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

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07 06:17:08 | 移动端: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

篇一:我国户籍制度分析及改革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1.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调整

2准市场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调整与改革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户籍制度改革历程

我国户籍制度分析与改革

摘要

自中国建国后为维护社会治安,政府下达了系列《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自此中国一体化的城乡隔离体制初具雏形。改革开放后,原有的户籍制度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也带来很多问题,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比、案例分析等手段,分析原有户籍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当下体现的弊端,总结出适当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中国户籍制度 弊端 改革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调整、准市场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调整与改革、市场经济时期户籍制度的改革三大历程。

(1949—1978)

第一阶段:居民户口自由迁移时期(1949—1957),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先城市、后乡村逐步建立起来的。1949—1957年这一时期是户口迁移量持续增长的阶段。

这个阶段户口迁移的特点是:政府实行“自由迁移”的政策,允许城乡居民在城乡之间或城镇之间自由迁移,一般不加以限制,这一时期是户口迁移最活跃的时期。

第二阶段:控制居民户口迁移时期(1958—1978),1958~1978年是严格限制户口迁移,特别是严格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时期。这段时期户籍制度的特点是:自由迁移”的政策终止,代之以“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由城市迁往农村的人口大大超过了由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第二阶段末期中国二元制户籍制度最终形成。

2.(1979—1988)

1980年以来,国家为了减轻城镇人口对城镇提供商品粮、副食品的压力和城市在就业、交通、住房等方面的负担,在继续对城镇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丝松动。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实行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开始到城镇务工经商,并迫切要求在集镇落户。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要求和促进集镇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加强集镇户口管理。自理口粮户口的实施使农民基本上取得了进入建制镇与非建制镇(县城关镇以外)的权利,这是中国户籍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随后身份证开始在全国试行并发展并最终确立。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户籍制度改革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正式确立以后,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列入了议事日程。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成为束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因此,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和迁徙自由化,即成为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也是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有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二、中外户籍制度对比

1.中国的户籍制度

中国大陆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等都与户口挂钩,并且两类户口的的规定作为区别对待。

2.美国的户籍制度

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因为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通不过,美国法律认为这样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但公民迁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积,有稳定的收入能呆在该地。否则,有关部门将出面予以法律制裁,用这种方法维护一个城市的和谐和发展。

3.法国的户籍制度

法国户籍管理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旦变动,意味着整个生活将发生较大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跨地区的人口流动—不论是城里人下乡,还是农村人进城,法国政府都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愿意,到哪儿扎根都没有人拦着。搬家的话,只需通知以前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资料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机构即可。

4.日本的户籍制度

日本实行的是“户口随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孩子在20岁的法定成人之前,无权独立设立自己的户籍,一旦成人,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户籍文本称为“住民票”,它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标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日本的住民票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

三、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

1.构建不平等身份。

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在我国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它用行政手段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种不同的身份等级, 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待遇和劳动就业机会,而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它是对农民的自由权利的侵犯, 使其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在现行户籍制度下, 公民的自由居住和迁徙权得不到法律的保证, 农民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各地普遍存在本地人排斥外地人、城市人排斥农村人的用工歧视现象, 无法形成合理的劳动力平等竞争局面。各地所开的户口迁移政策口子, 都是立足在吸引人才、技术、资金方面, 要人力不要人口, 这实际上形成了户籍迁移的货币化趋向。长期以来,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制造了“ 一个国家两种公民” (即农民和市民) 的格局, 在国民中造成了人格、身份和待遇不平等的等级社会, 使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民问题变得相当严峻。

2.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而形成的包括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一整套歧视政策和制度安排成为了限制人口自由流动、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这种以户籍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仅造成了城乡人口之间的不公平, 而且无以化解农业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 加大了农民进人城市生活的成本,其结果必将使农民因缺乏社会保障而降低城市化动机, 从而延缓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3.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增大了农民进人市场的交易成本, 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定居式地向城市转移, 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地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真正融人到城市化过程中去, 造成城乡分割, 使农村人口负担过重的状况无法改变。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这种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需求越来越显著, 而户籍制度已成为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导致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无法根本提高, 扩大了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差距, 间接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

4.滋长了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

政府作为公民的代理人, 也有其自身的利益。处在城市分层结构最上层的计划官员能够通过对制度设计的垄断权, 操纵分层结构的层次数及每层的人数, 借以追求自己的私利。这种集中的垄断权导致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 往往会借口维护社会治安和缓解交通、住房拥挤, 通过户籍管理将歧视农民和外地人的行为制度化, 从而使对全社会最优的城市分层结构难以达到。在农村, 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充分反映了户籍制度的这种弊端。

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案例—重庆

1.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背景

当前,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在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深远的意义。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然会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早在2007 年,重庆就在九龙坡区开始了户籍改革试验。重庆走的是一条以民生为导向、内需为主动力的经济快速扩张的发展路子,这就迫切需要大量的有消费能力的劳动力,同时还要保障这些人口享受较好的福利。2010 年初重庆市决定在年内开始逐步推进户籍改革,形成了农村土地退出和利用、户口迁移、社会保障三个核心配套办法。7 月28 日,重庆市召开全市户籍改革工作会议,市长黄奇帆作了动员部署,标志着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2.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与推进情况

重庆开展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项:(1)购买商品住房;(2)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3)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 10 万元或一年纳税 5 万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将配偶、子女和父母一并转为主城区户口,如果转为远郊区县或其他乡镇的户口,则条件更为宽松。另外, 为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简称“335”的政策体系,其内容为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后,3 年内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均可保留;保留3项农村权益即林地使用权、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各项补贴,居民转户后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重庆市连续出台了户籍迁移、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地票交易、土地生产利用等政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体系。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更通过地票解决了影响 18 亿亩耕地红线以及农民工进城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和有益的尝试。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承载力问题、劳动力梯度转移问题、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是否相矛盾的问题,通过适应重庆特定情况的政策推动城市化进程。

五、总结

中国的二元化户籍制度于中国早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如今已不能适应国情,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但统一化的户籍制度改革条件还不完全成熟,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发展情况提出与之对应的改革策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

参考文献

[1]罗亚萍,姜红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 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2]曾广宇,王胜泉. 论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病[J]. 经济 界,2005, (1).

[3]孙英兰.城市化:失衡的加速[J].瞭望新闻周刊, 2005, (3).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

[5]田炳信. 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6]新华社评出2005年国内十大新闻[N]. 新安晚报, 2005212230.

[7]茶洪旺.中国户籍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J]. 思想 战线,2005, (3).

[8]李有军,刘晓林. 特别报道:户籍改革路在何方[DB/ OL]./2004210212.

[9]住着豪宅愁生路,失地农民成游民[J]. 瞭望, 2003, (25).

[10]赵友新.失地失业失衡———试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 活问题[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 (7).

[11]缪勒. 公共选择理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9.

[12]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何新征. 论我国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悖论及其改革 [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论文独创性的声明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文中所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中作了说明,并致以谢意。

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的授权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询和借阅,并可以公布论文内容,以及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

篇二:我国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名词解释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簿

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所以,历代王朝都沿袭着这一制度。[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梦”的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与有关领域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涉及的面之广、人员之多、力度之大,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1] 2中国情况编辑

户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在本地生活的合法性。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均建基于此项制度。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种做法在建国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广泛,该制度已引起愈来愈广泛的争议与指责。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截止至2009年3月,已有河北、辽宁等1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中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根据血缘继承关系和地理位置把户口划分为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竖起了一座高墙,是对公民身份的一种不公平的等级界定,带有一定的歧视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今天,现行户籍制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户籍制度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持有农村户口公民和整个社会的迫切要求。

户籍制度

中国户籍制度的功能与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户籍的登记管理职能,这时的户籍管理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对人口居住地点与基本信息的登记上面,并不涉及公民的自由迁徙与利益权利的分配等问题;第二个阶段着重户籍在限定人口自由流动方面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针对人口的乡城流动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与规制;第三个阶段着重在相关的利益分配方面,其最突出的表如今于将涉及诸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福利权益与户口相联系。

1950年8月12日,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正式开始了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这是新中国户籍制度开始的起点。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从而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3年,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大部分农村建立起了户口登记制度。

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6年、195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国家连续颁发4个限制和控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 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

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一直没有恢复。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

1985年7月,公安部又颁布了《关于城镇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同时,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也在同样的背景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9月宣布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终于使户籍制度做出了相应的初级改革。

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小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解决了新生婴儿随父落户、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等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3正文编辑

户籍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并制定和执行一套严密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中国户籍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殷墟甲骨卜辞表明,商朝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军事征伐行动之前或过程中,大都下令“登人”,即下达征集兵员的命令。“登人”的数目,一次从千人到万余人不等,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而且无疑是以户籍的记载为基础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多有周王赏赐给贵族大臣们人口的记载,有的以“人”、“夫”为计算单位,有的以“户”、“家”为计算单位。根据《周礼》的记载,中国早在西周,就在秋官司寇之下设置了名为司民的专职掌管户口的官吏,负责计算全国的户口人丁数目,并定期向周王报告。周王朝规定要将当时的户籍文件妥慎保存在“天府”内,并由有关部门分别保管副本。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在征犬戎失利后,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调查,当时叫做“科民”,以便迅速补充兵员。从这些关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的早期记载,可以看出户籍管理与役使人力的密切关系。

户籍与赋役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事业是农业,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以历代的户籍管理又与土地赋役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时期,在韩、赵、魏、秦等国都先后推行了“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必须在每年年底以前,将辖区现有人口数字、本年度的赋税收支结算和下年度的预算写在“券”上,送到中央去,中央把“券”割分为二,收执右券而发还左券,据以检查地方官的工作。地方官要完成“上计”工作,就必须编制好本地区的户籍和赋役册籍资料。西汉初年开始按人口征调赋役“初算赋”,唐代的税制从租庸调改为两税,郡县官府每年仍然要造计账,宋代规定每年一上账目奏状,明清时期每年要呈交奏销册,都是从“上计”制度发展而来的。明代的户口黄册又名赋役黄册,在每户名下将人丁、事产并列,每户都要注明有无或占有土地多少、 好坏,交税等级、 数量等。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这些都说明户籍管理和

赋役管理已经基本上合而为一了。

四民等级体系与特权户

封建社会中,人们在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也反映在户籍制度中。从战国开始,被称为四民的“士、农、工、商”等级体系便逐渐确立了。“士”是四民之首,历代的官吏主要是从这个阶层选拔出来的;“农”是从事耕作的,当时被视为本业,其地位仅次于“士”;“工”、“商”则被看为是从末业,地位又更低一些。“士”虽然不能像勋戚贵族和现任官吏一样享有种种政治特权,但也能享受减免赋役的优待。晋至唐初,是最讲究门阀士族等级的时期,门第高的往往易于得官,士人只要名载“黄籍”,便可免除赋役负担,并可荫庇他人。以后,不论唐代的不课户,宋、元时期的形势户、官宦户,明、清的绅户等,实际上都享受某种法定和法外的特权;元代虽然歧视儒士,但儒户仍可得到蠲免科差的待遇。

军民异籍

军民异籍是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特点之一。战国以前,服兵役是贵族的特权,这是他们升官晋爵和夺取更高地位的途径,因此不肯轻许庶民进入军队。但其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役的频繁,需要大量补充兵员,逐渐实行了普遍征兵的制度。一般士兵不但随时有伤亡的危险,而且生活艰苦,其地位逐渐沦于一般平民之下,许多人都想法逃避兵役。东汉末年以迄三国时期,军户逐渐从一般民户中划分出来。列入军户的人,不但本人终身为兵,而且子孙后代都有服军役的义务,不准改业,甚至婚嫁也限制在同类户籍中进行。长期以来,军户被列为低贱的社会阶层。 明代的户口分为军、 民、灶、匠四大类,关于拘查追捕逃军的记载也特别多,反映出军籍人户的痛苦。至于北魏的镇军,西魏、北周的府兵,辽、金两代的礼军,金代的猛安、谋克,元代的蒙古军及宿卫军,以至清代的满、蒙、汉军八旗,则是以统治氏族为主组成的镇压力量,其权利、义务当然与一般军籍不同。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有特殊的军籍(旗籍)户口以进行管理。不论按社会身份、军民职业抑或按民族区分的不同户籍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情况的反映。

户籍制度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户籍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压迫性质,广大人民为了摆脱沉重的赋役负担和被迫世代当军充匠的痛苦生活,历来就存在着对这套反动户籍制度的对抗和破坏,历代隐逃户口、流徙逃亡以谋挣脱户籍枷锁的斗争此起彼伏。此外,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不统一的,皇帝与各级勋贵官僚之间,中央政权与各级地方政权之间,官府与其官僚吏役之间,往往都为自己的私利,或以滥加赏赐,或以非法荫庇,或以隐匿欺骗,破坏整体的户口赋役制度。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户籍制度虽然存在了约3000年,却是在“建立──败坏──整顿──再败坏──再建立”的反复循环中发展过来的。它从来没有真正达到统治阶级对其户籍制度的全部要求,也不可能真正健全地发展,结果是与封建制度的崩溃同归于尽。

4制度改革编辑

综述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弊端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城市关门”现象出现,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我国城市发展步伐缓慢,城市在户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过人口控制实

现社会需求,使城市自我调节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然而,由于他们不具备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预期不稳定,其消费行为并没有城市化。

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

5、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有籍无户,农村“空壳”现象较为突出。很多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城中村”的居民,完全不从事农业,却仍然是农业户口;同时也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居民在城市工作,却无法获得非农业户口。

6、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如果某人生活在非本人户口所在地,那么他将被视为外来人口,享受不到该地的各种福利,以及充足的就学和就业机会,这也是当前户口管理所受非议最多的方面。

7、户籍制度的限制造成了大量在城市务工的外来劳动人员不能落户城市,这是造成每年春运一票难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

8、户籍管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对农村户口人员的一种变向剥削,这种制度使得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内容

[2]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方向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并不在于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约束等问题上面,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不造成新的社会冲突与群体对立,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而使其回归到仅仅作为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问题处理好了,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才有可能彻底瓦解。同时还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使我国户籍制度以及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目标

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过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工业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于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异地从事工商业。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但却难以全部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

另一方面,这些外来人口也多在其常住地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之外。城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回避其对常住外来户籍人口的福利责任。但这一做法的后果,却是政府对公民的管理存在失灵。

从国民平权与政府有效管理两个角度看,现行户籍制度都应废除,转而建立以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为基本原则的居民户籍登记制度。这种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案,就是“以房管人”。但,

篇三: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

中文摘要

户籍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 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继承了传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世袭性以及社会 治安性等某些制度的内核特征。与欧美、日本等国的户籍制度相比,我 国户籍制度在指导思想、功能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本文就户籍制度改革的理 论研究和实际进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户籍改革要深 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 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户籍制度历史发展国际比较完善户籍改革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前言·.................................................................1

第1章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探析·................................3

1. 1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发雇过程·.......................3

1. 2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8

第2章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察·................................18

2. 1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8

2.2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和作用·....................26

2.3古今户籍制度在特征和背景上的联系·..............32

第3章户籍制度的国际借鉴·......................................38

3. 1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事登记和迁徙制度·..............38

3.2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户籍制度·..................41

3.3外域户籍制度的借鉴·...................................44

第4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47

4. 1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社..................................... 47

4.2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54

4.3户籍制度改革的设想·...................................56

结语·.................................................................72

致谢·.................................................................74

参考文献·.................................................................75

独创性声明·..............................................................78

独立摘要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 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 国户籍制度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的。 最早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习民数”制度,经过春秋战国 时期的洗礼,直到秦统一中国后,商鞍建立的户口管理制度才推行于全 国。随后的中华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基础上“发

扬光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主义,巩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工具。它的形 成、产生和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日益 完善。但由于受封建社会保守、封闭思想的影响,古代户籍制度表现出 了严格的世袭性、鲜明的等级性、明显的地域性、功能的多样性等特点。 然而这些制度性内核却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而被我国户籍制度继承下 来,这便是现行户籍制度为何依然具有某些顽固、保守和封闭地方的历 史根源。

户籍制度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户籍制度 或人口管理制度。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人口 状况、文化习俗、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 和地区的户籍制度或人口管理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与欧美和日本等国相。 比,我国户籍制度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在指导原则方面,我国 遵循“治民”原则、而国外遵循“便民”原则;在功能作用方面,我国 户籍功能多样化,而国外户籍只是提供人口数据和信息:在人口迁徒方 面,我国采用事前迁移,国外采用事后迁移;此外,我国户籍人为的把 国人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而国外户籍却不存在身份差异。因此,我们 必须正视这些差距,认清形势,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国 国情,制定出适国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户籍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50年代,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在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下形成的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以《户 口登记条例》为核心,其他福利、辅助性措施为补充的户籍管理制度。 它仍然没有能超脱历史的羁绊,其鲜明特点就是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 完全分离开来,形成“二元”制的管理体系。它在当时条件下对维护社 会稳定、控制城镇人口过快增长、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 其负面影响日渐突出,成为妨碍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突出表现为:严重影响了公民平等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的 实现;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人才的开发使用;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制约了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户分离的现象,不利于人口 管理和社会控制。可以说,原有的户籍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所 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修改和必要的补充,以使它 成为能够促进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崭新的户籍管理制 度。

改革户籍制度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关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深化户籍 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移动”。这 为我们改革户籍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早在80年代后期,就己 经有学者开始从事户籍改革的研究。但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是 90年代初。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现行户籍制度的产生、 弊端及改革思路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 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措施,这对解决群众迁移自由、合理有 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些改革还仅限于具体 独立摘要

工作措施的制定,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没有长远

观念、过于功利、缺乏全局性,反映出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上过分强调“堵” 而忽视“改”的非理性观念。这与我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理论研究过 于滞后和被动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在继承、发展、变革中走到了今 天。这说明,户籍制度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壤,它是符合中国特 殊国情的。虽然它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这并不能 说明这种制度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了生命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的根本出发点是兼顾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促进城乡居民的 平等,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这也决定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只能 采取渐进的方式、阶梯状向前推进。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户籍制度的 比较分析,在全面总结目前我国户籍改革经验的基础,提出户籍改革要 以社会公平为改革原则,确立改革的道义力量;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改革 方向,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策略选择,稳妥又不 失时机地推进户籍改革的实现。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 突出矛盾,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应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 善:一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建立起 一套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动态管理模式;二是要坚持平等公开、便 民利民、循序渐进、迁徒自由、发展与稳定相配套、制度相互配套、内 容与手段并行等科学的户籍制度改革原则;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 户籍法律体系,通过修改《宪法》,恢复公民迁徒自由权和居住自由权, 加快《户籍法》的制定步伐,适时修改相关的行政法规,以确保户籍管 理逐步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四是科学的设置城市准入门槛,合理调节农 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保障各地所需人才‘流动的自由通畅,不断增 强城市的发展活力;五是完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现户籍与口籍合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逐步实现户籍管理规范化、微机化、网络化; 六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调整就业政策、改革教育体 制和住房政策、解决入城农民土地经营权问题、协调统一城乡计生政策 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来进一步推进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户籍制度改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我国一个有9亿 农业人口的大国来说,户籍制度改革更是艰难而复杂。它关系到市民与 农民两大社会集团的实际利益、关系到千万个城乡家庭的未来前景、关 系到一系列社会具体制度的转型与变更、关系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重新调 整,其艰难性可想而知。本文仅对户籍改革的现实和理论做了一些粗浅 的研究,意在为户籍制度改革在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具体措施等方面 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当然,理论研究毕竟不同于现实改革,在实际改 革中无疑还会遇到比本文所分析的更多、更复杂、更难解决的新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充满了困难与险阻,不可能一瞰而缴。希望一次性的设计 出一个面面俱到、又细致入微的改革方案及实施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 不可取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

极探索,就一定会找到一条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户籍制度、 关键词:户籍制度历史发展国际比较完善户籍改革

前言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 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国 户籍制度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的。 最早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习民数”制度,经过春秋战国 时期的洗礼,直到秦统一中国后,商鞍建立的户口管理制度才推行于全 国。随后的中华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基础上“发 扬光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主义,巩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工具。我国现 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50年代,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套以《户口 登记条例》为核心,其他福利、辅助性措施为补充的户籍管理制度。其 鲜明特点就是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完全分离开来,形成“二元”制的 管理体系。它在当时条件下对维护社会稳定、控制城镇人口过快增长、 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 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其负面影响日渐突出,成为妨碍中 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户籍制度是历史的要求,也是 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中己明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 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移动”。这为我们改革户籍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 策保障。

早在’80年代后期,就己经有学者开始从事户籍改革的研究。但真正 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是90年代初。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 的角度对现行户籍制度的产生、弊端及改革思路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国 寿

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措施, 这对解决群众迁移自由、合理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推进城 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 长远看,这些改革还仅限于具体工作措施的制定,多是“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没有长远观念、过于功利、缺乏全局性,反映出 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上过分强调“堵”而忽视“改”的非理性观念。这与 我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理论研究过于滞后和被动有着直接关系。 本文,笔者将在全面分析古代户籍制度形成、发展和特点作用的基 础上,探索古今户籍制度的相通之处,从而寻找出现行户籍制度弊端的 历史根源,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与国外人口管理制度的比 较,寻找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管理模式;在总结目前我国户籍改革经验的 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思想,结合当前社会转 型期的实际特点,突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把尊重人权和民主与法治理 论引入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面, 力争设计、构建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户籍制度。

第1章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探析

第1章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探析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曾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

运行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户籍制度与现行的市场经济 体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对户籍制度形成了 强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上产生了一 定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在当前社会体制转型期,现行户籍制度无论从 制度的效率还是从公平的角度,都与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已显得极不 相称。因此,致力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创新,使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 发展,有利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体现,以适应降低公民生活成本、 关心弱势群体的需要,已势在必行。要想真正实现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 任务,就需要对现行户籍制度的产生、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中 找出与现行体制不适应的部分,以此来把握户籍改革的脉络,明确户籍 制度改革的方向。

1.1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在粮食统购统 销制度下形成的,它仍然没有能超脱历史的羁绊,其鲜明的特点就是把 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完全分离开,两者界限分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走过了形成、强化、改革的过程。户口迁徒也经历 了从自由迁徒到严格限制再到逐步放开的曲折过程。回顾五十多年来户 籍管理工作的历程,可以说,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1.1户籍制度的形成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止了旧的户籍制度,制发了新的户口簿册, 并希望通过建立新的户籍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公共秩序、恢复生 产。此阶段也是户口自由迁移时期。为此,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自由迁徒作为公民的11项自由权写进临时宪 法。"" 1950年n月第一次全国治安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户口工 作的任务是保证居民居住迁徒自由,安心从事生产建设。" 1951年7月 16日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范了城市的户口 登记和管理,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部户籍法规。其目的仍是维护社会 治安、保障人民安全及居住、迁徒的自由。c2}因此,该《条例》仅对城 市居民依属地进行户口登记和管理,并未限制城市居民的迁移。1954年 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徒的自由。”[3" 1955 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 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按居住地进行户口登记的制度,从而统一了 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4]同年11月,国务院还公布了城乡划分标准, 明确规定了城镇与乡村的界限。1956年3月10日,全国第一次户口工 作会议规定了户籍管理三项基本任务:“证明公民身份,便利行使权利和 履行义务;统计人口数字,为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提供人口资料; 发现和防范反革命和各种犯罪分子活动,密切配合阶级斗争。”(5]总的 看,建国后的8年里,国家并未出台限制户口迁移的任何规定,此时居 民居住和迁徒是自由的,对居民迁出迁入只要求办理手续,没有提出任 何限制。

1. 1.2户籍制度的自我强化阶段(1958-1978年)

建国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43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