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1-22 13:42:53 | 移动端: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启示,公众,环境,教育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本文简介:摘要:以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访谈的形式,分析公众对广州市园林绿地功能的认知情况,以期为环境教育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众对于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各项具体描述的认知情况都趋于一致,绝大多数公众认为绿地植被能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且公众的学历越高,其认知园林植物的欲望越强烈。在休息时,大多数公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本文内容:

摘要:以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访谈的形式,分析公众对广州市园林绿地功能的认知情况,以期为环境教育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众对于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各项具体描述的认知情况都趋于一致,绝大多数公众认为绿地植被能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且公众的学历越高,其认知园林植物的欲望越强烈。在休息时,大多数公众会选择植物比较茂密的半开敞空间;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增强科普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趣味性,能更好地发挥绿地的环境教育功能。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生态功能;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即环境本身。虽然环境教育是一种慢生效的环境保护模式,但是却更能深入人心[1]。城市园林绿地是公众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塑造高质量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2]。它承载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不仅是环境教育的空间和场所,也是环境教育活动的教材和教具,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它属于被公众欣赏和感知的客体,也是信息传递的载体[3]。城市园林绿地具有景观、生态、游憩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4—5],前人主要从规划设计师的角度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6—7]。公众是园林绿地的使用者,基于公众对园林绿地功能认知的研究主要侧重园林绿地的植物应用、植物景观美学、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8—10];而基于环境教育主体的公众视角探讨园林绿地环境教育功能认知的研究所占比例很低[11]。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围绕园林绿地的植物种类、景观、生态等环境资源多样性方面,分析公众对广州市园林绿地中环境教育资源的认知情况,并通过公众对绿地空间和环境教育设施使用偏好,探究公众对健全园林绿地环境教育及其他功能的需求与建议,以期为环境教育场地的建设和教育功能的完善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自然地理概况

广州市(112º57′~114º03′E,22º26′~23º56′N)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广州市各区年均气温21.5~22.2℃,雨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约1800mm。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1.2场地调研和问卷发放

采用问卷法对普通公众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网络发放和现场一对一调查两种形式。网络发放是在互联网上邀请去过广州市园林绿地的市民填写网络调查问卷;现场调查于2017年11月至12月进行,发放地点为华南农业大学、华南植物园、流花湖公园、珠江公园、花城广场5处城市园林绿地。问卷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和有关公众对城市绿地植被的认知两大部分。问卷共设计23道单项选择题和1道开放问答题,第一部分围绕公众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工作或专业类型展开;第二部分围绕公众对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功能的认知及园林植物空间的使用偏好、环境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等方面展开。其中,公众对物种多样性认知上,分为常见园林植物、木本植物以及新优植物的多样性认知;公众对景观多样性的认知上,分为植物景观的色彩、层次、特色性以及协调性认知;公众对生态功能的认知上,分为植物密度及其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等生态作用的认知;公众对园林植物空间的使用偏好上,分为郁闭、半开敞、开敞三种空间类型的选择;公众对环境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上,通过开放回答题来收集整合。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31份,其中网络发放43份,现场发放188份,有效问卷共计228份,有效回收率98.70%。对于回收的问卷认知部分的选择题,采用IBMSPSSStatistics19.0进行统计,通过对问卷认知部分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内部一致化分析,得出问卷认知部分的信度系数为0.837,说明量表在认知部分的信度情况良好。开放题则采用词频统计法筛选出市民建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2结果与分析

2.1样本特征分析

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工作或专业类型等5项内容。结果表明,填写调查问卷的市民中男性116名,占总人数的50.88%,女性112名,占总人数的49.12%,男女人数大致持平;年龄主要分布在20~29岁区间,占总样本的56.14%;以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占总样本的71.05%,教育程度较高;主要职业有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分别占总样本的27%、18%和17%;工作或专业以综合类为主。

2.2物种多样性认知分析

公众对于广州城市园林绿地物种多样性认知情况如图1所示,物种多样性的3个问题均为赞成的人数最多,不完全赞成的人数次之,不赞成或不知道的人数最少。即超过60%的公众认为广州城市园林绿地的种类丰富,可见公众对于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为满意和关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抓住公众对于生态建设的关注焦点,重视木本植物和新优植物的多样化应用,通过丰富植物种类来提高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为公众接触与感知自然提供坚实的生物资源基础。

2.3景观多样性的认知分析

公众对于广州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多样性的认知情况如图2所示。景观多样性的问题回答情况同样为赞成的人数最多,不完全赞成的人数次之,不赞成或不知道的人数最少。结果显示,超过50%的公众赞同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手段丰富多样且相互协调,即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多样性方面总体较为满意,但在特点鲜明的景观设计方面认可度仍有待提高。根据公众对植物景观的认知情况与偏好需求,绿地建设要重视特色性植物景观的设计,结合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营造本土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与动植物栖息地,从而推动乡土环境教育的开展。

2.4生态功能的认知分析

公众对于广州城市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认知情况如图3。其前四问的赞成者人数比例均在80%以上,说明绝大多数人认为绿地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赞成“绿地植被越茂密表明绿地生态功能越好”的人数比例为60.96%(图3)。绝大多数公众认同城市园林绿地植被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对于植被越密生态功能越好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疑虑。这与部分园林绿地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缺乏管养,导致植被杂乱密集且蚊虫滋生的问题有关。园林绿地要营造稳定的生态系统与舒适的生态环境,并借助雨水净化、声音检测等科普装置让公众直观地看到植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从而传达环境知识与环保理念。

2.5园林植物空间的使用分析

依据园林空间的植被疏密程度,将园林植物空间划分为三种: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也不能看见区域外部情况的地方被称为郁闭空间;站着能看见外部的情况,坐着不能看见的地方被称为半开敞空间;无论坐立或下蹲均可看见外部的情况,也可被外面的人看见的地方被称为开敞空间。公众对园林植物空间的使用偏好如图4所示。公众最常使用的植物空间为半开敞空间(58.77%),其次为郁闭空间(21.93%),最后是开敞空间(19.30%)。植物空间过于郁闭或开敞都不是大多数人会选择使用的。根据公众的对于半开敞植物空间的选择偏好,在园林绿地的设计中应重视半开敞空间的设计,并通过互动科普式的植物景观节点、娱乐装置及休憩设施等设计丰富植物空间内容,提高公众参与度营造有利于公众相互分享和交流的植物空间,满足公众休憩娱乐与社会交往的需求,同时培养公众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自然环境的热爱。

2.6公众对优化环境教育功能的建议

通过开放问答题,了解公众对广州城市园林绿地教育功能的认知情况和优化建议。基于词频统计,将公众的改进优化建议分为“科普形式”、“科普内容”、“科普环境”和“理念宣传”四大板块。其中科普形式的丰富最受公众重视,园林绿地建设应注重铭牌、解说牌、宣传栏等基础科普设施的设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二维码数据库、公众号推文、录音讲解等拓宽科普途径,同时增设生态探秘地图、生态科普装置、活动体验专区等设计增强公众的参与度,从而丰富公众获取环境知识和体验自然的途径,让公众自主地了解、感知和融入自然。

3讨论

城市园林绿地是公众了解和体验自然的重要窗口,也是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受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地各功能的认知情况和需求的分析,对建设生态、景观、环境教育等功能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提出以下建议。

3.1环境资源与场域景观结合

植物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态园林完善、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食源树种对鸟类及蜂蝶类等园林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直接作用。园林设计中通过提高园林植物多样性、增加食源植物的运用,营造本土动植物群落和栖息地,为实现园林绿地的环境教育功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公众认知结果显示,景观多样性与植物种类、色彩和层次结构的多样性成正相关。在景观营造的植物配置方面,需丰富植物种类且根据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用树种混交与立体复合栽植的形式乔、灌、草结合,综合场地条件,配置独具特色的本土植物生态群落景观[12],为公众提供更多接触乡土生态环境和本土地域景观的机会,从而增强景区吸引力和游客的满意度。

3.2绿地规划设计与环境教育结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要重视环境教育功能的建全与优化,尤其是城市居民日常接触最为紧密的社区公园、街心公园、中小学校园绿地等,在整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中设置科普教育区,或规划不同主题环境教育路线,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教育资源,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环境教育活动。根据公众对园林植物休憩活动空间的选择偏好分析,重视半开敞的休憩活动空间设计,通过园林设计手法,如增加参与体验式园林绿地景观、分享交流式休憩活动空间、互动性科普装置等,以提高公众在园林绿地中的参与性,增强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活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地发挥绿地的教育功能。

3.3园林设施设计与环境教育融合

据调研,公众对绿地的植物知识具有一定认知基础与求知欲,且学历越高对常见园林植物认知的欲望越强烈。目前城市园林绿地中,公众的求知欲未得到很好地满足或激发,一方面是传播环境知识和理念的形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树牌、解说标牌为主,另一方面是展示内容未能平衡好专业性与科普趣味性的关系,以专业枯燥的动植物学知识为主,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弱。在园林设施中需丰富科普元素的设计形式,注重信息获取的便利度和趣味性,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景观小品、坐凳、景观构筑物等分布较广、容易接触的园林设施的设计上,让公众在游憩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环境知识,展示的信息内容要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让公众更好的学习了解动植物知识,使公众对环境知识有深度的感知,从而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13]。建设生态、景观、环境教育功能良好的园林绿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公众对广州市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环境教育等功能的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将来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差异和不同绿地类型的特点等,进一步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基于风景园林设计视角下的环境教育的研究,为城市园林绿地更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伟,朱怡诺,崔丽娟,王汝苗,张曼胤,魏圆云,庄春艳,雷茵茹,董雪,朱利.台湾关渡自然公园湿地环境教育探究[J].湿地科学,2018,16(2):171—178.

[2]张蕾.乡土环境教育公园——20世纪早期荷兰风景园林中环境教育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4,30(7):93—96.

[3]王巧良,邓文莉,包志毅,张彩双.基于环境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园设计应用探究[J].中国园林,2018(S2):119—121.

[4]张贝贝.基于市民游憩视角论城市绿地分类[J].工程建筑与设计,2018(10):32—33.

[5]吕中诚,康文星.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33—237.

[6]周雯.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综述及展望[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1):102—107.

[7]宋爽,田大方,毛靓.国家湿地公园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19,12(2):237—243.

[8]陈瑶,蔡广鹏,韩会庆,罗绪强,王后阵.居民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6):147—152.

[9]陈泽敏,罗蕊丽,劳小燕,张元燕,王辉.深圳市4个综合性公园的主题花卉及其公众认知度调查研究[J].广东园林,2014,36(3):52—56.

[10]赵警卫,徐纹艳,林保英.基于公众审美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依据[J].城市问题,2018(1):41—46.

[11]简萍,林广思.城市绿地环境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18,26(2):111—116.

[12]许泽豪,谢晓亮,冼丽铧,翁殊斐.广州市公园耐湿草本植物及其造景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8,47(4):352—356.

[13]邓文莉.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作者:徐彬瑜 许泽豪 翁殊斐 冼丽铧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众对环境教育的启示》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242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