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1-19 13:16:42 | 移动端: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研究,发展,历史,新闻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作为承载的媒介的发展变化,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原始的史前传播承载的信息量很少,文字媒介的产生,演变出报纸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同属于电子媒介,在新闻报道中都具有及时快速的特性,从皮下注射论演变到后真相时代,人对媒介的认识也不断变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作为承载的媒介的发展变化,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原始的史前传播承载的信息量很少,文字媒介的产生,演变出报纸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同属于电子媒介,在新闻报道中都具有及时快速的特性,从皮下注射论演变到后真相时代,人对媒介的认识也不断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塑造出全新的媒介环境,引发担忧。人与媒介的关系贯穿了媒介发展的始终,探讨人与媒介的关系有助于把握媒介历史演变,为未来新媒介的研究开辟道路。

关键词:人与媒介;媒介史;新闻媒介

一、引言

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中连通上下,沟通内外的重要方式,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新闻依托着不同的媒介。在传播意义上,媒介指的是传播媒介,通过传递新闻信息,形成组织化的媒介组织,称为媒体。作为新闻的物理依托,媒介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新闻的形态不同,例如文字适应报纸,声音适应广播,图像适应电视。而技术的出现,也让新闻的媒介形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引发媒介融合,传播中的新闻拥有了更多特质,学界重新思考新闻的定义,新闻已经不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自媒体的参与,让新闻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媒介的发展历史也融汇着人类的发展历史,新闻传播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可以说,研究新闻史,不能忽略媒介发展的历史,一部新闻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史。

二、媒介史角度下的新闻媒介发展

技术是媒介发展的主线,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媒介的进步。从媒介环境学角度上看,媒介发展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故而按照技术的分野,媒介可以被划分为史前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介的出现,新闻的载体不再局限于纸张,而拓展至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提供了反观传统媒体的新视角,另一方面也逐渐取代新闻史中‘报刊史’的叫法,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媒介的特征……以媒介概念作为标尺,梳理人类以往的新闻传播历史”①。

(一)史前媒介与文字媒介

在语言出现后,史前传播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在这个时代,人自身就是传播的媒介,但传递信息的效率有限。英尼斯认为,口语传播有着独特的灵活性,但正是由于口语传播中独特的个人因素,让传播不能保持信息的一贯性,信息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误读。其他如岩洞壁画和结绳记事的传播方法,往往以易于保存的东西作为媒介,虽然在时间上此类媒介能保存较长时间,但其使用的符号繁杂,不同地域使用不一样的符号,让信息的传播局限在数个群落,仅为少部分人所知晓,最终符号的指向消失在时间长河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新的媒介。在文字出现的初期,世界上大多使用雕刻的方法留存文字信息,从古中国的钟鼎文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文字的传播范围因为介质的沉重而被限制。造纸术的发明让文字媒介真正走上了舞台。得因于能够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纸张,文字的规范和普及,早期报纸开始出现。报纸早期大多为手抄报,多用于政治信息的宣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众媒介,识字率的低下使报纸出现早期是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的宣传工具,传递的也大多是政令法规。在中国唐代出现的“报状”作为政府政令上传下达的工具,被认为是官报的雏形,但因其传播环节相对封闭,针对的对象也是封建士大夫而非公众,所以并非被认可为世界报纸的起源。出于统治的需要,为巩固封建王权,统治者用严厉的规章制度限制了民间办报的发展。

(二)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尤其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让报纸的制作成本下降,民间小报渐渐兴起,报纸成了印刷媒介的代表,开始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德国的印刷水平较为出色,同时德国的封建王权势力较为衰弱,让德国首先出现了成熟的报纸。当今学界较为认可的是,1615年德国人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新闻》是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报纸在社会的发展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直到当今社会,报纸依然保存着生命力。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制作周期相对较长,新闻采编环节也有了充裕的时间,阅读文字需要专注,这让报纸更适合成为严肃新闻的载体。独立报纸的发展解构了统治阶级垄断形成的信息传播结构,担起了传达新思想的任务,成了人民革命和斗争的武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而社会的进步又推动独立报刊向大众报刊转变,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地位真正建立起来了。新闻传播的电子媒介分为广播和电视。1906年无线电话的成功为广播奠定了技术基础,1920年11月20日开播的美国的KDKA广播电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在第一次世界战争时期,广播的宣传作用得到了极强的利用。战争时广播能极好的鼓动士气,形成宣传强势,战后广播迎来大发展时期。以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广播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让广播在社会上更容易发挥宣传效用。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这标志着电视的诞生。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电视的发展陷入停滞,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世界电视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美国以商业电视台为主要,以市场为导向,电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英国则以公共利益为主导,通过提高电视节目质量,获得了口碑收益双增长。电视是图像的媒介,让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是极为强势的新闻媒介,电视赢来了大发展时代。

(三)数字媒介及未来媒介展望

人们通过用简单的“0”“1”编码技术,对一切文字、声音、图像进行编码,从而发展成了数字媒介,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不仅让电脑,也让随身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能成为互联网的载体。互联网的特点概括而言有交互性、个性化、及时性。由于个人设备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冲击了传统的新闻行业,重新定义了新闻,只有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被称为新闻。而互联网也给了传统媒介发展的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集合了文字和音像,以超链接的形式扩充了新闻文本的容量,这让媒介以前所未有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在互联网上,很难区分单独的媒介,信息大多以整合的形式传播。随着穿戴式设备的发展,今后AR和VR新闻也将走进千家万户,新的媒介正在孕育诞生之中。媒介不断更新进化,新闻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效果不断出现新特点,新闻史的发展离不开对媒介发展史的探讨。“媒介规定了信息符号的流量和呈现方式,同时设置了集体记忆的边界。”②伴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如何和媒介相处,在媒介变化过程中人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在新闻学研究中,探讨人与媒介的关系对研究新闻发展以及传播效果变化很有意义。

三、对人与媒介的关系探讨

人与媒介关系的关键问题在于是人适应了新媒介的出现,还是媒介适应了人的新需要。早期史前媒介无疑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随后的文字媒介不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新闻现场,时效上也有欠缺,应运而生的电子媒介很好地补足了这一点,但不断提高的对信息的需求,互联网作为数字媒介开始用于新闻报道,人们对及时、多彩、赋予表现力的新闻信息内容的追求,让媒介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合格意义上说,媒介的发展是为了适应了人的需要。然而,人与媒介的相处过程,体现了人适应媒介的特点。以美国为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作为文字媒介的报纸成为大众媒介,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一些报刊以读者的喜好为首要追求,出现了黄色报刊时期,报纸上充斥着凶杀色情等信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反而被掩盖。在社会意识到报纸因有社会责任感之后,扒粪运动兴起,美国的报业又掀起深度报道的浪潮。无独有偶,在广播初期发展时,广泛用于政治宣传,人们对广播的信任度很高,193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引发了社会恐慌,引起当时学界注意,认为媒介的传播对受众有如皮下注射一般的迅捷效果。但是随着媒介的演变进步,对传播效果的讨论也开始不断变换,每一个新媒介的出现都让人与媒介的关系,从有效效果理论再到适度效果理论,再到当今社会出现的“后真相时代”时代,人们开始对媒介抱有怀疑。这其中的过程体现的是人对媒介的不断适应。但是无可非议的一点,人与媒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人们通过媒介足不出户感知世界,但媒介塑造的环境并非对真实世界的全盘反映,这也引起广泛的讨论,即在人与媒介相互适应的发展过程中,人与媒介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媒介在尽力贴近人的发展,“莱文森认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使媒介得到演化,具有人类的属性,具有了人类传播的形态……媒介会越来越多拥有类似人类的感官属性,在功能和形态上愈加像人类,媒介看来越来越朝着人类传播的自然模式发展。”③无可厚非的是,媒介越贴近人,就越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符合人们的生理活动和需求,人们使用媒介就像是用自己的身体,社会将得到极大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与媒介过于紧密的关系会让人沉溺于媒介塑造的媒介环境中,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就已经担忧社会上出现的对商品的符号意义追求远胜于对商品实际功效的追求的现象,而媒介的传播宣传无疑会加深这一异化。而对于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传播而言,媒体的偏向媒介塑造的环境与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也导致了受众对新闻真实的怀疑,对名人的过度追捧也让受众开始重新思考新闻的社会意义。“随着媒介占据感知比率的上升,人自身的能动比率自然会下降,变得懒惰、麻木……媒介对人的延伸越深入,人对媒介崇拜的程度也会随之加深,最终人只能被媒介牵着走。”④人与媒介之间最恰当的关系应是保持恰当距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但这并非意味着拒绝媒介,合理利用媒介实现新闻传播,这将有利于社会的合理运作和进步。面对不断发展的媒介,在梳理新闻发展历史的同时,不能忽视背后的媒介发展历程,更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人与媒介关系的复杂性。媒介天然是社会产生,新闻更是人类世界特有产物,所以在研究新闻媒介时,探讨与人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四、结语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粗浅介绍了媒介发展的历史,以及人与媒介关系的简单论述,媒介史是一个庞杂的话题,在新闻媒介之外,媒介仍有很多形态,本文的探讨显得浅显。但新闻媒介与人的关系最为紧密,并在媒介每一次突破发展中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但随着媒介的进步发展,人与媒介的关系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对人和媒介谁适应谁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媒介最终的发展趋势是趋向于人的,但受众面对媒介,尤其是新闻媒介的信息流时,很容易沉浸在其塑造的媒介情境中,并且形成信息茧房,如同柏拉图预言中的报道洞穴人,只有走出洞穴才能认识真实世界的模样。在技术的极大进步中,人们如何保证自身不迷失在媒介塑造虚幻世界中,这是学界正热烈探讨的问题。另一方面,媒介正在进行新升级,变得更加贴近人,了解媒介的历史才能为未来发展的研究开辟道路,媒介的最终形态将走向何方,到那时人们将如何利用媒介,如何使用新媒介进行新闻报道,这将留待后续研究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3).

[2]熊澄宇.媒介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笑盈,何兰主编.国际传播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1.

[4]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

[5]【加】哈罗德·英尼斯.帝国与传播[M].何道宽,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黎江宇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闻媒介历史发展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233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