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1-27 13:32:24 | 移动端: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农业,阶段性,研究,发展,旅游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研究选取了2018年第一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占比总产值较高的十个省份做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过去一个时间段内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宏观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阶段性内,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发展中首先应抓住的是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扩大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规模;尽快利用高速发展机遇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研究选取了2018年第一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占比总产值较高的十个省份做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过去一个时间段内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宏观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阶段性内,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发展中首先应抓住的是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扩大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规模;尽快利用高速发展机遇,降低部分资源禀赋不足省份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省份,应重点关注重复资源开发情况,避免同质化;长远考虑的是如何集中资源,全力打造开发性高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品牌。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SWOT分析

源于农业资源禀赋及政策、区位、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各省份农业发展规模、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农业驱动经济发展特征明显的省份贴上了“农业省”的标签。文章在研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出现的问题上,主要就是以这些被标签化的“农业省”为研究对象,衡量标准以各地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数据、第一产业产值与总产值比例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了排名靠前的10个省份(不包括直辖市)进行问题研究。经过整理,第一产业产值较高,同时产值占比较高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湖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

1、生态农业旅游内涵

生态农业旅游(Eco—agriculturaltourism)作为20世纪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方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引入我国。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学术界对生态农业旅游展开研究时,给予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诸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田园旅游”等。造成这种混乱原因,多是源于引用外文文献时不同词组的汉译差异造成,如外文中大量出现的LeisureAgriculture、Agri-tourism,汉译中直译多为休闲农业、农业旅游。而关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在早年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基于各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其中,当时学界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生态农业旅游等同于观光农业旅游[1],着重界定的是观光农业旅游的概念。还有从生态学角度进行的界定、资源吸引力角度进行界定。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环境问题,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已不再仅仅是旅游业与农业结合产生的经济利益型新型产业,它更多强调的是建立一种立足于生态学视角,寻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服从并协调于生态效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产业。从这一角度看,早年间江金波(1999)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更为符合生态旅游的概念,在该研究中他指出:“生态农业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发展农园观光、农艺与科技示范、休闲度假等旅游实体并提供旅客围绕农产品采撷、加工等广泛参与和体验的新型旅游”[2]。

2、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SWOT分析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具有一定农业资源禀赋优势的省份,顺应形势,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当地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多数省份推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采用了“以点带面”的形式,如“选定区位优越县市试点”“建立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区)”“自身区域特色发展模式的优化筛选”,进而能够通过明确区域优势、挖掘潜藏的问题的方式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本文将通过对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湖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10个省份中的典型县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实践总结,明确阶段性内发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2.1、10个省份典型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

山东省做为我国农业大省,其农业资源类型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赵雨(2019)以山东胶合生态发展区进行的生态农业旅游研究中,指出了山东省选择胶合进行试点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四个方面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农业基础资源优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政府发展政策优势,在区域内形成了四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田园农业旅游、农家乐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3]。河南省同样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它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上也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侯吉昀(2019)对河南新乡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研究指出,新乡具备了三个方面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农业基础资源优势、自然人文资源优势[4]。河北作为京津冀圈内的一员,它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是很多省份不具备的,最明显的就是政策优势,其次是市场优势。相比较于其他省份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较小。如马福婷(2016)对张家口的休闲农业分析时,曾指出了张家口幅员辽阔,但整体规模都较小,缺乏全国性、省级的有效生态旅游项目[5]。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良好的生态农业旅游基础资源,其优势在于:农业基础资源优势、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及政策支持优势。黑龙江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基础资源得天独厚,但相比较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方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这也就造成了其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如刘海英等(2016)对黑龙江绥化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着重指出了当地发展生态旅游需要侧重“创意”部分,在发展模式上应重点开发五类生态农业旅游类型:体验创意休闲类、科技创意休闲类、艺术创意休闲类、文化创意休闲类、康复创意休闲类[6]。湖南、湖北等作为一些我国拥有丰富多样文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这些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过程中,着力围绕着的是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配套。如徐克勤等(2016)在研究发展武陵区民族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中,指出各类省市级推动实施的省市级政策,如何能够利用丰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用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7]。叶俊(2017)如何利用实施创意农业,将大别山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出来[8]。两者与同为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比较,表现出两个极端:前者是文化过于丰富,在进行生态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是如何适当利用当地文化,创新出满足于消费者市场化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而后者则是文化底蕴过于薄弱,需要考虑如何能够将有限的当地文化与农产品融合一起,开发出具有特色品牌的旅游文化产品。广西与海南作为我国地处亚热带与热点地区不多的省份,它们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极具特色,上述一些省份具备的优势它们同样具备,且更加鲜明。典型的如海南地区的海洋渔业资源、热带水果资源,原住民的海洋文化等。

2.2、10个省份典型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劣势

从上文中对我国10个省份典型地区的目前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优势的简要总结分析,可以看到,各个省份在选择自身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地区,无一不是选择了最具地方特色区域,因此很多省份在发展优势实际大同小异,而其中凸显出的劣势却因为气候、交通、人文、政策等方面表现的有所不同。大体可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各省份基础性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充足,部分省份某些资源的可开发性上存在着不足。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10个省份中,基础农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都十分的丰富。但是,在资源的开发可行性上尚存在一些不足,如黑龙江省的人文资源不足,在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中需要量身打造适宜的发展模式,解决这种弊端。但由于该省内可发展同质模式的生态农业旅游地区的选择较多,也可能出现同质化问题,容易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产生制约。还有张家口发展“晋、冀、蒙”三地传统文化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项目,由于多文化特色文化项目对区域的限制,导致了规模性发展受到制约,影响了深度开发力度。同样,还有如大别山、武陵山,分别存在着交通、多样文化中优势内容精准定位等种种影响进一步开发的问题。第二,各省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将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基本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的巨大需求。而对于市场消费者来说,参与体验某地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意味着通过某些渠道,感受到了某些品牌对自己需求的满足,但是目前来说除了国内少数自然资源极为具有特色的地区(如海南)很少能够有影响力足够的品牌,这是目前各个省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最大的一个劣势。第三,各省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由于我国各个省份的第一、二、三产业在其经济中贡献的差异,不同省份对于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典型的如黑龙江省和海南省,前者随着早年工业重心转移,农业经济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内对农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支持较大,对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相关政策也有不断根据发展形势做出调整优化。海南的农业经济也有类似的情况,其源于长时间以来的“工业占比低、基础弱”的特殊产业结构情况,在旅游业未发展起来前,一直是以热带农业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政策上也天然的具有优势。相比较而言,像山东、河北这样工业同样较为发达的省份,他们的农业支持政策是与整体经济环境有关,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支持政策,也与区域产业构成有关。

2.3、10个省份典型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机遇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国家内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各省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与当地政策、市场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但作为主打区域特色,未来面向省域外的外向型产业,考虑它的外部的机遇,应从所有省份的生态农业旅游所面临的共同外部形势角度看。从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来看,将会面临三个外部重大发展机遇。第一,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倒逼供给端落后产品退市,为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创造了生存空间。当我国经济逐渐由面向国外市场的出口贸易转向了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供给,低端产品出现供过于求,开始倒逼相应产业逐渐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内同样会出现低端产品倒闭退市的情况,需要产业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这就使得生态农业旅游业内必须提供更高端的产品,趁机入市,获得生存空间。第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在我国产业逐渐进行升级,人民消费水平提高需求品质提升的背景下,生态农业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得到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保障,拉升了供给方市场规模。另外一方面在消费者需求的刺激下,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所形成的更大消费市场将会逐步的稳定,实现市场空间的扩大化。第三,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产业内部供给端的调整,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这种改革压力下,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是各地方政府推动农业发展的选择,也是农业产业内从业者谋求生存所做出的自我经营理念的革新。2.410个省份典型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挑战在未来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遭受外部环境的威胁,更多可能是来自于区域内或区域外的行业性的竞争。在未来巨大市场需求与利益刺激下,不同省份尤其是毗邻、具有类似资源禀赋的省份,出于经济的目的,在发展阶段中很可能出现短期内开发出大量结构单一观光产品,形成同质化竞争。同样,在渡过了发展阶段,迈入品牌化的过程中,具有类似资源禀赋区域很可能出现同省或同业竞争。还有,就目前的情况看,各研究者对其省份的研究中,都展现了有关业内人才的问题,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问题。总体而言,挑战归为三个方面:第一,发展阶段,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第二,成长阶段,品牌成长,同省或同业竞争;第三,人才竞争,行业性人才缺失。

3、结论

整体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至今,随着导向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过去诸如各省区域内突出的生态农业的规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已逐步的得到改善。当今阶段性内,对于凸显的劣势与威胁,应充分的利用优势、把握机遇,最大程度的降低由此所带来的问题及潜在的威胁。下表1阐述了如何利用优势与机遇进行劣势的规避与挑战的应对。通过SWOT矩阵分析可以看到,目前阶段性内,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发展中首先应抓住的是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扩大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规模;尽快利用高速发展机遇,降低部分资源禀赋不足省份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省份,应重点关注重复资源开发情况,避免同质化;长远的考虑的是如何集中资源,全力打造开发性高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品牌。

作者:王唯 单位:枣庄学院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态农业旅游阶段性发展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251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