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论语注释哪个版本好

论语注释哪个版本好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17 06:28:31 | 移动端:论语注释哪个版本好

篇一:论语注音版本完整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 érshí xízhī bùyì yuè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ái búyìlèhū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yǒu zǐyuē qí wéi rényě xiào tì ér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 者,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yě jūnzǐ wùběn 不 好 犯 上,而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

běn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zhě qí wéi rén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 欤。

zǐ yuē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

zēng zǐ yuē wúrì sān xǐng wú shēnwèi rén móu ér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bú xìnhūchuán bùxíhū

与 朋 友 交 而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

zǐ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jìng shì érxìnjié yòng éràiré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

shǐ mínyǐ shí

使 民 以 时。

zǐ yuē dìzǐrùzé xiàochū zétìjǐnér xìnfànài zhòng

○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悌,谨 而 信,泛 爱 众,

ér qīnrénxíng yǒu yúlì zéyǐxué wén

而 亲 仁;行 有余 力,则 以 学 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sèshì fù mǔ néng jiéqílìshì jūn néng

○子 夏 曰:贤 贤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zhìqí shēn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yǒu xìnsuī yuē wèi xuéwúbìwèi 致 其 身,与 朋友 交,言 而 有 信。虽 曰 未 学,吾 必 谓

zhīxué yǐ

之 学 矣。

zǐ yuē jūn zǐbú zhòng zébùwēixué zébúgù zhǔ zhōng xìn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则 不 威,学 则 不 固;主 忠 信,

wú yǒubùrú jǐzhěguòzéwùdàn gǎi

无 友 不 如 己者,过 则 勿 惮 改。

zēng zǐyuēshèn zhōng zhuī yuǎnmín déguī hòuyǐ

○曾 子 曰:慎 终 追远,民 德 归 厚 矣。

zǐ qín wèn yúzǐ gòng yuēfūzǐzhì yúshì bāng yě bìwén qí ○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必 闻 其

zhèng qiú zhī yú yìyǔ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zǐwēnliáng gōng 政;求 之 欤,抑与 之 欤?子 贡 曰:夫 子 温、良、恭、

jiǎn ràng yǐdézhīfūzǐzhī qiú zhī yě qízhū yìhūrén zhī qiú 俭、让 以 得 之;夫子 之 求 之 也,其 诸 异 乎 人 之 求

zhīyú

之 欤。

zǐ yuēfùzài guān qízhìfù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yú ○子 曰:父 在 观 其 志,父 没 观 其 行;三 年 无 改 于

fù zhī dào kěwèi xiào yǐ

父 之 道,可 谓孝 矣。

yǒu zǐyuēlǐzhī yònghéwéi guìxiān wáng zhī dào sīwéi měi ○有 子 曰:礼 之 用,和 为 贵。先 王 之 道,斯 为 美。

xiǎo dà yóuzhīyǒu suǒbù xíngzhī héérhé bùyǐlǐjié zhī 小 大 由 之,有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不 以 礼 节 之,

yìbùkě xíng yě

亦 不 可 行 也。

yǒuzǐ yuē xìn jìn yúyì yán kěfù yěgōng jìn yúlǐ yuǎn ○有 子 曰:信 近 于 义,言 可 复 也;恭 近 于 礼,远

chǐrǔ yě yīn bùshī qíqīn yìkě zōng yě

耻 辱 也;因 不失 其 亲,亦 可 宗 也。

zǐyuējūn zǐshí wú qiúbǎojūwú qiúānmǐn yúshì ér shèn ○子 曰:君 子 食 无 求 饱,居 无 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yú yán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wèi hào xué yěyǐ

于 言,就 有 道而 正 焉,可 谓 好 学 也 已。

zǐ gòng yuēpínérwú chǎnfùérwú jiāohérú zǐyuē kě ○子 贡 曰:贫 而 无 谄,富 而 无 骄,何 如?子 曰:可

yě wèi ruò pín érlè fùérhào lǐ zhěyě zǐ gòng yuē shī yún 也,未 若 贫 而乐,富 而 好 礼 者 也。子 贡 曰:诗 云:

rúqiē rú cuō rú zhuó rúmó qísī zhīwèi yú zǐ yuē cìyě 如 切 如 磋,如琢 如 磨,其 斯 之 谓 欤?子 曰:赐 也,

shǐkěyǔ yán shīyǐyǐ gào zhū wǎng érzhī lái zhě

始 可 与 言 诗已 矣;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jǐzhīhuàn bù zhī rén yě

○子 曰: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人 也。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zǐ yuē wéi zhèng yǐdé pìrú běi chénjūqísuǒér zhòng xīng ○子 曰:为 政 以 德,譬 如 北 辰,居 其 所,而 众 星

gǒngzhī

拱 之。

zǐ yuēshī sān bǎi yìyányǐbì zhī yuē sīwúxié

○子 曰:诗 三 百,一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邪。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èngqí zhīyǐ xíngmín miǎn érwúchǐ

○子 曰:道 之 以 政,齐 之 以 刑,民 免 而 无 耻;

dǎo zhīyǐdé qízhī yǐlǐ yǒu chǐ qiěgé

道 之 以 德,齐之 以 礼,有 耻 且 格。

zǐ yuē wú shí yòuwǔ érzhì yú xué sān shí érlì sì shí

○子 曰:吾,十 有 五,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四 十

érbú huò wǔshí érzhī tiān mìngliù shí érěrshùnqī shí ér cóng 而 不 惑,五 十而 知 天 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xīn suǒyù bùyújǔ

心 所 欲,不 踰矩。

mèng yìzǐ wèn xiàozǐyuēwúwéi

○孟 懿 子 问 孝,子 曰:无 违。

fánchí yù zǐgào zhī yuēmèng sūn wèn xiào yú wǒ wǒ duì yuē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孟 孙 问 孝 于 我, 我 对 曰

wú wéi

无 违。

fán chí yuē hé wèiyě zǐyuē shēng shì zhī yǐlǐ sǐ zàng zhī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生,事 之 以 礼;死,葬 之

yǐlǐ jì zhīyǐ lǐ

以 礼,祭 之 以礼。

mèng wǔbó wèn xiàozǐyuē fùmǔ wéiqíjí zhī yōu

○孟 武 伯 问 孝,子 曰:父 母 唯 其 疾 之 忧。

zǐ yóu wèn xiào zǐ yuējīn zhī xiào zhěshì wèi néng yǎngzhì yú ○子 游 问 孝,子 曰:今 之 孝 者,是 谓 能 养。至 于

quǎn mǎ jiē néng yǒu yǎngbú jìng héyǐ biéhū

犬 马,皆 能 有养;不 敬,何 以 别 乎。

zǐ xià wèn xiàozǐ yuē sènányǒu shì dìzǐfúqíláoyǒu ○子 夏 问 孝,子 曰:色 难。有 事,弟 子 服 其 劳,有

jiǔshí xiān shēng zhuàncéng shì yǐwéi xiào hū

酒 食,先 生 馔,曾 是 以 为 孝 乎?

zǐ yuē wú yǔ huí yán zhōng rì bùwéirúyú tuì ér xǐng qí ○子 曰:吾 与 回 言 终 日,不 违,如 愚。退 而 省 其

sīyìzúyǐfāhuí yěbùyú

私,亦 足 以 发,回 也 不 愚!

zǐ yuē shì qísuǒyǐguān qí suǒ yóu chá qísuǒ ān rén yān ○子 曰:视 其 所 以,观 其 所 由,察 其 所 安;人 焉

sōu zāi rén yān sōu zāi

廋 哉!人 焉 廋哉!

zǐ yuēwēngùérzhī xīn kěyǐ wéi shīyǐ

○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zǐ yuējūnzǐbúqì

○子 曰:君 子 不 器。

zǐ gòng wèn jūnzǐ zǐyuē xiān xíng qí yán érhòu cóng zhī

○子 贡 问 君 子,子 曰:先 行 其 言,而 后 从 之。

zǐ yuē jūn zǐ zhōu érbùbǐ xiǎo rén bǐérbùzhōu

○子 曰:君 子 周 而 不 比,小 人 比 而 不 周。

zǐyuēxuéérbùsīzé wǎng sīérbù xuézé dài

○子 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zǐ yuēgōng hūyì duān sī hài yěyǐ

○子 曰:攻 乎 异 端,斯 害 也 已。

zǐ yuē yóu huì rǔ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bù zhī wéi ○子 曰:由,诲 汝 知 之 乎。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bùzhīshì zhī yě

不 知,是 知 也。

zǐ zhāng xué gān lù zǐyuēduō wén quēyíshèn yán qíyú zé ○子 张 学 干 禄,子 曰:多 闻 阙 疑,慎 言 其 余,则

guǎyóuduō jiàn què dàishèn xíng qíyú zéguǎ huǐ yán guǎ yóuxíng 寡 尤;多 见 阙殆,慎 行 其 余,则 寡 悔。言 寡 尤,行

guǎhuǐlùzài qí zhōngyǐ

寡 悔,禄 在 其中 矣。

āi gōng wèn yuēhéwéi zémínfúkǒng zǐduì yuē jǔzhí cuò zhū ○哀 公 问 曰:何 为 则 民 服?孔 子 对 曰:举 直 错 诸

wǎngzémín fú jǔ wǎng cuò zhūzhízémín bùfú

枉,则 民 服;举枉 错 诸 直,则 民 不 服。

jìkāng zǐwèn shǐ mín jìng zhōng yǐ quàn rú zhīhé zǐyuēlín ○季 康 子 问:使 民 敬 忠 以 劝,如 之 何?子 曰:临

zhī yǐ zhuāng zé jìngxiào cízé zhōngjǔ shàn ér jiáo bù néngzé quàn 之 以 庄 则 敬,孝慈 则 忠,举 善 而 教 不 能,则 劝。

huò wèi kǒngzǐ yuē zǐxībùwèi zhèngzǐ yuēshūyúnxiào hū ○或 谓 孔 子 曰:子 奚 不 为 政?子 曰:书 云:孝 乎

wéi xiàoyǒu yú xiōng dì shī yúyǒu zhèngshì yì wéi zhèng xīqíwéi 惟 孝,友 于 兄弟。施 于 有 政,是 亦 为 政,奚 其 为

wéi zhèng

为 政?

zǐ yuē rén érwúxìn bù zhīqí kěyě dà chēwúní

○子 曰:人 而 无 信,不 知 其 可 也。大 车 无 輗,

xiǎo chēwú yuè qíhéyǐ xíng zhī zāi

小 车 无 軏,其何 以 行 之 哉。

zǐ zhāng wèn shí shì kězhī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úxià lǐ suǒ ○子 张 问:十 世 可 知 也?子 曰:殷 因 于 夏 礼,所

sǔnyì kězhīyězhōu yīn yúyīn lǐ suǒ sǔnyì kězhī yě qí 损 益,可 知 也;周因 于 殷 礼,所 损 益,可 知 也。其

huòjì zhōu zhěsuī bǎi shì kězhī yě

或 继 周 者,虽百 世 可 知 也。

zǐ yuē fēi qíguǐ érjìzhī chǎn yě jiàn yìbù wéiwú yǒng yě ○子 曰:非 其 鬼 而 祭 之,谄 也;见 义 不 为,无 勇 也。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kǒng zǐ wèijìshì bāyìwǔyú 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 kě ○孔 子 谓,季 氏 八 佾 舞 于 庭,是 可 忍 也,孰 不 可

篇二:闲读《论语》(各种解读《论语》书籍版本简介)

闲读《论语》(各种解读《论语》书籍版本简介) 闲读《论语》

缘起横看成岭侧成峰

闲来重读《论语》,有众多疑问处,遂寻得大家注释,一一观之,众说纷纭,罗列而出,并书心得。

《论语》注书,借手头几本解说如下

1、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此书可谓是《论语》的入门基础图书。该书译文明白流畅,比较平实,在注解时比较能依先秦时代汉语的习惯来解字解词,而不蔓生枝节,也不多作引申;注释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结论在集古今学者之大成的基础上颇多个人新见。该书以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为底本,参考众多《论语》本,参辑而成,书后还附有《论语词典》(简体本不载),是《论语》最好的阅读本子。缺憾之处是,只有译文和注释,显得简陋,注释也简洁为主,未做分析。若要进一步领会较难,可做读《论语》的第一本。

2、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此书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此书,以文言释文言,杂以白话解释,钱公亦未敢多评,而以挑选汇集各家注言为主,力显圣学本来面目。其评也慎,纵有牵强之处,然无违“内圣”之心。缺憾之处是,读此书前必先阅读过《论语》全文,且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可做读《论语》的第二本。

3、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此书内容有四部分原文、译文、历代注释、自己的解读。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缺憾之处更多的是在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未读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之前,先勿读此书,容易受其影响。

4、南怀瑾《论语别裁》,此书为演讲集,流行极广。通俗易懂,穿插诸多生动的故事,自己阐述的地方比较随意,整书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因此收到很多人的喜欢,但信口开河,缺乏考证,缺乏学术性。喜欢看故事的人读读倒可以,作为参考学习,不必一读。

5、于丹的《论语心得》,此书是在《百家讲坛》的演讲稿,对于《论语》的流传功劳较大,但并不是《论语》的注释本,有人称之为“心灵鸡汤”,多讲了人生哲理而偏离了孔子,只可以作为休闲时偶尔读之或作为中学生的业余读本。

6、傅佩荣《论语心得》,此书是台湾作家用白话取代一般《论语》读本的注释,与原文一一对应,文字简明畅达,易于理解。但此书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未必能如实反映孔子的本来面貌。可以作一家之言,也可做中学生的业余读本。

7、李里《论语讲义》,此书有个人学理研究和著作撰写的特征,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解释较多。但写的比较深刻。此书注释比较翔实,对语言文字阐释比较清晰。适合初学者阅读,更适合语文教师阅读。

8、赵又春《我读〈论语〉》,本书按内容分类处理,每一章,于原文后写一篇小“随笔”,把对原文文字、语法的诊释,内容、义理的阐述,和对别人理解的批评,融为一体,本书主要针对康有为的《论语注》,钱穆的(论语新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四书,作了解说和阐发个人观点。可作一观。

9、朱熹《论语集注》,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备教材,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要深入研究,必须一观。不作研究,可不看。

篇三:《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

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

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臵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

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论语注释哪个版本好》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79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