、村委会代表全村二千五百多村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你们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灾难中给予我们无私而巨大的关爱!

百年不遇的“6.18”连续特大暴雨及引发的泥石流,致使全村农田水利受淹、房屋倒塌冲毁,电力、道路、通讯、自来水、学校均严重受损,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灾后恢复生产、家园重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洪灾无情人有情,在最艰难的时刻,你们本着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及时无私的慷慨解囊,为我们奉献一片爱心,给予我们热情深厚的关爱扶持,给予了我们抗洪抢险的百倍勇气,给予了

我们灾后重建的坚定信心,燃起了我们共建新农村的无限希望!

我们坚信:有你们强有力的支持,有广大村民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再现新农村建设的魅力和辉煌!

最后,再次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篇三:祠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祠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古时的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族人的后辈应传承与保护,让古老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一、有关祠堂历史的演变由来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追溯历史的沿革,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农村的老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们安徽省的皖南山区――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过去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大部分祠堂才得以保存,令人欣慰。

二、目前,县内留存祠堂的文化及其状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每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已家氏的祠堂,只不过大姓有权人家的祠堂建得豪华气派;而小姓人少建造的祠堂则简单。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两位风云大人物,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文革之前,在肥东境内完好祠堂据不全统计也有几十座,如石塘地区有黄氏祠堂、大李集祠堂、小李集祠堂、周冲祠堂、茆油坊祠堂,当地留传着一句顺口溜:“周冲祠堂一枝花,马士龙祠堂赛过它,大李集祠堂破猪圈,茆油坊祠堂开饭店”。相比之下马士龙祠堂设计风格独特,胜过其他的祠堂。而这些原有的祠堂因历史上数次动荡和岁月侵袭,或在“文革”后被拆除重建学校或建粮站等,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而马氏的马士龙宗祠保存较为完整。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为感念祖上恩德,乾隆甲戌年(1754年),马氏十三世孙郡庠生马嘉谋决定修建该享堂,“共费两千余金”,13年后也就是乾隆丁亥年(1767年)才修成。据马氏家谱记载,1800年、1910年、和1932年享堂曾三次大修。马氏宗祠虽历经240年余年风风雨雨,却依旧雕梁画栋,气韵犹存。

祠堂是三进五开间,占地约有500多平方米,白墙青瓦,流檐翘角,既有徽派风格建筑又有江淮地区建筑特点。木质正门上,享堂初建时所制的“马氏享堂”题匾高高悬挂,雕刻着龙、虎、麒麟等吉祥物的石灰岩石鼓分立在门的两侧。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一色青砖砌成的山墙气势恢弘,30余米长,近6米高,看不见一丝岁月侵袭的痕迹,墙钉颗颗可见,东山墙的侧门上方石刻“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流畅醒目。建造该享堂的古人有消防意识,在享堂空旷的广场的右前方有一水塘,南约100米处还有一口约建于1480年左右的古井,井口为花岗岩加工而成,古井的绳索拉痕竟深1厘米。享堂西侧还曾建有武圣庙、迎水庵,可惜都先后毁于历史上的多次动乱战火。

解放后祭祀祖宗被当作一种“封建事物”废除了,旧时的宗祠成了教书育人的学校,继续为家氏子孙造福,培育了一代代族氏后人。据近年来续修谱资料统计:从马氏祠堂出来的大学生有120多人,研究生、博士生30人,高级工程师16人。正因如此,在那场的文化大革命中,祠堂正因为被一所小学所占用才逃过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省城难得的一座保存原汁原昧的古迹。马氏祠堂,有几块叱咤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位名人题写牌匾。马家在近代大革命时期曾经出了一位毕业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的直鲁军中将参谋长马敦源,他与段祺

瑞、曹锟、吴佩孚、张宗昌等交往甚厚,所以享堂里曾经悬挂由他们题写的牌匾,但由于历史动荡,牌匾现已不知去向。后经村里几位老人回忆,他们无意中看到小学教室里的那几块黑板,突然记起这好像就是那几块题匾。由于学校把题匾的反面油漆作为黑板挂在教室中,由此才逃过文革那场破扫“四旧”的浩劫,八块题匾中有四块保存下来。它们分别是1767年所置“马氏享堂”、裔孙马敦源所题的“功高望重”、曹锟所题的“泽流云福”和段祺瑞所题的“本支百世”;而张宗昌、吴佩孚、当时曾任过安徽省省长的王揖唐和当时任湖北省省长的夏寿田所题匾已难寻踪迹。保存下来的题匾上至今仍可见到字体上的镀金。

在随后不久,经过村民们的寻找,又发现被学校老师当垫脚用的石碑《祠堂碑记》和《祭田碑记》,其中一块因碑面朝下,字迹竟完好清晰,另一块因长期垫脚已成了无字碑文。随后又有新的发现,惊喜接连不断,文革中被藏在稻草堆中才免于一劫,有着240年多年历史。可以反映清朝年间祭祀风俗的古物—“神主”牌位,被村民拿了出来;1880年、1916年、1948年三个版本的原版家普出现了。村民们还取出自己并不知道真正收藏价值的新四军的烈士证书、由蒋介石颁发的国民党少校军医的退役证和十九世纪由毛笔书写在毛边纸上、可以反映当时清朝民间田亩制度的《大公祠田种册》的原件。这些发现惊动了县、市、省文物管理部门,他们特意派专业人士到村里拍摄照片归档。2008年,马氏马士龙祠堂(享堂)被肥东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驿昂集,小小山村走出父子进士,宗祠大门八字门左右各立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石鼓,门前的石碑上写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宗祠”。在这座小山村,经历200多年风雨的昂氏宗祠记录了这个家族的传奇和荣光。昂集祠堂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所建,共三进四厢,面积达500平方米。据资料介绍,祠堂后堂曾有御赐匾额,题为“承先启后”;中堂上有翰林院赠匾题为“亦叶蒙庥”;前堂上还有庐州府赠匾,题为“父子进士”。但“承先启后” “亦叶蒙庥”等匾额在文革中被毁。

据查有关资料,肥东的“父子进士”有史可查的有三对,一般人都熟知其中的包令仪与包拯、李文安与李鸿章,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小小山村祠堂里也出了一对父子进士,他们就是这座祠堂的主人――昂绍善、昂天曾父子。

关于昂绍善父子能够成为进士,当地有许多传说。有人说泉山作为凤凰山,所以山脚下要出贵人,还有人说那是祖上积德。在昂氏的先祖中,有一位老太太邀请土地神来家吃饭,

这位土地神很是感动,于是土地神承诺,只要老人的后人做到“黄鳝打鼓鱼上树,羊毛落地野鸡飞”这些高难度的事情,就能让他们家族出贵人。而老太太的后人也着实有才,集体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有一次发生在集市的纠纷中,一个赶集的人劝架时,把买来的黄鳝砸在了说书人的的鼓上,成就“黄鳝打鼓”;拉架的时候,有人把用茅草串起的的一串鱼挂上树梢上,这样“鱼上树”也就做到了;而“羊毛落地野鸡飞”则是穿着羊皮衣的人,把皮衣脱下来往地上一扔,正好扔到了野鸡窝边,野鸡被吓得全飞走了。这样土地神的要求全都做到了,昂家就出了昂绍善父子进士。这个民间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这一连串难度极高的小概率事作的发生也似乎说明,古时考公务员,比现在还难,脑筋急转弯这一关很难通过。

事实上,昂氏父子飞黄腾达的原因,既和他们的聪明勤奋有关,也和当时的时势分不开。昂绍善家庭贫困,自幼丧父,但聪颖过人,好读诗书。顺治八年(1651年)朝廷颁文选贡,庐州府学选拨最好的贡生昂绍善到朝廷。但昂绍善能够官居内阁中书,这在清初满族官员当政的时代,是非常罕见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清初出现了“人才荒”。

顺治八年,顺治帝清除多尔衮同党,自己掌权,朝廷亟需“新鲜血液”补充,而昂绍善从庐州府学入朝,与上层旧派无瓜葛,按现在说法就是“背景简单”没有后台,所以他被特别恩准的皇帝身边,顺治十八年昂绍善在宫内教皇家子弟,康熙六年(1667年)考中进士。而其儿子昂天曾在父亲教导下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了进士。

三、祠堂保护采取的几点措施

如今,马氏宗祠、昂氏宗祠分别有多处开始出现残破的痕迹,无人正常看管(因为没有经费发工资),这就迫切需要文物部门牵头调查、论证,或出资进行一次大的修缮,还祠堂本来的真正面目,使祠堂长久的保存下去。老祠堂虽然“贵”为文物,但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拿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拨出一定的保护经费修缮费,只是让保护工作停留于口头上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无济于事的。当前,分布农村的老祠堂反映了这个地区乡村文化和古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些始建于明清的祠堂更是宝贵中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一些乡镇、街道、姓氏家族有组织的开始重修祠堂,过去的老祠堂的风格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甚至被破坏,应引起有关文物部门重视。人们呼吁,重修老祠堂时应注重保护它原有的风格,修

旧如旧,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是一件都不能少,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体现,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一定千方百计加以保护,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

1、建立古祠堂长效保护与管理机制。上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每年对现存的祠堂进行一次调查摸底,要建立和完善各种保护管理制度,祠堂中各种物品要逐件登记造册,做到有图片和文字记载,有编号,有专人保管,方便人们的查阅。

2、建立看管与居住配套制度。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古祠堂、或是那些古民居、古屋类的建筑最怕的就是无人居住,因为长期不住人,不透光线,屋内潮湿,对屋内和设施有较大的朽蚀作用。没人住的房子会因缺乏人的照看而缩短寿命,而有人居住的房子,反因有人居住而被悉心照看和护理而延长寿命。因此,有专人看管和长期居住祠堂内,对老祠堂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3、改建、维修祠堂必须维持其原风格。要使历史珍贵文物不遭受到肆意破坏,族亲们的关注最为有效,可在道路要道口或祠堂周围要建立永久性宣传牌,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意义,让全社会关注爱护祠堂文物,文物部门要在保护历史文物原貌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的维修建议,各级政府也要出面协调,落实相关资金来源,采取多方筹集的办法:一是主管文物部门拨一点,二是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三是祠堂姓氏的族亲老板们赞助一点,保证祠堂看管和维修有充足的资金。

4、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开拓旅游景点。对古祠堂文物要面向游客开放,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收取部分费用,作为祠堂的维修资金,又可让更多的人的了解祠堂丰富的文化底蕴,凭吊古迹,日月生辉,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注:庠(xiáng)庠序,古代乡学的名称。

庥(xiǖ)庇荫,保护。


祠堂牌匾落款》出自:品牌对比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46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祠堂牌匾落款
相关文章
  • 祠堂牌匾落款

    祠堂简介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