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品牌对比网 > 知识宝典 > 祠堂牌匾制作 正文 本文移动端:祠堂牌匾制作

祠堂牌匾制作

2017-04-11 05:38:29 来源网站: 品牌对比网

篇一:祠堂建设相关资料

关于祠堂建设的相关资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祠堂建设提要

一、禮儀

礼仪动作是人类传递交往规则的肢体语言。

礼仪仪式是表情达意的仪式语言。

传家用礼,传国用礼,传民族用礼,传文化用礼。礼在祠堂宗庙,生信自礼。

二、祠堂

祠堂是安置祖先靈位的處所。或稱家廟,或稱祠堂,或稱祖廟,北方南方,中國國外,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

三、基本禮儀動作

拜祖先用再拜叩首禮,敬長、初相見用一拜禮,交往用拱手禮。

四、祠堂禮儀活動

人生大禮:懷子禮、接子禮、命名禮、進學禮、成童禮、成人禮、婚禮、榮禮、喪禮、祭禮。

節日禮儀:春節期間之接祖、祭祖、送祖,重陽節敬老,四季祭祀等。

五、祠堂其它活動

個人、家庭祭祖,社區慶典,禮樂文化活動,社區議事決事,誦講儒學經典,調解紛爭。

六、祠堂司禮(传礼师)

主持禮儀

講誦經典

調解紛爭

祠堂教化事務

傳禮

七、祠堂委員會

由礼權(儒家司禮)、產權(投資創辦人)、治權(行政人)代表,組成管理委員會,行使祠堂教化功能。

八、祠堂建設

家庭祠堂:家庭單獨建設祠堂,自立始祖。家庭單獨建設,立建設者為“始祖”。逐渐吸收申請者進入,安置牌位,發展成一家為主的社會祠堂。

同姓祠堂:同姓原有祠堂,立同一始祖,再分列各家之祖。同姓集資建設。逐渐吸收申請者進入,安置牌位,發展成一姓为主的社會祠堂。

社區祠堂:社區公共祠堂,由政府出資建設。該社區居民,皆可進入安置祖先牌位。

上兩為私立祠堂,下一為公立祠堂。

祠堂皆由具備資格之司禮主持。

祠堂建有社林,社林歸祠堂管理。

九、祠堂規制

議事堂(殿)、先祖堂(殿)、牌位堂(殿)、陳列室、書譜樓。

建设属于祠堂的社林。

十、牌位

家庭立祖先牌位于堂,按辈分高低排列,立三世祖,三世昭,三世穆。父昭母穆。父居左昭位,母居右穆位。

祠堂牌位按卒年月排列,不分年龄大小,除家庭祭祀外,祠堂公同祭祀。

十一、禮器

禮樂祭祀陳列所用之器物。

十二、社林、社廟、國廟

私立祠堂、同姓祠堂、社区祠堂,同时建社林,先人安置在公共社林。

村級以上社區祠堂建社林,社林由政府建設。

縣市立社廟,供奉當地先賢。

國廟分立各地,省管祭祀。

皆由具備資格之司禮主持。

十三、司禮(传礼师)之產生

由授禮產生。

家族或社區長老經推選培訓,由儒家學府授予資格,主持當地祠堂禮儀。

祠堂司禮為傳禮師。可以傳禮給祠堂,產生新的司禮。可以傳禮給民眾,信守禮儀人倫。

注 (1)建家庭祠堂

有德有才者,自己生前或死后,建设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祠堂,自己被立为祠堂始祖。子孙牌位顺次而列。如李嘉诚可以建起“李嘉诚祠堂”,立李嘉诚为始祖,子子孙孙延续而列。祠堂接受申请,安置其他家庭的祖先牌位。

(2)立始祖。家族祠堂立共祖为始祖。今人牌位进入,每家再立始祖,以后子孙牌位顺次而列。如“陈氏祠堂”是老祠堂,立宋朝陈尚书为始祖。今陈姓各家进入,进入者立自己家的祖父或曾祖父为始祖,子子孙孙延续而列。某人孝敬父母,把父母牌位安置在祠堂,立为自己家的始祖,数十百年后,子孙相序,蔚为大观。

(3)建设社区公共祠堂。村社筹措,国家支持资金,建设社区公共祠堂。

(4)如何在家里立牌位。家庭子女辈为父母辈立牌位,父母去世,子女在父母“五七”日立牌位,牌位同时有父母之上代,未立者同时立上代。父母牌位左右立,祖父母、外祖父母,立于父母位之上。母系姓氏变而父系姓氏不变。家庭牌位按代排位,祠堂牌位按进入时间排位。

(5)祠堂立祠礼。祠堂建设完成,祠堂举行立祠礼,首次公同祭祀祖先。表明该祠堂正式开祠。祠堂立祠礼聘请儒家礼仪师立祠。或由辅导该祠堂的上祠礼仪师主持。立祠程序有:读告、立祠、献祭、读祭、行礼、分食。该祠堂主持礼仪师、投资建设人、村社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初献、亚献、三献之职。

(6)上祠、下祠。先期恢复的祠堂,辅导其它祠堂恢复,辅导祠堂称“上祠”,被辅导祠堂称“下祠”。

(7)上师、下师。儒家礼仪师传授礼仪,传授者称“上师”,师承者称“下师”。

前言

最近跟家里联系,母亲说族人正准备修建祠堂。而且周围乡镇很多地方都准备修。祠堂这建筑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久远,没什么 印象。问母亲,建成什么样子?母亲说,就是村里庙的样子。祠堂没见过,新修的庙宇倒是去过几次,很简陋的房子,供着几尊菩萨和村人向善的心。但就建筑美观 和实用角度来看,这些房子还不如农村白瓷砖,红屋顶的批量生产房。我想,我们论坛有大批热心农村建设的设计师,而农村对宗祠建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何不 借这个机会,论坛举行一个祠堂设计大赛,将现代的设计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经典的中国建筑。

篇二:新农村建设牌匾

大门门联:兴文化科技 春风荡漾***村

新农村建设 朝霞灿烂辉煌景

厅堂门联:新农民自强不息 今世讲究科学发展观

老祠堂与时俱进 焕然而为文化活动室

围墙标语:稳定低生育水平 构建和谐人口计生

政府引导 群众参与 社会支持 共创和谐

围墙规划图:建设新农村 全面奔小康

大门:***村新型农民培训站

***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村建设成为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目标如下:

一、 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1、 美化环境,种好花木。

2、 建设休闲健身广场300平方米。

3、 提高太阳能达80%。

4、 鱼塘清洁干净。

二、 加强对农民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生产技术的培训

1、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 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3、 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4、 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

5、 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责

1、 组织发动全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

2、 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3、 审查、批准年度计划和项目的实施;

4、 组织实施新农村各项目的建设;

5、 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资金;

6、 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三清六改四普及”活动,整洁

村容,投工投劳,筹资出力;

7、 维护好村庄交通、卫生、保持村容长期干净整洁;

8、 负责调解、协调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纠纷,解决好建设中

遇到的问题;

9、 负责管理、使用好新家村建设资金;

10、 引导、倡议村民积极向上,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村民推选成立新家村建设理事会。

理事长:

会计:

出纳:

成员:

**村简介:(模板)

**村是本地老村,自建村后已有600余年,本组村民由本地、浙江淳安、浙江浦江、上海等各地人所组成。

**村距何源镇**公里处,距村委会**公里,全村有**户,人口**人,有党员**名。全村以种植优质稻、做面包、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元每年,村庄座落在山、田之中,风景秀丽,东靠**、南靠**、西靠**、北靠**。

**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民秉承吃苦耐劳、务实向上、不甘 人后,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建设家园、发展生产中大显身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中热情高涨,不断进取,努力构建美好、富裕、和谐、文明的**村。

三清六改歌

清污泥 护池塘 开好沟 砌好畔 清垃圾 窖中藏 分类别 袋中装 清路障 平篱墙 脏乱差 一扫光 改房屋 美庭院 护古迹 焕新颜 改村路 铺平巷 硬路面 互通畅 改饮水 洁水源 自来水 水清亮 改畜圈 人畜分 集中牧 六畜旺 改厕所 密封坑 讲卫生 保健康 改环境 绿村庄 护生态 城乡妆 **村村训

爱国爱家 明礼守法 好学向上 创业致富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篇三:正在消失的祠堂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迄今已有730年历史,在当地拥有显赫地位。陈氏家族奉行耕读传家,历经九世,人丁兴旺,走出无数知名“乡贤”。当代最著名者应属数学家陈景润。

不过,这个承载着家族悠久历史的祠堂,正四面楚歌,随时面临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它已是一座被废墟围困的孤楼。“也就一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年轻村民陈少辉呆立在陈氏祠堂前,说话声音低沉,走路时也尽量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那些摆设在祠堂里的先祖。

眼前是一个让陈氏族人不忍直视的画面,曾经绿树掩映的秀丽乡村风貌荡然无存。祠堂四周,全是大规模拆迁留下的断壁残垣,垃圾遍地,废弃的砖瓦和枯黄的老树,大祠堂不远处本来是一条河涌,可是后来村里几乎所有的河涌都被填了,修路建房,曾经清澈见底的溪流如今变成了臭水沟,让人不胜唏嘘。

不过,让陈少辉略感安慰的是,废墟中的陈氏祠堂依旧保持着往日风采,飞檐翘角、耸峙壁立的青砖大墙前,端坐着一对石狮,昂然雄踞。抬头望,门墙顶部的青石上镂刻着泥塑浮雕,彩绘着历史典故,人物栩栩如生。

祠堂正面直书日本明治大学博士陈昌瑞先生题写的“胪峰陈氏祠堂”,显著位置摆放着陈氏家族的名人先贤的牌匾,他们代表了这个家族的荣耀。尽管当地政府反复承诺不拆祠堂,未曾想就在前几天,部分村民才知道,陈氏祠堂即将面临拆迁的命运。“祠堂是村里的灵魂,以前拆我们的私宅倒好说,但现在政府又要拆掉祠堂,我们肯定不会答应。”胪雷村老人会会长陈秀光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曾经分散各地的村民正在动员起来,以合力保卫祠堂。保卫祠堂

作为闽中望族,胪雷村陈氏家族一直保留着良好的耕读传统。据统计,明、清两代中试秀才、举人和进士者共有46人。近现代也是名人辈出,最有影响力的可能是曾任民国政府海军部长的陈绍宽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是二十五世御房二支,1991年回到胪雷村省亲,也最先进入该祠堂拜祖,他的故事一直都是陈氏族人的骄傲资本。

从胪雷村走到台湾的名人也举不胜举,协助梅贻琦在台创办并继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可忠;1945年被派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的台北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后任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陈丞城;1981年从台湾去美国在洛杉矶创办《国际日报》的陈韬。

即便当今,该村里也出了很多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人才,更是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遍布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目前这座占地约4亩规模恢弘的陈氏祠堂,经历几次修缮,1947年由陈绍宽亲自主持修缮,名列福州众多宗祠之首。作为涉台、涉侨建筑物,改革开放后,由海外宗亲再度集资

修缮。故此,祠堂充当了和海外华侨联系的纽带,但凡村里组织祭奠先祖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陈氏后人都会不远万里奔赴至此,寻根叩祖。

作为中国传统家族精神和文化纽带,祠堂在北方地区几已消失殆尽,但在南方地区却得以存留。陈氏祠堂更是一直有着强大的吸附力和号召力。最好例证是每年为村里老人庆祝拗九节而在祠堂举办的“千叟宴”,该传统已经坚持了32年。“千叟宴”场面极其壮观,祠堂门外支起了七八口直径1米的大锅,百名厨师齐刷刷手拿铁勺,左右开弓,为几千名老人炒菜做饭,200张圆桌摆满了祠堂的各个角落。

戏台也是见证,每年都有数场闽剧在此上演,除了本村人,附近也有村民前来观赏。“站得到处都是人。”胪雷村祠堂管理委员会会长陈正宝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最辉煌时,每月戏班都会带着鼓、钹,到这个舞台表演那些讲述爱情、背叛、英雄和王朝的故事,这个由锣鼓、丝竹和演员唱腔组成的乡村记忆,是这个村子传统的一部分。

“福州好多闽剧演员最喜欢在这里演戏,因为我们祠堂戏台最大,现在没办法演了。”陈正宝说这句话时,骄傲中难掩落寞。的确,曾经华丽的戏台如今沾染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繁华落尽,犹如胪雷村命运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福州火车南站的兴建和使用,经过几轮的大拆大建,这座历史文化名村被夷为平地,村民四处散居,元气大伤。在浩荡的拆迁中,陈景润的故居也未能幸免,目前,这位蜚声世界的数学家在村里留下的足迹唯有陈氏祠堂。

此前在拆迁胪雷村时,福州市当地政府反复承诺不拆祠堂,未曾想就在前几天,部分村民才知道,陈氏祠堂即将面临拆迁的危机。“这个祠堂是村里的灵魂,祖祖辈辈传下来,历代祖先牌位都在里面,当年修建祠堂就是为教育下一代。以前拆我们的私宅倒好说,但现在政府又要拆掉祠堂,我们肯定不会答应。”胪雷村老人会会长陈秀光对经济观察报说。“我们已经动员起来了。”陈秀光说。曾经星散福州各地的村民开始重新集结,同时村委会、祠堂管委会、老人会和部分村民之间形成价值共识和利益共同体,以此合力打一场祠堂“保卫战”。

与时间赛跑

对陈秀光而言,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对手是强大的行政和商业力量,决心保卫祠堂的只有几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数十年来,村里的年轻人为找工作而迁移到城市。过去几年,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又使村民进城的步伐加快,城市周边乡村拆迁与反拆迁的对峙不断上演。

如今,又轮到了胪雷村。84岁的陈依明告诉经济观察报,“拆迁都搞了七八年。”这位胪雷村最早的支部书记,如今正像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准备为陈氏祠堂的命运奔走。胪雷村人对拆迁的抵抗曾让政府被迫做出让步。不过胪雷村被拆迁后,村民散居各地,传统乡村的人际结构被改变。更现实的是,年轻人都忙着挣钱,无暇顾及村务,“昔日团结的村庄变成一片散沙”。

陈氏祠堂的风险也日渐临近,村民们却浑然不知。2013年11月份,福州本土的房地产公司——阳光城集团以39.1亿元竞得福州火车南站附近300亩地,这其中就包括陈氏祠堂。在村民们看来,政府既然已经承诺,就不可能拆祠堂。“从现在情况上看,政府违背了承诺,已经悄然更改了用途。”福建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教授林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她是介入福建祠堂保护的重要学术界人士。

学者们卷入到这场祠堂保护运动完全是意外。2014年4月15日,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一行数人,调研考察陈绍宽故居和其主持修建的胪雷陈氏祠堂。眼前的一切让几位学者“十分难受”,胪雷村已成一片废墟。祠堂附近拥有百年历史的陈景润祖居也片瓦无存,此前政府曾承诺保护。陈绍宽故居虽然保住了,但它孤零零立在大马路对面,和村庄分离开了。

陪同考察的村干部忧心忡忡地告诉几位学者:“我们现在很担心祠堂能不能保得住,听说把我们整个村庄都卖给阳光房地产公司了。”

目前,村民都不知道祠堂命运如何,传闻是祠堂也被卖了,要在村外围盖个新祠堂。胪雷村没人答应把祠堂卖掉,前几年政府答应不会拆祠堂,但现在村庄都被拆成了废墟,政府也没派任何人员给村里讲祠堂怎么办。外界传闻让村委干部寝食难安,他们委托学者到上级部门一探究竟。“如果政府瞒着我们村民把我们祠堂给卖了,全村百姓绝不会答应。”一位村委干部说。

接下来的两天,几位学者与阳光城集团取得了联系,得到明确答复:“政府已经把祠堂连同村庄卖给了公司,但拆迁由政府负责,不关阳光的事,作为公司无权限干预。”林怡和几位学者将此讯息转告胪雷村干部,他们万分惊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希望学者帮助向上级部门反映。

4月18日,学者们鉴于陈氏祠堂历史悠久,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于是将村民诉求形成文字,报送省委省政府领导,并电话、短信联系仓山区政府主要领导、文物局领导等,建议紧急处置该事件,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这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4月20日,被拆迁后散居在外的胪雷村委、村党支部、村老人会主要人员冒雨回到胪雷祠堂集中,商讨这件事。村两委和村老人会联合盖章,请求学者尽快把有关报告帮助送到上级领导手中。

未知的结局

4月21日,几位学者再次设法将村民诉求呈送仓山区、福州市主要领导。并从仓山区得到回复,“会尽快与福州有关规划部门沟通反映。”随后,学者又借机会将有关陈氏祠堂的调研报告呈送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

不过,区、市两级政府的回复并不乐观。仓山区主要领导回复称:学者们反映情况与事实基本相符,但规划是福州市有关部门在做,拆迁工期已经被耽搁,区里也耽搁不起,最迟不能拖过5月10日,如果近期上级领导没有新的批示,只好“对不起了”。

福州市委有关领导则回复学者们:“下周请专家对祠堂再做调研论证:是否涉台和是否是文物,然后再做决定。”次日,学者再次致电区、市文物局领导,请求:“如果召开专家论证会,有关教授应到场。”

在城市建设中,文物部门的弱势,让几位学者意识到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文物论证上很不现实。也许从涉台文物和两岸关系角度,或许会有一线希望。

4月29日,几位学者将村民有关保护祠堂的诉求反映至台盟省委、台盟中央领导,台盟领导高度重视,请学者们立即将该祠堂资料呈送福建省文物局和福州市文物局领导。此事开始引起福建省、福州市文物局重视,于当天下午派市、区文物干部到祠堂现场调查,发现该祠堂主体结构依然存有陈绍宽1947年亲自设计修缮的部分。学者们奔走的同时,胪雷村也开始行动。村里一些年轻人暂时停掉了自己在城里的工作,加入到这场祠堂保卫战当中,祠堂寄托了乡土社会中他们的精神归属。“这里的大树、祠堂和清澈的溪水,就是我在这里的全部童年记忆,哪怕他后来做生意,我在城里买了房,但都经常会回到村里,住上两天。”一位年轻人说。听说祠堂面临拆迁,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奔走呼号,目前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前来探访的学者及媒体记者开车。

村民开始成立分工明细的临时保卫祠堂小组,有人负责筹措经费;有人负责将情况汇报给海内外陈氏家族嫡亲和后人;也有人负责向前来调研者介绍陈氏宗祠的历史渊源和典故;还有人负责将祠堂重新打理得干干净净,让观者感受到宗祠文化的肃穆。同时,还有人日夜巡逻看守,防止“意外火灾”。

保卫小组一方面要保卫祠堂,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出现激烈冲突。多位保卫小组成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们发现村里已经“潜流暗涌”。

这也正是学者们担心所在。林怡表示,“作为学者,我们将努力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尽快与村民沟通,希望事态能够朝着政府与村民双赢的结局发展。”

不过,目前看来政府更改规划已经十分困难。同时政府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另外找一块地,政府出资1300万元,重新盖一个新的陈氏祠堂。

在学者和村民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诚意的解决方案,首先论价值,仅祠堂土建就不止1000多万,更不要讲四亩的土地了。最核心的是,当地政府只将“物”列入评价体系,忽略了祠堂作为家族传承的风俗和文化价值。

“以前祖宗选地方都是有看风水的,几百年的风水和牌位,都不是乱放乱挂的,每次重修都要举行慎重的仪式,怎么能说拆就拆?”一位村民说。

残酷的“乡愁”

胪雷村祠堂面临拆迁只是福州城市扩张的一个缩影。今年,福州正在力求变成中国东南沿海又一座“超级城市”,计划到202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00万,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市疯狂的扩张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拆大建,正让传统乡村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而在中国南方地区,随着乡村消失的还包括承载了村庄传统和习俗的祠堂。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刘泓说,“我们现在所说的乡愁,全都拆没了。祠堂在今天社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要,尤其对于现代化社会。”

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他在去年和今年福建省“两会”上均提出要保护乡村祠堂。在他看来,保护祠堂就是留住乡愁,传统村落中很重要就是群居的家族生存方式,家族最重要的就是祠堂。

乡村里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遗产正在被日益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约97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80%左右来自乡村。在学者们看来,如果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保留祠堂、老屋这种传统文化符号,可能是城市建设最理想的未来。不过在现行的“以土地换资金”的改造逻辑下,这样的图景或许只是想象。乡土社会祠堂和城市建设矛盾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政绩需求,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和保护祠堂相比,豪华酒店、高档社区才能让城市更有面子。如何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及中央提出的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显然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即便中央三令五申,依然无法阻止一些地方政府的“造城”冲动。为更有利于进行土地统筹、推动城镇化运动,福州市政府成立了“福州市土地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任由福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不过在福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看来,“这场宣称为改造乡村面貌的城镇化运动,却在执行过程中和主旨背道而驰,从目前看来,地方政府仍然希望用土地财政带来新的一波增长。但是这种用粗暴的行政和商业力量斩断了传统乡村的人文结构,为未来的矛盾冲突埋下隐患。”

尽管宗祠在乡村社会实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越来越低,作为宗族也渐渐成为一种隐形的存在,但在王利平看来,祠堂文化之所以绵延千年,肯定有它的价值。既为地方基层治理中,提供了维持社会稳定的“缓冲”地带;也为传统的延续提供了载体,很多家族成员的精神和人格教育都在祠堂里那些先贤的故事当中无形的完成了。而如果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拆掉祠堂,意味着动了家族的精神“奶酪”。

事实也正如此,当胪雷村准备用学者上书保卫祠堂时,距离五公里左右的浦下村刘氏祠堂此刻也正“四面楚歌”,村民们也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场祠堂保卫战。

刘氏祠堂历史迄今600多年,1480年左右建成,目前供奉了1100尊祖宗的神宗牌位。历代都有重修,现在这座祠堂是2006年刘氏家族筹资数百万元修缮的,所谓重修,只是把破碎了的材料进行更新,因为祠堂要保留历史传统,故此地基始终未变,所有规格款式都是按过去的保留下来。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幅闽中水乡景色,祠堂、老屋、江水、榕树??谁也没想到一年后这里就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城中村”,犹如镶嵌在高楼大厦之中。大面积的湿地被填埋,一栋栋高耸的“江景房”拔地而起。那种神速让村民猝不及防,快到几头奶牛都来不及杀,躺卧在大榕树下无草可吃。


祠堂牌匾制作》出自:品牌对比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42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祠堂牌匾制作
相关文章
  • 祠堂牌匾制作

    祠堂建设相关资料关于祠堂建设的相关资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