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孙坚怎么死的

孙坚怎么死的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6-15 05:48:48 | 移动端:孙坚怎么死的

篇一:董卓迁都的历史原因:因为害怕三国名将孙坚?

董卓迁都的历史原因:因为害怕三国名将孙坚?

关东联军逼近洛阳,董卓做出了一个让天下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迁都!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董卓为什么要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其实,长安虽然是西汉的都城,可是经历了王莽之乱,早就残破,于是,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才会在洛阳另建都城。可是,董卓宁愿放弃华丽舒适的洛阳,选择荆棘丛生中重建宫殿,为什么?因为要躲避关东联军的锋芒。在正史中,没有什么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什么三英战吕布。关东联盟也曾经和董卓发生过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但是都以袁绍等人的失败告终。董卓的军队,大都是久经战阵的西凉军团,而关东联军却大都是新近招募,没有精心训练的乌合之众。

可是,只是因为关东联军中有个孙坚,董卓就连续遭逢大败,并且不得的退避迁都。对于孙坚,董卓曾经如此评价:“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董卓说,关东联军和我打了好几仗,可是都被我打败了。现在他们都很怕我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为。唯独孙坚这个傻小子,很能够用人,你应当告诉诸位将领,让大家小心提防。

在董卓心中,关东联军都是垃圾,唯独孙坚是劲敌,不可小视,于是特意交代全军注意。那么,孙坚到底有什么经典战例,让董卓如此畏惧? 董卓自己说了一件往事。当年,董卓曾经和周慎将军去平定西凉。当时,西凉地区的边章、韩遂作乱。周慎将军把叛军围困在金城地区。当时,董卓建议全军统帅张温,由董卓率领自己的部下,作为周慎将军的后援,以强大的兵力迅速击溃叛军。可惜张温对董卓早有成见,哪里会让董卓立功。何况周慎已经率领三万人,兵力在叛军之上,张温就没有听从。

后来,张温又调遣董卓去平定其他的叛乱部队,一心以为边章、韩遂等人可以轻易平定。可是董卓却认为边章很难平定,但是又不能不听从张温的命令,无奈之下只能率军转防。当时,董卓还特意留下部将刘靖,率领军队四千人驻守安定地区。董卓吩咐刘靖,多树旗帜,让敌人不知道城中有多少兵马。边章、韩遂等人,不知道董卓主力已经远去,还以为有几万人驻守安定,于是周慎能够勉强支撑。

董卓很快就平定了其他的叛乱部队,迅速回师安定,再次向主帅张温请求增援周慎将军,可是依然没有批准。

当时孙坚在周慎将军的部下,孙坚认为,边章、韩遂据守金城已经多日,城中必然粮食匮乏。边章等人要想活命,必然从外面运粮。孙坚请求周慎分兵一万,由自己率领截断敌人的粮道,那么叛军必然因为饥饿而不敢应战,那么,叛军就可能被全歼,至少也会死伤惨重。凉州也可以得到安定。可惜周慎认定自己占有兵力优势,并且补给充足,坚持正面破城,结果边章韩遂反而两路出击,截断了官军的粮道,导致官军大败。

董卓正是因为孙坚和自己一样,能够准确的判断军队的形势,所有很早就对孙坚另眼相看。

相关阅读推荐:董卓智囊李儒为何没能说服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 董卓毒死灵思何皇后哪位三国美女宁愿死不愿受到权臣董卓的侮辱?三国时期为何无法使用货币?董卓金融改革失败貂蝉凭啥能够迷倒董卓?貂蝉用了哪些手段对董卓 相关专题:董卓 孙坚

篇二:三国人物:上上等第一位人物非他莫属

三国人物:上上等第一位人物非他莫属

2017年02月08日

只有曹操,才是真正把历史,从乱局中引入相对稳定的三国时代的首要人物;也只有他,才是整个三国时代给后世的历史留下了最深远影响的人物。无论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我们几乎都无法否认曹操是三国时期第一重要人物的历史事实。

导读:三国是在汉末乱世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乱世是豪杰蜂起,也是混账横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负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档次,够重量等级的其实并不多,大多也只是浑水摸鱼,侥幸获利而已。三国时期,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智谋人物、人文人物,隐逸、医巫、怪妖等等,什么人物都有,忠奸杂陈,能否相间,正邪各有其场,人鬼俱现江湖。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得世界斑驳陆离。

乱世造就乱人,乱人助长乱世。就在乱世与乱人们沆瀣一气,搅成一团的同时,一批出色的军政人才,也顺着时势的发展,在乱局中渐渐成长起来。这其中更加雄霸一点的,经过历练和打磨之后,逐渐成了一时一地的政治领袖。

袁绍出身世家名门,显然不是无学之辈,但却只学了一肚子功利,精于利害、得失的算计,却被自己的算计所害。不足论也。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又字吉利,沛国谯郡人,一般都认为这个地方属安徽的亳州。据说,曹操是西汉初年的宰相曹参的后人,其父曹嵩,是汉桓帝时的大长秋——皇宫内院的总管太监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受封费亭侯,在后汉宫廷中“用事”三十年,没有明显过失,还能举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是宦官中的佼佼者。曹嵩于曹腾死后,以养子身份继承侯爵,通过自己努力,一步步攀升到大司农的位置,并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十一月到中平五年(188)年四月,担任太尉,是三公之首。当时何进是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由此说来,不止袁绍、袁术,曹操也是三公的后代。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后汉书》桥玄本传)

桥玄长了一双慧眼,真正识得曹操。

曹操小时候,“不治行业”,听起来似乎跟汉高祖刘邦年青时候一样,其实却大不相同。刘邦游手好闲,蹭吃蹭喝,还经常赖账,有点像《水浒传》中的泼皮牛二,满世界耍无赖;曹操虽然也“不事生产”,但却行侠仗义,有点像《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还经常伺机打抱不平。刘邦是个标准的地痞,曹操却是个出色的豪侠。曹操虽然也不太受乡人看重,但却不像刘邦那样遭人厌憎。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受推荐,出来做官,担任洛阳北部尉。后来又调到顿丘县当县令。当时党锢已经解禁,作为“党人”之一的南阳人何颙,正在司空府里任职,见到曹操之后对人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汉书?党锢列传?何颙》)

又是一双慧眼,把拯救现实世界的希望目光,凝伫在曹操身上。

当然,也有对曹操另外的评价。南阳许邵,号为知人,与从兄许靖每月初一发表对天下人物和书画作品等的评论,当时被称为“月旦评”,就像今天的“书画鉴定会”或者“人物表彰会”一样。一经许氏兄弟评价,人的身份和书画的价格都会陡增。曹操不能免俗,亲自前往,还带了很多厚重的礼品,请求给自己做个评价。大约是拿的东西少了,许邵不想给曹操“定身价”,人家许氏兄弟,或许就是靠“月旦评”维持生计的。曹操“伺隙胁邵”,“邵不得已”,这才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得了这么个品评,非常高兴地走了。这是《后汉书》许邵本传的说法,跟《三国演义》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说法不一样。

汉灵帝光和末年(184),黄巾大起。曹操官拜骑都尉,奉命赶赴颍川去镇压黄巾军。因为军功,升迁为济南相,就是汉朝诸侯王封地“济南国”的行政长官。当时这个所谓的“济南国”,下辖十多个县,县长们多半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查明情况,上奏朝廷,罢免了八位。曹操还在管辖之内,禁断淫祀,阻断了地方豪强势力,利用民众怕鬼信神的心理,搜刮民财。吓得贪官污吏弃印逃跑,寻地隐身。“济南国”内情势转好,吏治和治安都走上了正常轨道。随后,曹操又被朝廷改任为东郡太守。没去赴任,说是身体生病,回到家乡休养去了。

后来,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何进采纳袁绍的馊主意,召董卓进京,想要胁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已经被宦官杀死了。董卓一到,立即施展淫威,废掉少帝刘辩,改为弘农王。把刘协立为皇帝,这位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京都顿时大乱。董卓想利用曹操,授予曹操骁骑校尉,欲与共商篡位大计。曹操不受其官,变易姓名,偷偷逃回老家,遭到董卓的通缉捉拿。曹操走到中牟县的时候,被一个“乡长”当成嫌犯,抓住送到了县里。因为县里有熟人帮忙,得以逃离虎口。《三国演义》说,曹操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所纵放,

陈宫“挂印弃官”,跟曹操一同逃走,共同谋划讨伐董卓的事情去了。但是《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这件事。

当曹操逃出中牟县的时候,董卓已把弘农王和何太后都杀了。

曹操跑回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联合部队起兵进抵洛阳,董卓迁都长安。联合部队整体上畏缩不前,曹操却独自进兵,追剿董卓,为流矢所中,坐骑受伤,险些丧命。失利之后,曹操还在坚持给袁绍、张邈等提建议,不为所听。

讨伐董卓不行,自相残杀却是各个英勇,东郡太守桥瑁先跟兖州刺史刘岱内讧,被刘岱杀了。渤海太守袁绍和冀州牧韩馥合谋,想要改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坚决反对,刘虞自己也不同意。接下去公孙瓒攻杀刘虞,袁绍却借助韩馥对公孙瓒的恐惧心理,轻易把冀州骗到了自己手里。

王允策反吕布,联手杀死董卓,又跟吕布一起控制朝政,想要独吞兴复汉室的功劳。天下反董的势力,愈加离心离德。王允刚愎自用,激怒董卓手下将领李傕、郭汜,二人乘机起事,杀死王允,赶跑吕布,再度垄断朝廷,胡乱发号施令,天下越来越乱。几乎就在同时,袁绍、袁术不思为国效力,兄弟内讧,争抢地盘。袁术攻打荆州刘表未成功,袁绍却战死了公孙瓒。而此时的曹操,还在努力为汉朝廷效力,全力攻打黄巾军残余。

由此看来,曹操年青时一心为公,心系国家,不畏强暴,铲奸除恶,平叛军,讨篡臣,不说功勋卓著,至少也都可圈可点。

这是曹操的情况,刘备呢?

刘备(161——223)字玄德,虽然是汉景帝遥远的玄孙,到他的时候已经遥远得根本够不到边,而且破败不堪:“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虽然参与了晚期剿杀黄巾的战斗,但只是以小股部队攻打黄巾军并非主力的流窜残余。因为微立小功,被授予安喜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嫌官小,心里郁闷,正赶上市里的检察官——督邮来视察工作,刘备请求拜见,遭到拒绝。一气之下,直接冲进领导办公室,把督邮捆绑在当街,痛打两百大板。然后,把县尉的官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逃离官任,拍马走人。虽然很爽利,可却算不上正大。再接下去,又小破黄巾,再做下密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或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最多也就是兼任副县长。又嫌小,再度弃官而去。接着又被任命为高唐县尉,之后升为县令。好容易熬成了县长,却又被黄巾军残余部队击破,一路逃离县城,投奔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公孙瓒上表为刘备讨了个别部司马的小官,命令他配合青州刺史田楷,帮助公孙瓒,跟袁绍开始了军阀之间的内战。

当时董卓正在擅权欺君,随时可能篡逆。刘备不仅没有参加讨伐董卓,而且为了自己个人的发展前途,不顾国家大计,不问青红皂白,混迹于军事势力的胡乱角逐之间,因为替公孙瓒立了一点战功,被公孙瓒授任为平原县令。相比之下,曹操却是非善恶晓然,恩怨情仇明了。

公孙瓒被袁绍彻底击垮自杀之后,刘备一路追随田楷。赶上陶谦手下杀死曹操之父,曹操兴师报父仇,举兵攻打徐州。刘备又随从田楷一起赶赴徐州帮助陶谦。刘备原有一千左右兵马,陶谦送给他四千。刘备就此脱离田楷,投靠陶谦。陶谦上奏保举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后来大家都管刘备叫“刘豫州”,出处就在这里。之后陶谦病死,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虽然是在糜竺、陈登和孔融等劝说下就任徐州牧,但是说到底,其所接受的徐州牧一职,并不出于朝廷任命。而且陶谦的徐州牧,也是董卓“赏赐”的,来路本来就不正。不像曹操,人家的顿丘令、济南相,还有典军校尉,都是汉灵帝时朝廷直接任命的,来路清楚明白。

再看看东吴的创始人:

孙坚(155——191)字文台,吴郡富春(今属杭州)人。年轻有为,汉灵帝熹平元年(172),以十八岁年龄,作为主要参战者,平定了会稽妖人许昌的造反称帝之乱。汉灵帝光和七年(184),黄巾军大起,孙坚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因为作战勇猛,受到嘉奖提升。汉灵帝中平三年(186),随司空张温前往西凉平定边章、韩遂的叛乱。其时身任中郎将的董卓,故意拖延,拒不发兵。张温召董卓前来,当面责备。董卓态度桀骜不驯,还东拉西扯,给自己开脱罪责。孙坚耳语张温,建议就此杀掉董卓。张温考虑董卓在陇西地区影响力较大,怕杀掉董卓,缺乏地方支持,对平定叛乱没有益处。孙坚却继续坚持说:“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多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后来韩遂和边章见朝廷大军前来,做鸟兽散状,暂时偃旗息鼓。

之后长沙有民众起事,聚众万余,朝廷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平叛。到境不久,平定叛乱,受封乌程侯。

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关东义兵大起,共讨董卓。孙坚自长沙起兵向北,一路因个人恩怨,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之后来到鲁阳,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正在南阳躲避董卓的袁绍堂弟后将军袁术,则乘机占据了南阳。孙坚拜见袁术,袁术奏请封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就此依托袁术,在鲁阳城里招兵备粮,准备前去讨伐董卓。首战失利,险些被董卓生擒,把头巾交给部将祖茂,董卓部下误认祖茂是孙坚,孙坚得以逃脱。之后鸠合散落兵将

再战,大破董卓部队,杀死董卓手下的前军都督华雄。《三国演义》里说华雄是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斩,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人乘机挑唆袁术,说孙坚自恃高傲,手段凶残,如果为他提供军粮,使孙坚再度立功,恐怕就驾驭不了了。袁术本来就不想让孙坚独立大功,就此不再为孙坚提供军粮。孙坚断了军粮,夜里亲自去找袁术,对袁术说:“我跟董卓没有私仇,我之所以非要跟董卓拼个你死我活,一是出于为国家讨伐篡逆,二是报答将军您的知遇之恩,替您报家仇。您怎么会听信谗言,不为我提供军粮呢!”当时袁绍和袁术的家人,叔叔太尉袁隗、太仆袁基等一家老少五十余口,都因袁术和袁绍起兵讨董,尤其是袁绍充当了关东讨伐董卓义军的盟主而被董卓杀掉。袁术因为孙坚说出如上的一套话语,不得已给孙坚“发放”了军粮,于是孙坚与董卓再战。董卓畏惧孙坚的勇猛,派遣大将李傕偷偷来到孙坚营中,请求罢兵和亲。孙坚痛骂说:“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怎么会跟他和亲呢!孙坚率兵进逼洛阳。董卓为了躲避孙坚和关东义军锋芒,迁都长安。董卓临跑前,委派吕布率兵发掘的全部汉朝皇帝的陵墓。孙坚进入洛阳,平复了被吕布挖掘的汉皇陵墓,然后,引军回鲁阳。

初平三年(192),孙坚受袁术指使,进攻荆州牧刘表,在围困襄阳时,单骑追赶刘表部将黄祖,被黄祖部下射杀。

孙坚虽然报私怨,但也能坚持正义,胸怀全局,功劳稍逊于曹操而远强于刘备。至于他在进入洛阳以后,是不是捡到了一块传国玉玺,心怀鬼胎地把玉玺拿走藏起来,也只是大家互相传说,后世的史学家们都说不清。

孙坚虽然名声不小,但是地盘却不大,而且死的又早,若不是儿子厉害,三国就没有他们孙家什么事了。

孙坚长子孙策(175——200)字伯符,十几岁就喜欢结交豪杰,当孙坚兴师讨伐董卓之时,孙策却在家里跟周瑜成了生死之交,并且收拢了很多士大夫。孙坚死后,孙策一度无着落,带着母亲渡江北上,暂时移住扬州,不久又带着母亲乘船回到曲阿。当时孙策的舅舅吴春是丹阳太守,孙策就带着朋友吕范一起投靠吴春,顺便招募了数百人。这几百人,就是孙策最早的家底了。兴平元年(194),孙策赶赴寿春投靠袁术,“术甚奇之”,把孙坚原来的一点兵、民还给了孙策,刚好太尉马日磾奉控制朝廷的李傕之命,向当年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示好。来到寿春以后,上表奏孙策为怀义校尉。大约是因为孙坚当年的义举而褒奖他的后人。马日磾不久被袁术气死在寿春。

看到孙策果敢英武,袁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篇三:孙刘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吴侯之妹,许配给刘备,孙刘联姻,这是周瑜提出来的。但周瑜并非是真的想促成孙刘两大集团之间的一段美满姻缘,其目的只是想将刘备诱来江东成为阶下囚,逼他归还荆州。的确,刘备当时年已半百,而孙小妹(后人给她一个孙尚香的名字,《三国演义》中从没出现过)正当妙龄,也就二十上下,孙权怎么肯将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一个糟老头子。何况刘备的妻子从来就没有安逸过,不是跟着刘备到处逃亡,就是被敌人俘虏。糜夫人为救阿斗于长坂坡投井自尽,甘夫人后来也病死于荆州,做刘备的妻子着实辛苦。周瑜用这招美人计想法是不错,但是忽略了吴国太这一环。甘露寺招亲刘备这个准女婿很得吴国太欢心,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和孙小妹这对老夫少妻配成了金玉良缘。

孙夫人对爱情也算执着,大概也是敬重刘备是个英雄吧;或者是自己“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和刘备有共同语言,所以爱上刘备这个厮杀汉;再不然就是因为她的父亲孙坚早死,自幼失去父爱,刘备的到来能够弥补她的恋父情结。总之刘备在孙夫人的蜜月温柔乡里如胶似漆,快过年了都不想回家,经赵云催促才肯离开。而孙夫人也很识大体,不惜不告而别,铁了心跟从玄德回荆州,途中还违抗兄长之令,几次替夫君解围。刘备得以安全回到荆州,完全靠孙夫人叱退东吴追兵,可见她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把刘备当成终生伴侣了。孙权偷鸡不着蚀把米,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来孙夫人从此可以跟刘备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惜孙权念念不忘夺回荆州,又想骗她把阿斗一起带回东吴当人质,被赵云截住之后只身回到东吴。没想到从此孙夫人再也没机会见到昔日丈夫一面。孙夫人回到娘家的生活肯定是闷闷不乐的,一夜夫妻百日恩,何况和刘备共同生活了好几年。夜阑人静处,孙夫人必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想吴蜀之盟,夫妻之谊,能不黯然泪下吗?最有机会出现夫妻重逢的一次是刘备兴兵伐吴的时候,孙权要“再进夫人,永结亲情之好”,可惜灭吴心切的刘备听不进去,一意孤行,不但没机会和孙夫人破镜重圆,而且被陆逊击败,从此卧病不起,死于白帝城。刘备曾经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不可续”这样的话,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孙夫人在他眼中也只算得上一件平常的衣服,哪及得上替关羽报仇雪恨重要。你看刘备收了西川之后就娶了吴懿之妹,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哪还需要孙夫人。

孙夫人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听到刘备死讯后望江哀泣,如梦人生芳心碎,最终投江自尽,可说是对刘备有情有义了。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酷,贵为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却成了孙刘之间尔虞我诈的一颗棋子,命运完全受别人摆布,一生不可自决。


孙坚怎么死的》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217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