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1-06 13:22:44 | 移动端: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本文简介:摘要: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从译介与传播内容、译介与传播主体、译介与传播媒介、译介与传播受众以及译介与传播效果等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提出简要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本文内容:

摘要: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从译介与传播内容、译介与传播主体、译介与传播媒介、译介与传播受众以及译介与传播效果等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提出简要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传播

一、引言

传播学(communication)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传播学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影响深远的是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拉斯韦尔于1948年发表了传播学领域中的纲领性宣言《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Commu⁃nicationinSociety),初步构筑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拉斯韦尔认为,描述传播行为涉及五个重要因素:谁(who)→说什么(saywhat)→通过何种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说(towhom)→取得何种效果(withwhateffect)。[1]拉斯韦尔经典传播模式对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对象以及传播效果做了明确阐释,确立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为传播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活动。[2]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素有“文化千岛”的美誉。加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对于促进贵州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传播贵州民族文化,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软实力。如何有效对外译介与传播贵州民族文化,是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拟从传播学的视角,以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的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译介与传播内容、译介与传播主体、译介与传播媒介、译介与传播受众以及译介与传播效果等方面[3]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问题,以期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贵州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内容

对外推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首先要回答“翻译什么?”、“传播什么?”的问题。民族文化外译内容的选择十分关键,要符合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根本目的。通过翻译使贵州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贵州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贵州民族文化外译首先要挑选那些真正经典的、有利于树立贵州民族正面形象的文化;其次,要善于挖掘贵州民族文化的世界元素,找到与世界读者之间的共通点,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此外,还要坚持走传播贵州特色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路子,发展和创新经典,打造贵州独特的文化品牌。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资源异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族文学。如台江、黄平一带的《苗族古歌》,施秉的《苗族刻道》,蓉江、从江地区的《珠郎娘美》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学植根于本土文化传统,以固有的民族气质和风格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2)民族艺术。贵州民族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令人目不暇接,涵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传统美术、传统建筑等。著名的有黎平的《侗族大歌》、雷山的《苗族飞歌》、苗族人的芦笙舞、彝族人的铃铛舞、思南县的花灯戏、安顺的地戏、兴义的布依族八音坐唱、风雨桥、吊脚楼等。民族艺术来源于少数民族生活实践,是贵州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对外译介与传播。(3)传统技艺。贵州少数民族如苗族的传统医药,其治病方式独特;服饰文化中的蜡染、刺绣、挑花,苗族银饰中的头饰、耳饰、胸饰,造型奇美,技艺精湛。(4)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如苗族姊妹节、苗年、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水书习俗等,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4]

三、贵州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主体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另一问题是“谁来译?”、“谁来传播?”,即翻译传播的主体问题。翻译传播主体是翻译传播过程中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协调者,主要包括译者、出版者、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译者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浪潮中,“译者模式”备受关注。既有人提倡“汉学家模式”,又有人坚持“中西合译模式”,还有人主张“本土译者模式”。[5]从理论上讲,民族文化外译事业需要所有类型译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全方位传递民族文化的声音。应当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经验表明,受外国读者青睐的中译外作品往往出自外国人之手。然而,精通汉语的外国翻译家并不多见,懂得某一少数民族语言的外国译者更是少之又少,无法满足民族文化外译的需求。因此,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外译工作的重担自然落在以汉语或某一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的中国人身上。这就需要努力培养立足贵州、精通外语的本土翻译人才。我省高校外语院系,特别是民族高校的外语院系要主动担当起翻译人才培养的责任。出版商、政府和外宣机构、民间社团和个人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中都应发挥重要作用。出版机构是外宣翻译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仅仅依靠贵州本地的几家出版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加强与国内主要外文出版部门(如外文出版社)以及国外一流出版社的合作。国外出版商对外国读者的审美观念、阅读兴趣以及心理期待等有深刻理解,这样才有利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外的有效传播。政府和外宣部门的长处在于它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协调性,能够集中、整合资源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的贵州民族文化精品如“多彩贵州风”、“侗族大歌民族歌舞”等系列展现贵州民族文化的平台。民间社团和个人在民族文化外译中往往可以跨越政治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壁垒,减少外国读者心理上的排斥感,更易接近普通读者群体,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总之,译介与传播主体要真正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译者对翻译内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把好关。而传播主体在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上应精心选择。

四、贵州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方式

翻译传播方式是贵州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翻译传播方式的研究包括对翻译传播符号和媒介的认识。符号是意义或信息的载体,媒介则指传递符号的物质实体。翻译是换易符号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负载信息的符号只依托具体的物质实体(媒介)如纸张、声音、录音带、录像、录像带等,才能在传播过程中为接受者接受。媒介形式的发展已经历了口头传播、纸质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等不同阶段,不同的媒介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外译事业只有综合利用不同的传播媒介,才能发挥互补优势,包括书刊、报纸、广播、影视和网络等。书刊及报纸是贵州民族文化外译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其出版机构不能仅仅局限于贵州本省或国内,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优秀出版单位和主流媒体进行出版和推介,为贵州民族文化进入国际市场寻找窗口。同时,要打造不同形式的翻译版本(如全译本、节译本、编译本、注译本、绘画本),适应不同的读者群体,扩大民族文化的读者范围和社会影响力。贵州少数民族电影是对外推介贵州民族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展现贵州人民的魅力。电影《云上太阳》《阿娜依》等以其原生态性和神秘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动画也贵州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民族传说故事如《蝴蝶妈妈》《老虎和穿山甲》《布谷鸟和金色雀的故事》等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制作成生动活泼的动画片,配以外文字幕和声音展现在外国观众眼前。网络是对外传播贵州少数民族的又一强大助推手,借助网络技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贵州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区网站、个人网站、个人博客、网站贴吧、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外翻译传播贵州民族文化。随着手机媒体的飞速发展,诸如手机图书、手机期刊、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都可以作为推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可供选择的良好传播渠道。此外,民族文化如能进入英美等西方人较多使用的社交媒体则会助推传播的效果,如Facebook,,Tumblr,Twitter,Youtube等,这些媒体转载率、分享率都相当高。

五、贵州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受众

传播学中对受众进行重点关注的,是哈佛大学教授鲍尔(R.A.Bauer)。他于1964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固执的受众”一文,指出过去的研究焦点在“讯息如何作用受众”(Whatcanthemessagedototheaudience),而现在应关注“受众如何处理信息”(Whatcantheaudiencedowiththemessage),即要关注受众的需求。贵州民族文化外译同样应该注重翻译传播的受众研究。受众(译文读者)是翻译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受众在翻译活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是译文质量的验收者。没有受众的积极参与,翻译传播就不能成功进行。翻译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那些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心理期待的信息才能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过程中,需要对目标语人群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习惯、需求层次等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译文阅读群体的社会阶层、教育层次、年龄差异、职业类型等因素要做细致的分析。[6]在对外译介贵州民族文化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一是要区分译语读者类型。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化的译文读者有专业型读者和非专业型读者两种类型。专业型读者的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从事科学研究。对于此类读者,民族文化外译的主要素材是向他们推荐少数民族科技、少数民族文学等。非专业型读者接触异国文化信息的目的在于满足娱乐消遣的目的,民族艺术和民风民俗往往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此类素材如能以演出、动漫、电影等方式,传播效果会更好。二是要恰当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不可否认,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特别是对欧美读者的传播,还是一种由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的“逆势”译介行为。采用向目标语读者靠拢的归化翻译方式,使译文尽量靠近译语读者的审美心理和阅读倾向,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目标语读者。三是充分利用来华特别是在黔的外国留学生和海外中国少数民族留学生这两股力量。各高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外国留学生来黔留学,亲身感受和学习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受众群体。当他们学成回国后,就会成为散布全球各地传播贵州民族文化的使者。海外中国留学生,特别是贵州的海外留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外国读者群体,更清楚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政府部门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翻译、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六、贵州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效果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研究最终还要看其传播的效果。翻译的传播效果是指翻译传播主体发出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引起受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或对一定社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从而实现翻译主体的传播意图。传播效果是评判整个翻译传播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是整个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民族文化外译传播效果研究既要重视对社会效果的宏观考察,又要强调对个人效果的微观分析。在研究方法上要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分析来考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翻译成果在国外社会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影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过程中,除了通过翻译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和广播等形式外,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电影、微电影、动漫以及对外演出和文化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动态立体、全方位推介贵州民族文化,扩大传播影响。近年来,贵州通过举办各种大型对外经贸活动,如中国(贵州)国际酒博会、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中国(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等,扩大贵州民族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贵州少数民族电影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反响。如《阿娜依》成功入围第三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影片《滚拉拉的枪》极具独创性,入选第59届柏林电影节;在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上,《云上太阳》一举夺得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和观众最喜欢的电影三大奖项;《行歌坐月》荣获2012年伦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颁发的“最佳新人导演奖”。此外,遵义奇利动画影业公司打造的蜡染手工动画片《苗王传》,在日本获得中国地区作品一等奖。

七、结语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7]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制约因素复杂、牵涉面广。从根本上讲,贵州少数民族走出去,特别是走进英语世界,还是一种由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的“逆向”译介行为。这样的译介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狭隘的语言转换层面的讨论,不仅要关注“如何译”的问题,还要关注民族文化在译入语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问题,掌握传播的知识和规律。从传播学视角审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外译,要求我们既要正确选择翻译文本,又要采用恰当的传播途径,还要加强传播主体、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切实有效地助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

作者:武宁 何克勇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209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