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品牌对比网 > 知识宝典 > 祠堂牌匾格式 正文 本文移动端:祠堂牌匾格式

祠堂牌匾格式

2017-04-03 14:41:20 来源网站: 品牌对比网

篇一:祠堂简介

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痛心之余,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部分祠堂得以保存,甚慰。

罗东舒祠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堂记》记载,该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先建寝殿(1540年),历经七十余载,毁坏严重。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又重新扩建,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落成。分别是嘉靖和万历两度建造,故形式和风格迥异。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占地3300多平方米,气势宏大。阁为二进歇山顶,祠堂前沿溪照壁面宽29米,呈八字型,进而是棂星门,大门绘有彩绘门神,其后左右建有两碑亭,立《祖东舒公祠堂记》碑碣于其中。再进是仪门,上悬罗哲文先生所提“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匾额,穿过仪门即为宽大的天井,天井当中是甬道,两旁各有庑廊,两庑廊阶前临天井池处均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栏板。甬道尽头为露台(陛),登露台进入第二进大厅,大厅名“善厅”,享

堂悬有巨大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个大字,为明万历进士董其昌手书。过大厅在寝殿又设一天井,天井内有三条宽阔的石台阶。寝殿高出前堂1.6米多,殿前是一道浮雕石刻栏板。石台阶和栏杆头上各有石狮一对,栏板雕刻精美,每块图案各异。寝殿是供奉祖先神位的所在,也是整个祠堂的精华所在,并列三个三开间,加上两尽间,共十一间,十根檐柱采用琢成讹角的方形石柱,檐下正中悬着吴士鸿手书的匾额“宝纶阁”。寝殿内的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并且都绘有精妙绝伦的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瑰红等对比色,图案清晰艳丽,实乃罕见,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该阁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及家族议事。

全景

寝殿

大邦伯祠

又名“敦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景区,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而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三进五开间,规模宏大,总进深约60米,开间18米。砖砌仿牌楼式门楼,四柱五檐,楼檐下每组斗拱都有昂如象鼻伸出。门厅及两庑木构架为清式,中进构架乃明式,有檐下斗拱,丁字拱内藏花,瓜柱下置莲花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徽州瀛州乡大坑口村东,为、部尚书胡宗宪、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族祠,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据《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

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原悬挂在宗祠正厅上首的匾额书有“宗祠”两个大字,上款为(明)“嘉靖丁未年(1547)”,下款是“光泽王书”。光泽王乃嘉靖帝之叔父,可见该祠距今已有400多年。此后,宗祠进行过几次修缮,其中较大的一次修缮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此,主体结构、内部装修仍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南屏叶氏支祠

又名“奎光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为南屏叶氏支祠。建于明弘治年间,清雍正年间改建门楼和大门,乾隆年间重修祀堂及门楼。祠堂门前有照壁,形成护垣,门楼高大,四根40厘米见方的石质檐柱,托着硕厚的额枋和曲梁。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结构,明间三楼近10米宽的额枋上,开列着四攒九踩四翘品字斗拱。次间二楼各列二攒九踩四翘品字斗拱,各托着流线优美,结构相称的飞檐,参差相衬。大门两侧有一对抱鼓石,雕刻精致。全饲分把堂和享堂两大进,享堂有搂,比祀堂大30平方米。从门楼到享堂,全长46米,阔16米,脊高12米,约700多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绩溪周氏宗祠

又名“衍绪堂”,位于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 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

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嘉郡祠

永嘉郡祠,原名刘氏宗祠,在碧莲镇上村。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敕封刘基上三代为永嘉郡公后,取名永嘉郡公祠。明中期重建,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祠为二进二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前为门厅,通面宽20.80米。后为正殿,通面宽22.80米,通进深18.8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悬山屋顶。中有戏台,平面呈方形,四柱,歇山顶,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是明代典型的木构祠宇建筑。

祠内藏有刘基注诸葛亮《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13卷,颇具文物价值。

八房祠堂

八房祠堂,又称悌三祖祠,在枫林八房路。建于明朝前期,纪念九世祖徐文辉。徐文辉(1333-1396),字仲华,号东平。出身于武术世家,曾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率乡兵戍守乐清蒲歧以防倭寇。清末民初,八房祠设警备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括苍绥靖处于此设监狱。建国后,曾驻永嘉县公安局。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各五间,两侧厢轩各三间单层,形成封闭的四合院。天井中轴龙道用方块石铺设,北端接月台。正堂屋顶设倒回椽,屋后设花园。八房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是枫林最为古老的木石建筑,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保持完整。

孝思祠

孝思祠,在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胡村程氏家祠

宗祠

简介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清·乾隆《光泽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称“总祠”),族内各房、各支房,往往还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旧时漳州府诏安县,“居则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陈盛韶《问俗录》卷四《诏安县》)这一时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调查,连城新泉的张氏家族,除总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众数万人,大小祠堂超过100座,其准确座数连族人也说不清。福州郊区尚干的林氏家族,族众近万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为显族威,大宗祠堂还盖进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国时期,永定“乡村之中,不论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复合散居各乡及徙居各处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五《礼俗》)仙游县黄氏家族,派下子孙散居30余村,各地黄姓集议,在县城合建黄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会同八闽林氏族人,于福州创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湾的分支子孙,与乡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联系。民国时,漳州许氏家族,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者,曾联袂返乡倡建新加坡许氏大宗祠。

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的整洁和香火有期,福建民间各家族对之都有一套管理规则。强宗大族专设祠堂司事和祠丁来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洒扫上香。福州一些祠堂还规定每年按家居住址,每家出1人,一届8年选4人,轮流管理祠堂,这些人俗称“当家头”。族人不允许有损害祠堂的行为。长乐曾氏家族规定:“一宗祠内外,不准私放畜类,以及不准夏秋晒谷,至于乘凉寝睡等事。违者罚钱一千文,

篇二:祠堂建设相关资料

关于祠堂建设的相关资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祠堂建设提要

一、禮儀

礼仪动作是人类传递交往规则的肢体语言。

礼仪仪式是表情达意的仪式语言。

传家用礼,传国用礼,传民族用礼,传文化用礼。礼在祠堂宗庙,生信自礼。

二、祠堂

祠堂是安置祖先靈位的處所。或稱家廟,或稱祠堂,或稱祖廟,北方南方,中國國外,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

三、基本禮儀動作

拜祖先用再拜叩首禮,敬長、初相見用一拜禮,交往用拱手禮。

四、祠堂禮儀活動

人生大禮:懷子禮、接子禮、命名禮、進學禮、成童禮、成人禮、婚禮、榮禮、喪禮、祭禮。

節日禮儀:春節期間之接祖、祭祖、送祖,重陽節敬老,四季祭祀等。

五、祠堂其它活動

個人、家庭祭祖,社區慶典,禮樂文化活動,社區議事決事,誦講儒學經典,調解紛爭。

六、祠堂司禮(传礼师)

主持禮儀

講誦經典

調解紛爭

祠堂教化事務

傳禮

七、祠堂委員會

由礼權(儒家司禮)、產權(投資創辦人)、治權(行政人)代表,組成管理委員會,行使祠堂教化功能。

八、祠堂建設

家庭祠堂:家庭單獨建設祠堂,自立始祖。家庭單獨建設,立建設者為“始祖”。逐渐吸收申請者進入,安置牌位,發展成一家為主的社會祠堂。

同姓祠堂:同姓原有祠堂,立同一始祖,再分列各家之祖。同姓集資建設。逐渐吸收申請者進入,安置牌位,發展成一姓为主的社會祠堂。

社區祠堂:社區公共祠堂,由政府出資建設。該社區居民,皆可進入安置祖先牌位。

上兩為私立祠堂,下一為公立祠堂。

祠堂皆由具備資格之司禮主持。

祠堂建有社林,社林歸祠堂管理。

九、祠堂規制

議事堂(殿)、先祖堂(殿)、牌位堂(殿)、陳列室、書譜樓。

建设属于祠堂的社林。

十、牌位

家庭立祖先牌位于堂,按辈分高低排列,立三世祖,三世昭,三世穆。父昭母穆。父居左昭位,母居右穆位。

祠堂牌位按卒年月排列,不分年龄大小,除家庭祭祀外,祠堂公同祭祀。

十一、禮器

禮樂祭祀陳列所用之器物。

十二、社林、社廟、國廟

私立祠堂、同姓祠堂、社区祠堂,同时建社林,先人安置在公共社林。

村級以上社區祠堂建社林,社林由政府建設。

縣市立社廟,供奉當地先賢。

國廟分立各地,省管祭祀。

皆由具備資格之司禮主持。

十三、司禮(传礼师)之產生

由授禮產生。

家族或社區長老經推選培訓,由儒家學府授予資格,主持當地祠堂禮儀。

祠堂司禮為傳禮師。可以傳禮給祠堂,產生新的司禮。可以傳禮給民眾,信守禮儀人倫。

注 (1)建家庭祠堂

有德有才者,自己生前或死后,建设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祠堂,自己被立为祠堂始祖。子孙牌位顺次而列。如李嘉诚可以建起“李嘉诚祠堂”,立李嘉诚为始祖,子子孙孙延续而列。祠堂接受申请,安置其他家庭的祖先牌位。

(2)立始祖。家族祠堂立共祖为始祖。今人牌位进入,每家再立始祖,以后子孙牌位顺次而列。如“陈氏祠堂”是老祠堂,立宋朝陈尚书为始祖。今陈姓各家进入,进入者立自己家的祖父或曾祖父为始祖,子子孙孙延续而列。某人孝敬父母,把父母牌位安置在祠堂,立为自己家的始祖,数十百年后,子孙相序,蔚为大观。

(3)建设社区公共祠堂。村社筹措,国家支持资金,建设社区公共祠堂。

(4)如何在家里立牌位。家庭子女辈为父母辈立牌位,父母去世,子女在父母“五七”日立牌位,牌位同时有父母之上代,未立者同时立上代。父母牌位左右立,祖父母、外祖父母,立于父母位之上。母系姓氏变而父系姓氏不变。家庭牌位按代排位,祠堂牌位按进入时间排位。

(5)祠堂立祠礼。祠堂建设完成,祠堂举行立祠礼,首次公同祭祀祖先。表明该祠堂正式开祠。祠堂立祠礼聘请儒家礼仪师立祠。或由辅导该祠堂的上祠礼仪师主持。立祠程序有:读告、立祠、献祭、读祭、行礼、分食。该祠堂主持礼仪师、投资建设人、村社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初献、亚献、三献之职。

(6)上祠、下祠。先期恢复的祠堂,辅导其它祠堂恢复,辅导祠堂称“上祠”,被辅导祠堂称“下祠”。

(7)上师、下师。儒家礼仪师传授礼仪,传授者称“上师”,师承者称“下师”。

前言

最近跟家里联系,母亲说族人正准备修建祠堂。而且周围乡镇很多地方都准备修。祠堂这建筑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久远,没什么 印象。问母亲,建成什么样子?母亲说,就是村里庙的样子。祠堂没见过,新修的庙宇倒是去过几次,很简陋的房子,供着几尊菩萨和村人向善的心。但就建筑美观 和实用角度来看,这些房子还不如农村白瓷砖,红屋顶的批量生产房。我想,我们论坛有大批热心农村建设的设计师,而农村对宗祠建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何不 借这个机会,论坛举行一个祠堂设计大赛,将现代的设计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经典的中国建筑。

篇三:香火写法参详

香火的写法

在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中,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一文化形式最初表现在千家万户尤其是在农村的家神牌位也就是俗称的“敬香火”上。

由于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徒流动,所以其姓氏宗族门系十分庞杂,再加上我国绝大部分地方民间都崇尚家庙祭祖风俗,所以,客民移居各地后,在人口大量繁衍,生产生活得到安定和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名门望族和大户人家相继建立家祠、宗祠等祭祀场所,就连一些庶民百姓、穷家小户也十分讲究家祭的形式,他们在修建住宅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正房辟为堂屋,(所谓正房即三间房的中间叫堂屋,城市人称为客厅。左右的叫房,城市人称之为卧室)。在堂屋迎门的后檐樯上设香火神龛。

一、香火的组成部分

“香火”由堂号,神位,堂联,神龛,报条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堂号”。各种不同渊源的姓氏,为了给自己的姓氏打上历史的印记,便命堂号。堂号,它指的是某一姓氏中某一支某一房的称号。在某姓某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地繁衍发展和迁徒,往往会分出许多的房支和派别,这些房支和派系为了彼此区别,就产生了各自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报谓的“堂号”或曰“房号”。

也有少数将《××堂》三个字书写成《××世第》四个字的,堂前二字不变,只把“堂”字写为“世第”。 因各种原因没有家族谱的,且以上堂号取命渊源失传的人家,堂号文字内容则写为“福禄祯祥”、“祖德流芳”以代之。

第二部分是“神位”,这是香火的中心和主体,位居香火的正中。不论是何姓氏何房支和派系何堂号,但“神位”

文字内容却是统一的。用一张半大红或曰正红纸竖接,正中用毛笔由上而下书写“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左、右两边书写神位。

第三部分,与堂号密切相联的家族文化还有“堂联”。有些堂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承继祖风、光耀门庭等内容。常见的有“世代源流远,孙支奕祀长”;“祖力永扶家道盛,宗光常照子孙贤”;“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日照香炉生紫烟,夜点油灯结彩花”;“世德长绵垂花悬,家声永振绍琴堂”;“继世衣冠皆祖德,满庭兰桂是春光”;“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等。各姓皆可通用。

另外有一些堂联,其内容反映该姓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只能用于某一特定的姓氏,很有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为“报条”,贴在香火的右边,与“堂号”的上端对齐,系“香火”的辅助部分。报条的内容:“喜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准某府全家人口健康百福骈臻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好人相逢贵人接应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大吉大利。”

第五部分为“神龛”,设在“神位”与对联的下端。神龛的上面原用以摆放神位和列祖列宗牌位。

二、神位的含义

“香火”的主体就是“天、地、君、亲、师”之神位。我国民间信仰,受儒家大的道德伦理概念影响,形成了“天地君亲师”的信仰、崇拜序列。

1.“天”,这里主要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诸如日月更替、星转斗移、四季轮换和光照、空气、风云、雷电、霜露等等自然现象。自然神即天帝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相对于天,这里指地球的表面。地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基础。对地的崇拜主要表现在对山川大地的崇拜上。

3.“君”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通称。后来有的地方少数人将神位中的“君”字改写为 “国”字,则是不知“君”的特定所指而随心所欲、主观臆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妄加改换而失去了“君”之本义。

3.亲繁写体“親”,这里的“亲”是对祖先的统称和通称。祖先崇拜是古代中国影响至深的民间信仰,帝王家的“太庙”供奉皇家祖先的牌位以祭祀,大家望族的“祠堂”、平民百姓家里的“香火”也都供奉本族祖先的牌位以祭祀。

4.师繁写体“師”,这里专指传授知识和技术的人,如教师俗称老师、师傅。孔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至圣先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孔子思想演变而来的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因此在历代统治者祭天祭地祭日月祭祖宗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十分隆重的祭典活动----祭祀孔子。孔子就成了“师”的代表和象征。

三、香火的书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香火”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所以书写“香火”是一件非常严肃、隆重的大事,且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和格式规范。不写则已,若写定不能草率、马虎,会书者若不德高望重,慎写“香火”。

凡欲写香火的人家,必先看好吉日,购买好新毛笔、墨水、红纸,准备好香案,须请方圆几十里地书法最好且德高望重者到自己家里,盛情款待后,摆置香案,先生净手后方才提笔书写。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先生可以无偿帮人书写春联、婚联等等,但书写香火必须是有酬的,由先生定多少,主家无须还价。

“堂号”的书写要求,必须是毛笔正楷体,不得用行书、草书。横排自右向左写读。“堂号”须依据主家的家族谱记载世传下来的堂号,不得随意取名。书写“堂号”须用红底黑字或黑底黄字,不得用白、蓝、绿等色的底、字。纸或牌匾的规格为宽二尺四寸,长四尺五寸。

“神位”的书写要求更加具体、规范、严格,有五大禁忌和五要五不得。五大禁忌是:

写“天”,要求“一不压大”,禁忌撇连二横;写“地”,要求“土不离也”,禁忌土也分开;写“君”,要求“君不闭口”禁忌尹下的口字封严和随意改写为“主”或“国”字,以防产生歧义;写“亲”,须写繁体“親”,要求“亲不闭目”;写“师”,要师不离位,就是写师字的一竖要拉长挨上“位”字。这五禁忌一方面是忌讳和计较,一方面是从书法角度上审美的要求。

五要五不得是:要写正楷体,不得用行、草、及其它字体;毛笔掭墨要适度,不得滴、溅、流、洇,保证书面干净整洁;笔划要润圆饱满,不得起毛分叉;神位写好后,要小心谨慎地平放在僻背、干净的地方自然阴干,不得用它物粘吸、擦抹字上余墨或用火烘烤,以防弄坏字纸;干后贴墙时,要将胶水或浆糊抹在纸的周边一指宽即可,不得满抹,以防胶水或浆糊干后字纸起皱和变色。

“神位”的规格与堂号的规格一样,即用一张半红纸竖接起来为长,一张纸的宽度,从上往下竖写,须是红纸黑字。

“堂联”的书写,基本要求是红底黑字或红底黄字,字体要小于“神位”六个字,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可隶可篆可宋可魏,但不能用童体和其它变形异体,以防不严肃不庄重。堂联的内容前面已作介绍,不得写成春联及其它内容;堂联的张贴以神位两侧相对应,面右为上联、面左为下联,与神位上端对齐。如若要张贴两幅或多幅堂联的,仍以神位两侧相对应,以联文内容和字体相区别,禁忌将一幅联文贴在一边。

“报条”也用红纸从上往下书写,纸宽为一张红纸竖折的1/4、1/5、1/6均可,一年一新,讲究的是一年要比一年长。设置香火的第一年,报条不宜书写的太长,要为以后留有余地,直到最后一个报条将墙面贴满、长至地面。贴报条上端不得超过堂号牌匾的上沿。待香火右边墙面贴满报条后,视“香火”字纸破损情况来确定更新与否,若完好无损,只是将过去已贴满的旧报条撕掉又重新开始写贴报条即可。


祠堂牌匾格式》出自:品牌对比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26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祠堂牌匾格式
相关文章
  • 祠堂牌匾格式

    祠堂简介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