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0-02-05 22:46:11 | 移动端: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本文关键词:建筑节能,探讨,能源,环境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本文简介:[摘要]能源在这个世界上弥足珍贵,随着能源的逐渐消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建筑节能的探讨,但发展至今仍旧没有对“建筑节能”有一个确定的认知。本文将对“建筑节能”认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以期能帮助广大从业者正确认知“建筑节能”。[关键词]能源;建筑节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本文内容:

[摘要]能源在这个世界上弥足珍贵,随着能源的逐渐消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建筑节能的探讨,但发展至今仍旧没有对“建筑节能”有一个确定的认知。本文将对“建筑节能”认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以期能帮助广大从业者正确认知“建筑节能”。

[关键词]能源;建筑节能;认知基础;探讨

在能源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先后对“建筑节能”进行了探讨乃至实践,但这些探讨往往不够深入,导致了实践目标过于简单,手段粗糙。例如:将建筑物密闭起来,以此来减少新风系统的能源消耗。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建筑节能的探讨,如今对“建筑节能”的探讨还在继续,对“建筑节能”的认知也随着探讨的继续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笔者将根据如今对“建筑节能”认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地探讨“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希望能帮助广大从业者科学合理地认知“建筑节能”。

1关于“建筑节能”认知问题的提出

1.1中国建筑节能认识尚不清晰

清华大学的建筑节能研究所通过研究发现,建筑节能领域依旧是问题多多,例如比较普遍存在的错误建筑节能观念——技术和资金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相应的管理便不是那么重要;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过度追求数字节能等都制约了人们对建筑节能进行认知。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的科研人士发表的关于建筑节能的论文大多是在探讨如何将建筑节能应用至生活中,而对基本的建筑节能的认知研究却少之又少,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热衷于探讨建筑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却忽略了对最基本问题的讨论,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回答出“建筑节能是否节能”,“建筑节能是什么”这一类基础问题,反应出人们忽视了对“建筑节能”的认知或人们对这一技术的认知不清等情况。

1.2建筑节能的学科体系尚未正式确立

根据我国相关专业机构对于学科的界定情况,我国将建筑学、环境学和土木工程学当作一个互相联系又差异颇大的学科群体,其中,建筑学为一级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建筑与环境,建筑学之下则分支为4个二级学科,这四个二级学科分为建筑技术科学及其他三个学科,而建筑技术科学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建筑光、热和声环境;若将建筑学按照研究对象来划分,则又能够将其划分为6个彼此独立的专业工种。建筑节能技术能涉及到上述所提到的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各种相关技术,是一门典型的综合了建筑学各方各面领域知识的新学科。近年来,包括南京工业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是目前我国少有的批准的试点专业,这表明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获得了我国教育部的认可,也体现了我国目前对建筑节能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构建建筑节能学科体系的迫切性。但是在高教厅2011年所颁发的28号文件指出,需要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设置在建筑学类下。再结合如今建筑与环境专业的课程所讲解的内容已经覆盖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基本内容,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下的一个研究方向。由此可见,建筑节能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依旧在确立学科体系的路上。

1.3建筑节能科学观尚未形成

按照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应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尽量建设高度文明生活为方向,能源的消耗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舒适生活同时兼顾的模式。建筑节能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涉及较广,例如建筑工程学、人居社会学、能源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其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两重特性,也是多门学科交叉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在目前,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都还未建设完毕,建筑节能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都没有得到统一。这些现象都表明目前我们社会对于建筑节能的认知不够清楚明了,而工程界也尚不能完全把握建筑能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建筑节能实践的开展依旧缺乏充足且合理的理论指导。也是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认知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建筑节能的系统认知尚未形成,建筑节能技术的实践成效不高,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

2.1建筑节能的系统性认知

建筑节能作为各个建筑学科的交叉综合体,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系统性应当包含以下4层含义。(1)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应体现“为人服务”的发展观念,建筑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而建筑节能的最终目的也应是在保障人民舒适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实现我国在能源上制定的战略目标。(2)建筑节能应是全过程节能,以建筑系统寿命周期为限时器,要求在此期间所进行的节能活动要协调一致,不能顾此失彼。(3)建筑节能应是建筑、相关环境和人三方面组成的系统的整体节能,不是单纯的局部节能,这就要求从建筑设计、到使用的材料、再到各种建筑设备以及能源的使用要与整个环境互相协调,争取最大限度的整体节能。(4)建筑节能应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是指降低建筑所使用的能源,减排则是减少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达成这两个目的,所能够采取的方法包含两方面,一是提高建筑系统用能效率,二是控制建筑用能的需求。

2.2构建建筑节能认知基础的原则

构建建筑节能认知基础的原则共有三个,分别是社会学原则、管理学原则和地域性原则,把握好这三个原则,才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认知基础。接下来便一一介绍这三个原则。2.2.1社会学原则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构建建筑节能认知的基础就要从尊重历史与文化传统,从历史出发,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中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与发展,这也是中国一直秉持的科学合理的建筑观念,体现了我国建筑从业者朴实的建筑观。要构建建筑节能的社会,朴实的建筑观将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属性。2.2.2管理学原则建筑节能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具备的节能外部性要求国家政府应为建筑节能发挥其强大政治及经济干预力量,通过出台对建筑节能的支持和保护政策,引导建筑节能事业的“茁壮成长”。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商人、业主和物业公司等不同群体在建筑节能事业中起到的相应作用,以此来尽可能维护每个群体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合适的平衡。2.2.3地域性原则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建筑用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的建筑符合则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区域要使用不同的建筑设计,例如在不同气候区要使用不同的通风采暖方式,而不同的建筑设计的能耗差异各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去实现建筑节能。

2.3建筑节能的认知体系结构

依据上文对建筑节能认知基础的分析,科学合理地认知在建筑节能系统中建筑、能源、自然经济等相关元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初步确立的建筑节能认知系统如下。由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和人居环境学分支而出的人居社会学、人居经济学、人居文化学和人居工程学来作为建筑节能科学的指导思想,再将建筑节能科学分为建筑节能社会学、建筑节能文化学、建筑节能经济学和建筑节能工程学,再将建筑节能工程学细分成工程观和工程办法两个部分。其中工程观包括工程价值观、工程系统观和工程地域观,工程办法包括规划设计办法、施工调试办法、运行管理方法和节能改造方法。这样一个由建筑节能科学为核心,科学发展观和人居环境学为指导思想的建筑节能认知体系的结构便初步构建完成。

2.4建筑节能系统认知的层次性

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就是对其蕴含着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进行认知,通过研究建筑节能各个子系统的运转规律,才能为建筑节能的合理实践提供理论性的指导。而建筑节能系统的复杂性来源于建筑节能是多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其内蕴含的知识涉及科学、技术和产业等多个层次,由此建筑节能具备多重社会属性,这样一来,建筑节能主体的复杂性便决定了建筑节能工程的目标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目标并行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多个目标往往存在或大或小的冲突。在进行建筑节能的实践时,通常难以兼顾目标和子系统,需要进行权衡和适当的放弃。

3结语

只有正确地建立好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建筑节能”进行认知。笔者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建筑节能”问题的分析,探究了“建筑节能”的认知基础,提出了希望能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建筑节能”的这一概念。

参考文献

[1]余晓平.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余晓平,付祥钊.建筑节能系统的认识基础探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33(S2):65-69.

[3]汪宏,陶小马,葛蕾.考虑能源、环境影响的住宅建筑节能CGE模型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5):84-91.

作者:杜晓楠 郝薇薇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探讨》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332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