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祖父和他的牛

祖父和他的牛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17 06:27:15 | 移动端:祖父和他的牛

篇一: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卷面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天网恢恢, ▲ 。 (《老子》)

(2) ▲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档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 ,海风一吹,竞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注音旺盛▲ 曝晒▲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

(3) 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

A黄澄澄似金线 B闪闪亮如铜丝C巍巍然若船桅D齐刷刷像竹林 结合语境,对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理解:“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理解:“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这里是夏洛克对鲍西娅的恭维,希望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5. 按要求重新排序,将以下4句话组成一段通畅的文字(2分)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甲: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所创作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夜莺》等作品享誉世界。

B.《红岩》中,华子良从许云峰挖出的地道逃出后,又带着队伍来解救难友,齐晓轩和刘思扬都在即将胜利的时刻牺牲了。

C.《简·爱》中里德太太临死前因为两件事向简·爱表示忏悔,一是背弃了把简·爱当作亲生孩子养大的诺言,一是隐瞒了简·爱的叔叔来信的事情。

D.《西游记》中许多人物都体现出人性与神性、魔性的结合,如孙悟空、猪八戒、罗刹女、镇元大仙、朱紫国王等。

(2)有人认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不完全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请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证明此观点。(4分)

7.综合实践活动(8分)

盐海中学举行以“关注发展,建我盐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建设现代盐城·关注高架建设】请为下面的消息拟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5月13日凌晨1:30左右,随着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中跨左幅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桥中跨左右两幅全部合龙。盐城晚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合龙标志着这座桥已经全面贯通,这也为市区内环高架年底的顺利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全长240米、桥主跨110米,是整个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二期工程中主跨最大的一座桥梁。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属青年路Q2标实施范畴,是青年路高架的最重要节点,由中交建设第三航务局承建,中跨对称浇筑,共有74个节块。目前,已建成的大桥主体无论内在质量,还是线形、外观都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目前大桥已经进入开始桥面系统施工环节。

(2)【建设厚德盐城·预约参观场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团员在下周六上午参观“盐城好人馆”,因前往参观的单位较多,需提前了解情况,进行预约。团委安排你打电话和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联系,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涉及学校及人名的用××代替)(3分)

(3)【建设平安盐城·安排禁毒讲座】学校邀请有关专家6月7日下午二节课下在学校礼堂为初一学生开设讲座,宣传禁毒知识。请你代学校政教处拟一则会议通知。(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8分)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8.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4分)

9.李贺的《燕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和本诗前两句作用有相同之外,但写景角度有所不同,试作简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蓝草③輮(róu):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无冻馁之患矣( ▲ ) (2)不必若余之手录( ▲ )

(3)輮使之然也( ▲) (4)虽有槁暴 ( ▲)

11.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分两处)。(2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1)甲乙两段的写作手法有共同点,都用了▲ 手法;从所讲的道理来看,都

强调了学习需要▲ 。此外,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学生学无所成,肯定不是“ ▲”,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广泛学习,不断反思,以达到“▲”的目标。(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答:▲

15.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答:▲

17.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 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8.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四件事。(4分)

19. 如果将第③段“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一句中用“盯”而不用“看”或“望”,为什么?(3分)

篇二: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卷面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天网恢恢, ▲ 。 (《老子》)

(2) ▲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档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 ,海风一吹,竞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注音旺盛▲ 曝晒▲.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

(3) 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

A黄澄澄似金线 B闪闪亮如铜丝C巍巍然若船桅D齐刷刷像竹林

3. 结合语境,对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理解:“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理解:“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这里是夏洛克对鲍西娅的恭维,希望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5. 按要求重新排序,将以下4句话组成一段通畅的文字(2分)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甲: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所创作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夜莺》等作品享誉世界。

B.《红岩》中,华子良从许云峰挖出的地道逃出后,又带着队伍来解救难友,齐晓轩和刘思扬都在即将胜利的时刻牺牲了。

C.《简·爱》中里德太太临死前因为两件事向简·爱表示忏悔,一是背弃了把简·爱当作亲生孩子养大的诺言,一是隐瞒了简·爱的叔叔来信的事情。

D.《西游记》中许多人物都体现出人性与神性、魔性的结合,如孙悟空、猪八戒、罗刹女、镇元大仙、朱紫国王等。

(2)有人认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不完全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请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证明此观点。(4分)

7.综合实践活动(8分)

盐海中学举行以“关注发展,建我盐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建设现代盐城·关注高架建设】请为下面的消息拟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5月13日凌晨1:30左右,随着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中跨左幅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桥中跨左右两幅全部合龙。盐城晚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合龙标志着这座桥已经全面贯通,这也为市区内环高架年底的顺利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全长240米、桥主跨110米,是整个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二期工程中主跨最大的一座桥梁。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属青年路Q2标实施范畴,是青年路高架的最重要节点,由中交建设第三航务局承建,中跨对称浇筑,共有74个节块。目前,已建成的大桥主体无论内在质量,还是线形、外观都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目前大桥已经进入开始桥面系统施工环节。

(2)【建设厚德盐城·预约参观场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团员在下周六上午参观“盐城好人馆”,因前往参观的单位较多,需提前了解情况,进行预约。团委安排你打电话和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联系,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涉及学校及人名的用××代替)(3分)

(3)【建设平安盐城·安排禁毒讲座】学校邀请有关专家6月7日下午二节课下在学校礼堂为初一学生开设讲座,宣传禁毒知识。请你代学校政教处拟一则会议通知。(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8分)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8.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4分)

9.李贺的《燕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和本诗前两句作用有相同之外,但写景角度有所不同,试作简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蓝草③輮(róu):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无冻馁之患矣( ▲ ) (2)不必若余之手录( ▲ ) ..

(3)輮使之然也( ▲) (4)虽有槁暴 ( ▲) ..

11.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分两处)。(2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1)甲乙两段的写作手法有共同点,都用了▲ 手法;从所讲的道理来看,

都强调了学习需要▲ 。此外,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学生学无所成,肯定不是“ ▲”,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广泛学习,不断反思,以达到“▲”的目标。(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答:▲

15.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答:▲

17.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 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8.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四件

19. 如果将第③段“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一句中用“盯”而不

篇三:常熟市2016-2017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2017. 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lín( )峋 ②sà( )爽

③呕心lì( )血 ④循规dǎo( )矩

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妈妈忍不住笑了,她突然了解了小男孩的迷惑和振惊:在安安的世界里,天下只有一个人是说中国话的,那就是他甜密的妈妈。中国话,就是“妈妈的话”。世界上所有其他人一—幼椎园的小朋友、卖冰淇淋的大胖子、对街经常给他巧克力的考夫曼太太、安门铃的邮差,当然,还有让他做马骑的爸爸——都是,都是说德国话的。 (龙应台(啊!洋娃娃》)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④羹饭一时熟,。(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

⑤,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⑥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⑦,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⑧至予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4. 名著阅读(5分)

根据《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了,说道: .......

……

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

“钦佩是什么意思?”

“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 “可您是您的星球上唯一的人呀!”

“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 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1)小王子是在第几颗行星上遇见了上面语段中的“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在第一题行星遇到的那个国王,他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3分)

【答】

(2)文中令小王子有点厌倦的“这种单调的把戏”指的是什么?(2分) .......

【答】

5. 某所学校将组织学生到文化广场观看合唱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

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分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早梅》,完成6-8题。(5分)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6. 题目是《早梅》,还可根据诗中哪句话可以推断这是一株“早”梅?(1分)

【答】

7. 请分析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的表达效果。(2分)

【答】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甄(12分) 资源%库

【甲】

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丙】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1)操以入。中射之士(2)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巨,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

【注释】

(1)谒者:掌管传达通报的小官。(2)中射之士:诸侯宫中的专门来侍卫的小官。

9. 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

C. 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D.且客献不死之药 ..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

10. 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因夺而食之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人不知而不愠 ..

11.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答】 ②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答】

12. 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乙两文所讽刺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

【答】

(2)对于“可食乎”的理解,中射之士和谒者有什么不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7分)

植物知道些什么

①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

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在空气中释放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杭兵临城下的臭虫。 ③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④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获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⑤树枝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⑥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比知,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⑦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时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13. 第①段中“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句中“之一”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14.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5. 你的同学小明发现路边一棵柳树的树身遭受了严重虫害,小明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一旦 有病菌侵袭,周围的同伴也不会幸免,但这棵树周围的柳树却完好无损,请你利用本文相关知识,向小明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时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6.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祖父和他的牛》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78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