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魏文侯轶事断句

魏文侯轶事断句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6-17 13:48:55 | 移动端:魏文侯轶事断句

篇一:2011届高考语文断句和翻译

第二编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第四节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 主 不 妄 赏 非 爱 其 财 也 赏 妄 行 则 善 不 劝 矣 不 妄 罚 非 矜 其 人 也 罚 妄 行 则 恶 不 惩 矣 赏 不 劝 谓 之 止 善 罚 不 惩 谓 之 纵 恶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为 善 不 纵 下 为 恶 则 国 法 立 矣 是 谓 统 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2)“粹白”,理解为“美好”。“粹”,纯、无杂。“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答案】 (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4.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2)“与”,动词,“帮助、援助”之意。

【答案】 (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

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臵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臵办衣服。”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说:“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dié)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qù)辽敻(xiònɡ),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人又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1)请用“/”为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夏 宜 急 雨 有 瀑布 声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声 宜 鼓 琴 琴 调 和 畅 宜 咏 诗 诗 韵 清 绝 宜 围 棋 子 声 丁 丁 然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2)①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钱便宜而且省工。

②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续修葺竹楼,(这样)这竹楼就差不多能不朽烂了。

【参考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霍 州 李 德 与 端 同 时 亦 讲 学 于 其 乡 及 见 端 退 语 诸 生 曰 学 不 厌 教 不 倦 曹 子 之 盛 德 也 至 其 知 古 今 达 事 变 末 学 鲜 或 及 之 古 云 得 经 师 易 得 人 师 难 诸 生 得 人 师 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葬,庐墓六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题中①“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义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②“既”,副词,可解释为“已经”或“??以后”,“庐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庐墓”一词有解释,因此应理解为“修庐冢守墓”。

【答案】 (1)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2)①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②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在学习大道理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最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道:“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

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了父母以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的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 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课教学。

8.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答案】 (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9.用斜线(/)给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_不_期_众_少_其_于_当_厄_怨_不_期_深_浅_其_于_伤_心_吾_以________

(选自《战国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给本语段中画线句断句,要结合语意,根据对偶句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断句。

【答案】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译文: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参考译文】

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节选自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1)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之 人 慕 趣 之 名 求 趣 之 似 于 是 有 辨 说 书 画 涉 猎 古 董 以 为 清 寄 意 玄 虚 脱 迹 尘 纷 以 为 远 又 其 下 则 有 如 苏 州 之 烧 香 煮 茶 者。

(2)通过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2)作者认为,世上人所难以得到的只是一个“趣”字,只有摈弃那些追求“趣”的表面功夫,从精神实质上去领会才能获得“趣”,也批评了当时的伪趣之风。

【参考译文】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是很会说话的人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有那些内心有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现在的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 于是有分辨评说着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的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的就自以为是“远”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实质没什么关系。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节选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1)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三个分句都是判断句式,“者”或“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译出判断的意思;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统一。

(2)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是”意思是“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失”译为“失去”;“盖”,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特”,副词,译为“只、仅仅”;“号”译为“名义上”。

【答案】 (1)能聚合一国民众的是财政经济,能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是法令制度,能执行国家法令制度的是官吏。

(2)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皇上没有失去他的臣民,大概只不过是名义上(拥有)罢了。

【参考译文】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理。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由此看来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篇二:四川省乐山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准考证号:

乐山市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 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愧怍阔liáo 爵士jué 哺育bǔ .zuò 寥...

B.酷肖 xiào 砭骨biān 鞭挞斜qī ...tà 攲.

C.恣睢zhì 瓦砾红 yīn ..lì 窥伺.sì 殷.

D.伫立zhù 哂笑shěn 鄙夷bǐ 啜泣 c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读 吊唁 群蚁排衙 有例可援

B. 拮据 逞辩 万贯家私 如坐针毡

C.襁褓 寒禁 不容置疑 世外桃园

D.泯灭 蓬蒿 轻飞慢舞 奄奄一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

B.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

D.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 ,治事应持 ,创业酌用,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 ,读书当如 。”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⑤①③④C. ④①⑤③②D. ②③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驾将适野 (前往) .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 明白 ) .

C.乃往,身自罢之 ( 罢免 )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 快走 ) .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

B.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文侯应之亦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共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上文《魏文侯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诗歌鉴赏。 (4分,每小题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②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11.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题2分)

①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 翼《论诗》 )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 白《行路难》 其一)

④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 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 《三峡》 )

⑥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议论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从拴象说开去

①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②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③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④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⑤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⑥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⑦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开启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⑧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改自《犬牙参差开蜀道》一文)

12.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

13.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4.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五、散文阅读 (18分)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篇三:九年级第一单元月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圃fǔ 凝níng望 颤chàn动一代天娇

B、妖娆ráo 喑yīng哑 微漾yàng 红妆素裹

C、风骚shāo蓑suō衣栖xī息 润如油膏

D、禁锢gù 静谧mì 修葺qì温声细语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 ....

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

军。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赣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 ①然而,繁华盛景背后的旧制度却已是风烛残年、百孔千疮。

②德国总理默克尔赠给了中国贵宾的一幅古老地图,在无数国人心中激起波澜。

③在当时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欧洲人眼里,君权专制的中华帝国“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④那幅绘于乾隆年间的中国地图,刻画的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自身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B.迫切需要深化金融合作

C.具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 D.目前以金融业为工作重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题(4分)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8、“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二国皆/怒而去B、二国/皆怒而去C、二国皆怒/而去D、二国皆怒而/去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命驾将适野()②皆朝于魏(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

11、翻译: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分)

12、上面三则故事,表达了魏文王怎样的品质?(2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三)积累(8分)

14、按要求默写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刘方平《月夜》)

②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⑤《观刈麦》中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①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②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③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④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

⑤“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⑥村庄醒了。

⑦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⑧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⑨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那些收敛紧实的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

⑾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⑿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

⒀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⒁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

⒂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株欢实的搭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

行囊。

15.本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请仿照示例,列举至少三类构成这幅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不得列举示例中的“事物”)。(3分)

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16.作者为什么说“浩瀚的背景之上,人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第9段划线句子)?(4分)

17.分析第10段划线句子的写作特色及作用。(4分)

18.通观全文,作者眼中的“天堂”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4分)

一、1、D(A、fǔ—pǔ;娇—骄B、yīng—yīn;妆—装 C、shāo —sāo ;xī—qī)

2、A3、A 4、C 5、C 6、B

二、(一)7、(2分)C

8、(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二)9、B 10、①前往 ② 朝贡 ③通“返”返回。11、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12、魏文王信守承诺,重情重义,善于搞好邻国关系,善于听取大臣正确的意见的良好品质。13、D

(三)14、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凫雁满回塘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三、(一)15、叫醒田野的脚步声;晶莹斑斓的雨珠;茁壮饱满的庄稼;形形色色的活物;园子里的水井和时令蔬菜;偶尔问答的老人与小孩;悠然的农人与老牛。

16、①人不像主宰:与浩瀚的大地相比,人是渺小的(1分);人是随着大地的节律安睡、苏醒、劳作,处于被动地位(1分)。②像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和植物一样,依靠土地,吸收土地的营养生长繁衍(2分)

17、①写作特色(2分):一是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是从色彩、姿态方面写出了事物的不同情状(1分);②作用:一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1分);二是透露出对庄稼和土地的喜爱之情(1分)

18、参考范例:有自然朴素祥和的景色;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地和谐相处;物产丰富,人民富足;生活自在悠闲。其中中心词:自然(朴素),和谐、富足、美好、自由。 (二)19、“寂寞”“严霜”等词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弹”字用得准确,表现了声音的轻快。“炉边”“升高的暖气”写出了冬日夜晚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


魏文侯轶事断句》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222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