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0-01-30 21:57:25 | 移动端: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本文关键词:清初,物质,旅游文化,环境,瘦西湖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本文简介:〔摘要〕清初瘦西湖旅游处于初始阶段,其游览范围最初在红桥至小金山一线,后拓展至平山堂,以自然风光和少数人文建筑为特色;其游览形式主要是文人雅集,红桥修禊;这是清初明季遗民文人托景寄情的方式,也是精英文化的反映。〔关键词〕清初;旅游文化;精英文化;扬州;瘦西湖清代瘦西湖的声名远播应当始自乾隆皇帝六下江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本文内容:

〔摘要〕清初瘦西湖旅游处于初始阶段,其游览范围最初在红桥至小金山一线,后拓展至平山堂,以自然风光和少数人文建筑为特色;其游览形式主要是文人雅集,红桥修禊;这是清初明季遗民文人托景寄情的方式,也是精英文化的反映。

〔关键词〕清初;旅游文化;精英文化;扬州;瘦西湖

清代瘦西湖的声名远播应当始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时扬州盐商于瘦西湖两岸广造园林、景致以供皇帝巡幸,精美绝伦,繁盛一时。但瘦西湖的旅游却并非从乾隆王朝开始,在清代初期,瘦西湖已成旅游佳处。

一、瘦西湖的命名和空间范围

瘦西湖之名较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吴绮的《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因此,瘦西湖是保障湖的别称,保障湖的区域即瘦西湖的空间范围。据乾隆年间《扬州画舫录》记载:“法海桥在关帝庙前,东西跨炮山河。炮山河受蜀冈、金匮、甘泉诸山水,由廿四桥出是桥,乃得与保障湖通,故炮山河亦名保障河。”又说:“长春桥界迎恩河及保障湖之间,桥内为迎恩河,桥外为保障湖。”因此,所谓保障湖应当是位于法海寺东南,扬州城西的一片水域。但《扬州鼓吹词序》又说:“其(保障湖)东南有小金山焉,在城北约二三里。”这里,保障湖又在小金山、法海寺西北,与前述相矛盾。其实,若结合关于保障河的描述,真相就大白了。《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记载:“保障河在府西四里,城北三里。旧有柴河,东连官河,西接市河入城。而城西一望平原,别无壕堑。崇祯十年,始自柴河口引城东运河绕西郭,复折而西,南接城南二里之宝带河,仍合运河,延袤十六里。”由此可见,吴绮所言保障湖或瘦西湖实则是保障河的流域;它并非一天然湖泊,而是集结了众多河流的一个水系,包括了扬州城西部和北部的护城河,然后逶迤西北直抵蜀冈平山堂脚下。

二、清初瘦西湖的物质环境

将保障湖比作西湖未必自吴绮始,但保障湖或瘦西湖一带成为游览之地却早有开端。清初的瘦西湖或许比不上西湖盛景,但也别具特色。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评论清明时节的保障河风光:“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批;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虽然张岱所描写明末的保障河,但其所言“舒长”确是瘦西湖一贯的自然风貌特征。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谈迁为重写明史《国榷》,前往北京搜寻史料,路过扬州,作了数日停留。他参观了兴教寺、蕃釐观、城隍庙,拜谒了史公墓,又游览了天宁寺、大明寺、观音禅寺、司徒庙等地,当然也经过了瘦西湖,留下的记载为“贾锐度红桥,虽平原旷寂,实北邙也”和“过西门濠水一勺,贵势家别业相望,借流种荷”。说明当时瘦西湖红桥一带还较荒凉,仅有一些富贵人家在湖边修建别墅,种植荷花。但时隔不久,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士禛任扬州推官,在他的《红桥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拏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说:红桥在城西北二里。崇正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朱栏数丈,远通两岸,虽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至此,瘦西湖红桥一带由于荷花的种植和画船的来往,显然更因为社会的逐渐安定,俨然已成扬州游览之胜地。画船自红桥向北至法海寺,必过小金山,这里也是瘦西湖的一处佳景。据《扬州鼓吹词序》记载:(小金山)在城北约二三里,昔刘宋徐湛之建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植花药、种果竹,召集文士尽游玩之适。至今虽历经重建,其迹仍在。风亭名未改;月观即东厅也;吹台今呼为钓鱼台;其厅悬有一联云“一水迴环杨柳岸,画船来去藕花天”,则琴室也。每逢夏日,郡人咸乘小舟徜徉其间以为乐,日夕归来,小舟点点如蜻蜓,掩映夕阳直如画境,而扬州之风景游览亦以此为最盛焉。在瘦西湖岸边建设亭台以供游人休憩、赏景在清初及后世都得以延续。此外,富贵人家的“别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瘦西湖两岸。康熙年间,扬州有八大名园,其中六处位于瘦西湖区域,分别为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和篠园。这些园林是其主人和宾朋观赏湖景之所在,提供酒食的酒肆也出现了。“北郊酒肆,自醉白园始,康熙间如野园、冶春社、七贤居、且停车之类,皆在虹桥。壶觞有限,不过游人小酌而已。后里人韩醉白于莲花埂构小山亭,游人多于其家聚饮,因呼之曰韩园”。游人可以在此赏景品酒;湖光山色,美酒佳肴,好不惬意。时至雍正年间,瘦西湖泥沙淤积,水道变浅。雍正十一年(1733年),扬州知府尹会一为“壮郊原名胜之观”和“市河之蓄泄”疏浚保障河,“周回故址,扩而疏之,更为凿其断港绝潢,使欸乃相闻,迤逦以至平山之下”。并“编柳桃于堤,卫疏土而骋游目者”。经过这次整治,瘦西湖水域游览面积得以扩大,画船可以直接开到平山堂下;同时,增加了新的景观——桃柳长堤。

三、清初瘦西湖游的主要形式和内涵

清初瘦西湖游的主要范围在红桥至小金山、法海寺一线,游览的交通工具是画船、小舟。泛舟湖上者,多是文人士大夫。他们乘舟游览绝非仅仅流连山水,而是以文聚友,抒发胸臆,红桥修禊就是其中重要活动之一。红桥修禊者首推王士禛,他自称:“山人官扬州,地号繁剧,公事毕,则召宾客泛舟红桥、平山堂,酒酣赋诗,断纨零素,墨渖狼藉……”,“康熙元年壬寅春,与袁于令箨庵、杜浚于皇、邱象随季贞、蒋阶釜山、朱克生秋崖、张养重、山阳刘梁嵩、陈允衡伯玑、陈维崧其年修禊红桥,有《红桥倡和集》。三年甲辰春,与林古度茂之、杜浚于皇、张纲孙祖旺、孙枝蔚豹人诸名士修禊红桥,有《冶春》诗,诸君皆和。”游宴湖上,吟诗作对,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王士禛在《红桥游记》中写道:“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接着感悟道:“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王士禛作为明季遗民,面对大势,家恨国仇只能付与游乐。这种想法在同游红桥的江南遗民中颇具代表性,如冒襄诗句:“何处能令客思消?沿流出郭到红桥。更无丽瞩堪娱悦,隋苑风光是柳条。”又如陈维崧诗句:“十年情绪不曾消,又过扬州第几桥。小倚曲阑思往事,伤心斜日柳条条。”再如孙枝蔚诗句:“九十春光去如鸟,三千宫女化为云。酒旗飘扬琵琶急,那识邻家哭上坟?”文士聚游瘦西湖上,自红桥修禊后在扬州蔚然成风,王士禛之后又有孔尚任修禊红桥,他在《红桥修禊序》中记录了这段雅游:康熙戊辰春,扬州多雪雨,游人罕出。至三月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予时赴诸君之招,往来逐队。看两陌之芳草桃柳,新鲜弄色,禽鱼蜂蝶,亦有畅遂自得之意。乃知天气之晴雨,百物之舒郁系焉。这种雅游之风不仅在湖上盛行,也渐次传到岸上。富家“别业”和两岸酒肆都成了文人雅士吟诗唱和、把酒言欢的场所。如篠园主人程梦星时常邀宾客雅聚园中,诗酒吟和,谈文论道。雍正年间的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在北门外建有“行庵”,广交文士,宴集不倦。酒肆之中也是文风聚敛,如曹溶诗《红桥酒楼》所言:“大有齐梁客,酣余咏《玉台》。”总之,清初瘦西湖游是以文人雅游为主要内容的。虽然在当时扬州居民有清明游览瘦西湖及周边的习俗,也有端午瘦西湖竞渡的活动,亦不排除游人中的其他阶层;但不管从游览的程度看,还是影响范围来看,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联通情感都是此时段瘦西湖游的主流。

作者:邱哲 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清初瘦西湖物质环境及旅游文化》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323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