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祖父和他的牛,赵畅

祖父和他的牛,赵畅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12 06:31:58 | 移动端:祖父和他的牛,赵畅

篇一: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tián)______静拜(yè别(jù)_____ 匠心(yì) _____曲同工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苏州的小巷是绕有风味的。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坠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我见过举是闻名的苏州的绸

3. ①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吴楚东南坼, 。(杜甫《________________》) ③,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__________》)

④清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⑥,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4.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4分)

X月X日 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⑴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⑵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⑶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⑷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5. 根据要求,完成写话。(4分)

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越秀小区王菊香家庭2014年峰谷用电量统计图》和“知识链接”,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向王奶奶解释她家电费降不下来的原因,并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

【知识链接】

8:00—22:00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元/千瓦时;22:00—次日8:00时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元/千瓦时。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8题。(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6.颔联中前面写“一片影”,后面写“万重云”的作用?(2分)

7.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 下列选项对《孤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B.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本诗的“诗眼”是 “哀”,全诗弥漫着悲惨凄切的气氛,让人哀伤不能自抑。

C. 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结尾用了衬托笔法,“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D.就主题而言,诗人以孤雁自况,抒发了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张岱《于园》)

【乙】王中翰新居,亦枕山。门前有方塘,注水可十亩。松桂树十株,森秀蓊郁。寿藤一大壁,作殷红色,杂以碧绿。旁有磐石一具,可奕。……由此登山,可数百步,岩石磊磊,至左极高阜,望见江及远山,可亭。中翰乞名,予曰:“可名为远帆亭。”

(选自袁中道《游居柿录》)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缘坡植牡丹、芍药( )(2)卧房槛外( ) ..

(3)上植果子松数棵( ) (4)可名为远帆亭( ) ..

10.下列与文中“以实奇”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遂以名楼 B.太祖堂劝以读书

C.攀幽阴深邃奇 D.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2)旁有磐石一具,可奕。

12.甲乙两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中标志性词语加以分析。(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9分)

竹子的“私密生活”

①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竹产业作为绿色黄金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竹产业的一句话也十分有趣:“年产十亿竹产品,不少竹海一根竹。”

②竹子究竟怀有怎样的绝技,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注目与期许?答案都藏身在这些青翠植物鲜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

③超快的生长速度,便是竹子令人感兴趣的“私密”之一。一棵树长成10米高,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

④特别的生长方式,是竹子的另一“私密”。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同。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建大楼的话,那么普通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很多施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⑤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本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 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2米左右呢?201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生长的速度也快。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⑥此外,竹子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秘密“靠山”就埋藏在苍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它们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据统计,在适宜条件下,种植一株竹子,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⑦竹子的这些小小“隐私”,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稀缺的今天,“以竹代木”已被视为一条光明坦途。竹林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阅读本文,简要概括竹子的“私密生活”中有哪些“私密”。(3分)

14.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垄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拍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同样的牛,但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以避开。

⑥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16.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

17.第③段中“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一句中的“盯”,换成“看”

或“望”,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18.第⑦段“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一句中的“这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分)

19.第④段空缺的横线上,所填语句恰当的是 ( ),说说你的理由。(2分)

A.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

B.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20.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第三部分(30分)

21.作文(30分)

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篇二:常熟市2016-2017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2017. 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lín( )峋 ②sà( )爽

③呕心lì( )血 ④循规dǎo( )矩

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妈妈忍不住笑了,她突然了解了小男孩的迷惑和振惊:在安安的世界里,天下只有一个人是说中国话的,那就是他甜密的妈妈。中国话,就是“妈妈的话”。世界上所有其他人一—幼椎园的小朋友、卖冰淇淋的大胖子、对街经常给他巧克力的考夫曼太太、安门铃的邮差,当然,还有让他做马骑的爸爸——都是,都是说德国话的。 (龙应台(啊!洋娃娃》)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④羹饭一时熟,。(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

⑤,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⑥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⑦,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⑧至予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4. 名著阅读(5分)

根据《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了,说道: .......

……

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

“钦佩是什么意思?”

“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 “可您是您的星球上唯一的人呀!”

“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 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1)小王子是在第几颗行星上遇见了上面语段中的“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在第一题行星遇到的那个国王,他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3分)

【答】

(2)文中令小王子有点厌倦的“这种单调的把戏”指的是什么?(2分) .......

【答】

5. 某所学校将组织学生到文化广场观看合唱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

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分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早梅》,完成6-8题。(5分)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6. 题目是《早梅》,还可根据诗中哪句话可以推断这是一株“早”梅?(1分)

【答】

7. 请分析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的表达效果。(2分)

【答】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甄(12分) 资源%库

【甲】

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丙】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1)操以入。中射之士(2)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巨,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

【注释】

(1)谒者:掌管传达通报的小官。(2)中射之士:诸侯宫中的专门来侍卫的小官。

9. 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

C. 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D.且客献不死之药 ..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

10. 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因夺而食之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人不知而不愠 ..

11.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答】 ②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答】

12. 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乙两文所讽刺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

【答】

(2)对于“可食乎”的理解,中射之士和谒者有什么不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7分)

植物知道些什么

①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

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在空气中释放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杭兵临城下的臭虫。 ③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④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获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⑤树枝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⑥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比知,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⑦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时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13. 第①段中“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句中“之一”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14.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5. 你的同学小明发现路边一棵柳树的树身遭受了严重虫害,小明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一旦 有病菌侵袭,周围的同伴也不会幸免,但这棵树周围的柳树却完好无损,请你利用本文相关知识,向小明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时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6.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篇三: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适应性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涅槃(nia) 蕴藻(yùn) 反刍(chú) 半明半昧(mai) ....

B.嘈杂(cǎo) 霎眼(shà) 豁达(huò) 咬文嚼字(jiáo) ....

C.裨益(bì)潺潺(chán) 徜徉(cháng) 茅塞顿开( sa) .....

D.镌刻(juān) 骷髅(lóu) 攒聚(cuán)熙来攘往(nǎng)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B.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

C.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

D.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面对“生物入侵者”每年造成的两亿多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

C.时间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晃而过,望着镜中斑白的两鬓,他不由潸然泪下。 .....

D.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抑扬顿挫的音调。

B.通过学校第六届读书节活动,使大家极大地提高了对文学的兴趣。

C.火把节不仅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而且强烈地表现了彝族的风俗特点。

D.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已达三万左右。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

A.《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一篇书序,以“初识大门——议论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主要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作用。

B.当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小说《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本文情节巧妙,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大事的道理。文章采用大胆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C.《火把节之歌》从彝族特有的风习和传说中发掘人们对火的感情态度,进而揭示出火在其民族发展和现实需要中与人们形成的亲密关系,颂赞新时代处于大山深处的彝族精神风貌。文章开篇直奔中心事件,在写实之后,紧跟着议论和抒情。

D.挪威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他在《安恩和奶牛》中仅仅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衣着、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奶牛的尊重之情。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

白,七皱八(zhě),好像是撂在抽(tì)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jī)连后跟都磨平了,皮

面上却抹了油,擦得(zè

7.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默写。(每空1分,错漏添字皆不得分,共8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 (卢梅坡《雪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

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发问的词句是: , 。

8.语文实践活动。(7分)

⑴【名著阅读】(1+4分)

下面A、B两幅图分别是《小王子》中和 (人物),请选择其中一

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他的理由。

【A】 【B】

⑵【口语交际】 (2分)

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

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 。”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果你是那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9、10题。(5分)

初晴游沧浪亭①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

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选自《闲情记趣》)

【注】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为什么不。③踯(zhí)躅(zhú):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⑤会心:知心。 ⑤④②③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字的意思。(4分)

①虫踯躅不受制 ( )②恐作俑罪过耳( ) ..

③遽契其舟( )④果如鹤唳云端( ) ..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如其法行之 常蹲其身 (《幼时记趣》) ..

B.盍仿而效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

C.而画中有草虫一法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

D.以针刺死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14.本文与课文《幼时记趣》出自同一个作者,试比较一下,选文与课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不同?(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6分)

描花的日子

张炜

⑴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

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

的路都封了。

⑵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⑶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

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⑷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

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

事。

⑸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

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⑹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

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⑺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

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

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⑻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

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

儿。”

⑼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⑽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

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

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⑾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

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⑿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5.说说文章以“描花的日子”为题的作用。(4分)

16.本文主要写冬天一家人在家描花的事情,写了哪些合作描花的事?这样重点写合作描花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5分)

17.请谈谈的第⑩自然段划线句中加粗斜体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

18.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 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

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


祖父和他的牛,赵畅》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67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