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28 13:26:43 | 移动端: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本文关键词:建筑设计,乡村,方法,文化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本文简介:1理论概述与发展现状1.1文化养老的乡村内涵关于“文化养老”含义的限定至今未形成一致意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养老是指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基础,以政治沟通、文化交流、文娱健身为基本内容,以享受快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为目标,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本文内容:

1理论概述与发展现状

1.1文化养老的乡村内涵

关于“文化养老”含义的限定至今未形成一致意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养老是指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基础,以政治沟通、文化交流、文娱健身为基本内容,以享受快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为目标,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2]。乡村文化养老则是对文化养老的进一步发展。其侧重点是保证乡村老年人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健康与发展,增强乡村老年的精神慰藉、文化提高、思想教育、娱乐体验,以享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红利,并消除乡村老年人心情郁闷、惆怅孤寂、精神空虚等不良的心理问题,解决子女对老年人精神关照的疏漏,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文化养老建筑的发展现状

文化养老建筑是基于“文化养老”理念下的文化建筑与老年建筑的有机融合。我国文化养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养老集中在城市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其政策环境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并以社区[3-5]、老年大学[6-9]、养老服务中心[10-12]等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三种基础发展模式。但是目前的研究仍旧集中于城市文化养老建筑,而对乡村文化养老建筑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的提出并不充分,仅能基于城市中大量的文化养老建筑的设计实践去理解乡村生活中老年人的需求。

2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要点

2.1乡村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银川市周边多个村落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在乡村文化养老层面上有三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缺乏精神慰藉乡村老年人有着“活到老,种地到老”的传统农耕经济的观念,但由于银川周边部分的乡村为“吊庄移民”村,村中进行土地流转、集中发展产业使得老人无地可种,因此精神层面的寄托更加缺少。除此之外,青壮年流失严重,几乎全部到城市务工,仅在12月到次年3月回村子居住,其余时间只剩老人与孩子居住,使得老人得不到子女很好的精神赡养,进一步增加空虚孤独感。(2)文化养老内容单一乡村老年人主要以看电视、聊天、打麻将、唱戏或体育锻炼为主,有些村落有市里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但是整体来讲现有的文化养老的内容单一、文化因素缺失。通过走访,老人们的娱乐方式主要是自发式娱乐。以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为例,村民通过自发组织成立秦腔艺术团,但是形式十分局限,参与人数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绝大部分村民的文化需求。文化养老内容单一使必要的社会交往匮乏,难以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3)老年教育资源不足和代际隔阂很多老人反映对孙辈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来是跟不上时代,对信息电子产品难以接受,从而导致老年人与子女的交流产生隔阂,无法更好地沟通;二来是传统观念的作用,对孙辈的教育过于放纵或者过于严格,使子女或孙辈不满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代际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

2.2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要点

根据我国乡村特征及当代乡村建设的特点,从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7个方面[13]提出乡村文化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1)功能:乡村建筑不同于城市建筑,其功能更加复杂和多样。乡村文化养老建筑建设,不同于城市养老的单一需求,更加集合了乡村老年人对聚会聊天、阅读学习、文化展览、健身休闲、宣传教育、看护子女等需求。(2)形式:相比于建筑师,村民更习惯于通过联想而非直观的方式感知建成环境[14]。因此要通过联系传统文化、当地文化达成对建筑的认同感,并注重引导乡村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成习惯性作用。同时,乡村老年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了解并重视如“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等风水学思想,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的和谐共生[15]。(3)经济: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养老项目投资更小,不确定性更高,运营成本要求更低。因此,可以利用闲置用房加以改造,降低前期投资;使用当地材料,降低材料费用;加大新技术的使用,降低运营成本。(4)时间:时间层面包括过去和未来的认知、预测,以及自身周期性的变化。不同于城市建设,乡村建设的使用周期较长,因此要认真考虑去预测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变化,为未来预留合适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的活动与农业生产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年不同时间维度的变化,合理安排功能空间。(5)社会:在乡村中,原生家庭的“小家”和乡村社区“大家”的存在对老年人的意义十分突出[16]。关注乡村文化养老建筑建设的社会性,重视公平性和集体利益的体现,分析老年人从众心理和素养认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集会诉求,同时也不应忽视这些可能对乡村社会的影响。(6)技术:乡村建设的模式更多可能的是自发组织,建筑师的介入应当充分考虑其发展的情况,了解环境、材料、设备、技术等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因地制宜地组织建造活动、使用乡土材料、权衡施工工艺,同时也应对其他项目的实施提供示范作用。(7)程序:原则上应自上而下地进行,但现实中通常以自发组织为主。因此在针对乡村养老文化设计时,应当合理征求各方意见,在设计层面上做到自上而下,合理评估建设项目的影响。

3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方法初步探索

3.1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胡寨村(图1)。兰考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2529.7小时;气候温和,年平均14℃,年平均降雨量678.2mm。兰考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3月脱贫。仪封乡,历史文化悠久,《论语·八佾》载有仪封人,请见孔子之故事,辖区内传统堡寨民居“吴家大院(图2)”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基地处于胡寨村东北部,与周围民居有一墙之隔,北侧与预留的幼儿园用地相隔,南侧通过一条巷道与过境公路相连(图4、图5)。基地内部有三栋废弃房屋,北侧为已废弃猪圈,质量较差,需拆除;中间为一层民居,建筑质量较好,需保留,其北侧为2.6m高的挡土墙;南侧为废弃门房和厨房,建造质量较好,可以保留(图6)。现有的老年活动中心,与村委会(图3)相互结合,以提供象棋、打牌等活动,因此本书院的建设更偏向于满足文化教育需求。

3.2营造思路

从河南省兰考县胡寨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现状出发,将“文化养老”的理念融入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对书院空间的营造来为当地村民提供集会活动、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学习辅导等空间,以达到教育传承、文化复兴、守望相助的目的,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养老。设计从老年人的需求和当地文化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参与性、文化的交融性、功能的合理性、建筑的绿色节能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从而探寻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养老模式。室外庭院空间主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休息、交流、集会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当地村民提供多样的选择。挖掘当地的传统儒家文化,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特色进行造型设计,从而达到文化的交融性和环境的协调性。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功能的多样化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该设计通过对太阳能、雨水等相关资源的高效应用,保证建筑的绿色环保,达到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3.3设计分析本节根据上文所述的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要点进行设计方法的总结。3.3.1功能层面建筑整体功能分区明确,由南至北,由动至静,入口接待室西侧为办公场所。中间改建房一层主要为新媒体体验教学、书画室与展览空间,给老人提供书画与新媒体学习和成果展示空间;二层为阳光房和露台空间,提供休憩空间。北部新建房一层功能主要是阅览室,包括一些多媒体阅览空间,二层主要是茶室结合阅览室布置。新建房南部及改建房北部设计一个阶梯式的广场,其目的一来是结合改建房北墙提供可以召开小型村民大会、宣讲会与戏曲舞台,晚上也可通过投影播放戏曲、电影等来吸引村民们的驻足;二来是未来消除高差,充分利用场地优势,提供更多的体验空间。3.3.2形式、时间与社会层面(1)建筑形式本案建筑形式的探索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用以传递传统文化和提升活力。一来继承传统民居的合院形式,强调对外封闭和对内开敞的传统要素,同时借鉴传统的“坎宅巽门”的思想,借场地优势将主入口放置在东南侧。在屋顶形制上使用坡屋顶,力求与乡村建筑达成融合与统一。在立面开窗与使用上,借鉴吴家大院的开窗方式,使用小窗、高窗和中轴对称,以继承传统的堡寨民居的守卫性强的特点。二来使用钢、玻璃等元素,突破当地传统民居红砖灰瓦的材料使用,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突出书院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要地位,与周围形成有机对比,做到和而不同。(2)庭院设计胡寨村的老年人长期处于精神活动贫乏的状态,一个良好的庭院空间有利于他们舒缓身心、加强交流,因此在庭院景观的设计中更尊重自然。庭院设计为两个主题,前院是以休息和下棋为主题的庭院,后院利用原地形高差营造出用于集会的下沉广场。考虑到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将动静分开,前院静,后院动。在保留老树的基础上,选用本土植物来营造书院庭院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考虑到老年人对花草的特殊喜爱,选择较为安全和便于接触的、具有较高实用功能的植物来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前院中设计了水景,有利于书院整体景观的提升和小范围内微气候的调节。后院的下沉广场为老年人提供了聚集空间,对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是对功能空间的高效分配。(3)无障碍设计老年人生理上的特殊性,要求在对道路的处理上,尽量避免高差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建筑的入口高差处理上全部使用坡道,既满足无障碍设计又满足排水需求。道路串联整个庭院景观,周边增设临时座椅,实现景观的连贯性,有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情况,沿墙面布置了临时座椅。在下沉广场的处理上,从老年人的安全性出发,设置了护栏和长坡道。在新建建筑中,由于二层的设计,内部增设电梯满足无障碍需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改建房周边的空间较小,因此对无障碍设计不能完全满足。3.3.3经济、技术层面设计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运用多种节能技术,在经济层面上,降低长远成本,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尝试农村建筑的另一种设计可能。(1)材料应用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豫北地区不论是气候还是土壤特性上,较为适合营造生土建筑,且成本较低、建筑热工性较好。选择生土夯筑的手法进行墙面的建造,结合木质栅格装饰、青瓦铺顶、青石板铺梯、土坯砖矮墙、金属装饰构件等,打破单一感观,营造丰富的视觉冲击。(2)绿色技术设计采用太阳能板以及燃料电池,提供部分电能,给蓄电池储藏起来,供乡村书院多媒体设备、照明等设备用电,使整个书院更加节能。本次采用光—电直接转换的方式,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图12)。同时,设计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集水管和无顶坡度收集屋顶雨水,利用庭院坡度将雨水收集到庭院中心的雨水收集器内。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并对所收集雨水进行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的处理(图13),达到使用标准。收集且处理过的雨水主要用以浇灌花草、清洗车辆、拖地等。并在厕所中专门设计了储水桶,可以将收集的水倒入进行厕所冲洗。在处理垃圾、庭院落叶及厕所排泄物上,设计采用堆肥技术。将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及泥土、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一种有机肥料。厕所采用15°的坡道和堆肥空间相结合,使人的排泄物可直接进入堆肥空间,减少人工搬运。堆肥主要在地下进行,不占用地面空间。院子中的落叶及植物清扫后可直接放入堆肥空间,并加入环保酵素进行堆肥处理(图14)。

3.4设计上的不足之处

河南兰考县胡寨村乡村书院的设计,充分考虑老人与乡村的需求,采用绿色技术落实节能环保的需求,但是仍旧有些许不足需要克服:(1)在设计过程中建筑文化脉络需更进一步的体现;(2)由于场地高度和改建房周边环境的限制,使得在高差处的无障碍通道设置不够合理;(3)绿色技术的实现仍是一个挑战。

4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方法的提出

随着乡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青壮年人口的流失,乡村养老难的问题日益严重。面对乡村养老建筑的匮乏、思想观念的局限以及村民对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文引入“文化养老”的理念。通过对乡村文化养老建筑设计探究,提出如下设计方法:(1)提供多元的文化养老内容,丰富乡村老年人生活。在功能空间的布置上,除了传统的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教室、展厅等基础功能外,应重视新媒体技术对乡村文化养老的重要作用。老年人作为数字难民,自身对新媒体采纳、使用等知识方面存在疑惑,出现了子代数字反哺亲代的现象[17]。但由于乡村青壮年流失,数字反哺作用缺失,因此建筑师应当提供以新媒体教学、体验作为代表的多元功能空间,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社会的接触,通过互联网为亲代和子代实时交流提供可能。(2)塑造亲和的室外环境,保证乡村老年人身心健康。参与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帮助,而且有更为融洽的邻里关系以及邻里更愿意为其提供经常性的生活照料[18]。因此通过亲和的室外公共环境作为邻里关系的发生器,改善邻里关系,提高互助型养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乡村老年人内心空虚等心理问题,提升幸福感。同时重视植物和水域对建筑微环境和老人生活心理的影响,刺激正在衰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提供更加怡人的体验环境。(3)考虑乡村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增加建筑的包容性。对乡村老年人来讲,除了身体情况不能满足长时间行走站立,需要临时休息空间外,还由于农业生产的季候性和乡村发展的滞后性,在生活中会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因此重视时间对农村文化养老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老年人在不同季节行为方式的改变。(4)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改善老幼互动与相互认同。通过建筑形制以传承中国传统民居的特色,以合院、坡屋顶为主要特色,重视传统形制的有机吸收利用,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通过提供老幼互动空间和“孝文化”的空间营建,重视文化养老建筑的养人育人的功能,增强相互认同与相互尊重,消除代际隔阂,以弘扬传承“孝文化”。(5)运用绿色建筑技术,使用乡土材料。借用堪舆学思想,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改善建筑布局、朝向,以提供优良的日照、通风、采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污水、沼气等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方式,充分利贯彻绿色建筑的思想[19-20]。使用乡土材料,一来延续绿色建筑思想,减少资源消耗;二来符合村民自发建设的建造方式,方便取材使用。

作者:李鹏昊 武丹 党琳 马慧娟 陈宙颖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乡村文化建筑设计方法》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94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