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正常的心电图

正常的心电图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09 06:07:46 | 移动端:正常的心电图

篇一:正常心电图图片

篇二: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一)

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 5 个 ( 或 6 个 ) 波自左至右称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图所示 )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 P - R 间期 QRS 间期、 Q - T 间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导联中 P 波倒臵: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臵,或呈双向: ( 图 13)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 P -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 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 自 P 波起点至 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 - R 间期。 P -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 P - R 间期可较短。 P -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

胸导

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mm 。在胸导联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 - T 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过 0.5 毫米,向上不超过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 3 毫米, V 1 不超过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导联 T 波是倒臵的,而 V 5 导联的 T 波是向上的 )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 - 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 . Q - T 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肘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 - 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 - 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

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1. 波幅及时限的测量: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于 0.1 毫伏,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 0.5 毫伏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毫伏来表示。 ( 图 14) 。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 1 毫米,相当于 0.04 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 0.2 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 ( 图 14) 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 图 15)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之。2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分析心电图,按以下步骤进行:(1)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2)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与 QRS 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

常或异常。(3) 用分规测量 P - 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 - 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 - 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8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图 14 心电图纸的电压线及时间线

图 15 心电图波的电压和时间测量(4) 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 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5) 测量 P - 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6) 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篇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0.10s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 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 RV1 <1.0 mv

B. 左室 RV5<2.5 mv,

RV5 +SV1< 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

B.左室 RavL<1.2 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 RⅢ<4.0 mv ,

RⅠ +SⅢ < 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 < 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 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 ≤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 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肢导联低电压 肢导联各QRS波群R+S<0.5mv。

广泛低电压 肢导联各QRS波群R+S<0.5mv

胸导联各QRS波群R+S<0.8mv

5 R峰时间(R peak time):室壁激动时间 VAT或类本位曲折时间

?定义:指QRS 波群起点至R波顶端(peak of R wave)垂直线的间距。 ?代表激动从内膜传至外膜的时间,反映心室壁的厚度。

正常值 :

右室(V1V2) < 0.04s

左室(V5V6) < 0.05s

J点(J point)

1.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结束,复极开始。

2. 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的间期。代表心房、心室除极的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的时距,包括P波时限、P-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egmen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 正常时限 : <0.15s。

2. 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 0.1 mv;V1-2< 0.3mv,V3<0.5mv。

3. 临床意义:

⑴ 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 (>0.16s )。

⑵ 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 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

T波(T wave)

1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2 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 ,(V3最高可达

1.5mv)。

3 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 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 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5 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Q-T间期(Q-T interval)

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所需的时间。

1 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 次/分时,Q-T间期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 心率慢,Q-T间期长,QTc ≤0.44s

2 临床意义:

⑴Q-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损害

药物影响(乙胺碘肤酮、奎尼丁)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

⑵Q-T间期缩短:

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

高血钾。

U波(U wave)

1 U波: 代表心肌激动的“后继电位”。

2 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 以V3~V4导联明显

3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 以V3~V4导联明显

4 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博的区别)。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与II度II型AVB的区别)。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交界性早搏:完全性代偿间隙

室性早博: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时限>0.12s,RP'间期大于0.12s。完全性代偿间隙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x);三联律是指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1x);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1xx)。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心动过速(1xxxx)。

房颤:P波消失,代之小f波,R-R间距不等,R波电压不等

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从心房到心室的电激动传导速度减慢,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s,但是每个心房激动都能传导至心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分为I型(文氏或称莫氏I型)和II型(莫氏II型)。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类型,是指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有一个心房的激动不能传递到心室。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激动突然阻滞不能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全部的心房激动都不能传导至心室,其特征为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且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右心房肥厚: P 波尖而高耸,其振幅≥O .25mV ,以II、III、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型P 波”。

左心房肥厚: I、II、II、 AVL导联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时距≥0、04s,以I、II、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V1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左房肥大时,V1导联Ptf≤-0、04mm.s

1.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Rv1>1.0mv,V1和的R/S>1,Rv1+Sv5>1.05mv

2. 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1)QRS电压增高 Rv5或Rv6>2.5mv, Rv5+Sv1>4mV;

易混淆心电图的鉴别

?

?

?

?

?

? 房性早博伴P波未下传;窦性停搏;II°II型AVB 宽大畸形的QRS波:房性早博伴差异性传导;室性早博;预激 房早;交界性早搏 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 提前出现的P波:房早未下传;II°I型AVB;II°II型AVB 交界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

? A,B型预激: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

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


正常的心电图》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49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