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0-01-10 17:20:23 | 移动端: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本文关键词:脑血管,凝血,检验,评估,价值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本文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程长、致残致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有文献指出,其诱因主要与年龄、酗酒、吸烟及部分凝血因子密切相关,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动脉瘤、脑出血及高血压等临床症状,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蓬勃发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凝血检验具有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本文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程长、致残致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有文献指出,其诱因主要与年龄、酗酒、吸烟及部分凝血因子密切相关,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动脉瘤、脑出血及高血压等临床症状,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蓬勃发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凝血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诊断等检验[2]。有学者提出,内在与外在凝血途径在血栓的形成、发展及预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故笔者展开凝血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探究,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2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均经脑部CT、心电图、MRI扫描检查,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2)临床资料齐全,能准确判断疗效者;(3)无家族遗传病史者;(4)符合自愿原则,参与该研究前仔细阅读相关准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机制障碍者;(2)合并有其他脏器、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3)患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者。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57例,女性45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7.13±5.63)岁;病因分类:脑出血患者49例,冠心病患者31例,脑梗死患者22例。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6.29±6.27)岁。经检验,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并通过。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取肘正中外周静脉血各2~3mL,以1∶4柠檬酸盐为抗凝剂,静置10min后,置于离心机中,转速为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置于零下40℃低温冰箱备用保存。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品、校准品进行检测,试剂盒由日本希森美康进口试剂国药有限公司提供。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各项凝血指标: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比较两组抗凝血酶III(AT-III)及血浆D-二聚体(D-D)。(3)观察研究组不同病情的转归情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PT、TT、Fbg、APTT均发生变化,同时对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经治疗后各凝血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比较两组患者AT-III和血浆D-D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AT-III和血浆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T-III和血浆D-D水平进行比较,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研究组不同病情的转归情况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有27例患者出现病残情况,占比为26.47%(27/102),有70例患者转归情况良好,占比为68.63%(70/102),5例患者病死,占比为4.90(5/102)。出现病残患者其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液成分因素,多数患者伴随着以上原因所导致的心脏或者大脑发生的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疾病[4]。目前,该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发病率也日趋上升,临床大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并发脑出血,脑出血发病急、病程短、危害大,且预后差,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人数约1500万[5]。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有50%以上的病人虽然经过先进、有效的治疗后幸存,但生活却不能自理。因此,提高以及改善心脑血管患者诊疗水平尤为重要。在对止血、血栓领域不断深入研究中发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检测与心血管疾病诊断评估、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产生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可能与大量的外源性凝血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进而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同时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内源性凝血因子得到释放,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途径被激活的同时,血浆中大量Fbg被消耗形成纤维蛋白,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大量血栓,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和纤溶酶分解血液中大量纤维蛋白产生大量D-D二聚体,使血液中D-D二聚体浓度升高。AT-Ⅲ是脑出血发生时血液中被最早消耗的因子,正是因为其过度耗竭才导致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而D-D二聚体作为反应纤溶活性的指标,在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时,自然升高,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D-D二聚体的存在与脑出血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6-7]。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经治疗后各凝血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血管疾病与凝血指标变化相关。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转归良好患者其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高于病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汤思[8]等学者报道一致,表明凝血功能检测对心脑血管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有利于临床诊断,对其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米娜瓦尔·卡得 单位: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凝血功能检验对心脑血管的评估价值》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307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