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1-11 13:12:34 | 移动端: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本文关键词:主导权,网络教育,构建,原则,高校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本文简介:摘要:开放度高、互动性强的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博弈、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对进入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必须坚持网内网外协同、内容技术并重和监管引导并举的原则,从网络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内容、方法、阵地以及队伍等相互制约的五大要素入手,构建“五位一体”网络教育主导权,提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本文内容:

摘要:开放度高、互动性强的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博弈、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对进入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必须坚持网内网外协同、内容技术并重和监管引导并举的原则,从网络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内容、方法、阵地以及队伍等相互制约的五大要素入手,构建“五位一体”网络教育主导权,提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主导权;网络教育;五位一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力军,并且因为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需要长期浸润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必然受到网络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期间是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最为重要的形成期,对进入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如何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构建新时代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面临的挑战

1.网络空间逐渐消解国家维度。网络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现象,网络空间使网民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种现实。民族国家的力量在网络空间中呈现了消解的趋势,与之相反,网络社群与网民个体的重要性却日益突出。这对依赖国家机构而生成的政治认同教育是一种重大冲击。在互联网时代,“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并不直接意味着广大青年对此有真正理解、自觉认同和真心拥护。网络空间通过消解国家维度冲击了前网络时代的政治认同教育。“95后”大学生更加鲜明的个性变化和凸显自我趋势,使得青年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对党、国家、社会主义三者有机统一的认同容易受到干扰和迷惑,部分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与认同不够坚定。2.网络空间促进大学生亚文化结构转型。在网络空间中,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公共舆论格局逐渐分化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域。二者在互动碰撞中,民间这个亚文化不再简单地被动接受主流舆论,而演化发展为更具主动性和自主性的一种“异质文化”。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社群体中的重要社群之一,在“民间舆论场”的“异质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化的催生下,“民间舆论场”内的“异质文化”开始转变为“非理性文化”。“非理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异质文化,也是一种与主流价值体系构成对抗性的亚文化形态。网络空间非理性文化正在成为“民间舆论场”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层面的“越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动态趋势。3.网络空间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网络空间作为高度开放、互动性强的舆论平台,低成本、全民化的网络特征使得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信息制造者”和“自由评论家”。大学生自我发言的随意性、评价他人的任意性,导致这些发言和评论在传播过程中被附加更多的主观信息,甚至被篡改或恶意扭曲。多元化、碎片化、海量化的各类信息,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削弱其权威性。多变而复杂的媒介渠道,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任何传播时刻,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西方价值观念的强袭渗透,从而导致在多元、多边的自媒体环境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时时刻刻受到来自网络空间主客体颠覆的挑战。[1]

二、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的意义

1.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构成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以普适价值为外衣的西方政治社会思潮直接通过如电影、电视剧、短视频、广告等一系列传媒产品进入大学生群体的视野;另一方面,一部分网络“大V”不顾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以西方政治社会情境为理想状态,对中国问题进行批判,宣扬历史虚无主义,间接地向中国的大学生群体输入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准确生动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观。2.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在多元多样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话与对抗并存、交融与消融共在的背景下,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单向度的主体建构模式、西方话语的滥觞等因素交织叠加、相互羁绊,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话语认同造成困扰与挑战。[2]因此,借助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新技术,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更为直接更为深入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网络教育主导权,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3.是弥补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教育失语的基本要求。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型,建构高校网络教育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是弥补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教育失语的基本要求。互联网的多元化与自由性、碎片化与非理性、去中心化与交互性、开放性与虚拟性等本质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环境等话语权构成要素均形成挑战。[3]在致力于娱乐属消费、对政治冷漠的网络空间,传统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话语体系受到挑战,例如,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影响较大的微信公众号如“咪蒙”“黎贝卡的异想世界”“视觉志”“逻辑思维”等,内容主题集中于时尚购物、知识阅读、文学影视三个维度。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智能化网络媒体,则更加重了这种娱乐化、个人兴趣化的属性。这些都客观要求快速建立高效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理直气壮地发声,引导失范的网络空间回归主流意识形态。

三、构建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的基本原则

1.网内网外协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主体主要包括:机制决策者、机制执行者、话语生产者、话语传播者以及话语接受者。[4]因此,高校意识形态网络教育主导权的构建需要整体设计,全要素协同推进,形成最大合力。网内的问题不仅仅需要网内发力,还需网外协同治理。网络话语体系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网络教育主导权的构建,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与时俱进。2.内容技术并重。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注重内容,对传播方式、媒介、技术等重视不够。在网络普及的当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为广大青年学习提供平台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间空间,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和核心要求,努力推动广大青年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广度、深度和效度,促进大学生学懂弄通,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监督引导并举。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治网。通过普及国家各类网络法律法规,并内化成为广大学生的行动自觉;制定校内网站、平台、公众号等管理制度,做到自我约束,不信谣,不传谣。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各类信息,及时发现、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把解决网络的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串联起来,合并解决。通过有力的监督与引导,做到活力与有序、建设与斗争辩证统一[5],促进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的建设。

四、“五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

1.构建工作机制上的主导权。“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已不再是相对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与社会之间的通道已被新媒体新技术打通并呈现出融合不断深入的趋势。积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优势,主动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一是坚守目标导向机制。“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为互联网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传播方法,推进传统思政工作优势与互联网优势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吸引政府部门、社会和家长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加强对网络海量数据的监管。及时发现海量数据中隐藏的各类意识形态风险,制定有效的预案和反馈机制,迅速高效地处理好相关问题,维护网络教育主导权。2.构建工作内容上的主导权。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要在于坚持“内容为王”,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构建富有吸引力的话语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与互联网话语体系的有机结合,立足于互联网话语体系为时下大多数青年学生所熟悉、认可和追逐的实际,积极把互联网话语体系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用互联网话语体系的有人气、接地气优势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二是建立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无尽的宝库,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关键所在。树立“大数据”意识,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全景式即时式的大数据分析更好地掌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舆情走向,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品牌活动以及互联网学习平台等,赢得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3.构建工作方法的主导权。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勇于自我革命,主动适应青年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主动吸收消化并升华大学生所喜欢、认可和追逐的互联网思想、语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说教式、灌输式向引导式、互动式转变,推动高深抽象的理论话语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转换,不断提升主流声音传播的有效度和认同度。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新出现的领域,尤其需要强化督导考核。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做好,关键看有没有成效;有没有成效要靠督导考核来及时跟踪评价,因此,强化督导考核是推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必然。也只有强化督导考核,才能克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的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感。4.构建工作阵地上的主导权。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斗争更为激烈,任务更为繁重,意义更为深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一是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积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建设,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主动占据互联网阵地。网络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大变量”[6]。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高水平打造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移动端等宣传平台,提高学校主流宣传平台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从而把校园意识形态动向和舆情关注走向都汇聚到大数据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应对和消除校园内出现的错误言论、负面消息等,不断提升校园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主流言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5.构建工作队伍上的主导权。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一是强化高校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的互联网能力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促进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互联网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宣传思想干部、专职党务干部、共青团干部由于长期在一线工作,与青年学生往来密切,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骨干,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互联网能力培训力度,推动其不断提升互联网工作能力水平,使其能够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喜好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出主流舆论声音,成为青年学生群体身边的“舆论领袖”和“方向引路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春茹,龚锦涛.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构建策略——以自媒体网络传播为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2]朱培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话语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5).

[3]侯天佐.网络空间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

[4]刘迪.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

[5]杨洋.学习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18,(5).

[6]贾钢涛,张鑫.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

作者:兰明尚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校网络教育主导权构建原则》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217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