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7-06 06:53:41 | 移动端:百年沧桑

篇一:百年沧桑

教 师 课 时 计 划

篇二:历百年沧桑 芮沐

历百年沧桑,观四海潮涌,先生堪为跨世通儒

——名实之间忆芮翁

浙江大学 张 谷

芮先生生于1908年,即光绪三十四年。这年的11月,清廷的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家松冈义正为顾问,开始起草民律。

1930年先生毕业于震旦大学,随即游学法德。这年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的民法典蒇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它“摭取法德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诚巨制也”。

1937年抗战军兴。11月、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先生播迁后方,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法律系,后又转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重庆与永嘉梅仲协先生(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在昆明与宜兴王伯琦先生(国立云南大学教授)相往还,盖三位先后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其时皆为民法教授。

1947年先生自美返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出国之前完成的《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1948年末才正式出版,时值北大成立五十周年。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法律系停办。1954年北大法律系重新成立,先生从北京政法学院归队,并参加到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当中。

“文革”时期,作为法律学系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芮先生难逃一劫。1969年,被发配到江西鲤鱼洲的“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9月,北大干校撤销,才回到北京。

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芮先生历尽反右和文革的沧桑后,在1979年至1984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成为80人组成的“精英团队”中的一员,其间也为第三次起草民法提供意见建议。

上世纪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5年芮先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

2011年3月1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2011年3月20日凌晨芮先生逝世,享年103岁。

芮先生可说是生于清末,学成于民国,在新政权下从事法学教育研究作育人才、参与立法贡献于民族,他亲身经历了中国亘古未有之巨大的转型时期,更是中华法系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所以“历百年沧桑,观四海潮涌”,诚非虚言。

余生也晚,既非芮门弟子,也未听过先生的讲授。不过,在芮先生生命历程的最后十年,我有缘结识先生,也登门造访过几次,对先生的为人为学有了些许的了解。格于天份、学力和见识,难以全面地评说芮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场合。这里姑且交待一下我是如何认识芮先生,以表明我从芮先生身上得到的深刻影响。

一直以来,我都抱着“学生”的心态,包括1996年教书以后,也是想着“教学相长”,仍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学生”,读书学习成为每日的功课。

学习法律好比练习武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会有进境。扎马步,练基本功,固然不可少;但遍观秘籍,向高手讨教,才能少走弯路。在教学中我也常有疑惑,思而无解,便去翻书,今人未立文字的,就去翻检民国时期的法学载籍,因此增加了不少功力,尝到了甜头。通过书本也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武林高手”。印象中,民法学界也是一个江湖,门派众多,各有传承。常言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么到底谁是当今“武林第一高手”?为了找到这样一位高手,我一有空就徜徉于图书馆或旧书肆。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芮先生解放前出版过《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一书,大概是从一本目录书中看到的,不过并未引起注意。之所以没太在意,一来因为这书当时只有北大图书馆才有,二来可能因为该书是1948年河北第一监狱印刷的缘故。说实在的,当时我对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所注意的都是像胡长清的《中国民法总论》之类的书,洋装大红硬面,出版商是商务印书馆这样的大书局,又列入“大学丛书”,质量上有双重保障。2000年6月以后,我进了北大的流动站做研究。次年,从院图借到芮先生的这本旧著。披览之后,有如醍醐灌顶,石破天惊,立马对芮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

此前,我在教学备课时曾仔细参考过梅仲协先生的《民法要义》旧版三册,

这套书要言不烦,条理清晰,法度谨严,解决了我不少疑惑,但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到底何为处分行为,仍未解决。这时读了芮先生这本著作,更把我未解的问题也解决了,心下十分欢喜。

比如芮著中直言“处分行为所影响者,为主体之贷方(Actif),而非借方(Passif)”,(谷案,影响主体财产之借方的,厥为负担行为。德国现在流行的民总教本,Brox的AT, 5I也是这么说的);处分行为也不同于加利行为(Zuwendung),处分行为虽常使相对人利益增加,例如让与,但不以此为必要,甚至不管是否有他人因为处分而获得加利,比如动产抛弃是。

继而芮先生将处分行为分为四类:一曰设立负担(Belastung)(谷案,这不同于负担义务的Verpflichtung);一曰让与(Ver?usserung)(谷案,这和转让übertragung或移转übergang也不同。因为转让兼括了让与和受让两方面,而受让人在转让中是有所取得的一方,无所谓处分,处分只是对转让中让与的一方而言的。而移转偏重于权利主体换手之后果,至于是否通过让与、受让之法律行为而导致换手,则无关紧要,故继承也能导致权利移转);一曰内容之变更(Ver?nderung);一曰抛弃(Verzicht)。

这还不算完,在芮先生看来,抛弃还只是个总名称,具体的又有债权之抛弃(Erlass),特留份之放弃(Ausschlagung),遗赠之拒绝(Ablehnung),或者不欲享受利益第三人契约所赋予的请求权(Zurueckweisung)。

更绝的是,芮先生认为,抵销权之行使不仅是以一方行为处分其自己之债权,更是以一方的行为,同时完成抵销权人对相对人的主动债权和相对人对抵销权人的受动债权这两方面权利之处分。

反正,再难的问题,芮先生都是手起刀落,解决得干净麻利。作者头脑之清楚,分析之细腻,用词之精准,暂且不说。就是这样的层层递进的结构,实在好比看悬疑侦探小说,让人大吊胃口;明知前面是一片茂密艰难的“语词的丛林”,还是让人有一种穿越的冲动。窥一斑而知全豹,说这本书是“锦绣满篇”“胜谛迭出”,一点儿都不为过。

要说当时的感觉,可能敦煌本《坛经》上的一段话最能代表。“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芮先生的大著就是“惠风”,让我这个学习民法多年的人,一下子明心见性,由自悟而及于民法世界的“森罗万象”,而及于其余诸事。后来,这本书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一个固定的位置,是我伸手可及的地方。

此后,大约是2001年5月22日,我和芮先生敲定26日下午过府上。这

有点像德国人的规矩,见教授需要提前预约,einen Termin festsetzen。届时,我去燕南园65号拜访老先生,希望他老人家同意这本书的重新出版。我的请求既出于“公心”,也掺杂着“私念”。如果这样重要的著作能够通过现代的出版技术,化身千百,嘉惠士林,成为莘莘学子案头的参考文献,于民法学的发展,善莫大焉,此为“公心”。所谓“私念”就是可以满足自己“聚书”的癖好。不重版,我就只好访求原版;买原版,光有钱还不行,还得碰运气。开始芮先生很慎重,说自己不弄民法很多年了;这都是几十年前的“破铜烂铁”,不值得重印。我便“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搬出种种理由,比如民法学研究的现状,这本书的长处,以及学生们如何可怜,不能浪费他们的大好青春。可能是精诚所至,芮先生终于同意了。有收获,我自然很高兴,所以当天的日记记着,“四点十五分辞出”。

我当时忝列《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的编委,就得斟酌可出的书目。在2001年11月1日武汉召开的“文丛”编委会上,编委会同仁议定,把芮先生的这本书列入《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按理说,芮先生的书列入“文丛”,我们是求之不得的。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文丛”的学术顾问。

那以后,我却忙于研究、教学、撰写出站报告,一晃一年多过去了,此事还未上手。后来,潘汉典先生也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郑重推荐芮著。因为听人转述的,潘先生具体怎么评价的,我不得而知,但大体的意思是说,芮先生在法德留学期间,勤读苦学,做了很多读书笔记,这本著作虽然是他回国后在西南联大的讲义,但却是芮先生留学期间学习的心得。总之,我和潘先生的意见不谋而合,芮先生这本书非重印不可。于是,正式“开工”之前,我又去见芮老,报告了潘先生的意见。

我和“文丛”编委会、出版社有约在先——如果芮先生同意重印,校勘的工作须得我来做。这里面还是“私念”在作祟。校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因为要逐字逐句地对照底本和参校本,对于每一个概念的表述、原理的阐释、外语的拼法都不能马虎;手民之误,固需改正;遇到文义窒碍的地方,必须在整个系统中结合上下文,去寻绎作者的思路;对于文中征引的法条,包括举例时提及的条文,也必须一一核对,条文的序号尤其不能错,一错则意义乖谬。校勘需要相对安静的大块时间,这在我不成为问题。2003年2月中旬以后,我利用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授课的余暇,开始校勘《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由于芮先生西南联大时的学生、后来成为台湾著名民法学家的李祖敏(即李模)、李许婉清夫妇的接洽,2002年时台湾的三民书局重印了芮先生的这本书。我校勘时所用的底本,就是根据台版本的录入排版的清样,以1948年河北第一监狱

印刷的初版本作为参校本,遇有误植的地方,就在预备的稿纸上记下“第×页,第×段,第×行,某字为某字之误”;吃不准,则记为“某字疑为某字”;文义窒碍的地方,则记下该如何疏通,并将理由列明。

那段时间,非常特殊,我总是昼伏夜出。因为北京“莎斯”肆虐,而先前紧张的深圳反而较为平静,尽管人与人少有接触。而美军正攻打伊拉克,我除了上课,晚上看看战事之外,主要的精力就花在校勘上。思虑单纯的状态下,加上长时间沉浸涵泳其中,除了文字本身的意义之外,对于作者的言外之意、语言风格乃至于谋篇布局的章法,转能更多一层的体味。一直到6月24日,北京的“戒备”解除,全书校毕,共得校勘记400多条。我自己在出版社给我的台版本的书头上也作了很多眉注,记下一些心得。

回到燕园后,我将其中较难解决的摘出50条,去芮先生府上,请教解决办法。周师母为我们倒茶水,拿点心。芮先生当时96岁高龄,听力不大好,我需要大声说话。芮先生根据我的问题,不时地需要查看原书,所以忙个不迭:一会儿把挂在脖子上的近视眼镜戴上,一会儿又摘下,转而从茶几上拿起放大镜。尽管听力视力下降,但老人家思路清晰,反映灵敏。拉丁文、法文、德文脱口而出,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心中连呼“了不得”!

毕竟,芮先生年事已高,不能长时间工作。半天时间过去,只解决了一小部分问题。或许芮先生觉得,我还算认真,也没少下功夫,于是授权我独立负责解决其余的问题。我只好勉力为之,但琢磨不透的地方,还得打电话请先生定夺。2004年1月6日,我去出版社,取回散发着墨香的样书15册。兴高采烈的给先生送去,似乎我比先生更高兴。芮先生自己只留了6册,其余的让我分赠给师友弟子。我一一照办。

需要说明的是,芮著新版所有改动的地方,除了个别地方(原书文稿由当年联大学生誊抄,文句上有错简的问题)外,都是文字上的订正,原著的论点则丝毫未有更易。换言之,该书的观点都是在芮先生三十多岁时形成的。这样的年纪,而成就如此成熟的作品,就如同柏林大学的Mommsen撰写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罗马史》一样,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勤奋,也不仅仅是卓识——芮先生写作时参考的Andreas von Tuhr的著作以及Heck的著作,到今天也是德国民法学者经常要回到上面去的“经典”——,更需要的是一种先天的异禀。从这个意义上说,芮先生的大作是很难超越的。

尽管芮先生自己谦虚地认为“这本书技术性的东西说得多,理论性还可以加强”,但对此也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毕竟这是一本教材,不可能太过于理

篇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假如我是一位世纪老人

我的家乡在罗布泊,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小时候,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里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我曾经还划着小船在罗布泊玩耍,他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记得还有几只野鸭在湖面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愉的歌唱﹍﹍在罗布泊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是最“美丽的树”。

现在一百百岁的我,想起曾经那个快乐的童年,那个美丽的罗布泊,真是一种享受,但好景不长,当我风华正茂17岁时,那年是1925年。国名党不知道为什么,将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人孔雀河汇入罗布泊。由于错误的改道,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正因为没有水,天地种不了,生活也过不成,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了这里。直到解放后的1952年,才把塔里木河河道改过来,生态环境才得以好转。

在近30年来,要建设边疆,所以一批批人就来到了这里。人口的迅速增加,水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扩大后的耕地需要用水,开采矿藏要用水。那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生态,更别谈如何去维护了。人们拼命的向塔里木河要水。悲剧的事终于发生啦,30年侯罗布泊消失了。它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浑然一体了。水没了,植被没了,动物消失了,仙湖找不到了。曾经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消失了。

我的家乡,那生机勃勃,那绿意盎然,河流清澈的绿洲到哪里去了﹖又有谁可以恢复她以前的容貌呢?望着广阔无垠的沙漠,想不到在这80年前,还有着我快乐的童年。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又过三十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急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他们肆意修筑水库,任意掘堤和建抽水泵站,他们盲目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提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的水抽干,人类才罢休,这一抽干,将罗布泊的水完全变干涸了,没有小鸟敢在这里穿越.也没有野兽敢在这里奔走跳跃,更没有什么娱人之物{花.鸟]会在这里繁衍,几十年的沧桑变化"终于"使罗布泊变恐怖了,这里仿佛成了一个地狱,连那千年不死的胡杨,在煎熬了20年烈日的酷晒下终于倒下了,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个神幻的,出现了,却又消失了的罗布泊还能在眼前重现吗?那个千年不死最终却向沙漠投降了的胡杨还能获得重生吗?苍天啊!恳求您下一场瓢泼大雨吧!人类是罪魁祸首,人类使罗布泊走向毁灭,但他们不认错,他们也不承认罪行啊,恳求您再给我一百年,我要为人类弥补过错,我要赎罪,为了罗布泊,也为地球这个家!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在我日日与罗布泊为伴的日子中,已度过百余年。在这百年来的岁月里,我也亲眼目睹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那仙境般的罗布泊真的回不来了吗? 美好的回忆 呜呜呜,看!这可就是我住的地方哦,它叫罗布泊,我一直为生活在这仙境中而骄傲。 湛蓝的晴空如一幅油画盖在我们头顶;柔软的白云如棉花般贴在一片蔚蓝之中;小巧的鸟儿如曲线般划过天际;连绵的草原如林缎般铺在大地上;五彩的花朵如星星般点缀其间;成群的牛马如箭般穿梭于天地之间。 每天空闲之时,我和伙伴们总喜欢躺在大草原上,享受软绵绵的触感,仰望天穹,或者与牛马嬉戏,有时我们还可以到溪边玩呢!溪水清清的、凉凉的在手中跳跃,别提有多清爽了,我们说,这样的日子永远是幸福的。 心痛的过程 溪水哗哗流过的日子,我已长大了。 “轰——”哎呀,哪有一大早扰人清梦的,我揉着睡眼走到外面,咦?那个吵人的大家伙是什么啊?还有那些人是谁呢?我问长辈,长辈说塔里木河要改道呢,而且塔里木河两岸的居民多了,正修水库建泵站抽水呢。我很奇怪:“又改道又抽水,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怎么办?”。“哈哈!”,长辈大笑:“放心吧,年轻人,塔里木河是抽不干的。” 轰隆的声音伴随了我无数个日夜。我每天看着塔里木河的水被大量地抽走,每次抽水泵响起的声音都如一道道鞭子打在我心上,我的心被抽痛了。 残酷的现实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习惯了那轰鸣声,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这些住在罗布泊的居民,可以直接去罗布泊或塔里木河取水,可每次取水时,我总是发现罗布泊的水好像少了一点。我告诉自己这是错觉,是啊,塔里木河不会被抽干的。可一些年轻人说,那些外面来的家伙们说塔里木河短了几百公里,罗布泊也变小了。 我走到胡杨林中,还记得小时候在这里嬉戏的情景,胡杨林挺拔地立在那儿。而现在的胡杨轻轻一用力便折了。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最后一次来到罗布泊时,很惊讶地发现水已没了,罗布泊干涸了。记得上一次来还有水的,可现在它没了。塔里木河真的被抽干了吗?罗布泊真的不再是生命绿洲了吗?面前的黄沙没有说话。 悲愤的控诉 转眼间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看着罗布泊变成一片荒芜的沙漠。愚蠢的人类啊,你们这是亲手毁了自己的家园那!你们为何如此贪婪地向塔里木河要水?你们是亲手把一个仙境埋葬了啊!你们为何要把一片片绿洲毁灭?你们害了罗布泊,还要把别的地方拉下苦海吗?如果没有你们的话,哪来这么多悲剧!?人类啊,快收手吧,晚了就来不及后悔啊!不要再继续破坏生态了,为自己建造美丽的环境吧! 后记:罗布泊真的住不下去了,我们好多人都要搬走了。临走时,我望着漫漫黄沙想起了以前快乐的情景。 “好美啊!”我说。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奇怪地望着我。 呵呵,年轻人啊,如果时光能倒流,你会看见这儿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罗布泊湖畔,那时候,罗布泊碧波万顷,我跟小伙伴常常撑小船在湖面上转悠呢。我们看野鸭在水面嬉耍,我们听小鸟在空中歌唱,啊,那时候,阳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丽,湖面多么广阔!听老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么可怕,那还远着呢,我们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杨林,像绿色的长城,遍地绿草,牛马成群,夏熟时节,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家家过得挺殷实,新疆是个好地方,咱罗布泊也是个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长,我25岁那年,就是1925年吧,国民党政府不知为什么,偏要将塔里木河改道,让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那年头,我年轻力壮,也被拉去当河工,又打坝,又开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们庄上断了水,风沙飞扬,田没法种了,日子没法过了,只得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新疆解放了,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听说我老家那一带又好了一阵。你问我如今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唉,那会儿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么生态不生态,建设边疆,热情是挺高的,队伍浩浩荡荡开来,地质队又发现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许多矿藏,开垦农田,开矿办厂,好不热闹,耕地要水,开矿要水,这里修水库,那里修引水渠,河水哗哗流淌,流向农田,流向矿山,真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罗布泊水域一天天缩小,最后完全枯干了。前不久,我给考察队当向导,到过小时候住的地方,那里连棵草也不见,连只鸟也不见,更不要说胡杨林了,望着成片倒塌的胡杨林,我心疼啊,那胡杨树我也亲手栽过,祖祖辈辈的汗水都白流了!望着茫茫沙漠,我心疼啊,我蹲下去抓了把黄沙,对考察队员说,你们想像不到吧,80年前,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啊。


百年沧桑》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253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