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山西省教育信息网

山西省教育信息网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22 05:47:29 | 移动端:山西省教育信息网

篇一:山西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

山西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推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网上“晒课”、“优课”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培养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学重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微课程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二、活动组织

活动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级电教、教研部门具

体实施。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活动开展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省电教馆负责活动的省级培训、“晒课”平台支持、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等工作。各市、县电教馆负责为教师 “微课”和“优课”创作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省教科院负责组建专家团队,对“微课”和“优课”的创作和评选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开展网上看课与评课、网络教研与培育学科网络教研室等工作。各市、县教研部门负责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总结凝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并积极引导本地学校创建学科教研工作室。

三、活动内容

(一)教师网上“晒课”

全省所有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均须参加网上“晒课”活动。

1、“晒课”内容。包括一节完整课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视频(即“微课”),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优课”评选者

必选),评测练习(可选)等。

2、“晒课”地址和流程。教师通过登录山西基础教育网(),进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栏目,并按照具体“晒课”流程参加“晒课”活动。

(二)“微课”开发

各市要根据省教科院制定的各学科“微课”分解任务(见附表)有计划地组织晒“微课”活动,形成涵盖全省基础教育阶段所有教材版本和学科的生成性微课程教学资源。“微课”评比将并入“山西省中小学微课(视频)评选活动”中。

(三)评选“优课”

全省中小学教师根据可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参加“优课”评选活动。

“优课”评选采取校级审核,县、市、省逐级推荐评选的方式进行。在省级评选的基础上,推选部分“优课”参加国家级评选。

四、活动安排

活动从2015年—2017年进行。

省教育厅于2015年召开活动启动会议,并开展项目管理员、“微课”、“优课”评价等各级各类培训研讨活动。

2015—2017年,由各市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晒课”与“微课”开发。2015、2016、2017年,各市完成网上“晒课”的中小学教师人数应分别不低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0%、70%和100%;各市完成“微课”开发任务应分别不低于任务总量

的40%、80%和100%。

五、保障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措施,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晒课”活动顺利开展。

1、高度重视。各地各校要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统筹晒课活动与课内比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程度与应用水平。要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抓好培训,精心组织,保障经费,创新机制,强化考核,全员参与,注重实效。严禁搞运动、讲形式、走过场。各市、县教育局和中小学要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管理,为教师参与活动提供支撑。

2、加大统筹。各市要统筹安排,加强指导、督办,结合教学进度,按照活动安排中“晒课”与“微课”开发时间和进度要求,将任务指标逐年、逐县、逐校进行分解,有计划地组织本地中小学教师分年分批地参加“晒课”,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实现区域内教师、教学内容“晒课”全覆盖。

3、保障条件。各地各校要制定和完善硬件建设规划,明确时间表和线路图,加大投入,保障教师“晒课”的物质条件。要建立考评工作机制,把教师参加活动的情况记入其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各地要对本地评选出的“优课”作者给予适当奖励。

4、注重督办。各地要把学校组织活动的情况,作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组织专项检查,加强督办,狠抓落实,确保活动扎实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附表:各学科“微课”任务分解表

篇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引 言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和规范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并为高中阶段打好基础,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内容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将“信息素养的养成”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充分体现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组织实施。需要学校深刻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并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创设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加强师资培训与教研,严格落实课时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

二、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

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信息的特征和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

3. 能根据实际需求,运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二) 过程与方法

4.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初步确定信息需求。

5. 能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 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积极参与对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9. 能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10.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技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

养的综合培养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三、课程内容

初中阶段内容标准以日常信息活动中所需要的技术为主线,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网络基础及应用、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动画制作、电子表格、计算机基础等九个模块。

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各模块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其对应关系分别是:

A:对应了解水平/模仿水平/经历(感受)水平; B:对应理解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反应(认同)水平; C:对应迁移应用水平/熟练操作水平/领悟(内化)水平。 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如下:

模块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模块四:文字处理

模块五:图像处理


山西省教育信息网》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85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