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加盟网-建材加盟,建材加盟费查询,国内权威的建材加盟费查询网!
当前位置:建材加盟网 > 知识宝典 > 岗位职责 > 职责余显斌

职责余显斌

来源:建材加盟网 | 时间:2017-05-07 06:15:08 | 移动端:职责余显斌

篇一:五十中西七下第五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

(满分150分,卷面5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砭()骨 毋( )宁 忧心忡( )忡 阴mái() ...

虫zhì( ) 告 qìng ( ) léi ( )弱目不xiá()接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上有黄鹂深树鸣。

②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④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⑤默写赵翼《论诗》 ,。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3分)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

B.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名著知识:(4分)

鲁迅把 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 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 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6、综合性学习(4分)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探险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说出你喜欢(崇拜)的探险家,并说说他(她)的事迹。

①我最喜欢(崇拜)的探险家是: 。

②他(她)的事迹:

二、阅读(63分):

探险家与骆驼

余显斌

①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②明显的,驼已负伤。

③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

④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

⑤狼,在一步步逼近。

⑥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

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

⑦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也因

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

⑧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

一种恐惧。

⑨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

⑩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

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

?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

现在看来,是真的。

?他想甩脱它,很难。

?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

?残阳如血。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了。驼仍没

忘记自己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

?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

?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

?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

?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

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

(21)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22)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

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

(23)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也是这个市的

市民,更是这个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

(24)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风吹过,

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

(25)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

(26)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

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

(27)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

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

(28)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

(选自《2012中国小小说》,有删改)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他感到“轻松”和“沉重”的原因。(4分)

8、试分析画横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

9、文章③至⑥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

10、本文描写人物的文字形象细腻,请分析下列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4分)

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

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 .......

11、.关于本文的主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围绕下列三组关键词中的一组,结合全文,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5分)

关键词:自私——无私、善良——卑鄙、职责——本能

最完美的礼物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四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五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②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五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③?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⑤?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厉声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 (1)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2)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辗转了一

夜的郭教授在天色未亮时,秘密的开始了一个计划。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水,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⑩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过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

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

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唯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

历验,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有删改)

12、第⑤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3分)

13、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6分)

(1)“轮到大刘了,他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14、本文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请用“ ”在文中画出伏笔暗示的句子。(3分)

15、第⑩段画线句“郭教授??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4分):

16、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4分)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饮于河、渭( ) ...

③天柱折,地维绝。( )④故水潦尘埃归焉。()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②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怒而触不周之山/学而不思则罔 B.以为妙绝/天柱折,地维绝....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日月星辰移焉 D.群响毕绝/众妙毕备 ....

20、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3分)

21、对夸父最终“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22、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体现先民探索、征服自然地勇气和精神,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请写出你熟知的一个神话传说并简要叙述其内容(4分)

三、作文(50分)

23、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550左右字的作文。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

1、略

2、略

3、B

4、C

5、《昆虫记》、蝉、蟋蟀、螳螂

6、略

二、

7.(4分)探险家甩脱了骆驼,没有了负累,所以心理显得轻松;抛下骆驼独自逃生,又觉得对不起骆驼,因而心情沉重(或作者抛下骆驼后,独自走在茫茫沙漠,显得更加孤寂,因而心理觉得沉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

8.(4分)这是环境描写(1分),写出月亮的清冷(1分),烘托出周围环境的孤寂(1分),衬托(反衬)骆驼带给探险家温暖(或衬托出骆驼尽职尽责,为探险家取暖)(1分)。

9.(4分)插叙。(2分)补充交代了骆驼受伤的原因(或骆驼和探险家赶走狼的经过),体现骆驼的尽职尽责。(2分)

10.(4分)作者运用“轻轻、悄悄、偷偷”等叠词和比喻修辞手法,写出探险家丢下受伤的骆驼时小心翼翼(或偷偷摸摸)的动作,生怕惊醒骆驼而无法甩脱它(或以便自己甩脱骆驼,顺利离开沙漠)。(评分标准:答出运用叠词得1分,比喻1分,能答出探险家小心翼翼(或偷偷摸摸)想甩脱骆驼,得2分。

11.(5分)示例:(1)自私——无私:人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自保而显得相对自私,但骆驼却始终尽职尽责,探险家在水短缺的情况下考虑到的是抛下骆驼,而骆驼为探险家而受伤,受伤后依旧为他取暖,最后还完成自己的职责,人的自私与骆驼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

示例:(2)善良——卑鄙:骆驼的善良是从始至终的,保护探险家,为他取暖,即使被丢弃了,依旧找到探险家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探险家考虑到一人一驼无法靠那点水走出沙漠就将救命恩人舍弃了,人性的自私与卑鄙在这一刻就显示出来。

示例:(3)职责——本能:骆驼从始至终尽了它的职责,保护探险家,为他取暖,临死还将东西送回。探险家出于求生的本能而抛弃了救命恩人骆驼,虽然无可厚非,但毕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评分标准:解读合理2分,能结合文本2分,语言组织1分,没有围绕关键词回答扣2分)

12.没有找到水 13.(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 因为这个词语能突出大刘鲁莽直率,有些自私。

(2)轻轻(“缓缓”、“慢慢”等),因为这个词语能突出郭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

14.辗转了一夜的郭教授在天色未亮时,秘密的开始了一个计划。

15. 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

16. 答: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

(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17、略18、略19、D 20、略21、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死而不已、造福后人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2、略

篇二: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事业下的人和自然

楼宇烈

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的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在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了理论根据。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一方面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既伟大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又很渺小,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破坏它的收益还要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讲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的结合,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呢?

(选自《大家》,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完全能够征服自然,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当前的生态问题。

B.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认为“人和天地浑然一体”,到后来的“人与天地相对立”。

C.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研究的自然,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

D.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却被很多人误解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

B.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C.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甚至能主宰万物。而应该效法天地自然,这种思想值得借鉴。

D.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恢复原貌所需成本比当前获得的收益要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思想,尊重天地万物,抑制欲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建立生态的平衡。

B.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

C.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D.文章结尾用《史记》中的句子,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引人深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知止”不能向自然、社会攫取财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生成一事

袁芳

“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对于李德才而言,爱上磁性液体,理由很简单,但是把磁性液体研究明白,并且站到这一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使其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应该是伟大的。

——题记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籍华人学者来京讲学,随身带着一小瓶被列为高度机密的磁性液体。在这名学者演示磁性液体时,当时还是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静止时平凡无奇的液体,在磁铁的作用下,竟变成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莲花,似柔实刚,能伸能屈。

这种充满神秘力量的材料让李德才着迷:“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研究它。”

从1992年入校攻读博士学位起,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学深居简出、潜心研究,要知道,在以交通信息为优势学科的北交大,磁性液体的研究基础薄弱,在学校可谓是冷门领域。然而,对于李德才来说,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导师袁祖贻教授说:“德才憨厚朴实,待得住,很刻苦,很好学,能干成大事!”

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最初给他定了一个方向,研究青岛铁路局的火车轴承密封件。内行都明白,导师推荐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有前途,好毕业,多少学生求之不得。然而李德才却摇头拒绝了:“我还是想搞我的磁性液体,更有挑战,更有意义!”

磁性液体当时在国内的研究尚属前沿,所以一切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谈不上团队传承、团队合作。最初,李德才的实验开展得异常艰难,他把省下的钱买原料和书籍,常常到了月底还要向同事甚至学生借饭票。

北交大有着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也鼓励新兴学科异军突起,允许部分设备相互借用。只是主人白天用,李德才只能晚上用,那几年,他成为夜猫子,昼伏夜出,甚至熬至深夜,静静地等候着实验结果出炉。

“做实验时正值夏天,李老师在那儿做试验,外面三十六七摄氏度,把烘箱从零上三十六七摄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需要七八个小时,测试器件还需要在箱内待四个小时,基本上,一次实验就是一个通宵。”曾经与李德才并肩作战的学生王长有说。“

关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当时美、日等国都进行了技术封锁,能拿到手里的资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仍保存着当年从导师那里复印的原始材料,当年,他就是从这些珍贵却有限的资料中“沙里淘金”的。

2013年,李德才站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花费20年时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液体。

近三十年来,李德才把自己的光与热全部奉献给了磁性液体这一研究领域,如今,李德才创立的磁性液体研究中心已研制出多种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的磁性液体,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地将磁性液体应用到国防科工的诸多领域,节约经费和创造产值达数百亿元。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这样评价李德才——“李教授常说,我做某件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就是我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只有做完做好这一件,我才会去做下一件。他的执着看起来有些迂腐,有些落后,但正是他无视困难,拒绝外界诱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计抛在脑后,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活跃,才有静得下来,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享受梦想成真的大快乐。”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80年代,李德才初次见到磁性液体便被深深吸引,为了研究磁性液体,他进入北交大,从此深居简出,攻读博士学位。

B.导师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给他推荐了一个研究方向,别人求之不得,李德才也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一个好的前途,但他还是拒绝了。

C.北师大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鼓励新兴学科的治学理念,让李德才有机会借用设备进行试验,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几十年来,李德才专注于磁性液体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磁性液体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5.李德才教授研究磁性液体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述。(4分)

6.列夫·托尔斯泰说:“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李德才教授的伟大与简单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呱叽呱叽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

篇三:《探险家与骆驼》阅读附答案

探险家与骆驼余显斌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明显的,驼已负伤。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狼,在一步步逼近。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他想甩脱它,很难。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残阳如血。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了。驼仍没忘记自己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A】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还有女孩火辣辣的目光。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也是这个市的市民,更是这个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风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的。(选自《2012中国小小说》,有删改)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他感到“轻松”和“沉重”的原因。(4分)小题2:试分析画横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小题3:本文描写人物的文字形象细腻,请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小题4:关于本文的主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围绕下列三组关键词中的一组,结合全文,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5分)关键词:自私——无私、善良——卑鄙、职责——本能参考答案:小题1:(4分)探险家甩脱了骆驼,没有了负累,所以心理显得轻松;抛下骆驼独自逃生,又觉得对不起骆驼,因而心情沉重(或作者抛下骆驼后,独自走在茫茫沙漠,

显得更加孤寂,因而心理觉得沉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小题2:(3分)这是环境描写,写出月亮的清冷,烘托出周围环境的孤寂,衬托(反衬)骆驼带给探险家温暖(或衬托出骆驼尽职尽责,为探险家取暖)。(评分标准:答出月亮的特点1分,答出衬托或反衬得1分,作用1分,只答出突出周围环境孤寂得1分。)小题3:(4分)作者运用“轻轻、悄悄、偷偷”等叠词,写出探险家丢下受伤的骆驼时小心翼翼(或偷偷摸摸)的动作,生怕惊醒骆驼而无法甩脱它(或以便自己甩脱骆驼,顺利离开沙漠),表现出探险家的自私(或想自保逃命)(评分标准:答出运用叠词得1分,能答出探险家小心翼翼(或偷偷摸摸)想甩脱骆驼,得2分,答出探险家的人物形象1分,只答出想甩脱骆驼,独自逃生得2分。)小题4:(5分)示例:

(1)自私——无私:人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自保而显得相对自私,但骆驼却始终尽职尽责,探险家在水短缺的情况下考虑到的是抛下骆驼,而骆驼为探险家而受伤,受伤后依旧为他取暖,最后还完成自己的职责,人的自私与骆驼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示例:(2)善良——卑鄙:骆驼的善良是从始至终的,保护探险家,为他取暖,即使被丢弃了,依旧找到探险家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探险家考虑到一人一驼无法靠那点水走出沙漠就将救命恩人舍弃了,人性的自私与卑鄙在这一刻就显示出来。示例:(3)职责——本能:骆驼从始至终尽了它的职责,保护探险家,为他取暖,临死还将东西送回。探险家出于求生的本能而抛弃了救命恩人骆驼,虽然无可厚非,但毕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评分标准:解读合理2分,能结合文本2分,语言组织1分,没有围绕关键词回答扣2分)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文中情节,从探险家行路的艰难和探险家对骆驼的情感两方面来分析。小题2:试题分析: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突出景物的特点,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题要说明此景物描写表现了探险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理解其对骆驼与人之间关系的衬托作用。小题3:试题分析:找到此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情节,分析人物这一系列行为的原因,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担心),概括人概括的性格特点(自私)。小题4:试题分析:可从人求生本能来谈表示赞同探险家的行为,可从探险家不顾帮助过自己的骆驼生命只顾自己逃生来批判这种自私行为。


职责余显斌》由:建材加盟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41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