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教案)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0-01-29 21:35:30 | 移动端: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教案) 本文简介: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个生字。2.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3.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4.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6.和大人

语文园地五(教案) 本文内容: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
个生字。
2.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4.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5.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6.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认识字词,会按照正确规则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读懂故事。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
个生字。
2.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1.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板书:表示时间的词语)
(2)竖排的每一组词语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2.认读生字
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出示“午、晚、昨、今、年”的读音、组词及识记。
注意读准平舌音“昨”,前鼻音“晚、今、年”。(1)(2—7)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识记:“午、晚、昨、今、年”,如“一天分为早晨、中午、傍晚。”“一年365天。”“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3.练一练,学运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
(1)时分秒闹钟
(2)日年今天


(3)早晨

晚上一天

中午
4.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词语还有:
早晨
中午
黄昏
……

板块二:我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观察这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上面的一行字都有草字头,都与花草有关,草字头表义。
下面的一行字都有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木字旁表义。
(板书:草字头与花草有关
木字旁与树木有关)
2.练一练,学运用。
请把苹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做摘苹果小游戏,把字分类放在篮子里。
3.我拓展,我积累。
我们常见的偏旁还有:
鸟字旁,如鸡、鸭;
绞丝旁,如红、绿;
三点水,如江、没、清,
言字旁,如词、语、说、诗等。
【设计意图:学习两组不同偏旁的生字,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认识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8-10)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2.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1.复**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平舌音:开头的声母是“z
s”。
翘舌音:开头的声母是“zh
sh”。
鼻音:开头的声母是“n”。
边音:开头的声母是“l”。
(板书: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
你们

家里
男生

蓝色
上山

三年
写字

报纸
注意重点读准平舌音“三”,翘舌音“山、纸”,鼻音“男、你”,边音“里、蓝”。尤其注意区分“三”与“山”,“男”与“蓝”的读音。
3.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你好

里面男人
蓝天
山坡

三人字帖
白纸
注意读准:平舌音“三
字”,翘舌音“山
纸”,鼻音“你
男”,边音“蓝
里”。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回顾书写坐势及执笔姿势
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执笔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
2.书写时要注意:
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儿、林”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笔顺规则是从左到右。
“本、天”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笔顺规则是先撇后捺。
(板书: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具体来说:
“儿”顶部左低右高,底部左右大致齐平。首笔竖撇向左下格,竖弯钩起比较高,从右上格沿竖中线右侧下行,至右下格右弯钩出。
“林”左窄右宽,顶部左木低,底部右木低。左木横笔在横中线上册,右木略大,撇比伸向左木下侧,捺角与撇尖持平。
“本”首笔横居上居中,竖在竖中线上。撇捺从横、竖交点起笔,撇尖略低,捺脚稍高。末笔短横与捺脚大致持平。
“天”两横在上半格,上短下长,竖撇起笔于竖中线,撇端超出下横左端,捺脚超出下横右端,略低于撇尖。(1)(2—4)(5-8)
3.写一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在描红、临帖。
4.你认识的汉字中,有哪些是按照从左到右写的,又有哪些是按照先撇后捺写的?
如:从、江、秋等,是按照从左到右写的;“大、人、木”是按照先撇后捺写的。
【设计意图:注意写好两组生字,注意按照正确的书写顺序进行书写。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课堂小结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辨析了“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学会了书写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2.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五:日积月累
出示《悯农》(其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得最多。
A
学生自愿参与。
B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悯农》,一定有同学听到过这首古诗,会的(1)(2—6)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A配乐,范读。
B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读准节奏。(自己读,与同桌互读,4人小组和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教师抽查。
D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3.感悟诗意。
A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B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天人、活重)
(1)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
(2)词语解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当午:正午,中午。
餐:熟食的通称。
(3)了解诗意: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滴到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C指导背诵,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避免拖腔拉调的齐读。
4.延伸阅读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增加积累,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板块六:和大人一起读
出示《拔萝卜》
1.出示朗读视频
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口头填空)
这篇有趣的小短文主要写了老公公拔萝卜,结果没拔动,后来请了老婆婆,老婆婆又请了小姑娘,小姑娘又请了小狗,小狗又喊来小猫一起帮忙拔萝卜的故事。
3.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来怎么样了?
小猫拉着小狗,小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拔出了萝卜。
(2)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来帮忙,就可以把事情办成功。从中我懂得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小结:
《拔萝卜》的故事可真有趣,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读,并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大人或同学听。
三、课堂小结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认识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辨析了“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学会了书写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
(7-14)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表示时间的词语:
草字头:和花草有关

木字旁:和树木有关
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
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办部分的重点内容一是识字,二是了解部首的意义,三是学习古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这几部分的教学,而不能平均用力。特别是对部首意义的理解上,不但要弄清本课的两个部
首的意义,还有让学生搜集一些这样的字,体会意思,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非常必要的。
不足之处:
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

语文园地五(教案) 本文关键词:教案,园地,语文

语文园地五(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语文园地五(教案)》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322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