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星云大师谈生死

星云大师谈生死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6-01 05:33:13 | 移动端:星云大师谈生死

篇一:星云大师公布遗嘱我没有舍利子

星云大师公布遗嘱:我没有舍利子 身后事从简

星云大师(图片来源:佛光山)

在贫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经常讨论到生死的问题。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于季节有“春夏秋冬”的循环,物质有“成住坏空”的还灭,人生当然有“老病死生”的轮回。

对于死亡,我从小就有一个不在乎的想法,数十年的人生岁月,在死亡的边缘来回也走过多次,如:枪林弹雨中流亡、监狱的蒙难、心脏的开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两次中风,骨头跌断,抽筋剥皮……,这许多苦难,贫僧都不计较。

中国有一句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在六、七十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壮,就想,活到八十岁就好了。哪里知道,又这样继续的活下来,当然人生总是生命有阶段性,我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就预立遗嘱,但只是给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这篇遗嘱我把它定名为〈真诚的告白〉,曾经对徒众讲说过一次,现在拿出来,又叫人念给我听一遍,就作为《贫僧有话要说》的一个总结吧!

下面就是《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嘱咐》全文:

各位护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众弟子们:

在这里要向各位做个真诚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事实上我以贫穷为职志。我童年家贫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贫苦的孩子,我心中觉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为我很富有,拥有多少学校、文化、出版、基金会,但我却觉得自己空无一物,因为那都是十方大众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虽然建设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为自己建一房一舍,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个人的呢?但在我的内心可又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办公桌,也没有自己的橱柜,虽然徒众用心帮我设置,但我从来没有用过。我一生没有上过几次街,买过东西;一生没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众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归于社会,所有徒众也应该学习「将此身心奉给佛教”,做一个随缘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聚众有方,事实上我的内心非常孤寂,我没有最喜欢的人,也没有最厌恶的人。别人认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没有把他们认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

我没有什么个人物质上的分配,说哪一块钱分给你们,哪一块房舍土地分给你们,也没有哪一个人拿什么纪念品。你要,那么多的书,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取得一本做为纪念;你不要,我有什么良言好话也没有用。我只有人间佛教供你们学习,只有道场供你们护持。

我对大家也没有何好、何坏,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级都有一定的标准,但世间法上总难以平衡,升级的依据:事业、学业、道业、功业,这里面大小、高低、有无,看的标准各有不同,都与福德因缘有关。所以大家升级与否,不是我个人所能左右,这是我对所有的徒众深深抱歉,我不能为你们仗义直言,做到圆满。不过,你们也应该学习受委屈,宗务委员会决议你们的功绩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评量,不在世法上来论长道短。

今后,我所挂念的是徒众的调职,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单位多,又有调职制度,传灯会竭尽所能安排适能适任,对于个人所长、想法纵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间难以论平等,我们要把它创造成和平、美满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个角度来论平等。未来如有不同意见,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众手册》,可以更改,但要经过大众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创业艰难,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许多人以为我善于管理,事实上我只是懂得“无为而治”。感谢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与法制之外,我们都没有权力去管理别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没有觉得可惜。总想,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因为我深知结缘的重要,心里只想到处结缘、到处散播佛法种子。我立志兴办各种教育,因为从小我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读书,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变气质。我也发心著书立说,因为从佛陀那里一脉相承的法水流长,我不能不把心里的泉源用来供应世间。

我这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凡我出家弟子,都应本诸出离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生活要求简朴,不要积聚。过去三衣一具、头陀十八物、衣单两斤半,这许多优良传统,都合乎戒律,都应该深思熟记。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不私收徒众,不私蓄金钱,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这样做到,佛光山的法脉会更加光耀永远。所谓“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大家应该好好奉行。

须知“佛道遍满虚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无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对世俗有太多留恋。人间佛教虽然不舍世间,但是「犹如木人看花鸟”,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别。时时以众为我,以教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众,拥有佛法就好,金钱、物质,尽量与人结缘,因为那是人间共有的财富。对于财务经济,点滴归公,我们每个人一切都是常住供应,不需纷争,不要占有,只要大家正信办道,生活应该不足挂虑。也希望徒众不要为世间这种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碍,此实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净财要用于十方,不要保留,这才是佛光山未来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粮需要以外,如果还有净财,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们要济助急难,关心鳏寡孤独,或随缘做些施舍予贫困民众。因为灾难、贫苦是人间的不幸,急难救助,这是理所当然要给予一些助缘。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别分院道场,都不是国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陆续以净资购买。所有一切全为佛光山常住所有,没有与人合股共业,没有牵连,也没有借贷,常住开山以来,从未向外借贷。

对于那许多别分院道场都要好好辅导、整修,给予信徒方便。如果实在不能维持,得到宗委会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结束,净财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钱来往,要有来往就是布施,没有偿还,不可借贷,免除日后纷争。

我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为我的导师,为我的道路。未来,大家在佛道的修学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们的榜样,佛教的宗门祖师都是我们的模范。在佛法的弘传上,世界各

地的道场,要尽量给予本土化,请当地徒众住持;我对人间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传达到家家户户,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扬人间佛教为职志,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苦,要视为我们增上缘的力量;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没有,空是建设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无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吗?

我坚信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人类世界的一道光明;说好话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让三好运动的真善美要在社会里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让戒定慧在我们的心里成长,以实践菩萨道做为我们人间的修行。

人间佛教的本源发自于佛陀,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的气候;所以佛光山、佛光会的发展,必定会成为佛教界一个正派的团体。但世间的人事各有所执,自古以来,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众部,传到中国有八大宗派,在教义上实践理念各有不同,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假如你们有心,为团结佛光僧信四众,可以效法过去古德圣贤成立一个宗派;但所谓创宗立派,则是看后代行人的作为,如果后来的人对佛教有所贡献,又众望所归,有个当代佛教的宗派来为佛教撑持,做擎天一柱,这也未尝不可。

对人间佛教弘法事业方法有所不满意的,所谓“我执已除,法执难改”,要另立门户,我们也要有雅量接受这种佛光的分灯法脉。只要对宗门没有伤害,不要给予排挤,还是要给予包容。

我们的理念不在于自我的成就,是在于佛法能够传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众现在已有规模,佛光山的僧众比丘、比丘尼要担纲,佛光会的优婆塞、优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发挥,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识,让大家有团聚的向心力,使佛光会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长流。对于佛光会会员在社会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义的事业,都要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发展。

佛光会永远为佛光山教团所属,僧信和谐,不争彼此,不必对立,等于空有是一体两面。佛光山已经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后佛光山和佛光会的领导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争论,要以大众意见为归。

我倡导“平等”,深信男女、贫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视。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都能同圆种智,所以我从“人权的尊重”到“生权的提倡”,希望彻底落实“众生平等”的精

神。大家对山上的老树、小花,要多多爱护,山下的村民、百姓,应该给予关怀;育幼院的儿童要多多鼓励,精舍赡养的老人要时常慰问,对开山的诸长老要给予尊重。

我对两岸视如一家,我对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缘留给人间,把佛法的情谊留给信者,把信心的种子留给自己,把无上的荣耀留给佛教大众。但愿普世大众,都能信仰因缘果报,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舍,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间。

人间佛教的事业:如办大学、电台、报纸、编辑出版、云水书车、养老育幼等,凡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都应该交由教团担当,给予支持,不可间断;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对于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有缘分,要常去礼拜。我对社会的文教、公益数数尊重,所以有一个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现在已有十余亿元,除了少数由信众发心捐赠,全由过去的稿费和一笔字所得。今后,山上的长老可以护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热心公益者的遗产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公益基金壮大,更能造福全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一股清流。

像真善美传播贡献奖、三好校园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星云教育奖等,其他再有项目,只要经济许可,将来都可以设立。我们对于社会总要增加养分,这是每一个佛教徒不可以推却的责任。

在教育上,开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办的几所大学、中学等;若有缘分,无条件的赠予有缘人管理,不可买卖;如果卖学校,对那些募款办学的人怎么交代?这对佛光山的名誉不好,会给人批评。对于协助佛光山文化教育发展的社团,如有兴办,应该量力补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团结。如有良言建议,甚至批评,只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闻过则喜”的雅量接受,我们总要接受大家的意见,他人才会更加拥护。

我时常看到园艺组的徒众们在那里除草修花,看到环保组的同道们在那里做资源回收分类,看到工程组的修缮、都监院的服务、大寮里的典座,以及殿堂里的香灯、殿主等,那种投入,任劳任怨,实在是山上成功的动力,我只有感动、感激。没有大家的发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后,对于客堂的接待,对于信徒的招呼,对于义工的参与,都要有种种教育训练,以使我们的教团更增臻完美。

所以,集体创作的精神,要永远的、无怨无悔的坚持下去,这是我一生的志愿。因为谁都不能单独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荣,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宁可以个人牺牲、忍耐,不要让常住和大众受到损失。

我的乡亲前辈唐朝鉴真大师,经过多少磨难到达日本弘法传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龄,自知归乡无望,他写下遗偈:“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在人生的生命之流里,如同大江东去,终会有再回来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圆满,还会有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篇二:星云大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懂的因果内涵

星云大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懂的因果内涵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强者”,可曾想过“强”是什么?

钢铁强,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

猛火强,但是大水可以熄灭它。

洪水强,但是太阳可以蒸发它。

太阳强,但是云层可以遮蔽它。

乌云强,但是狂风可以吹散它。

暴风强,但是高山可以抵挡它。

高山强,但是登山者能征服它。

征服强,但是死亡永远威胁它。

死亡强,但是修行者能克服它。

所以,有信仰的人是强者,他可以凭着信心,越过困难,打到挫折,踏遍荆棘,走向未来,连死亡都不怕。

有智慧的人是强者,他明白事理,辨别是非,凡事深入了解,理性决断,自助助人。

谦虚柔和的人是强者,他能不招灾厄,逆来顺受,韧力十足,以柔克刚。

强,没有绝对的,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人而言,慈悲最大,因果最强。

一遇到逆境挫折,就想用“请假”来逃避,是一种不负责任、懒惰的行为。天下是要自己去争取的,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要用自己的情绪去判别事物,要有是非观念,凡事不要只看“果”,要去追查“因”。

人因为经常互相比较、计较,觉得别人待我不公平,因此惹出许多的是非烦恼。

人都希望别人以公平待我,然而“理上虽然佛性平等”,“事上却有因果差别”,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甚至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素所左右,而难以获致绝对的公平。

世间真正的公平,就是“因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能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获得宽贷或殊遇。

不必气恼人间功利充斥,缺乏正义,更无须悲壮社会没有法理,不讲公平。因果之前,人人平等。

“因果”二字,人人会说;但是“因果”二字的意义,不见得人人能懂。

凡人只能认识“果”,不能认识“因”;正是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人,在制造种种恶“因”的时候,不知道严重;一旦“果”报来临了,才知道大事不妙,却是悔之晚矣。

一般人在遭遇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恨你恨他;他不知道“以果推因”,必定是“因”的不正,才会招致如此结“果”。社会上一般人看事,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有的人责怪父母不慈的“结果”,但却不知道父母不慈是缘于儿女顽劣的“原因”;有的人责怪儿女不孝的“结果”,但就不知道“因为”父母失徳,才会造成儿女的不孝。所以,凡事不去“推果寻因”又何能知道事实的真相,又何能还给事实一个公平、公道呢?

更有一些不明因果者,经常误解因果。例如素食诵经、慈悲行善的人,为什么遭遇不幸?公正的“因果”何在呢?殊不知此人在因果银行里的欠债未还,不能因为现在是好人,行好事,就可以不必偿还债务。

相同的,有人作恶多端,杀盗淫妄,可是却享尽荣华富贵,因果何在呢?其实,他在因果银行里拥有存款,不能因为他现在作恶,就不准他使用当初的存款。所以,“因果”者,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的关系。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结果时,就想到必然有人播种造因;当我们看到有人慈悲为善,就想到将来必然会有美好的结果。

真正因果的内涵,实乃宇宙世间善恶好坏的定律啊!

凶吉谁定?

人到了迷惘的时候,就会想要算命卜卦,求神问路。签条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定凶吉,却不考虑因果。其实,人生的上上签或下下签,都不是神明所能左右,都是自己的行为造作而来。

徘徊在迷茫的人,最好能自问:此事合乎道德否?合乎正义否?合乎公理否?合乎法律否?而不要一味地求签问卜。人生,要交代给因果,交待给自己,不要交给神明。

日本人送礼喜欢送钟,因为“钟”与“钱”同音,表示兴旺、进财之意;在中国,却忌讳送钟,因为有“送终”的谐音。在中国代表不吉利的乌鸦,在美国、日本却是喜鹊,由此可知,吉利、不吉利,都是人们自我设想、自我束缚的名词。

其实,周遭一切的好坏,与颜色、方位、数字无关,好与不好都是业的因缘,想获得好的结果,必须要有好的因、善的缘。

有漏世间

有一个皇帝微服外出,平时过惯呼风唤雨的日子,一旦微服在外,无人奉承,甚感不惯。一日来到乡下,又热又渴,道旁农夫盛

情地奉上茶水一杯,皇帝如饮琼浆,回京后,马上差人到农夫家中,封了一个官衔。此事被当地一个落地秀才得知,心中不平,于是在土地庙题诗曰:“十年寒窗苦,不及一杯茶!”数年后,皇帝再度出巡该地,见到此诗,知道原委,于是不动声色地加了两行字:“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人世间很多事,乍看是不公平的,强权、财富、智愚、美丑、机运??都使人与人之间不能公平。这也是有漏世间的现象之一。要求“齐头式”的人人平等不可能,若从“自业自受”的原理来看,富贵变贫穷,贫穷变富贵,也是不断地在发生。所以,在因缘业报里,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有公平的究竟。你前生在银行里有存款,今生自可以受用,但光花用不积储也会很快用尽;你前生负债累累,今生当然窘迫,但现在开始储蓄永不嫌迟。所以不必去怨叹公平与不公平!有一首偈语可以提供大家参考: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天。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为什么许多人做好事却没有好报呢?因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报功德自然也会漏了。

篇三:星云大师谈禅境(转载)

星云大师谈禅境(转载)

1禅,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如天上的白云,可以让我们悠游法界,任性逍遥。

2禅,是一种艺术的生活;禅,更是一种圆融的生命,自然天成的本来面目。如此美妙的禅,不只属于寺院所有,也不仅仅是出家人所独享,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生活里都需要禅的智慧、自在、率性与逍遥。

3禅,犹如山泉清流,浑然天成,不假造作;自然而流,不带勉强。你看,淙淙泉水,于山穷水尽处,它百转千折,随缘安然,任运逍遥;它澄澈见底,甘醇清净,可以涤人俗虑。

4禅是什么?禅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

5禅的世界可以包容天地、彻古通今,在禅修中可以净化身心,可以变化气质。禅的教育在于无言说教、静心思维,从中体现慈悲智慧、感受人我一如。能把禅运用到人间生活,才不失禅意。

6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波自然,不受欲念牵累,随时随处充满着生命力。禅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得萎靡。

7禅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心,是人生的放旷,是生活的幽默,是一种直觉、一片定慧。禅不在多言,不在世俗文教经典中,没有你我凡圣 的差别,禅就是一种光芒、一片灵犀。

8淡泊可以使人宁静,宁静可以使人淡泊。当我们懂得淡泊的生活,那才真正拥有了人生;当一个人能够享受宁静的时刻,才知道生活得情趣。我们如果能够淡泊生活,则没有人嫉妒;能宁静过日子,则没有人讨厌。所以淡泊宁静,才能通达人生的意义。才能有秩序,有条理地安住身心。

9一个人有禅定的修养、禅定的功夫,他的心很宁静,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件事而起伏、动乱,不会轻易受到影响。所以,静心的人,恩也好、怨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不能乱其神,不为外境左右,这就是静心的功夫。

10参禅有什么用?禅就是开悟,只要一开悟,生死的边缘没有生死,寒暑的时候没有冷热,荣辱的当头感觉平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禅悦法喜,这就是禅者的自在解脱。

11禅运用到生活上,不但可以提高生活的艺术,扩展胸襟,充实生命,并且可以使人格升华,道德完成,到达“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的境界。

12只有禅,才能转生活的痛苦为快乐,化忧郁为喜乐,只有禅才能转生命的烦恼为菩提,化生死为涅槃。

13参禅学道、修心,是我们第一要紧事,红尘得失、人事是非,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旋起旋灭的角色而已。所谓人生如戏,人舞台上如何富贵显赫,如何出将入相,一旦“顷刻一声锣鼓歇”,还有什么是非恩怨?一场悲欢交缠戏码转眼成空时,自己又在哪里呢?所以,人最要紧的是认识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真面目。

14参禅不要沉酣于甜蜜的过去,要泯除狭隘的地域观念,扩大生命领域。从有限的时空中,去创造无限的时空;以有限的生命,去扩充无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投注于永恒的时空中,不能像井底之蛙一般,画地自限,局促一隅。

15禅不是离开生活,不是闭关到深山里自我了断,而是在语默动静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表现出平常心。

16禅宗主张,不要再到心外求佛,佛在心内。也不要想到心外有净土,净土就在心中。

17参禅打坐,如同人在山中,山在眼中,此中有分别,但是又无分别。参禅又如人在山顶,山在脚下,是我登山,是山登我?此中有高低,又无高低。

18修道行禅,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心净化为:平等心、慈悲心、广大心、空无心、般若心、感恩心,助道心、惜福心。

19禅的修行就是要把山河大地,乾坤宇宙都坐断,把自己融到无限的时空里去,把迁流动荡的身心与虚妄不实的外境,全都消融。所谓“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把无碍的本心跨越到无尽的虚空中去,不再为世间名利人我所束缚。

20现在人普遍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终日恓﹙xi﹚恓惶﹙huang﹚惶,不知生活的目的为何,如果能每天有一点宁静的时间,透过禅坐思维观照,必能涤清尘虑,引发智慧,明白人生的去向。

21何谓禅的修行?

面对苦恼时,不要伤心流泪,要以悲愤为力量;

面对委屈时,不要叹息失望,要以忍耐为担当;

面对诱惑时,不要虚荣迷茫,要以禅定为舟航;

面对荣耀时,不要患得患失,要以可知为良方。

22世间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参禅入道之门了。

23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

不要把忧郁传给别人,不要把生气留在心上。

24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jie﹚;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25每一个人一日当中,要有多次的感动,自己也要有一些语言、发心给人感动。相互的感动,那就是禅心。

26悟道,如同睁开了智慧的眼睛,走在人生的大道上,途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会伴随我们走向前程。看到宇宙的万有、社会的万象,心中自然也会有了一面明镜般,能够看清,明白、了然于心。这不只是看到外相,而是看到宇宙世间的来龙去脉、前后关系,那将是何其美妙的开悟世界啊。

27有了禅,我们生活烦恼会减少,对事情的看法不会颠倒,很多矛盾、差别的现象也可以统一起来。有了禅,一身如云水,悠游任去来,穷也好、富也好,有也好、无也好,看透梦幻空花的尘世,得到大解脱自在。

28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我览境,境自去来;我观心,心自如如。

这就是禅心的世界。

29所谓涅槃,就是转婆娑世界为净土。真正的涅槃,就是无我而完成真我,无执而放旷一切。

30何谓净土?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

31极乐国土是自然七宝合成,无山岳海洋溪渠井谷之险,终年冷热适宜,无春夏秋冬之别。房屋是七宝楼阁,水是八功德水,味甘如露。众宝莲花遍满世界,足履其上则下陷四寸,行过之处还复如故。极乐世界还有百万种伎乐。演唱清畅悦耳的法音,更有百千种光明,照耀庄严的国土。

32“末曾度者要需船”还没有登彼岸,需要靠船,就是需要靠佛法。如何从苦的婆娑世界,到快乐的极乐世界;如何从迷妄的世间,到觉悟的世间;如何从虚假的人事,慢慢到真实的世界,这就必须靠佛法的船筏﹙fa﹚。

33什么是唯心净土?

你的心能任运逍遥,随缘放旷,则“随所住处,皆是净土”。就如天上的太阳、月亮,不管乌云密布也好,或是刮风下雨也好,太阳、月亮都是那么逍遥自在地悠游与虚空之中,这就是随心而往,唯心净土了。

34如果我们能时时保持一颗明净的心,来对待世间的一切,这个世间便是天堂净土。天堂地狱在我们生存的世间,在我们一个转念,一个回心之间。

35人我相助,处处天堂;邻里相敬,处处净土。

天堂在我家中,净土在我心中。

36对世间怀抱爱心,婆娑世界就是净土;

对世间充满瞋(shen)恨,清凉佛土即成火宅。

37找到自己,能寻回生命的本质;扩大自己,能延长生命的价值。

升华自己,能体会生命的自在;圆满自己,能觉悟生命的真谛。

这就是净土。

匆忙之中拜读了由星云大师的语录结集而成的集子《风轻云淡》,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如观袅袅升腾的香烟,如沐行云流水的舒畅。我不懂佛法,也无法寻求到佛教的清净,得不到涅槃的自由,更达不到大师的那种高深的修悟境界。但我分明地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大师对我们每一位世俗之人的谆谆教诲,与对在迷茫空虚之中生活的人的点化。其实,我们每一个生活于世间的凡夫俗子本应有一颗明净的心,只是在世俗的尘埃里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我。佛在哪里?净土又在何方?当我们冥思苦想,扪心自问之时,豁然间发现,净土,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星云大师谈生死》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200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